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檀香樹是一種半寄生植物,生長極其緩慢,通常要數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長最慢的樹種之一,成熟的檀樹可高達十米。
釋義
詞目:檀香檀香
拼音:tánxiāng 基本解釋: 香木名。木材極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葯。寺廟中用以燃燒祀佛。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莫若圖玅像於檀香,寫遺影於祗樹。」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檀香》﹝集解﹞引 宋 葉廷珪《香譜》:「皮實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為紫檀。其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宜以紙封收,則不洩氣。」 清 趙翼《西湖寓樓即事》詩:「桕燭檀香 三竺 路,一觀音養百千僧。」 田漢《關漢卿》第十一場:「以後每天多劈點檀香,備些酒果,供供神道。」檀香簡介
1.別名 白檀。 植物種類/萃取部位:樹/木心 學名:(檀香屬) Santalum album白檀檀香
科名:檀香科Santalaceae 萃取方法:蒸餾 <氣味>木質、細緻,甜而帶異國情調,餘香裊繞。 <外觀>這種精緻的油,來自一種常綠的寄生樹,此樹把自己的根依附在別的樹根上,檀香通常以薄片型的方式出售,並且,至少要30年以上的樹齡,才能達到採集販賣的標準。公認為最好的檀香精油,是產自印度的邁索爾(Mysore)。 檀香用於制香歷來被奉為珍品,不過,檀香單獨熏燒,氣味不佳;但若能與其它香料巧妙搭配起來,則可「引芳香之物上至極高之分。」 檀香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歷來為醫家所重視,謂之「辛,溫;歸脾、胃、心、肺經;行心溫中,開胃止痛」。外敷可以消炎去腫,滋潤肌膚;熏燒可殺菌消毒,驅瘟辟疫。 從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醫藥上也有廣泛的用途,具有清涼、收斂、強心、滋補、潤滑皮膚等多重功效,可用來治療膽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發熱、嘔吐等病癥,對龜裂、富貴手、黑斑、蚊蟲咬傷等症特別有效,古來就是對治皮膚病的重要藥品。 檀香木還可製成扇骨、箱匣、傢具、念珠等物品,也是一種珍貴的雕刻材料。植物形態
常綠寄生小灌木。樹皮褐色,粗糙或縱裂。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無毛;葉柄短。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花小,多數始為淡黃色,后變為深紫色;花被管鍾形,先端4裂,裂片卵圓形,有4個蜜腺生於花被管中部;雄蕊4,與蜜腺互生。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種子圓形,光滑,有光澤。 應用歷史與相關神話 檀香自古以來便深受歡迎,從印度到埃及、希臘、羅馬的貿易路線上,常見蓬車載滿著檀香。許多古代的廟宇或傢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可能是檀香具有防蟻的功能。檀香
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於檀香木,檀香獨特的香味,具有安輔作用,對於冥想很有幫助,因而廣泛被用在宗教儀式中,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對檀香的需求量至今絲毫不曾減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因為蟒蛇喜歡盤踞在檀香樹上,所以人們常以此來尋找檀木。采檀的人看到蟒蛇之後,就從遠處開弓,朝蟒蛇所據的大樹XX箭以作標記,等到蟒蛇離開之後再去採伐。 檀香木雕刻出來的工藝品更可謂珍貴無比。家中擺放芳馨經久。檀香木置於櫥櫃之中有熏衣的作用,使你的衣物帶有淡淡天然高貴的香味。能驅邪避小人,提高你的親和力,有助你的事業。 檀香木極其珍貴,品質好的檀香木現在的市價已經在千元/斤以上。中國天然檀香樹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被砍伐殆盡。現在國內的檀香原木都依賴進口。因檀香木生長條件苛刻,產量極低。全球僅存的天然檀香木只有印度、斐濟和澳大利亞。且嚴格的保護措施和高額關稅限制出口。市面上的檀香木已是難得一見。 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於檀香木,檀香獨特的香味,具有安輔作用,對於冥想很有幫助,因而廣泛被用在宗教儀式中,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對檀香的需求量至今絲毫不曾減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檀香樹非常嬌貴,在幼苗期還必須寄生在鳳凰樹、紅豆樹、相思樹等植物上才能成活。固而檀香的產量很受限制,人們對它的需求又很大,所以從古至今,它一直都是即珍稀又昂貴的木材。是大自然恩賜我們人類的馨香四溢,芳香獨特。任何人工合成的香精、香水都無法與之匹美的純天然名貴香料。化學結構
醇類-檀香腦 醛類-糖醛 倍半帖-檀香烯 <屬性>消炎、抗菌、催情、鎮咳、袪痰、補身、收斂。療效
心靈療效
放鬆效果絕佳,可安撫神經緊張及焦慮,鎮靜的效果多於振奮。並且,用檀香
以改善執迷的狀態,極獲好評,可以帶給使用者更為祥和、平靜的感覺。身體療效
對XX泌尿系統極有幫助,可改善膀胱炎,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它獨特催情的特性,可驅散焦慮的情緒,有助於增加浪漫情調。檀香對身體也有抗痙攣和補強的功用,能帶來放鬆和幸福的感覺。 檀香對胸腔感染,以及伴隨著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的喉嚨痛、乾咳也有效果。當粘膜發炎時,檀香可舒緩病情,更可以刺激免疫系統,預防細菌再度感染。 它還可以用來治療為灼熱,並且其收斂的特性,對腹瀉亦有幫助。皮膚療效
基本上,檀香是一種平衡精油,對乾性濕疹及老化缺水的皮膚特別有益。使皮膚柔軟,改善皮膚發癢或發炎的現象,其抗菌功效更有助於改善面皰,癤合感染的傷口。 來源 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 的心材。產地
檀香木屬植物科中檀香科。檀香主產印度東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東南亞、澳大利亞、斐濟等濕熱地區。我國台灣、海南、雲南南部有栽培。其中又以產自印度的老山檀為上乘之品。印度檀香木的特點是其色白偏黃,油質大,散發的香味恆久。而澳大利亞、印尼等地所產檀香
檀香其質地、色澤、香度均有遜色,稱為 「柔佛巴魯檀」。多數新砍伐的檀木。近聞,常帶有刺鼻的香味和特殊的腥氣,所以制香時往往要先擱置一段時間,待氣息沉穩醇和之後再使用,有存放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檀香,這時檀香木的香味已經非常溫潤、醇和可謂檀香極品之極品。又有稱其名為 「老山檀」,而砍伐之後隨即使用的稱為 「柔佛巴魯檀」。 採制 採伐木材后,鋸成段,除去邊材,陰乾。刨片,或劈碎生用。 性狀 心材呈圓柱形或稍扁,長50~100cm,直徑10~20cm。表面淡灰黃色,光滑細密,有時可見縱裂紋,有刀削痕。質堅實緻密。刨片稍彎曲,厚0.5~1mm。有香氣,味微苦。燃燒時香氣濃烈。 傢具用材。香木名。又名旃檀。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皆有清香,而白檀為勝。可制小匣和摺扇等,即檀香匣、檀香扇,裝飾以燙畫、刻花,是精製的工藝美術品。傢具用材
香木名。又名旃檀。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皆有清香,而白檀為勝。可制小匣和摺扇等,即檀香匣、檀香扇,裝飾以燙畫、刻花,是精製的工藝美術品。常見品種
檀香
黃檀
黃檀(Palbergia hupeana Hance.)屬豆科樹種,樹皮薄、淺褐色、條狀剝裂。奇數羽狀複葉,小葉9-11枚、互生,矩圓形或寬橢圓形,長3.0-5.5cm。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近枝端的葉腋,花冠蝶形、黃白色,花期5-6月。果實扁平、長圓形,長3-7cm,有種子1-3粒,9-10月成熟。 材質優良,木材橫斷面生長輪不明顯,心、邊材區別也不明顯,木材黃白色或黃淡褐色,結構細密、質硬重,切面光滑、耐衝擊、易磨損、富於彈性、材色美觀悅目,油漆膠粘性好,是運動器械、玩具、雕刻及其他細木工優良用材。 黃檀產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平原及山區均可生長。我省各縣的山區、丘陵、平原都有生長,通常零星或小塊狀生長在闊葉林或馬尾松林內。喜光、耐乾旱瘠薄,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長。深根性,具根瘤,能固氮,是荒山荒地的先鋒造林樹種,天然林生長較慢,人工林生長快速。紫檀
又名:櫚木、花櫚木、薔薇木、羽葉檀、青龍木、黃柏木。 喬木,高15~25米,直徑達40厘米。單數羽狀複葉;小葉7~9,矩圓形,長6.5~11厘米,寬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無毛;托葉早落。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梗及序軸有黃色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萼鍾狀,微彎,萼齒5,寬三角形,有黃色疏柔毛;花冠黃色,花瓣邊緣檀香
皺摺,具長爪;雄蕊單體;子房具短柄,密生黃色柔毛。莢果圓形,偏斜,扁平,具寬翅,翅寬可達2厘米。種子1~2。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佈廣東、雲南等地。紫檀是一種稀有木材,亦稱「青龍木」。豆科。常綠大喬木。奇數羽狀複葉。蝶形花冠,黃色,圓錐花序。莢果扁圓形,周圍有廣翅。一般分為大葉檀、小葉檀兩種。小葉檀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簡常「紫檀」(以下所述「紫檀」為小葉檀)。紫檀密度較大,棕眼較小,多產于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優。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化學成分:紫檀含紫檀素、高紫檀素、安哥拉紫檀素。同屬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心材含紫檀紅、去氧紫檀紅、山托耳、紫檀芪、紫檀素、高紫檀素、紫檀醇。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的水提取液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製作用,可使腹水生成減少,生存時間延長,死亡率有所降低。 性味歸經:咸 平 入足厥XX 功用主治:消腫,止血,定痛。治腫毒,金瘡出血。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敷或磨汁塗。內服:煎湯。 宜忌:《本草從新》:"癰腫潰后,諸瘡膿多及陰虛火盛,俱不宜用。" 選方:1、治金瘡,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後方》)2、治卒毒腫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後方》) 名家論述:1、《綱目》:"白檀辛溫,氣分之葯也,故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葯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2、《本草經疏》:"紫真檀,主惡毒風毒。凡毒必因熱而發,熱甚則生風,而營血受傷,毒乃生焉。此葯咸能入血,寒能除熱,則毒自消矣。弘景以之敷金瘡、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與番降真香同為極細末,敷金瘡良。" 白檀 別 名:山葫蘆,灰木,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葉、檀花青 科屬名:山礬科 Symplocaceae 山礬屬。檀香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米,干皮灰褐色,條裂或小片狀剝落。冬芽疊生。小枝灰綠色,幼時密被絨毛,間葉互生,葉紙質,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圓形,長3-9厘米,寬2-4厘米,邊緣有細鋸齒,中脈在表面凹下。花白色,芳香,圓錐花序生於新枝頂端或葉腋,花萼外無苞片,雄蕊約30枚,長短不一,花絲基部合生,呈五體雄蕊;子房無毛。核果成熟時藍黑色,斜卵狀球形,萼宿存。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產地分佈:為中國原產樹種,分佈範圍廣,北自遼寧、南至四川、雲南、福建、台灣。華北地區山地多見野生。 生態習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喜光也稍耐蔭。深根性樹種,適應性強,耐寒,抗乾旱耐瘠薄,以河溪兩岸、村邊地頭生長最為良好。 園林用途:樹形優美,枝葉秀麗,春日白花,秋結藍果,是良好的園林綠化點綴樹種,莖皮纖維潔白柔軟,土名懶漢筋。木材細密,可提供優質木材作為傢具用材。種子可榨油,供製油漆、肥皂等用;根皮與葉可作農藥。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風熱腫毒。治中惡鬼氣,殺蟲。煎服,止心腹痛,霍亂腎氣痛。散冷氣,引胃上升,噎膈吐食。另外,如面生黑子,可每夜用漿水洗拭令赤,再磨汁塗,很好。分類
老山香 也稱白皮老山香或印度香,產于印度,一般條形大、直,材表光滑、致檀香
密,香氣醇正,是檀香木中之極品。 新山香 一般產于澳大利亞,條形較細,香氣較弱。 地門香 產于印尼及現在的東帝汶。地門香,「Timor」之音譯,多彎曲且有分枝、節疤。 雪梨香 產自於澳大利亞或周圍南太平洋島國的檀香,其中斐濟檀香為最佳。雪梨香一般由香港轉運至內地。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其主成分為α及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萜(santene)、檀萜酮(santenone)、α-檀萜醇,(a-santenol)、檀香酮(santal one)、檀香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等。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理氣,和胃。用於脘腹疼痛、噎膈、嘔吐。 【英文名】 LIGNUM SANTALI ALBI 【別名】白檀、白檀木 【來源】本品為檀香科檀香屬植物檀香 Santalum album L.樹榦的心材。 【製法】除去雜質,鎊片或鋸成小段,劈成小碎塊。性狀
本品為長短不一的圓柱形木段,有的略彎曲,一般長約1m,直徑10~30cm。外表麵灰黃色或黃褐色,光滑細膩,有的具疤節或縱裂,橫截面呈棕黃色,顯油跡;棕色年輪明顯或不明顯,縱向劈開紋理順直。質堅實,不易折斷。氣清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鑒別
(1) 本品橫切面:導管單個散在,偶有2~3個聯合,木XX線由1~檀香
2列徑向延長的細胞組成,木纖維與纖維管胞無明顯區別,木薄壁細胞單個散在或數個聯結,有的含草酸鈣方晶,導管、XX線細胞、木薄壁細胞內均可見油滴。 (2) 取本品[含量測定]項下的揮髮油,加乙醚製成每1ml 含10μl 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檀香醇對照品,加乙醚製成每1ml 含5μl的溶液(或用印度檀香的揮髮油加乙醚製成每1ml 含10μl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85:1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取對二甲氨基苯甲醛0.25g ,溶於冰醋酸50g 中,加85%磷酸5g與水20ml,混勻),在80~9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藍色斑點。 【含量測定】取本品刨花(厚1mm )30g,照揮髮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本品含揮髮油不得少於3.0%(ml/g) 。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心、肺經。 【功能主治】行氣溫中,開胃止痛。用於寒凝氣滯,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用量】 2~5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檀香 馳名中外的杭州檀香扇就是用檀香木製成的。輕輕一搖,清香四溢,而且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仍然清香撲鼻;放入衣櫃, 可防蟲蟻。 檀香又名白檀,屬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澳大利亞和非洲,我國台灣、廣東也有引種栽培。它的花初開時黃色,后血紅色。木材奇香,常作為高級XX、鑲嵌、雕刻等用材。北京雍和宮的白檀雕像——巨佛,高26米,直徑3米,由整根檀香木雕琢而成,這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 檀香木的刨片,可作為芳香健胃劑;樹榦和根經蒸餾可取得檀香油,含90%的檀香醇,是名貴的天然香料。 我國海南島特產樹種降香檀名為檀樹,但屬豆科大喬木,材質堅韌緻密,色澤紅潤,花紋瑰麗,香氣常存,心材降香木可代檀香。木材適於製作高級傢具、樂器和雕刻工藝品。心材可入葯,名為「降香」,是優良的鎮痛劑。木材經過蒸餾可得降香油,是香料工業的定香劑。 2.檀香 sandalwood 檀香科(Santalaceae)檀香屬(Santalum)半寄生植物,近10種,分佈亞洲東南部和南太平洋島嶼,尤指真檀香(S. album, 即白檀)。真檀香株高可達10公尺(33呎)左右,部分寄生於其他喬木的根上,但生長緩慢,約需30年其心材方可應用;葉革質,對生;主幹和根均含黃色芳香油(檀香木油),可蒸餾提取,用制香料、香皂、蠟燭和民間藥材,木材還用制有裝飾性的箱、扇及傢具等,香味可保持數年。檀香木磨碎製成糊膏,用來標示婆羅門種姓身分,又可放入香囊用以熏衣。檀香樹自古即有栽培,以將其心材用於許多東方葬儀及宗教儀式。有許多非檀香屬植物的木材常作為檀香木的代用品,如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是豆科(Fabaceae)植物,產於亞洲東南部,木材淡紅色,所羅門聖殿中可能就使用了此種檀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