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
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於營養,終年可收穫,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為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由葉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桿;葉長圓形至橢圓形,有的長達3~3.5公尺(10~11.5尺),寬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莖頂。穗狀花序大,由假桿頂端抽出,花多數,淡黃色;果序彎垂,結果10~20串,約50~150個。植株結果后枯死,由根狀莖長出的吸根繼續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名稱
漢語名:香蕉野生香蕉(3張) 英文名:Banana; 拉丁語學名:Musa paradisiaca 馬來語:pisang香蕉大全
印度語:kela 別名:甘蕉、芎蕉、香牙蕉、蕉子、蕉果。 科屬域: 真核域(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單子葉植物綱(Liliopsida) 目:姜目(Zingiberales) 科:芭蕉科(Musaceae) 屬:芭蕉屬(Musa人工無籽香蕉
) 菠蘿、龍眼、荔枝與香蕉號稱「南國四大果品」。英文單詞
單詞解釋
詞典釋義香蕉組圖(19張) 1.banana; [馬] pisang 1.banana; [馬] pisang a hand of bananas 一串香蕉 英文;A bunch of bananas常用片語
香蕉插孔{電} banana jack 香蕉插頭 {電} banana plug; split plug; banana pin 香蕉醋酸pisangceric acid; pisangceryl acid 香蕉粉 bananina; banana flour 香蕉瓜 cassabanana; sicana; curuba 香蕉管 banana tube 香蕉加工食品 poi 香蕉鍵軌道 banana bond orbital 香蕉莖纖維薄紗 ban 香蕉粒子 banana particle 香蕉南瓜 banana squash 香蕉鳥 banana bird 香蕉區banana region 香蕉軟腐病 squirter 香蕉色 banana 香蕉香瓜 banana melon; banana muskmelon 香蕉香精 banana essence; banana flavour 香蕉葉斑病 sigatoka 香蕉油 {化} banana oil 香蕉魚 bonefish 香蕉座 bonefish行業釋義
煤炭
名詞 n. 1.又稱 :香蕉(Musa nana Lour.)農林
名詞 n. 1.又稱 :香蕉(Musa nana Lour.)特點
香蕉原產地
香蕉樹香蕉樹
破土而出的較弱根出條被修剪去除,留下較強壯的生長成能結果的植株。栽培品種數百個,世界各地因同品種異名而出現一些混亂。也許最重要的種類就是普通香蕉(M. sapientum, 聖者香蕉),該種有多個品種,最常種的是「大米歇爾」(Gros Michel)。食用香蕉的記載很早就見於希臘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就見過香蕉。發現美洲后,香蕉從加那利群島引入新大陸,先在伊斯帕尼奧拉(Hispaniola)島栽培,不久擴展到其他島嶼和大陸。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在許多地區成為主食。19世紀香蕉出現于美國的市場上。 香蕉的原產地是東南亞(包括中國南部),其中心可能是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諸島。目前在馬來西亞的森林里還可找到香蕉的野生祖先,存有籽2倍體的阿加蕉的若干亞種。 我國南部是香蕉原產地之一,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公元前369年後)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已載有香蕉作紡織用。據古籍記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建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花異木,有甘蕉二本(一作十二本)。可知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廣東己有香蕉栽培。署名晉嵇含著(一般認為是宋代人採錄撮輯)《南方草本狀》中載芭蕉有三種,最好是羊角蕉,果最小,次為牛乳蕉,最大最劣為正方形蕉。由此可見,當時已對品種有所劃分。 我國勞動人民在香蕉栽培技術和品種選育等方面,對世界香蕉栽培是有貢獻的。目前已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矮把香牙蕉,稱華蕉,能抗香蕉鐮刀菌枯萎病1、4生理小種,就是我國人民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品系。適宜環境
香蕉喜濕熱氣候,在土層深、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長旺盛。在類似牙買加南部的半乾旱地區灌溉栽培也已成功。野生香蕉採用種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鱗莖分株栽培;第一次收穫需10~15個月,之後幾乎連續採收。 香蕉(19張)XX方式
吃水果時,水果中一般都會有一粒或多粒種子,但是吃香蕉的時候卻從來沒見過。難道香蕉本來就沒有種子嗎?香蕉花分為:雌花、中性花、雄花
其實不然。香蕉也是一種綠色開花植物,它如其他綠色開花植物一樣,也會開花結籽兒。野生香蕉中有一粒粒很XX種子,吃起來極為不便。因此,有人把野生香蕉是和四倍體的芭蕉雜交產生了三倍體的香蕉。也就是現在的香蕉。這樣的香蕉中就沒有種子了。 其實嚴格來說,現在的栽培香蕉並不是沒有種子。如果你仔細觀察,香蕉裡面那一排排褐色的小點就是已經退化的種子。由於香蕉的種子退化了,人們常通過香蕉地下的根櫱幼芽來繁殖它的後代。現在在野生香蕉的果實內仍可發現顆粒狀的種子。主要生產基地
世界主要生產基地有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墨西哥、巴拿馬、多明尼加共和國、瓜德羅普(Guadeloupe)、牙買加和馬提尼克(Martinique),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和厄瓜多,非洲的加那利群島、衣索比亞、喀麥隆、幾內亞和奈及利亞,亞洲的印度,泰國,菲律賓等熱帶國家都有大面積種植。中國的台灣島、海南島、福建南部、高州曹江。兩根香蕉
香蕉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實。原產亞洲東南部,中國海南、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也均有栽培,以台灣、廣東最多。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經處理脫澀后,洗凈鮮用。中國栽培的有甘蕉,粉蕉兩個品種。甘蕉果形短而稍圓,粉蕉果形小而微彎。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外,還可製作多種加工品。 香蕉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歐洲人因它能解除憂鬱而稱它為「快樂水果」,而且香蕉還是女孩子們鍾愛的減肥佳果。香蕉又被稱為「智慧之果」,傳說是因為佛祖釋迦牟尼吃了香蕉而獲得智慧。香蕉營養高、熱量低,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又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和C,同時膳食纖維也多,是相當好的營養食品。品種
概述
在4種類型的香蕉中,作為香蕉的主栽品種都不少。有人統計,全世界香蕉品種約有300多個,中國台灣省有80個,大陸諸省區有30余個。中國以栽培香牙蕉類為最普遍,也有小面積栽培大蕉、粉蕉和龍牙蕉。大種高把
大種高把香蕉屬高幹型香牙蕉,又稱青身高把、高把香牙蕉,福建稱高種天寶蕉,為廣東省東莞市的優良品種。植株高大健壯,假莖高260~360厘米,假莖莖部周長85~95厘米;葉片長大,葉鞘距較疏,葉背主脈披白粉;果穗長75~85厘米,果梳數9~11梳,果指長19.5~20厘米;果肉柔滑、味甜而香,可溶性固形物20%~30%;在一般情況下單株正造產量為20~25千克,最高可達60千克。該品種產量高、品質好、耐旱和耐寒能力都較強。受寒害后恢復生長快,但易受風害。高腳頓地雷
高腳頓地雷屬高幹型香牙蕉,為廣東省高州市優良品種之一。在樹上沒有熟的香蕉(15張)植株最高大,假莖高300~400厘米,周長70~80厘米,假莖下粗上細明顯;葉片窄長,葉柄細長,葉色淡黃綠色,葉鞘距疏;果穗中等長大,果梳及果指數均較少但單果長且重;果指長20~24厘米,單果重15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為20%~22%,品質中等;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單株產量達25~30千克,高產者可達70千克。該品種果形長大、產量高,品質也較好,但對肥、水、溫的要求較高,在珠江三角洲經濟性狀表現不甚理想,抗風能力極差、受霜凍后恢復能力低,也易感染香蕉束頂病。齊尾
齊尾屬高幹型香牙蕉,主要分佈在廣東高州市,為高州市的優良品種。植株假干高300~360厘米,莖周65~80厘米,莖幹上下較均勻,皮色淡綠;葉片較直立向上伸長,葉片窄長,葉柄較細長、葉鞘距疏、葉片密集成束尤其在抽蕾前後甚明顯,故名;正造果穗較長大,一般情況下果穗梳數及果數與高腳頓地雷相似。平均果穗梳數為8~10梳,果指長18~22厘米,單果重130~140克,可溶性固形物19%~20%,品質中上;在正常的情況下單株產量可達25~30千克,最高可達50千克。該品種產量高,果指長,是出口及適於北運的品種之一,但抗風力較差、抗寒和抗病能力差,要求水肥條件較高。該品種有高腳齊尾和矮腳齊尾兩個品系。河口高把香蕉
河口高把香蕉屬高幹型香牙蕉,為雲南河口縣主要栽培品種。植株高大、假莖高260~300厘米,梳形整齊、果指數較多,通常每果穗有果10梳,果指200多個,果指長15~21厘米;果實品質柔滑香甜。品質好;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單株產量為20~40千克,個別高產單株達50千克。該品種產量高,品質好十分適宜高溫多濕及肥水充足的地區栽種。仙人蕉
仙人蕉屬高幹型香牙蕉,是從台灣省北蕉的突變中選育出來的,其綜合性狀極似北蕉,為台灣省的主栽品種。植株瘦高,假莖高270~320厘米,葉片較北蕉稍長而寬、色較淡綠;果實含糖量高但品質較北蕉稍差,因果皮較厚。果實較耐貯運;株產優於北蕉;對束頂病的抵抗力強,適於較瘦瘠的山地粗放栽培,但生育期比北蕉長15~30天,抗風能力也較差。仙人蕉(20張) 此外,油蕉、雲南高腳蕉、廣西高型香蕉、波約(也稱台灣青皮)、巴西蕉等均屬高幹型香牙蕉。矮腳頓地雷
矮腳頓地雷屬中干型香牙蕉,為廣東高州市等地的主栽良種之一。植株假莖高250~280厘米,生勢粗壯,葉片長大,葉柄較短;果穗較長、梳距密。小果多而大,果指長18~22厘米,可溶性固形物20%~22%,品質和風味優於高腳頓地雷及齊尾,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產量為20~28千克,個別可達50千克。該品種產量穩定,適應性強,抗風力中等,耐寒力較強,遭霜凍后恢復較快。威廉斯
威廉斯屬中干型香牙蕉,從澳大利亞引入。植株假于高250~280厘米、周長47~58厘米;葉片較長達175~193厘米,葉片稍直立生長;果穗長65~80厘米,梳形較好,果指排列緊密、果指直,梳數也較多為8~10梳。果數稍少;果指較長。果指為19~23厘米,品質中等。該品種果形商品性狀好,但抗風力較差,也較易感葉斑病。在中國各產區性狀表現不一,反映也不同。廣東香蕉2號
原名63-1,屬中干型香牙蕉,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從引入的越南香蕉中芽變選育而成。植株假莖高200~265厘米,葉片長203~213厘米,葉柄長38厘米,葉片稍短闊;果穗較長大為70~85厘米,果穗梳數及果指數較多,分別為10~11梳。165~210個,果指稍細長為18~23厘米,單果重125~145克,全糖含量19.8%,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產量為22~32千克,抗風力較強近似矮干香蕉,抗寒抗病中等,耐貯性中等,受凍后恢復生長較快。該品種豐產、果型好、品質較好、適應性強,適宜各地種植,但對水分、土壤要求較高。香蕉
廣東香蕉1號
原名74-1,屬矮至中干型香牙蕉,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于1974年從高州市的高州矮香蕉中芽變選育而成。植株假莖高200~240厘米,假莖粗壯。上下較均勻;葉長200厘米、葉柄長36厘米,葉片較短闊;果穗中等長大,穗長68~76.3厘米,果梳數較多為10~11梳,果數較多為190~208個,果指長17~22厘米,單果重100~130克,全糖含量19.4%,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產量為18~27千克,抗風、抗寒、抗葉斑病較強,耐貯性中等。該品種豐產、穩產、抗逆能力強,受寒后恢復生長快,是十分適合在華南地區特別是沿海多颱風地區栽培的新品種。但在栽培上對土壤、肥水條件要求較高,要注意疏鬆土壤、適當排灌。 此外,廣東大種矮把、東莞中把、中山牙蕉、台灣的北蕉、雲南河口中把、廣西龍州中把等品種均屬中干型香牙蕉。高州矮香蕉
高州矮香蕉屬矮干型香牙蕉,是高州市地方品種之一。植株假莖矮而粗壯,假莖高150~170厘米;葉寬大、葉柄短、葉鞘距密;果槽短,果梳距密、果指數多、果型稍小、果指長16~20厘米,果實品質較優良;一般栽培情況下,單株產量13~18千克。最高可達28千克;抗風力強、抗寒力也強,受寒害后恢復較快,也較耐瘦瘠土壤,適於矮化密植栽培但產量低、果形小、抗束頂病能力弱。天寶蕉
天寶蕉屬矮干型香牙蕉,又稱矮腳蕉、本地蕉、度蕉,原產福建省天寶地區,現為福建閩南地區主要栽培品種之一。假莖高160~180厘米,葉片長橢圓形,葉片基部為卵圓形,先端純平,葉柄粗短;果肉淺黃白色。肉質柔滑味甜、香味濃郁,品質甚佳;單株產量一般為10~15千克,抗風力強。該品種品質好、適宜密植、適應沿海地區栽種,為北運和外銷最佳品種之一,但耐寒力較差、抗病力弱、品種存在退化現象,在栽培中應予注意。廣西矮香蕉
廣西矮香蕉屬矮干香牙蕉,又名浦北矮、白石水香蕉、谷平蕉等,為廣西主栽香蕉品種。據劉榮光報道:廣西矮香蕉植株假莖高150~175厘米、周長46~55厘米,葉長140~161厘米,葉寬65~78厘米,葉幅275~310厘米;果穗長50~56厘米,果梳9~12梳,果指數135~183個,果指長16.2~19.2厘米,品質上乘;單株產量一般為11~20千克,抗風和抗病能力強但果指較小。 此外,廣西的那龍香蕉、雲南紅河矮蕉、從墨西哥引進的墨西哥香蕉等均屬矮于香牙蕉。畦頭大蕉
畦頭大蕉屬大蕉類型,為廣東新會的地方品種之一。據許林兵等報道:畦頭大蕉植株假莖高350~400厘米,莖周85~99厘米。上下大小一致,果梳及果指數多,果指畏11~13.5厘米;可溶性固形物24%~25%,品質與其他大蕉相同;單株產量一般為15~27千克,抗風性好但生育期較長。 此外,廣東順德市的順德中把大蕉、廣西的牛角蕉、福建的柴蕉、四川的板蕉、雲南的飯蕉等均后大蕉類型。西貢蕉
西貢蕉屬粉蕉類型,又名粉沙蕉、米蕉、糯米蕉、蛋蕉,約在1932年從越南引入,為廣西南寧、龍州一帶的主栽品種,各產區均有引種。植株假莖高400~500厘米,葉柄極長達70厘米,葉色淡而有紅色斑紋。葉片背面密披蠟粉;果糟梳數多達14~18梳,果指數多,果形似龍牙蕉但較大,兩端漸尖、飽滿,果指長11~13.5厘米,果皮薄,皮色灰綠,成熟時為淡黃色且易變黑;果肉乳白色、肉質嫩滑味甚甜,可溶性固形物24%,最高達28%,香氣稍淡;一般情況下單株產量15~20千克,抗風、耐寒耐旱適應性強。該品種產量中等、品質優、抗逆性強但皮薄易裂、不耐貯運,又易感染巴拿馬枯萎病。 此外,1982年從孟加拉引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孟加拉蕉、中山大粉蕉等均后粉蕉類型。美蕉
美蕉屬龍牙蕉類型,又名龍牙蕉或過山香蕉,為福建省的主栽品種。植株假莖高340~400厘米,色黃綠具少數褐色斑點;葉窄長,葉柄溝深;果形紋短而略彎。果指長13.0~16.5厘米、飽滿、兩端飩尖、果皮甚薄,成熟后皮色鮮黃美觀、無斑點;果肉乳白色,果肉組織結實、肉質柔滑而香甜,可溶性固形物23%~26%;單株產量一般15~20千克,耐寒。該品種產量一般,但品質好、適應性強、抗風力弱,易感巴拿馬枯萎病。 此外,1984年從雲南景洪引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的雲南孟加拉等也屬龍牙蕉類型。分類
概述
蕉類在植物學上屬於單子葉綱,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香蕉有兩個祖先,即尖葉蕉和長梗蕉。香蕉栽培種就是這兩個原始野生蕉種內或種間雜交後代進化而成的。香蕉是一個統稱,別名芎蕉(是因果指稍彎而得名),甘蕉(在古代已有此稱),芭蕉,農蕉。中國習慣上依據香蕉的莖、葉、花、果的形態區分為香蕉、大蕉、龍牙蕉與粉蕉。1955年西蒙氏提出了香蕉標分分類法,20世紀80年代,廣東省果樹研究所等應用同工酶、染色體、果實性狀與植物學形態,對國家果樹種質廣州香蕉圃保存種植的100多個品種品系進行分類,摸出了一些規律。西蒙氏分類法
西蒙氏分類法是用標分法以香蕉的15項性狀作為標準,然後用與尖蕉、長梗蕉逐項比較,按其異同分別標分,凡香蕉性狀與尖蕉同者,給予1分,與長梗蕉同者給予5分,性狀介乎尖蕉、長梗蕉兩者之間的,按其相同程度,分別給予2~4分,由得分多少來確定所受尖蕉與長梗蕉影響的大小,作為分類的依據(表5)。 表5 香蕉標分分類法的形態表徵表分類標誌 | 尖葉蕉(簡稱M.A) | 長梗蕉(簡稱M.B) |
1.假莖色澤 | 或深或淺著有褐斑或黑點邊 | 不顯著或無 |
2.葉柄槽 | 緣直立或向外,下面具膜翼,不緊裹假莖 | 邊緣向下,下部無葉翼,緊裹假莖 |
3.果軸 | 一般有茸毛或毛 | 光滑無毛 |
4.果梗 | 短 | 長 |
5.胚珠 | 每心室具兩行整齊胚珠 | 每心室具四行不整齊胚珠 |
6.苞片肩 | 一般較高(苞片莖部至苞片最闊處之高與苞片高之比<0.28) | 一般較低而寬(比例>0.30) |
7.苞片捲曲程度 | 苞片展開向外彎曲且向上卷 | 苞片僅掀起,但不反卷 |
8.苞片的形成 | 披針形成長卵形 | 寬卵形 |
9.苞片尖端 | 銳尖 | 鈍尖 |
10.苞片色澤 | 外部紅、暗紫或黃色,內部粉紅、暗紫或褐色 | 外部為明顯的褐紫色,內部為鮮艷的緋紅 |
11.苞片褪色 | 內部由上至下漸褪至黃色 | 內部均勻褪色 |
12.苞痕 | 突起 | 微突起 |
13.雄花遊離瓣的形狀 | 瓣尖下或多或少皺紋 | 罕有皺紋 |
14.雄花被瓣色澤 | 乳白色 | 或多或少有粉紅色 |
15.柱頭色澤 | 橙黃色,艷黃色 | 奶油色、淺黃色或粉紅色 |
注
據Simmonds和Shepherd,1955年。 根據表列的性狀標分,香蕉栽培種中標分15~23分的來源於尖葉蕉,標分26分或更多的為尖葉蕉與長梗蕉的雜交種。分佈區域
原產于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 香蕉(6張) 中國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國家之一,目前國外主栽的香蕉品種大多由中國傳去。香蕉分佈在東、西、南半球南北緯度30°以內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國家有130個,以中美洲產量最多,其次是亞洲。中國香蕉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雲南和海南,貴州、四川、重慶也有少量栽培。廣東以湛江、茂名、中山、東莞、廣州、潮州為主產區;廣西以靈山、浦北、玉林、南寧、欽州為主產區,福建主要集中在漳浦、平和、南靖、長泰、詔安、華安、雲霄、龍海、廈門、南安、莆田和仙游等縣(市、區),台灣的香蕉以高雄、屏東為主栽區,其次是台中和台東等地,海南的香蕉主要聚集在儋州、澄邁、三亞、東方等地,其中產量最多是東方。生長環境
溫度
分佈區大多年平均21℃以上,少數20℃左右,香蕉要求高溫多濕,生長溫度為20-35℃,最適宜為24-32℃,最低不宜低於l5. 5℃。香蕉怕低溫、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生長受抑制的臨界溫度10℃,降至5℃時葉片受冷害變黃,1-2℃葉片枯死。果實于12℃時即受冷害,催熟後果皮色澤灰黃,影響商品價值。土壤與水分
香蕉根群細嫩,對土壤的選擇較嚴,通氣不良結構差的粘重土或排水不良,都極不利於根系的發育,以粘特含量<40%、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士,尤以沖積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適宜。實踐證明,如土壤物理性狀不好,即使肥水供應十分充足,也難以促進香蕉正常生長。土壤pH值4. 5~7.5都適宜、以6. 0上為最好,因5.5以下土壤中鐮刀菌繁殖迅速而凋萎病易於侵害。鹽性環境香蕉雖不甚敏感,但土壤含可交換性鈉離子若超過300mg/L.時也不適宜。降雨量以每月平均100mm最為適宜,低於50mm即屬乾燥季節,香蕉因缺水而抽蕾期延長、果指短、單產低。如蕉園積水或被淹,輕者葉片發黃、易誘發葉斑癇、產量大降,重者根群窒息腐爛以致植株死亡。風
香蕉葉片大、假莖質脆、根淺生,容易遭受風害。風速25-30km/h葉片撕爛、葉柄吹折,65km/h.假莖折斷或整株吹倒;100km/h能將整個蕉園摧毀。價值意義
香蕉的營養價值
香蕉屬高熱量水果,據分析每100克果肉的發熱量達91大卡。在一些熱帶地區香蕉還作為主要糧食。香蕉果肉營養價值頗高,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質1.2克、脂肪0.6克;此外,還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能促進生長,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是維持正常的XX力和視力所必需;硫胺素能抗腳氣病,促進食慾、助消化,保護神經系統;核黃素能促進人體正常生長和發育。香蕉的用途
香蕉果實除作鮮果食用外,還可用於加工,如熟香蕉可製成香蕉粉,用於制糕餅及麵包;果實經發酵后可釀造香蕉酒或提取酒精;成熟果實可加工制罐、果脯、香蕉干、果汁、香精等。香蕉的假莖、吸芽、花蕾都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是很好的青飼料,可用於餵豬。假莖與葉富含纖維素,可製作繩、編織物和造紙;假莖的汁液可提制出一種食品防腐劑和染料的固定劑,假莖的灰分含鹼量很高,可用於制鹼水。假莖、葉的鉀含量較高,切碎后回田有增加土壤有機質和疏鬆土壤的作用,同時還增加了土壤的鉀。經濟意義
香蕉
香蕉是廣西的重要熱帶水果,在廣西水果生產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栽培面積1990年為1萬餘公頃,占全自治區水果栽培總面積的3.29%;1991年則達15333公頃,占4.45%;1992年達23406公頃,占5.96%。產量1990~1992 年分別達179600噸、327000噸和494800噸,在全自治區水果總產量中分別占17.02%、26.78%和33.21%。香蕉總產值(按市場收購價計算)1990年為14368萬元,1991年為26160萬元,1992年為39584萬元。香蕉生產帶來的社會效益(如采后處理、包裝、裝卸、流通中的運費、各種稅收等)按產值計算,分別達1.4億元、2.6億元和3.9億元;廣西香蕉生產總的經濟效益分別為2.87億元、5.23億元和7.91億元。世界香蕉年貿易量約為1000萬噸,1990年世界香蕉港XX貨價:德國漢堡(由中美洲各國供貨)為750美元/噸、紐約(由中美和南美洲各國供貨)為566美元/噸、日本(由菲律賓供貨)為537美元/噸、法國(由馬提尼克供貨)為944美元/噸;1991年上述口岸交貨價分別為665美元/噸、572美元/噸、567美元/噸和1064美元/噸。中國香蕉出口主要是台灣省,大部分銷往日本;大陸各省由於栽培技術較落後和不規範,采后處理、包裝、貯運及銷售也非常落後,因而二三十年來極少有出口,今後在栽培上如能分期種植、早斷蕾套袋、重視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採收時,重視輕采墊放、田間落梳、防腐處理、割梳和紙箱包裝,貯運時在低溫(15℃)條件下進行,預計是可以達到出口標準,衝出國門,擠進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