•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大棗

大棗又名紅棗、干棗、棗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有八千多年的種植歷史,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

簡介

大棗-原生態

  據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複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癥有較好療效;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我國著名的大棗品種有山西黃河灘棗,五佛大棗,山東大棗,泗洪大棗 ,阜平大棗,金絲小棗,贊皇大棗,哈密大棗,新鄭大棗等。拉丁名 FRUCTUS JUJUBAE DATE

知名大棗

  靈寶大棗

靈寶大棗

主產于河南靈寶市大王鎮后地村,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后地村三面環水,沙壤地質,造就獨特的后地大棗(俗稱靈寶大棗),品質上稱,營養極為豐富。是河南省確定的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2004年被國家命名為100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之一。   著名翻譯家曹靖華曾吟詩曰:「頑猴探頭樹枝間,蟠桃哪有靈棗鮮」。並在郵寄給魯迅先生后,得到回信曰「靈寶大棗品質極佳,為南中所無法購得」。2001年獲得全國棗果金獎。   靈寶大棗有著極高的營養及藥用價值,據測定,每百克鮮棗中含有維生素C 0.4克、維生素P 3克、蛋白質2.9克、脂肪2.32克、糖及澱粉62.94克,可產生近300千卡的熱量,並含磷、鐵、鈣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靈寶大棗可調氣血、潤心肺、補腎胃、療熱寒。棗肉所含單寧、硝酸鹽、酒石酸可入西藥,所含維生素P是治療高血壓的特效藥物。中醫主要用於治療肝炎,另外,大棗還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等重要作用。   寧陽大棗聞名於世,以其棗大極其甜而聞名,南宋文天祥寫詩讚美「桑棗人家近,蓬蒿客路長」。別名棗

、紅棗、棗子、干棗、美棗,良棗(《別錄》),紅棗(《醫學入門》)。 壺瓶棗——主要產自山西晉中。該品種樹勢強健,樹體高大。果重19g,長倒卵形,皮薄,深紅色,肉厚,質脆,汁中多,味甜,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制干率35%,含糖71%。品質中上,9月中旬成熟。果實平均每枚重17克,最大的可達50克以上,素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的美名。成熟后果皮暗紅,果形上小下大,中間稍細,形狀象壺亦象瓶,故稱之為壺瓶棗。   黃河灘棗——黃河流域兩岸地帶培育的大紅棗,俗稱"灘棗",學名"木棗",是山西四大名棗之一。灘棗生長在距黃河五十米至一千五百米範圍內的沙灘上,環境優雅、空氣清新、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母親河源源不斷滋養孕育的精華,是華北、陝北地區特

大棗各種圖片(26張)有的珍品。其中以產自無污染的中國紅棗第一縣——山西柳林為最佳,中國優質紅棗生產基地——孟門鎮黃河灘棗亦為上乘佳品,其特點顆粒碩大,呈圓柱形,色如墨玉,果肉甜軟潤香,素稱"人蔘果"。 在山西、陝西黃河交界,山西臨縣、柳林,陝西清澗縣,陝西佳縣都是有名的黃河灘棗之鄉。   新鄭大棗——河南新鄭的「新鄭大棗」,素有 「靈寶蘋果碭山梨,新鄭大棗甜似蜜」的盛譽。   阜平大棗——河北阜平地區的大棗產量占全國第五。生長在太行山區,品質優良,是全國700多個品種中干食最為優良的品種之一。   金絲小棗——主要產自山東樂陵、無棣,河北滄州。無核,含糖量高,掰斷可拉出絲   冬棗——河北黃驊地區為主產區: 甜脆適合鮮食,在冬春上市;山東沾化也出產優質冬棗,是當地特產,在秋末冬初成熟,果大脆甜,但不易儲存。   板棗——山西的「板棗」: 板棗為中國四大名棗之首,品種來源:據《稷山縣誌》記載,該品種系明朝由山東引入,栽培歷史400余年。因果形側面較扁,當地方言「扁」音為「板」,故稱「板棗」。板棗果實皮薄、肉厚、核小,肉甘甜,為扁圓形,略帶上寬下窄狀,故名板棗,成熟後為黑紅色,果肉白綠色,制干后的好棗,皮無皺摺,豐滿有彈性,肉淡紅色。   樓蘭紅棗——新疆若羌地區(塔里木樓蘭絲路)的「若羌紅棗」中國獨一無二的樹上吊干,冰川融水灌溉,最

高溫差28度,所以造就若羌紅棗個大美觀,橢圓形,曬乾為深紅色,才下果時肉脆棗甜,曬乾后肉軟甜潤,吃后餘香滿口。每100克紅棗含鈣100毫克、維生素31毫克、可溶性果糖74.88%、各種微量元素、氨基酸537毫克,可食率92.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42%,中藥為藥引子。若羌縣雖然降水稀少但光熱源豐富,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若羌紅棗的生長。   和田玉棗」——新疆和田地區的和田玉棗營養和保健價值極高。它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纖維素;紅棗營養十分豐富。   臨澤小棗——產自甘肅,肉質緻密,多汁,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43%,維生素C含量高一般為662.7mg/100g,制干率56%,含糖分72~80%:果皮韌性強,極耐貯藏運輸。朝陽大棗------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因盛產大平頂棗1999年4月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大平頂棗之鄉」稱號;2001年4月又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62個「經濟林建設示範縣」之一;2002年1月大平頂棗在北京市國家林業局舉辦的「全國林副產品名優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優質獎。這裡生產的大棗色澤鮮艷,狀如瑪瑙,肉厚清脆,酸甜適度。 本品為鼠李科棗屬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 (Bunge) Rehd. 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其根、樹皮亦入葯,隨時可采。   金絲大棗——產自河北贊皇縣,贊皇大棗歷史上曾多次貢奉朝廷,被譽為「貢棗」,1956年在中國長沙棗評會

上被評為「中國大棗之冠」,1968年75顆贊皇金絲大棗走進中南海為毛澤東主席慶祝75歲壽辰,1994年,中國首屆林業名特新優產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97年又獲得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1999年,在昆明國際園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同年又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2000年在山東樂陵紅棗交易會上贊皇大棗及其產品蜜棗榮獲金獎,2001年贊皇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贊皇大棗之鄉」,2003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大棗生產標準化示範縣」,2004年在第八屆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果王」。2005年,贊皇大棗列入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

製法

  除去雜質,洗凈,曬乾。用時破開或去核。

性狀

大棗-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球形,長2~3.5cm,直徑1.5~2.5cm。表面暗紅色,略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黃色或淡褐色,肉質,柔軟,富糖性而油潤。果核紡錘形,兩端銳尖,質堅硬。氣微香,味甜。

藥理作用

  1 . 免疫抑製作用: 大棗的醇提物以每天100 mg 給大鼠灌胃, 顯示大棗與硫唑嘌呤具有同樣的免疫抑制

作用, 對特異反應性疾病能抑制抗體的產生。大棗醇提物可能對大鼠反應性抗體有抑製作用, 而對非反應性抗體不產生抑製作用。   2 . 其他作用: 大棗中的黃酮雙葡萄糖苷A, 藥理實驗證明有鎮靜、催眠和降壓作用, 大棗有增加白血球內cAMP的作用。大棗煎劑能降低CCl4 對家兔肝臟的損傷。能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最近報道大棗有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作用。   總之, 大棗即平日供食用的紅棗, 性質平和, 是適用於老年人的安全、有效的藥物。大棗益氣生津, 尤可治療老年人氣血津液不足, 補脾和胃及治療老年人胃虛食少, 脾弱便溏。故大棗對老年健身和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大棗的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具增加白血球內的cAMP 的作用, 具有抗變態反應、保肝、增加肌力、鎮靜、催眠和降壓的作用。這些均有利於延年益壽。   【 中藥應用】   大棗作為中藥應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臟躁等證的治療。近年來藥理研究發現,大棗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大棗多糖、黃酮類、皂苷類、三萜類、生物鹼類、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烏苷(cGMP)等,對人體有多種保健治病功效.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從臨床應用上看服用大棗對於輕度失眠不失為較好的輔助治療。如不見效,可適當使用安定控制,但不可長期服用。長期服用安定對身體有較大傷害,如患者產生藥物依賴性,應盡量酌減安定的使用並採用中藥治療如中藥等,會有較為顯著的療效。另外,失眠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後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於睡眠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

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0分鐘,超聲處理約10分鐘,濾過,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晾乾,加乙醚20ml,浸泡1小時,超聲處理約15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4: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

  果:甘,溫。歸脾、胃經。   樹皮:苦、澀,溫。   根:甘,溫。

功能主治

  果(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樹皮:消炎,止血,止瀉。用於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根:行氣,活血,調經。用於月經不調,紅崩,白帶。

用法用量

  果:6~15g 。樹皮、根:2~3錢。

貯藏

  置乾燥處,防蛀。

摘錄

  《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彙編》   大棗   (《本經》)

植物形態

  棗(《詩經》),又名:刺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平滑無毛,具成對的針刺,直伸或鉤曲,

幼枝纖弱而簇生,頗似羽狀複葉。成"之"字形曲折。單葉互生;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少有卵形,長2~6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歪斜,邊緣具細鋸齒,3主脈自基部發出,側脈明顯。花小形,成短聚傘花序,叢生於葉腋,黃綠色;萼5裂,上部呈花瓣狀,下部連成筒狀,綠色;花瓣5;雄蕊5,與花瓣對生;子房2室,花柱突出於花盤中央,先端2裂,核果卵形至長圓形,長1.5~5厘米,熟時深紅色,果肉味甜,核兩端銳尖。花期4~5月。果期7~9月。   一般多為栽培。分佈全國各地。   本植物的根(棗樹根),樹皮(棗樹皮)、葉(棗樹葉)、果核(棗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揀凈雜質,曬乾。或烘至皮軟,再行曬乾。或先用水煮一滾,使果肉柔軟而皮未皺縮時即撈起,曬乾。

藥材

  果實略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5厘米,直徑約1.5~2.5厘米。表面暗紅色,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果實一端有深凹窩,中具一短麗細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點。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鬆軟,如海綿狀,黃棕色。果核紡錘形,堅硬,兩端尖銳,表面暗紅色。氣微弱,味香甜。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于新疆、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四川、貴州等地。   大棗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紅棗、黑棗之分。入葯一般以紅棗為主。

化學成分

  含大棗皂甙Ⅰ、Ⅱ、Ⅲ(ziziphussaponin Ⅰ,Ⅱ,Ⅲ)、酸棗仁皂甙B(jujuboside B)、光千金藤鹼(stepharine)、葡萄糖、果糖、蔗糖、環磷腺苷(cAMP)、環磷烏苷(cGMP)等。

性味

  甘,溫。   ①《本經》:"味甘,平。'   ②《千金·食治》:"味甘辛,熱,無毒。"   ③孟詵:"溫。"

歸經

  入脾、胃經。   ①《綱目》:"脾經血分。"   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陽明經。"

功用主治

  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①《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葯。"   ②《本草經集注》:"煞烏頭毒。"   ③《別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澼。"   ④《葯對》:"殺附子、天雄毒。"   ⑤孟詵:"主補津液,洗心腹邪氣,和百葯毒,通九竅,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小兒患秋痢,與蟲棗食,良。"   ⑥《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止嗽。補五臟,治虛勞損,除腸胃癬氣。"   ⑦《珍珠囊》:"溫胃。"   ⑧李杲:"溫以補脾經不足,甘以緩陰血,和陰陽,調營衛,生津液。"   ⑨《藥品化義》:"養血補肝。"   ⑩《本草再新》:"補中益氣,滋腎暖胃,治陰虛。"   ⑾《中國葯植圖鑒》:"治過敏性紫斑病、貧血及高血壓。"   ⑿《本草新編》:「通九竅,和百葯,養肺胃,益氣,潤心肺,生津,助諸經,補五臟。惟中滿及熱疾忌食,齒疼並風疾禁嘗。乃調和之品,非補益之味。《本經》曰其補者,亦因其調和之故也。」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錢;或搗爛作丸。外用: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宜忌

  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   ①《醫學入門》:"心下痞,中滿嘔吐者忌之。多食動風,脾反受病。"   ②《本草經巰》:"小兒疳病不宜食,患痰熱者不宜食。"   ③《本草匯言》:"胃痛氣閉者,蛔結腹痛及一切諸蟲為病者,咸忌之。"   ④《髓息居飲食譜》:"多食患脹泄熱渴,最不益人。凡小兒、產後及溫熱、暑濕諸病前後,黃疸、腫脹並忌之。"   宜:胃虛食少,脾虛便溏,氣血不足,營養不良,心慌失眠,神經衰弱,婦女癔病,貧血頭暈,白血球減少, 血小板減少者宜食;慢性肝病肝硬化者宜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過敏性疾患者宜食,包括過敏性紫癜 ,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濕疹,過敏性血管炎等,可以調整免疫功能紊亂;各種癌症患者宜食,尤其食腫瘤患者放療、化療而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應者。   忌:痰濁偏盛,腹部脹滿,舌苔厚膩,肥胖病者忌多食常食;急性肝炎濕熱內盛者忌食;小兒疳積和寄生蟲病 兒忌食;齒病疼痛者亦忌。糖尿病患者切忌多食。

選方

  ①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白朮四兩,乾薑二兩。雞內金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藥四味,白朮、雞內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軋細、焙熟,再將乾薑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②治反胃吐食:大棗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頭翅)入內喂熱,去蝥,空心食之,白湯下。(《綱目》)   ③補氣:大南棗十枚,蒸軟去核,配人蔘一錢,布包,藏飯鍋內蒸爛,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收貯用之。(《醒園錄》棗參丸)   ④治中風驚恐虛悸,四肢沉重:大棗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棗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聖濟總錄》補益大棗粥)   ⑤治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數欠伸:大棗十枚,甘草三兩,小麥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   ⑥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棗四十枚(去核)。上三味台搗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盡。日七、八度,盡,更作。(盂詵《必效方》)   ⑦治懸飲: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棗十枚,取八合,去渣,納葯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匕,平日溫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錢。得快利之後,糜粥自養。(《金匱要略》十棗湯)   ⑧治虛勞煩悶不得眠:大棗二十枚,蔥白七莖。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頓服。(《千金方》)   ⑨治肺疽吐血並妄行:紅棗(和核燒存性)、百葯煎(煅)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三因方》二灰散)   ⑩治卒急心痛:烏梅一個,棗二個,杏仁七個。一處搗,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⑾治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紅棗,每天吃三次,每次10只,至紫瘢全部消退為止。一般每人約需紅棗一至二斤。(《上海中醫藥》(4):22,1962)   ⑿治走馬牙疳:棗(去核、包信石,燒)、黃柏。同為末,布患處。(《海上方》)   ⒀治諸瘡久不瘥:棗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數洗取愈。(《千金方》》   ⒁治風沿爛眼:大黑棗二十個(去核),明礬末五分,和棗肉搗成膏,濕紙包,火內煨二刻,取出,去紙,水二碗,將棗膏煎湯,去渣,將湯洗眼。(《本草匯言》眼科方)

臨床應用

預防輸血反應

  輸血前15~30分鐘服紅棗湯(紅棗20枚,地膚子、炒荊芥各3錢)。據46人次觀察,無反應者占2/3左右,且很少出現Ⅲ°反應。但對激素未能防止反應的病例,紅棗湯似亦無效。

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

  對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轉氨酶活力較高的病人,每晚睡前服紅棗花生湯(紅棗、花生、冰糖各1兩,先煎花生,后加紅棗冰糖)1劑,30天為一療程,觀察12例均有效。但對合併膽道感染、風濕活動合併心肌炎的病人,應再配合清熱利膽或祛風濕的藥物。   相關草藥· 大粘葯· 代代花枳殼· 玳瑁· 丹參· 丹參—甘西鼠尾· 丹參—南丹參· 淡竹葉· 當歸· 党參· 党參—川党參· 党參—球花党參· 刀豆· 刀豆根· 刀豆殼· 刀口葯· 燈心草

大棗的作用

  作為中藥應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臟躁等證的治療。   近年來藥理研究發現,大棗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大棗多糖、黃酮類、皂苷類、三萜類、生物鹼類、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烏苷(cGMP)等,對人體有多種保健治病功效。   ■抗腫瘤   大棗中的cAMP在生物體內參與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態形成、糖原和脂肪分解、類固醇生成等多種生理生化過程,並可作用於基因轉錄,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更重要的是cAMP對治療各種腫瘤有顯著療效,能有效阻止人體中亞硝酸鹽類物質的形成,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形成與增殖,甚至可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的物質,另外,大棗中富含的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抑制癌細胞的功效,尤以山楂酸效力最強,甚至超過了常用的抗癌藥氟脲嘧啶。   ■抗氧化   大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及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可參與組織細胞的氧化還原反應,與體內多種物質的代謝有關,充足的維生素C能夠促進生長發育、增強體力、減輕疲勞。   ■降血壓、降膽固醇   大棗中的維生素P含量為所有果蔬之冠,其具有維持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從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還可促進維生素C在人體內積蓄。另外,大棗中所含的皂類物質,具有調節人體代謝、增強免疫力、抗炎、抗變態反應、降低血糖和膽固醇含量等作用;所含蘆丁有保護毛細血管通暢、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   的功能,對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病有療效;所含的黃酮類物質可用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治療和預防。   ■保肝護肝   大棗中的果糖、葡萄糖、低聚糖、酸性多糖參與保肝護肝。大棗可使四氯化碳性肝損傷的家兔血清總蛋白與白蛋白明顯增加。同時大棗能提高體內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大棗中的維生素C及cAMP等,能減輕化學藥物對肝髒的損害,並有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加血清總蛋白含量的作用。   在臨床上大棗可用於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輔助治療。   ■提高免疫力   大棗多糖是大棗中重要的活性物質,其有明顯的補體活性和促進淋巴細胞增殖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防治腦供血不足   大棗中的黃酮類物質可以防治腦缺血症並對腦缺血所致的腦組織超微結構損傷有保護作用。   ■抗過敏   食用大棗可治療過敏性紫癜。這主要是因為人體攝入足量的cAMP后,免疫細胞中cAMP的含量也升高,由此會抑制免疫反應,達到抗過敏效應;大棗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苷衍生物對5-羥色胺和組織胺有對抗作用,因而可抗過敏。   ■防治心血管病   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P,對健全毛細血管、維持血管壁彈性,抗動脈粥樣硬化很有益;大棗中含有cAMP,其藥理作用表現為改善人體微循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腦和心臟的供血量,減慢心律,降低心肌耗氧量而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謝,故可防治心腦血管病。   ■防治骨質疏鬆和貧血   中老年人經常會有骨質疏鬆,正處在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生貧血。大棗中富含鈣和鐵,對他們均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藥物不能比擬的。大棗對病後體虛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   另外,大棗含維生素E,有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大棗中含有與人蔘中所含類同的達瑪烷型皂甙,具有增強人體耐力和抗疲勞的作用。大棗對婦女的美容養顏以及更年期的潮熱出汗、情緒不穩也有調補和控製作用。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大棗含有機酸、三萜甙類、生物鹼類、黃酮類、糖類、維生素類以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鏈甾醇(Desmasterol), 亦含有cAMP和cGMP.   有機酸類有: 樺木酸(Betulin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楂酸(Maslin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兒茶酸(Catechinic acid)、油酸(Oleic acid)等.   三萜甙類有: 山楂酸-3-O-反式-對-香豆酰酯(3-O-Trans-p-coumaroyl maslinic acid)、山楂酸-3-O-順式-對-香豆酰酯(3-O-Cis-p-couma- royl maslinic acid);三種新的朦朧木酸(Alphitolic acid)的對香豆酰酯, 即朦朧木酸-3-O-反式-對-香豆酰酯(3-O-Trans-p-coumaroyl alphitolic acid)、朦朧木酸-2-O-反式-對-香豆酰酯(2-O-Trans-p-coumaroyl alphitolic acid)和朦朧木酸-3-O-順式-對-香豆酰酯(3-O-Cis-p- coumaroyl alphitolic acid).尚分離出大棗皂甙(Zizyphus Saponin)Ⅰ、Ⅱ、Ⅲ和酸棗仁皂甙(Jujuboside)B.   生物鹼類有: 斯特法靈(Stepharine)、N-去甲(基)荷葉鹼(N-Nornuciferine)、阿西米諾賓(Asimilobine);還分離到一種吡咯烷生物鹼Daechualkaloic A.   黃酮類有: 6, 8-二葡萄糖基-2(S)-柑橘素[6, 8-Di-C-glucosyl-2(S)-naringenin]、6, 8-二葡萄糖基-2(R)-柑橘素[6, 8-Di-C-lucosyl-2(R)- naringenin]、蘆丁(Rutin)等.   大棗中所含糖類主要是葡萄糖, 亦含果糖、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另外, 還發現大棗中存在一種酸性多糖, 命名為大棗果膠(Zizyphus- pectin)A.   大棗中尚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Riboflavine)、硫胺素(Thiamine)、胡蘿蔔素(Carotene)、尼克酸(Nicotinic acid)等多種維生素.   此外, 大棗中尚含樹脂、黏液質、香豆素類衍生物、兒茶酚(Catechol)、鞣質(Tannin)、揮髮油、13種氨基酸及鈣、磷、鐵、硒等36種微量元素.

大棗食療秘方

食療對症病例

  1.高血壓:大棗10枚,洋蔥30克,芹菜根20克,糯米適量,煮粥食用。   2.失眠:大棗20枚,蔥白7根,煎湯,睡前服。   3.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大棗10枚(炒焦),橘皮10克(或陳皮4克),共放保溫杯內,沸水沖泡10分鐘,飯前飯後代茶飲。   4.腹瀉:大棗10枚,薏米20克,乾薑3片,山藥30克,糯米30克,紅糖15克,共煮粥服食。   5.神經衰弱:大棗10枚,枸杞15克,水煎半小時,再將雞蛋兩隻打入同煎,至熟食用,每日兩次。   6.貧血:大棗50克,綠豆50克,同煮,加紅糖適量服用,每日一次,15天為一療程。   7.月經不調:大棗20枚,益母草、紅糖各1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或大棗5枚,生薑2片,桂圓肉適量,同煮食,每日一次,連服數日。

大棗養生秘方

  1.服用大棗時,如用煎煮的方法,一定要將大棗破開,分為3~5塊,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可增加藥效2~3倍。   2.大棗味甘性溫,食用過多會助濕生痰蘊熱,有濕熱痰熱者不宜食用。   3.鮮棗進食過多可引起腹瀉。   4.食棗后應及時漱口,否則易引起齒黃或齲齒。   慢性疾病或大病後身體虛弱,大棗30克,花生30克,羊肉100克,調料少許,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血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羊肉洗凈切為小塊,放入花生大棗及調料,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煮2小時,食肉喝湯。   中老年人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鬚髮蒼白者,用大棗30枚,制首烏10克,桑椹10克,大米100克,紅糖少許,有補肝腎,養精血,烏鬚髮的功效。   服用方法:先將制首烏用水煎煮40分鐘,然後在首烏藥液中放入大棗、桑椹及大米同煮成粥,食前加紅糖少許調味,早晚服。   癔病性精神恍惚,哭笑無常,心煩失眠,情緒波動較大者,用大棗15枚,浮小麥50克,甘草10克,有益氣養心,安神定志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以上3味葯洗凈,煎煮1小時,去甘草后食用。   中老年人低血壓症,大棗20枚,太子參10克,山藥30克,薏米20克,蓮子10克,大米50克,有補中益氣,健脾升壓的作用。   服用方法:將以上諸葯洗凈,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   神經衰弱患者,有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疲倦無力,精神萎靡者,用大棗20枚,龍眼肉10克,蓮子50克,白糖少許,有健脾養血,益心安神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大棗、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失誤致新生兒弱智,某醫院被判賠50萬餘元!
  • 盤點10家脊柱醫械創業公司
  • PI3Kδ過度活化綜合征首個靶向藥物Joenja(leniolisib)在美獲批
  • 【健康365】飲酒注意事項
  • 體檢報告單提示谷丙轉氨酶低或者增高是說明什麼?醫生一文解釋
  • 在我心中他的位置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他身高只有1.62m...
  • 每天用夾板夾頭髮
  • 鹽水對身體有傷害嗎?
  • 如何用番鴨煲湯
  • 好想找個霸道的女朋友。。。。。。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