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佈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屬Camellia和何樹屬Schima等均極富經濟價值。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覆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我們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
定義
茶葉(a tea leaf)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講
茶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在植物分類系統中
屬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價值萬元的茶葉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屬(Camellia)
茶葉屬(Thea) 茶組(Camellia sect thea.L)
下又分三個種:茶種(中國種)、普洱種、蛋白桑茶種。茶葉與咖啡、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稍後,《茶經》也採用了「茶」字。在此之前,「茶」是用「荼」表示的。分類
基本分類
中國現代名茶有數百種之多,根據其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金頌金駿眉 千元一啖茶
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蒙洱茶、西湖龍井、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閩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門紅茶、武當道茶、古丈毛尖等。
另一部分是恢復歷史名茶,也就是說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複原有的茶名。如渠江薄片、休寧松羅、涌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峰、曾侯銀劍茶、漢家劉氏茶、龜山岩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盪毛峰、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岩、順生茶葉、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於新創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雲霧毛尖茶、雪峰禪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峰、金壇雀舌、天柱劍毫、寒冰天露、岳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峰、文君綠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 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雲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第四種就是天然營養保健茶,如可以吃的蛋白桑葉茶。以色澤製作工藝分類
(中國六大茶系)
<茶類名 製作特色 代表產品 >
綠茶 綠茶(8張)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 日照綠茶、 六安瓜片、龍井茶、碧螺春、蒙洱茶、信陽毛尖
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乾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占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黃茶 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m) 霍山黃芽蒙洱銀針
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黃茶(4張)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白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m) 白毫銀針白牡丹
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4張)白茶主要產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茶葉湯(2張) 青茶(烏龍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m) 鐵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 青茶(5張)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但是安溪鐵觀音的新貴感德、長坑、祥華鐵觀音的最新清香製法是沒有 「綠葉紅鑲邊」的特徵。特別是感德下村(霞雲村、霞春村等)更是該做法的典型代表。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m)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
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4張)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是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黑茶 后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0m) 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渠江薄片金茶)黑茶(6張)
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 壓製成磚。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種要包括雲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邊茶」等。以季節分類
1.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縣飲香茶葉合作社的鐵觀音,是烏龍茶春茶的代表,外形、湯色都可謂是「一絕」。(又如六安瓜片)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如普洱茶)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如鐵觀音)
4.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如凍頂烏龍)
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為再加茶,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
藥茶——將藥物與茶葉配伍,製成藥茶,以發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於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姜茶散」、「益壽茶」、「減肥茶」等。
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我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附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珠蘭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
從世界上來看,以紅茶的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茶葉基本成份及功效
概述
飲茶有許多益處,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飲茶為什麼會有許多好處呢?這對一般人來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隨著科學的發展,到了19世紀初,茶葉的成分才逐漸明確起來。經過現代科學的分離和鑒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鹼、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錳、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茶葉基本成份
1.兒茶素類: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
2.咖啡因: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3.礦物質: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茶葉基本成份之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湯中可與咖啡因結合而緩和咖啡因對人體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紅茶茶湯中,與多無酚類結合成為複合物;茶湯冷后形成乳化現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XX作用減緩而持續,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於鹼性食品。可幫助體液維持鹼性,保持健康。
①鉀:促進血鈉排除。血鈉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多飲茶可防止高血壓。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錳: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強免疫功能,並有助於鈣的利用。因不溶於熱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維生素:
①類胡蘿蔔素:在人體可轉換為維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飲咽才可補充。
②B群維生素及維生素C:為水溶性,可由飲茶中獲取。
5.其他機能成份:
①黃酮醇類具增強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過程中強迫茶葉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稱佳葉龍茶可以防高血壓。茶的功效
中國古人曾認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盧仝的《七碗茶歌》也對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葯與茶療】
茶文化與中醫藥,兩者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而且都與神農氏這一傳說有關。
由於茶葉有很好的醫療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葯」(見代宗大曆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葯」)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葯也」的論斷。可見,茶就是葯,併為葯書(古稱本草)所收載。但近代的習慣,「茶葯」一詞則僅限於方中含有茶葉的製劑。由於茶葉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內外婦兒各科的很多病癥,所以,茶不但是葯,而目是如同唐代陳藏器所強調的:「茶為萬病之葯」。
茶不但有對多科疾病的治療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壽、抗老強身的作用。
【茶的二十三功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頭目 (5)止渴生津 (6)清熱 (7)消暑 (8)解毒 (9)消食 (10)醒酒 (11)去減肥 (12)下氣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去痰 (17)祛風解表 (18)堅齒 (19)治心痛 (20)療瘡治瘺 (21)療飢 (22)益氣力 (23)延年益壽
茶的其它功效不成系統者,尚有如下數條:《格物粗談》稱:「燒煙可辟蚊:建蘭生丸斑,冷茶和香油灑葉上」。《救生苦海》稱:「口爛,茶根代茶煎飲」。《本草綱目》:治「痘瘡作癢,房中宜燒茶煙恆熏之」 項 目 譜尼指標mg/kg
鉛(Pb計) ≤5
銅(以Cu計) ≤60
六六六(BHC) ≤0.2
滴滴涕(DDT) ≤0.2
三氯殺蟎醇(dicofol) ≤0.1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0.1
聯苯菊酯(biphenthrin) ≤5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0.5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5
甲胺磷(methamidophos) ≤0.1
乙酰甲胺磷(acephate) ≤0.1
樂果(dimethoate) ≤1
敵敵畏(dichlorovos) ≤0.1
殺螟硫磷(fenltrothion) ≤0.5
喹硫磷(quintozene) ≤0.2
科學家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抗癌效果更顯著
科學家發現,用壺煮制的茶水更有利於健康。與簡單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里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學物質。
阿伯丁郡洛維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5分鐘,抗氧化劑的濃度達到最高峰。抗氧化劑能吸收與癌症和心臟病有關的有害自由基。科學家讓一些參與者飲用在壺中泡制長達10分鐘的茶,然後對他們血液中的多酚(植物自然產生的抗氧化劑)水平進行檢測。他們發現那些飲用泡制5分鐘的茶水的人比飲用泡制10分鐘的茶水的人血液中的抗氧化劑水平高60%。泡制3分鐘和5分鐘的茶水中的抗氧化劑水平的差異是30%。參加試驗者飲用一小時在壺中泡制5分鐘的茶水后,血流中的抗氧化劑水平上升了45%。茶葉在壺中泡制更長時間並沒產生更多的有益成分。他們還發現向茶水中添加牛奶不會影響茶的抗氧化劑成分。健康保健方面: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近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肌功能。
預防疾病方面: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防濾過XX毒引起的感冒,並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
研究表明:紅茶功效不遜於綠茶且更有益於心臟。歷史淵源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于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搜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考證:這裡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為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溫湯生水解渴。以茶為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為「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后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關於茶葉的保存
茶葉是有保質期的,但與茶的品種有關,不同的茶保質期也不一樣。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品質。
茶葉的保鮮技巧
1、有條件的可將裝入鐵罐內的茶葉用抽氣機抽去罐內空氣,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貯藏茶葉二三年,如條件不夠,可用熱水瓶膽貯藏,因為水瓶膽與外界空氣隔絕,茶葉裝入膽內,加塞蓋嚴后,以白蠟封口,外包膠布,簡單易行,易於家庭保管。
2、普通的瓶、罐等保管茶葉,用設有內外雙層蓋或以口小腹大的陶罐為好,可以減少容器內的空氣接觸,容器蓋要與容器身結合嚴密,以防止濕氣XX。
3、茶葉的包裝材料要求無異味,有良好的防潮性能,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盡可能密閉,減少與空氣接觸,要求存放在乾燥、清潔、無異味的地方。
4、利用冷藏室或電冰箱貯藏,貯藏時注意將茶葉密封后再放入。
5、用生石灰或高級乾燥劑,如硅膠吸收茶葉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較好。
6、利用罐內空氣稀薄及密封后罐內茶葉與外界隔絕原理,將茶葉烘乾到含水量在2%左右趁熱立即裝入罐內,然後再密封,在常溫下也可貯藏一二年。[1]關於茶葉加工
茶葉深加工的含義和研究領域
茶葉的深加工的含意 茶葉的深加工是指用茶的鮮葉、成品茶葉為原料,或是用茶葉、茶廠的廢次品、下腳料為原料,利用相應的加工技術和手段生產出含茶的製品。含茶製品可能是以茶為主體的,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質為主體的。 茶葉深加工的意義
一是充分利用茶葉資源。很多的低檔茶和茶下腳料、茶廢棄物沒有直接的市場出路,而其中又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資源,對它們進行深加工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為人類造福,而企業也從中獲得經濟利益。
二是豐富市場產品。茶葉當然是很好的東西,但是人們已經不滿足茶葉僅僅是「乾燥了的樹葉」的產品形態,人們需要豐富化的茶製品。
三是開闢新的功能。茶葉的許多功能或功效不能夠在傳統的沖泡方法中得以利用,將茶進行深加工,可以有方向、有目的的利用這些功能。同時在深加工中也與其他的物質相配合,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茶葉深加工的技術
按《茶葉深加工技術》所述,茶葉深加工技術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方面或是四個類別,它們是:機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學和生物化學加工、綜合技術加工。
茶葉的機械加工:這是指不改變茶葉的基本本質的加工方法,其特點是只改變茶葉的外部形式,如外觀形狀、大小,以便於貯藏、沖泡、符合衛生標準、美觀等等。袋泡茶是茶葉機械加工的典型產品。
茶葉的物理加工:其典型產品有速溶茶、罐裝茶水(即飲茶)、泡沫茶(調製茶)。這是改變了茶葉的形態,成品不再是「葉」裝了。
化學和生物化學加工:指採用化學或生物化學的方法加工形成具有某種功能性的產品。其特點是從茶原料中分離和純化茶葉中的某些特效成份加以益用,或是改變茶葉的本質製成信的產品。如茶色素系列、維生素系列、抗腐劑等等。
茶葉的綜合技術加工:是指綜合利用上述的幾種技術製成含茶製品。目前的技術手段主要有:茶葉藥物加工、茶葉食品加工、茶葉發酵工程等。加工場基本技術條件
1.加工廠選址環境要求
加工廠應選擇地勢乾燥、交通方便的地方,遠離污染源,離開交通主幹道20m以上。離開經常噴灑農藥的農田100m以上。加工廠所處的大氣環境和水源要符合國家要求。
2.廠區布局
廠區應根據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產區與生活區隔離。加工廠的設計和建築符合國家標準。廠區應整潔,乾淨,無異味,道路硬化,排水通暢,廠區綠化。廠房和設備布局與工藝流程和生產規模相適應,滿足生產工藝、質量和衛生要求。廠房選擇合理,朝向,鍋爐房,廁所等處於生產車間下風口。廠房布局防止毗鄰車間相互干擾。
3.生產車間
貯青間、加工間、包裝間等相對獨立設置,車間面積根據生產規模和設備佔地面積等確定。地面堅固,平整,光潔,牆壁淺色,砌1.5 m高白色瓷磚牆裙。生產車間有足夠面積的原料、輔料、米成品和成品倉庫或場地。大型加工設備的燒火口(爐灶)、墊風爐、燃料堆放場應置於車間牆外,有壓鍋爐另設鍋爐房。
車間的照明、通風、除塵、排濕、雜訊控制和門窗設置等均需符合相關要求。
4.加工設備
直接接觸茶葉的設備和用具用無毒、無異味,不污染茶葉的材料製成。
5.衛生管理和加工人員要求
加工廠應有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制定並明示相應的衛生管理制度。茶葉加工及有關人員應持有效的健康檢查證書。
加工廠配有相應的更衣、盥洗設施和污水排放、垃圾及廢棄物存放等設施。
加工人員XX車間應換工作裝、戴工作帽,凈手,換鞋。精製、包裝車間工作人員還要求戴口罩上崗。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茶
一般來說,有些病人、孕婦不宜飲茶,即便是平常人,在飲茶方面也要有所選擇。因為人群中有性別、年齡、地域、胖瘦、寒熱、虛實等不同的體質,有一些人並不宜喝茶。所以,喝茶也要因人而異。根據個人體質飲茶
辨體質選茶是茶道養生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從茶的生長地區來看,有東南西北的不同,更有寒熱溫涼的區別,泡制加工過程也有所不同,嚴格地說,並不是喝所有的茶都對身體有益。
我們常常看到某些人喝龍井茶或花茶就一個勁要上廁所,瀉得很厲害,以致不再喝茶;也有的人喝茶後會出現便秘;更有人喝茶后飢餓感很嚴重;有的人喝茶會整夜睡不著;有的人喝茶后血壓會上升;還有的人喝茶會象喝醉酒一樣,出現茶醉的怪現象,產生心慌、頭暈、四肢乏力、胃里難受、站立不穩和飢餓等癥狀,這是就要注意對飲茶者進行調養了。產生茶醉的原因無非是由於空腹飲茶、血糖過低或是對氨茶鹼過敏,或是過度疲勞,或是過度XX所致。一般情況下適當進食一些水果或糖水,或讓病人休息一下,暫時停止飲茶都有助於茶醉患者的恢復。
人的形體有高矮胖瘦,人的個性有柔剛,人的精神有低沉和高亢,人的先天稟賦有強弱,這些都應區別對待。一般來說,胖人多痰濕,多畏寒,多氣鬱;瘦人多火,多濕熱,多陰虛。南方人多火,體質多偏於陰虛,多偏於濕熱;北方人多寒,體質多偏於陽虛,多偏於痰濕。從生活方式來講,吸煙者多偏濕熱,多有陰火,多有痰濕;而嗜酒者則多偏於陰虛陽亢,下焦濕熱。從職業來講,知識分子和辦公室一族多好靜惡動,因而體質上多外實而內虛;而體力勞動者,多好動惡靜,因而在體質上多外虛而內實。在飲茶方面,有的人要講究一些,偏嗜于某種茶,這樣在長期的飲茶習慣影響下,體質也會發生變化。而有的人從不飲茶,剛開始飲茶時,則一在量上要輕,二在質上要柔,三在飲茶時間上要選擇較為平和的時期。
選擇茶葉應因人而異還應注意人體所處的不同狀態。青春期性發育,以綠茶為主;少女經期和婦女更年期,情緒不安,則飲花茶以疏肝解郁,理氣調經;婦女產後和體力勞動者宜用紅茶;腦力勞動者宜綠茶;老年肝腎陰虛或陰陽俱虛可飲用紅茶。從藥茶的配合和飲用來講,知識分子和上班一族可飲用藥味稍柔、藥力稍緩、氣味較為芳香的花類或葉類植物;而重體力勞動者如搬運工人、建築工人則適合飲用藥力渾厚一些的藤類、莖類植物茶。選購審評
選購常識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干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裡粗略介紹一下鑒別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凈度。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葉,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採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準為例: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 細緊有鋒苗 緊細尚有鋒苗 尚緊實 尚緊 稍松 粗松 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制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后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凈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凈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干香和濕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盡量沖泡后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找一些該茶的資料,準確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 所在了。國內茶葉品種車載斗量,非專業人士,不太可能每種茶都判斷出好壞來,也只是取自己喜歡的幾種罷了。產地的茶總的來說較純正,但也由於制茶技藝的差別,使得茶葉質量有高低之分。香氣
北方通稱"茶香"。茶葉經開水沖泡五分鐘后,傾出茶汁于審評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霉,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於製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滋味
北方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湯色
審評水色主要的區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求紅艷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葉底
審評葉底主要是看它色澤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XX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一致,表示制茶技術處理良好。茶葉喝法與使用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XX,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醫學科學家曾在盛夏酷暑天進行過飲茶實驗:用紅外線溫度記錄儀測定皮膚溫度,結果發現吃冷飲只能使人的嘴唇周圍變冷,不能把局部的溫差傳遍全身,且會很快被體溫所平衡;飲熱茶,9分鐘后,整個身體皮膚的溫度可逐漸下降1--2℃,並能持續20分鐘之久,以後雖然逐漸恢復到原來溫度,但人的感覺依然是涼爽輕快,舒適異常。
安溪縣飲香茶葉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林清城,經過多年的研究證明,剛採制的新茶,應當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以使用。茶葉沖泡程序
1.百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凈茶具;
2.觀音入宮(落 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沖 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
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后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里;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7.鑒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呂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后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XX中醫說「茶」
中醫認為,茶葉上可清頭目,中可消食滯,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飲品。然而,茶葉的產地和品種不同,其藥理作用也不一樣。產于安徽者曰松蘿,主要作用「化食」;產于浙江紹興者曰日鑄,專于「清火」;產于福建者曰建茶,專于「辟瘴」;產于六合者曰苦丁,專于「止痢」;產于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可見茶葉入葯有很大的學問。
不僅如此,中醫還認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葉也有寒熱溫涼性味的差別,因此,四季飲茶也要有所區別。
春天,屬溫,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復甦。人們經過漫長的冬季,「內熱積貯」,因此應注意驅寒御邪,扶陽固氣。此時宜飲花茶。因為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具有理氣、開郁、祛穢、和中的作用,促進機體陽氣的生髮,並能振奮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屬熱,赤日炎炎,氣候悶熱,出汗甚多,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必須補充大量水分。此時宜喝綠茶。因為綠茶性味苦寒,清鮮爽口,具有清暑解熱、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導等作用。
秋天,屬涼,有蕭殺之象,空氣漸漸乾燥,人們感覺皮膚、鼻腔、咽喉乾燥不適,這叫「秋燥」。此時宜喝青茶,色澤綠潤,內質馥郁,不寒不熱。秋涼飲之,可以潤膚、除燥、生津、潤肺、清熱、涼血。
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於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這種茶,葉紅、湯紅,醇厚干溫,滋養陽氣,增熱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還可以去油膩、舒腸胃。
誤區:「茶醫百病」。有人認為,茶不僅是一種安全的飲料,也是治療疾病的良藥。殊不知,對有些病人來說,是不宜喝茶的,特別是濃茶。濃茶中的咖啡鹼能使人XX、失眠、代謝率增高,不利於休息;還可使高血壓、冠心病、腎病等患者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頻,加重心腎負擔。此外,咖啡鹼還能刺激胃腸分泌,不利於潰瘍病的愈合;而茶中鞣質有收斂作用,使腸蠕動變慢,加重便秘。中國茶葉發展歷史
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藥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
茶葉的傳說:傳說在三皇五帝時代,神農(其所當的時間大約在伏羲與黃帝之間)上山採藥,那天我們的醫藥祖先邊采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嘗了近72種中草藥。草藥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著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根據記載,茶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