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腰痛是以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證。西醫的腎臟疾病、風濕病、腰肌勞損、脊椎及脊髓疾病等所致腰痛,可參照該證辨證論治。纏腰疼痛多由腎陽不足,寒凝帶脈,或肝經濕熱侵及帶脈,經行之際,陽虛氣弱,以致帶脈氣結不通而出現疼痛;或沖任氣血充盛,以致帶脈壅滯,濕熱滯留而疼痛。患腰痛首先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不適宜穿帶跟的鞋,有條件的可以選擇負跟鞋。腰痛是一個癥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所以出現持續且不明原因的腰痛,不要掉以輕心,應儘快到醫院確診,避免某些嚴重疾病的發展。
臨床癥狀
臨床以腰部一側或兩側發生疼痛為主要癥狀。 腰痛常可放XX到腿部,常伴有外感或內傷癥狀。腰椎X線照片等檢查,常可見異常。 婦女由於有月經、孕育、分娩、哺乳等生理特點,同時又有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婦科雜病及節育等病理特點,所以腰痛是常見的病癥。經產婦女80%以上都可出現腰痛,特別是經期、孕期和產後的腰痛,常被認為是生理性疼痛,不需要特別治療。病因病理
病因概述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約有數十種,比較常見的有腎虛、腰部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狹窄、腰部骨折、椎管腫瘤、腰部急慢性外傷或勞損、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等。腰背部是人體用力最多的部位,為人體提供支持並保護脊柱,對長期在辦公室久坐而缺少運動的人,或是因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長時間維持一個體位或姿勢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並引發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也有的是在重複性損傷后積累發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與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有關,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間隔內壓升高導致腰背筋膜下間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鬆脂肪組織變性。由於這種損害,造成了患者無論是多走、多坐還是多卧,都會腰疼,即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容易產生腰疼。腰痛(圖2)
腰痛是指腰部一側或雙側疼痛連脊椎的一種癥狀,男女均有發生,女性居多。據統計,婦科門診以腰痛為主的患者約占就診數的10%。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腰肌勞損
長期從事站立操作諸如紡織、印染、理髮、售貨等工作的婦女,由於持續站立,腰部肌腱、韌帶伸展能力減弱,局部可積聚過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謝,也可導致腰肌勞損而引起的腰痛。經常背重物,腰部負擔過重,易發生脊椎側彎,造成腰肌勞損而出現腰痛。泌尿系統感染 由於女性的XX短而直,且XX外口靠近肛門,常有大腸桿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面的特點,XX口污染的機會較多,若忽視衛生,則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腰痛以急、慢性腎盂腎炎所致者為多,表現為腰部脹痛、嚴重者沿輸尿管放XX至XX部。除泌尿系統感染外,泌尿系結石、結核等疾患,亦會引起腰痛。XX器官疾病
女性的XX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經四百次左右,還負擔著懷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婦女還經歷流產、節育手術等。故XX器官炎症的發病率較高,如輸卵管炎、盆腔炎等。這些炎症容易併發腰痛,XX后傾、后屈,也是女性腰痛的原因之一,XX肌瘤、XX頸癌、卵巢囊腫等嚴重XX器官疾患,都會引起壓迫性牽連性腰痛。受涼、創傷罹患風濕、類風濕關節炎
這種婦女,多因在月經期、分娩和產後受風、濕、寒的侵襲,導致脊椎長骨刺而誘發腰痛。若腰部曾扭傷,可能發展為椎間盤脫出,出現較重的腰痛,甚至影響脊椎的屈伸和轉動。孕期及產褥期勞累
懷孕期間,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孕婦腰骶及盆腔各關節韌帶鬆弛,同時XX重量亦隨著胎齡的增長而增加,致使身體重心前移。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腰部多向前挺起,若不注意休息,則易引起腰痛。妊娠期間,胎兒發育需要充足的鈣、磷等營養物質,若膳食中攝入量不足,可造成孕婦骨質軟化脫鈣,亦會引起腰痛。產褥期出血過多,或勞動過早、過累以及受涼等,也可造成腰痛。腰椎病變
多見於老年婦女,隨著年齡的增長,腰椎神經的壓迫癥狀也會隨之增多。因退行XX變引起的假性脊椎柱滑脫是較常見的一種病變,容易引起腰椎管狹窄,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導致腰痛和下肢放XX痛,往往是因骨質疏鬆所致的椎體塌陷性骨折。老年人的骨贅形成可引起脊椎僵硬,也可導致持續性腰痛。 另外,更年期婦女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可能引起腰痛,其特點是晨起重而活動后減輕。還有月經不調、痛經或情緒危機等因素,亦易發生腰痛。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風脾,風寒著腰,是以腰痛。三曰腎虛,役用傷腎,是以腰痛。四曰暨腰,墜墮傷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為地氣所傷,是以腰痛。痛下止,引牽腰脊,皆痛」。 腰痛可因感受寒濕、濕熱,或跌仆外傷,氣滯血瘀,或腎虧體虛所致。其病理變化常表現出以腎虛為本,感受外邪,跌仆閃挫為標的特點。腎虛腰痛
祖國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腎精虧損,則腰脊失養,致酸軟無力,其痛綿綿,遇勞更甚,逸則減輕,喜按揉拒暴力。是慢性腰痛中的又一病癥。多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又勞累太過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房室不節,導致腎精虧損,無以滋養腰脊而發生疼痛。 現代醫學認為,腎虛腰痛多數與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的下降,特別是性激素分泌減退和蛋白質缺乏有關,類似代謝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它是由於成骨細胞失去固有活力,使骨的基質不足而形成的一種代償性疾病。骨質疏鬆的脊椎,常可出現雙凹樣畸形,即使遭受輕微外傷,也易造成壓縮性骨折,但是骨質的組織學及化學成分均屬正常。診斷
可通過下列幾個步驟:①詳細詢問病史
包括年齡性別職業作業環境及發病誘因碩士青年人腰痛多半為腰肌勞損而老年人以腰椎骨關節病和骨質疏鬆伴有壓縮性骨折居多超負荷重體力勞動后常可發生腰肌勞損身體瘦弱的女性常因勞累后而感腰痛肺結核或淋巴結核病人經過發生腰痛時要考慮脊柱結核有癌瘤病史者出現腰痛要考慮脊柱轉移瘤急性腰痛卧床休息后明顯好轉者要想到急性腰肌勞損腰痛伴有單側下肢后外側痛咳嗽時疼痛加劇者應考慮腰椎間盤突出浙江。②全面矯形
面外科檢查及神經系統檢查,正常脊柱在胸椎部輕度向後呈弧形突出,腰椎輕度前凸,若正常生理曲線有改變,則表明脊柱不正常,腰椎平直或向一側傾斜要考慮急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或后關節突有病變。銳角后突畸形可能是骨結核或陳舊性骨折,腰椎前凸加深有可能為腰椎向前滑脫,腰椎的壓痛點有助於了解腰肌勞損的部位,常見的壓痛區在第腰椎的橫突處,髂嵴及骶髂關節處。急性腰肌勞損時腰部活動明顯受限,慢性勞損腰部時活動不受限,腰椎骨關節病時腰椎活動部分受限,強直性脊柱炎時腰部活動不僅前屈后伸受限,側方活動也受限,若患者伴有下肢痛拉塞克氏征(仰卧直腿高舉試驗)呈陽性,應考慮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可能,注意檢查兩下肢肌肉有無萎縮,下肢腱反XX有無低下或消失,小腿及足部有無感覺障愛,這些都反映脊神經根是否受損。③實驗室檢查先天性(發育性)退行XX變
外傷腰肌勞損等專業疾病的化驗檢查都無異常,腰椎結核、骨髓炎及腫瘤時血沉會加快在惡性腫瘤,有時鹼性磷酸酶升高在強直性脊椎炎有時HLAB(人類白細胞抗原B試驗)陽性。④XXX線檢查先天性發育性異常
可在XXX線照片上看到骨結核、腫瘤、骨髓炎及強直性脊柱炎,亦可在XXX線照片看到明顯改變。腰椎骨質增生時可在XXX線照片上看到,骨和關節的不同治療程度骨贅腰肌勞損的XXX線檢查無異常,對一些腰痛普通XXX線檢查尚難肯定診斷參加時,有時採用脊髓造影電子電腦體層掃描(CT)或磁共振檢查。多功能治療
腰痛在醫學上是一種表症,一種癥狀,本身可以發腰痛的疾病非常多,但是總體來說,不外乎以下兩類疾病: 1,炎症性疾病,包括泌尿系統感染,XX器系統感染,這類型疾病,積極通過消炎治療即可取得痊愈。 2,物理機械性損傷:這類疾病包括我們常見到的腰肌勞損,急慢性腰扭傷,風濕類風濕,腎虛,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等。這些疾病,可引起腰部肌肉缺血,缺鈣,受涼,腰肌韌帶纖維過度拉伸。或者椎間盤突出或者骨質增生引發腰部神經壓迫,從而導致腰部肌肉無力,疼痛。 所以,從治療的角度來講,活血通絡,通經化瘀,配合必要的牽引,固定作用,是我們治療腰部疼痛時常用到的方法,這些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病情,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痛的治療關鍵在於堅持。大多客戶腰痛的不到有效的緩解,反覆遷延,不能徹底治愈,就在於得不到對症的方法和自身無法堅持治療。在這一方面,建議腰痛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療時多關注國內常用的一些醫療器械,比如,腰痛治療帶,腰痛固定帶等等,都屬於國內多功能治療的常用方法。 腰痛治療帶屬醫療器械產品,產品設計結構兼具磁療、熱蒸、牽引和固定四大功效。 1.對於因扭傷、久坐、寒冷等原因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淤血、水腫等引起的腰痛,可以改善微循環和組織代謝,促進血脈通暢從而達到止痛。對於因腰部炎症、腰椎退行性改變引起的腰痛,可以提高致痛物質水解酶的活性,使緩激肽、組織胺、5-羥色胺等致痛物質水解或轉化,達到止痛的作用。對於腎虛腰痛、牽扯性腰痛等,腰痛治療帶作用於人體,通過經絡穴位增強生物電磁能,可推動經氣的運行,疏通經絡,達到通經止痛的效果。 2.獨有的真皮加厚不透氣帶體設計,確保所覆蓋的患部保持較高的皮膚溫度和潮濕度,產生自身熱蒸理療效果,有利於增加局部血液循環。 3.大真皮帶體內層附加有支撐曲度鋼片,強調了牽引和固定治療的優點,可有效支撐脊柱和腰椎,增強腰肌收縮力,更好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質增生、腰椎肥大、椎管狹窄等病癥導致的腰痛。 4.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型或舒適程度調整系帶,不論是行走鍛煉或伏案工作或卧床休息均不影響治療。 所以,綜合來考慮,使用對症的方法,注意堅持治療,腰痛可以得到痊愈。中醫認識
中醫對腰痛的認識較為深刻,在中醫醫書中常有「氣滯腰痛」、「血瘀腰痛」、「寒濕腰痛」,以及「閃腰」、「虛勞」等的描述。傳統醫學不單純著眼于腰痛的局部,而且認為腰痛與氣血、經絡、臟腑等功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中醫學認為,產生腰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急性閃挫,氣血淤滯型:這類腰痛是常因外力的擊撲閃挫、跌打損傷引起。外傷導致經絡損傷、氣滯血淤,從而產生疼痛如錐,痛有定處。氣血阻於腰間,不能輸送下肢,而見下肢麻痛相間,日久筋失所養,見肢軟無力,肉萎不紅等癥狀,多常見痛。 2.外感風寒濕邪,經絡痹塞型:這類腰痛是因為風寒濕邪客于膀胱經及督脈后,造成氣血凝滯,脈絡不通所致。患者可因不同的誘發因素表現為腰膝冷痛、下肢重著、走串麻痛等多種癥狀。 3.久病勞損,腎虛型:這類腰痛患者多為年齡較大、病程較久、體質較差。中醫學認為,「腰者腎之府」。「凡腹痛悠悠戚戚,屢發不已者,腎之虛也」。這種腰痛常因七情內傷、XX不節,或年老體衰、腎氣虧損,不運行,筋脈失養所致。中醫辨證論治
概述
臨證首先宜分辨表裡虛實寒熱。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證多屬表、屬實,發病驟急,治宜祛邪通絡,根據寒濕、濕熱不同,分別施治。由腎精虧損所致者,其證多屬里、屬虛,常見慢性反覆發作,治宜補腎益氣為主。寒濕型
【證見】腰部冷痛重著,轉則不利,靜卧不減,陰雨天加重。舌苔白膩,脈沉。 【治法】散寒祛溫,溫通經絡。 【方葯】 1.主方甘姜苓術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味 處方:乾薑12克,炙甘草9克,白朮15克,茯苓20克,杜仲、獨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絡丸,每次1-2丸,每日2次 (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二術苡仁湯(劉國普驗方) 處方:白朮30克,薏苡仁20克,蒼朮15克。水煎服。 (2)乾薑蒼朮散(李振瓊《奇效驗秘方》) 處方:乾薑50克,蒼朮10克,當歸15克,95%酒精適量。將上藥研細末,過篩,于患部外敷熱烤。每日1次。 (3)強腰散(張鑒銘驗方) 處方:川烏30克,肉桂30克,乾薑30克,白芷20克,膽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腦30克。將上藥共研為極細粉末,每次30~50克,開水沖調如糊狀,攤于紗布,趁熱時敷貼于痛處,隔日1換。濕熱型
【證見】腰痛處伴有熱感,熱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動后可減輕,尿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舒筋通絡。 【方葯】 1.主方四妙散(張秉成《成方便讀》)加減 處方:蒼朮、黃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活絡止痛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小活絡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單方驗方 (1)土鱉蟲粉:土鱉蟲7只,焙乾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晝夜,去渣,分服,每日1劑。 (2)補腎活血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當歸、赤芍、木瓜、澤瀉各10克,生地黃15克,桃仁、紅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參9克,茯苓12克。水煎服。腎虛型
臨床常見類型可分為腎陽虛,腎陰虛,腎氣虛 【成份】熟地黃、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藥、山茱萸(酒炙)、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歸、杜仲(鹽炒)。? 【功能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XX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而遲。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證見】腰痛而酸軟,喜按喜揉,足膝無力,遇勞更甚,卧則減輕,常反覆發作。脈沉細或細數。 【治法】 補腎益精。 腎陰虛採用左歸丸 腎氣虛要結合具體辨證 1.主方左歸丸(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熟地黃20克,山藥、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絲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龜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澤瀉各lO克。水煎服。 若腎陽虛者,去牡丹皮、澤瀉、龜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2.中成藥 (1)舒筋活絡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骨仙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3)壯腰補腎丸,每次lO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補骨脂粉:補骨脂10克,炒后研為末,黃酒沖服,每日1次。 (2)溫腎止痛丹(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黃芪、熟地黃、當歸、赤芍、白芍、懷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 (3)溫腎通絡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淫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牛膝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4)補腎壯腰湯(李振超驗方) 處方:熟地黃20克,山茱萸15克,山藥15克,杜仲12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雞血藤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其他療法
1.敷貼法
(1)制草烏15克,生薑10克,鹽少許,共搗研成細末,加酒少許炒熱,布包外敷貼痛處。適用於寒濕腰痛。 (2)蔥白30克,大黃10克,共搗爛,炒熱后外敷貼痛處。適用於濕熱腰痛。 (3)當歸、川芎、乳香、沒藥各30克,醋300毫升,先將諸葯在醋中浸泡4小時,再移入鍋內加熱數10沸。然後以紗布放人醋內浸透,趁熱敷貼腰痛處,冷則更換,每次連續敷4—6小時,每日1次。適用於瘀血腰痛。2.熨法
肉桂30克,吳茱萸90克,生薑120克,蔥白30克,花椒60克,共炒熱,以絹帕包裹,熨痛處,冷則再換炒熱。適用於腎虛腰痛。3.針灸療法
一般取腎俞、委中,局部腧穴或阿是穴。寒濕者加風府、腰陽關,勞損者加膈俞、次髎,腎虛者加命門、志室、太溪。還可以根據證候的虛實,酌用補瀉或平補平瀉或針灸並用。劇烈腰痛者,可於委中穴放血,可於腰部穴拔火罐。4.推拿療法
先在腰部疼痛處及其周圍應用滾法或推法,配合按腎俞、大腸俞、居髎及壓痛點,根據辨證加用有關穴位或適當配合相應的動作運動。然後再用按、揉、擦等法。腰痛治療常見誤區
誤區一:姑息遷就,得過且過
香港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多於30% 曾有急性腰痛的被訪者,當痛症發作時選擇「自己搽藥膏/ 跌打酒」,並沒有尋求醫療服務。誤區二:腰痛只用止痛藥
腰痛發作時,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疼痛上,著重選擇止痛藥,哪兒疼貼哪兒,哪兒疼抹哪兒。殊不知,止痛藥只起到皮膚表面麻醉的作用,會掩蓋癥狀。藥物只能緩解或控制腰痛,平時正確用腰、保護腰才是腰部健康的根本。誤區三:初見效果,馬上停葯
有時用了一段時間葯,癥狀基本控制住后,就喜滋滋地隨即停葯。其實這時,病灶處的炎症只是控制了一部分,尚不穩定,停葯后,會馬上或者反覆發作。誤區四:按摩師≠專業脊醫
腰痛時,人們習慣借助按摩來舒緩疼痛。確實,按摩能起到緩解作用,但不能除根治本,而且腰部和頸部一樣不能輕易按摩,否則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事故。專家建議,必須選擇對腰椎有相當認識的專業脊醫來治療腰痛。誤區五:腰痛厲害時大不了做手術,一勞永逸
急性腰痛的治療方法
腰椎手術是最後不得不用的法寶。腰椎在人們一生中活動較多,經過手術后,這個部位會變得相對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而且一旦做了「錐體融合術」,就會成為一個為「五斗金」也不折腰的人——已經失去了彎腰的權利。。 如果發生急性腰痛,第一時間就要採取讓身體舒服的姿勢,安靜修養。橫躺、像蝦米一樣弓起身體、抱膝等都是可以選擇的姿勢。然後在疼痛的部位敷上濕布或者冷毛巾,以緩解疼痛。要根據情況冷敷3天左右,此期間注意不要淋浴和泡澡。 急性腰痛的80%-90%都是由於肌肉疼痛引起。在肌肉的周圍覆蓋著叫「肌膜」的物質,相當於我們常見的雞肉的那層白色薄膜。急性腰痛的時候,肌肉突然收縮傷及肌膜,引發肌膜炎,就產生疼痛。這種疼痛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治愈,此期間注意不要給腰部施加壓力。治愈急性腰痛大概需要1-2周的時間,但是發生疼痛的這個部位的肌肉彈性下降,一旦不注意,疼痛又會發作。所以,腰不痛的時候要注意鍛煉腰肌,促進腰部血液循環,及時排出腰部老舊廢物。飲食療法
(1)杜腰痛
仲煲豬腰:杜仲30克,豬腰1—2個,加適量水共煲湯服用。適用於腎虛腰痛。 (2)胡椒根蛇肉煲:胡椒根50克,蛇肉250克,共煲湯,調味服食。適用於寒濕腰痛。 (3)海帶25g,荔枝15g,小茴香15g。加水共煮,每日飲服一次。 (4)生韭菜(或根)500g。搗汁溫服,每次500ml,每日2次。 (5)淡菜300g。烘乾研末,與黑芝麻150g炒熟,拌勻,早晚各服一匙。 (6)芝麻15g,大米100g。將芝麻用水淘凈,輕微炒黃后研成泥狀,加大米煮粥。每日一劑,供早餐食用。腰部保健運動療法
腰腰痛
部勞損的病理機制緣由日常勞務工作中,長期處於不適當勞動體位引起的姿勢性勞損和急性軟組織損傷,未能及時治愈而誘發腰肌疼痛、功能下降等癥狀。臨床醫學驗證,不正確的勞動姿勢,可引起肌力失調,繼而使脊柱形態改變。運動療法的療效旨在緩解肌肉痙攣,牽伸粘連和攣縮組織的作用;可以發展和助進腰腹肌力,糾正脊柱形態,調節內在平衡。進行持恆輕負荷有氧體療,可收預防複發功效。 控制改善腰部勞損病情發展運動療法眾多,簡便易學。按摩療法和有氧醫療體操已成為腰部勞損專門XX療法。 按摩療法按摩操作手法用於皮膚肌肉,可促進患部血流,加速代謝功能,增強肌腱和韌帶彈性。按摩分為自我按摩和被動按摩,後者用於患者接受別人的按摩(也稱助力按摩)。 早期勞損——腰部勞損早期療法可用推、揉等按摩手法(也可電振器取代)。 推摩法:自我按摩時,四指併攏,拇指分開,手掌平穩地緊貼腰椎兩側的骶棘肌體位上,有節奏地慢速推動,推力由輕到重,漸次遞增。 揉捏腰痛
法:自我按摩腰部腎俞穴(第二腰椎下旁開1.5寸處)和志室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拇指和四指成鉗形,將肌束向上微微提拉。揉動時,使用指腹和手掌力量向前作旋轉或扭動。 療法提示:按摩沿血液流進方向操作,按摩肌區宜放鬆。操作手法力求柔和、輕緩。要求用力均勻,動作宜協調,有節律感;切忌療法粗獷和疼痛反應。 後期勞損——後期則需用按壓、拍擊和揪扭等腰骶部按摩手法。 按壓法:並腿俯卧,採用手掌、掌根或兩掌重疊按貼在患者按摩體位,兩掌使用下壓力量向前移動按壓(每次按壓可靜止2~3秒)。 拍擊法:卧姿同上。採用手背或彎曲手指的手掌在患者按摩體位上,有節奏地持續拍擊。手指關節和手腕要放鬆,拍擊的速度宜輕快。 揪扭法:卧姿同上。常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揪提患者腰骶部按摩體位,反覆揪扭膚體,以呈紫紅色為度,持續操作2~3分鐘。 療法提示:後期按摩操作刺激強度較大,可引起患者較大的酸脹感。操作手法力求協調有力,節奏宜均勻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