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牛奶顧名思義是從雌性奶牛身上所擠出來的。在不同國家,牛奶也分有不同的等級,目前最普遍的是全脂、低脂及脫脂牛奶。目前市面上牛奶的添加物也相當多,如高鈣低脂牛奶,就強調其中增添了鈣質。
基本介紹
牛奶是牛乳的俗稱。 英文:Milk 法文:Lait營養分析
每100克牛奶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 (54.00千卡) 、蛋白質(3.00克) 、脂肪(3.20克) 、碳水化合物(3.40克) 、維生素A (24.00微克) 、硫胺素(0.03毫克) 、核黃素(0.14毫克) 、尼克酸(0.10毫克) 、維生素C (1.00毫克) 、維生素E (0.21毫克) 、鈣(104.00毫克) 、磷(73.00毫克) 、鈉(37.20毫克) 、鎂(11.00毫克) 、鐵(0.30毫克) 、鋅(0.42毫克) 、硒(1.94微克) 、銅(0.02毫克) 、錳(0.03毫克) 、鉀(109.00毫克) 、膽固醇(15.00毫克) 。 牛奶的營養成份很高,牛奶中的礦物質種類也非常豐富,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鈣以外,磷、鐵、鋅、銅、錳、鉬的含量都很多。最難得的是,牛奶是人體鈣的最佳來源,而且鈣磷比例非常適當,利於鈣的吸收。種類複雜,至少有100多種,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質、乳糖、無機鹽等。一般牛奶的主要化學成分含量如下: 牛奶(15張) 水分:87.5% 脂肪:3.5--4.2% 蛋白質:2.8--3.4% 乳糖:4.6-4.8% 無機鹽:0.7%左右 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其中有8種是人體本身不能合成的,這些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我們進食的蛋白質中如果包含了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這種蛋白質便叫作全蛋白。牛奶中的蛋白質便是全蛋白。 牛奶中的無機鹽也稱礦物質。牛奶中含有Ca2+、Mg2+、K+ 、Fe3+ 等陽離子和PO43-、SO42-、Cl-等陰離子;此外還有微量元素I、Cu、Zn、Mn等。大自然中的鈣是以化合態存在的,只有被動、植物吸收后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鈣,才能更好地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活性鈣,是人類最好的鈣源之一,1升新鮮牛奶所含活性鈣約1250毫克,居眾多食物之首,約是大米的101倍、瘦牛肉的75倍、瘦豬肉的110倍,它不但含量高,而且牛奶中的乳糖能促進人體腸壁對鈣的吸收,吸收率高達98%,從而調節體內鈣的代謝,維持血清鈣濃度,增進骨骼的鈣化。吸收好對於補鈣是尤其關鍵的。故"牛奶能補鈣"這一說法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牛奶還有一大好處,就是,與許多動物性蛋白膽固醇較高相比,牛奶中膽固醇的含量較低,(牛奶:13毫克/100克;瘦肉:77毫克/100克)。值得一提的是,牛奶中某些成份還能抑制肝臟製造膽固醇的數量,使得牛奶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牛奶(20張) 牛乳的化學組成,因牛的種類、年齡、飼養方法、采乳時間, 生活及健康狀況、氣溫等不同而各異。每100 g 牛乳含水份約87 g ,蛋白質3 .1 g,脂肪3 .5 g ,碳水化合物6 g ,灰分0 .7 g , 鈣120 mg ,磷90 mg ,鐵0 .1 mg , 硫胺素0 .04 mg , 核黃素0 .13 mg , 尼克酸0 .2 mg , 抗壞血酸1 mg , 維生素A140 IU。牛乳中的蛋白質主要是含磷蛋白質,也含白蛋白及球蛋白。此三種蛋白質都含全部必需氨基酸。牛乳的脂肪主要是棕櫚酸、 硬脂酸的甘油酯, 也含少量低級脂肪酸如丁酸、己酸、辛酸等。此外,還含少量卵磷脂、膽甾醇、色素等。牛奶種類
巴氏消毒奶———採用巴氏消毒法滅菌,需全程在4℃-10℃冷藏,目前較為流行。最大程度的保留牛奶中營養成分。保質期較短的牛奶多為巴氏消毒法消毒的「均質」牛奶,用這種方法消毒可以使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獲得較為理想的保存,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牛奶消毒方法之一。 所謂的「均質」,是指牛奶加工中的新工藝,就是把牛奶中的脂肪球粉碎,使脂肪充分溶入到蛋白質中去,從而防止脂肪黏附和凝結,也更利於人體吸收。保質期一般在48小時以內,它們的營養價值與鮮牛奶差異不大,B族維生素的損失僅為10%左右,但是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可能會失活。 常溫奶———採用超高溫滅菌法,能將有害菌全部殺滅,保質期延長至6個-12個月,無須冷藏。但營養物質會受很大損失。 還原奶———奶粉不得用於巴氏消毒奶,但常溫奶、酸奶及其他乳製品可用,但必須標明原料為「複原乳」或「水和奶粉」。 生鮮牛奶———在許多發達國家,未經殺菌的生鮮牛奶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但價格也最為昂貴。新擠出的牛奶中含有溶菌酶等抗菌活性物質,能夠在4℃下保存24小時~36小時。這種牛奶無需加熱,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保留了牛奶中的一些微量生理活性成分,對兒童的生長很有好處。 滅菌牛奶———不少生產廠家為了滿足上班族的需要,生產出保存時間較長的百利包。保存時間較長的百利包牛奶在加工過程中已經全面滅菌,對人體有益的菌種也基本被「一網打盡」了,牛奶的營養成分因而也被破壞掉。這種牛奶的包裝和鮮牛奶非常相像,保質期大部分是30天或更長時間,有些滅菌牛奶的保質期達6個月以上。滅菌奶一般味道比較濃厚,但是營養物質有一定損失,B族維生素有20%~30%的損失。 無抗奶———這個名詞已經被大部分人所認識,但它不會出現在牛奶的外包裝上,因為它是牛奶出廠的指標之一,一般知名廠家出廠的牛奶都應該達到這個標準。 無抗奶是指用不含抗生素的原料生產出來的牛奶。「抗」是指用來治療病牛所用的各類抗生素,常見的有青黴素、鏈黴素等。奶牛在每年換季時易患乳腺炎,並且採用機械榨乳也比人工擠奶使乳牛更易患乳腺炎,向牛乳房部位直接注XX抗生素,奶牛能儘快恢復健康。經過抗生素治療的奶牛,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牛奶會殘存著少量抗生素,這種奶不能作為食用奶原料進行加工生產。 水牛奶———水牛奶產量雖然較低,但奶中所含蛋白質、氨基酸,乳脂、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均高於黑白花牛奶。據國家有關科研部門測定,水牛奶質十分優良,可稱得上是奶中極品,其價值相當於黑白花牛奶的二倍,最適宜兒童生長發育和抗衰老的鋅、鐵、鈣含量特別高,氨基酸、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是老幼皆宜的營養食品。如何選購
既然乳製品是一種可以伴隨人類一生的食品,如何選購及正確飲用也值得注意。目前,國內市場上的乳製品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液態奶,包括消毒牛奶、超高溫滅菌奶、學生奶、酸奶和乳酸飲料。另一類為奶粉。 液態奶以鮮奶為主,也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乳製品之一。(據調查有60%的人喜歡喝鮮奶)既是鮮奶,則貴在一個鮮字。其新鮮度及質量檢驗尤為重要。而調查也同時發現有許多人並不知如何鑒別及選購。以下就鮮奶的新鮮度介紹幾種簡易的鑒別方法: 方法1 感官鑒別:新鮮乳(消毒乳)呈乳白色或稍帶微黃色,有新鮮牛乳固有的香味,無異味,呈均勻的流體,無沉澱,無凝結,無雜質,無異物,無粘稠現象。 方法2 將奶滴入清水中,若化不開,則為新鮮牛奶;若化開,就不是新鮮牛奶。若是瓶裝牛奶,只要在牛奶上部觀察到稀薄現象或瓶底有沉澱的,則都不是新鮮奶。 方法3 煮沸試驗法:取約10ml乳樣于試管中(或透明玻璃杯中),置沸水中5分鐘觀察,如有凝結或絮狀物產生,則表示牛奶不新鮮或已變質。 方法4 好牛奶,不掛杯 買來的牛奶(沒有煮過或微波爐加熱過的)迅速倒入乾淨的透明玻璃杯中,然後慢慢傾斜玻璃杯,如果有薄薄的奶膜留在杯子內壁,且不掛杯,容易用水衝下來,那就是原料新鮮的牛奶。這樣的奶是在短時間內就送到加工廠,而且細菌總數很低。如果玻璃杯上的奶膜不均勻,甚至有肉眼可見的小顆粒掛在杯壁,且不易清洗,那就說明牛奶不夠新鮮。 除了這些「獨創」小竅門,還有一些公認的原則,可以幫助你選到優質的牛奶。第一,同等價位產品,選擇脂肪含量高的。一般原料奶的乳脂肪含量越高,質量就越好。跟蛋白質不一樣,乳脂肪極少出現人工添加化學物質摻假的情況。而蛋白質含量高不代表牛奶質量一定好。第二,同等脂肪含量產品,選擇低溫滅菌的,因為低溫滅菌產品營養素保留更全面。 此外,還需注意區別純牛奶與含乳飲料:純牛奶也叫鮮牛奶、純鮮牛奶,從產品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到這種產品的配料只有一種,即鮮牛奶。鑒別純牛奶的好壞,主要有兩個指標:總干物質(也叫全乳固體)和蛋白質。這兩個指標的含量在產品的包裝袋上一般都有說明,它們的含量越高,牛奶的營養價值就越高,一般來說,價格相對也會較高。此外深受消費者歡迎的酸奶是用純牛奶發酵製成的,因此酸奶也屬純牛奶。 含乳飲料允許加水製成,從配料表上可以看出,這種牛奶飲品的配料除了鮮牛奶以外,一般還有水、甜味劑、果味劑等,而水往往排在第一位(國家要求配料表的各種成份要按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列出)。國家標準要求,含乳飲料中牛奶的含量不得低於30%,也就是說水的含量不得高於70%。因為含乳飲料不是純奶做的,所以其營養價值不能與純牛奶相提並論。 值得說明的是,市場上有一些含乳飲料的包裝袋上,往往用大號字寫活性奶、鮮牛奶等模糊名稱,仔細看時,才會發現旁邊還有一行小字含乳飲料,而個別產品連這一行小字也沒有,只在配料表上多了一項水,需要仔細看才能分辨清楚。乳酪
乳酪(其中的一類也叫乾酪)是一種發酵的牛奶製品,其性質與常見的酸牛奶有相似之處,都是通過發酵過程來製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但是乳酪的濃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體食物,營養價值也因此更加豐富。每公斤乳酪製品都是由10公斤的牛奶濃縮而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脂肪、磷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是純天然的食品。就工藝而言,乳酪是發酵的牛奶;就營養而言,乳酪是濃縮的牛奶。保存方法
保存牛奶要注意以下幾點: (1)鮮牛奶應該立刻放置在陰涼的地方,最好是放在冰箱里。 (2)不要讓牛奶曝曬或照XX燈光,日光、燈光均會破壞牛奶中的數種維生素,同時也會使其喪失芳香。 (3)瓶蓋要蓋好,以免他種氣味串入牛奶里。 (4)牛奶倒進杯子、茶壺等容器,如沒有喝完,應蓋好蓋子放回冰箱,切不可倒回原來的瓶子。 (5)過冷對牛奶亦有不良影響。當牛奶冷凍成冰時,其品質會受損害。因此,牛奶不宜冷凍,放入冰箱冷藏即可。牛奶的飲用
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脫脂奶適合老年人、血壓偏高的人群;高鈣奶適合中等及嚴重缺鈣的人、少兒、老年人、易怒、失眠者以及工作壓力大的女性。 2.牛奶幫助有效睡眠,適合高壓力人群。高考生、加班人群,可睡前一杯。少飲或不適人群
1.經常接觸鉛的人: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鉛在人體內吸收積蓄,容易引起鉛中毒,因此,經常接觸鉛的人不宜飲用牛奶,可以改飲酸牛奶,因為酸牛奶中乳糖極少,多已變成了乳酸。 2.乳糖不耐者:有些人的體內嚴重缺乏乳糖酶,因而使攝入人體內的牛奶中的乳糖無法轉化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腸吸收利用,而是直接XX大腸,使腸腔滲透壓升高,使大腸粘膜吸入大量水分,此外,乳糖在腸內經細菌發酵可產生乳酸,使腸道PH值下降到6以下,從而刺激大腸,造成腹脹、腹痛、排氣和腹瀉等癥狀。(90%的華人有乳糖不耐症) 3.牛奶過敏者:有人喝牛奶後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個別嚴重過敏的人,甚至會出現鼻炎、哮喘或蕁麻疹等。 4.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約肌壓力的作用,從而增加胃液或腸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 5.腹腔和胃切除手術后的患者:病人體內的乳酸酶會受到影響而減少,飲奶后,乳糖不能分解就會在體內發酵,產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腹脹。腹腔手術時,腸管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腸系膜被牽拉,使術后腸蠕動的恢復延遲,腸腔內因吞咽或發酵而產生的氣體不能及時排出,會加重腹脹,可發生腹痛、腹內壓力增加,甚至發生縫合處脹裂,腹壁刀口裂開。胃切除手術后,由於手術后殘留下來的胃囊很小,含乳糖的牛奶會迅速地湧入小腸,使原來已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更加不足或缺乏。 6.腸道易激綜合症患者:這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特點是腸道肌肉運動功能和腸道粘膜分泌粘液對刺激的生理反應失常,而無任何腸道結構上的病損,癥狀主要與精神因素、食物過敏有關,其中包括對牛奶及其製品的過敏。 7.缺鐵性貧血、乳糖酸缺乏症、膽囊炎、胰腺炎患者不宜飲用;脾胃虛寒作瀉、痰濕積飲者慎服。 8.乳糖不耐症人群服用要控制好用量,一般200毫升之內沒問題,但個別隻能喝很少的牛奶甚至完全不能喝牛奶,否則引起胃脹和腹瀉。 9.結石患者請遵醫囑。 10、老年人不宜過多喝牛奶。牛奶以其營養豐富、含鈣量高、機體吸收利用率高等有點被全世界公認為重要的補鈣食物來源。多年來,不少老年人選擇多喝牛奶來補充鈣質。 雖然說牛奶是補鈣的良好來源,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過多地飲用牛奶補鈣得不償失,因為牛奶能促進老年白內障的發生。其原因是牛奶含有5%的乳糖,極易沉積在老年人的眼睛晶狀體,並影響其正常代謝,而且蛋白質易發生變性,導致晶狀體透明度降低,而誘發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生,或者加重其病情。相關爭議
現在關於喝牛奶的時間存在著爭議。 據美、英兩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牛奶中含有兩種過去人們未知的催眠物質,其中一種是能夠促進睡眠的以血清素合成的色氨酸,由於它的作用,往往只需要一杯牛奶就可以使人入睡;另外一種則是具有類似麻醉鎮靜作用的天然嗎啡類的物質。所以,如果在早晨飲奶,就必然會使人的大腦皮層受到抑制,影響白天的工作和學習。此外,早晨飲奶也不利於消化和吸收,這是因為牛奶的蛋白質要經過胃和小腸的分解形成氨基酸后才能被人體吸收,而早晨空腹狀態下,胃、腸的排空是很快的,因此牛奶還來不及消化就被排到了大腸。所以營養專家們認為,牛奶最好在傍晚或臨睡之前半小時飲用。 但是近來有不少專業人士指出,晚上喝牛奶易上火,反而不利於睡眠。反而提倡早喝牛奶。 因此問題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所以,喝牛奶的時間應該據自己情況而定。和根據自身引用牛奶后切身效果而決定。科學飲用
1. 不要喝生奶,喝鮮奶要高溫加熱,以防病從口入 2. 牛奶中的蛋白質80%為酪蛋白,當牛奶的酸鹼度在4.6以下時,大量的酪蛋白便會發生凝集、沉澱,難以消化吸收,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瀉。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飲料。 3. 有人喜用牛奶代替白開水服藥,其實,牛奶明顯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牛奶易在藥物表面形成一個覆蓋膜,使奶中的鈣、鎂等礦物質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非水溶性物質,從而影響藥效的釋放及吸收。在服藥前後1小時也不要喝奶。 4. 不宜多飲冷牛奶,因為冷牛奶會影響腸胃運動機能,引起輕度腹瀉,使牛奶中的營養成分多數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5. 不宜長時間高溫蒸煮。牛奶中的蛋白質受高溫作用,會由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導致沉澱物出現,營養價值降低。 6. 牛奶和(黑)巧克力不宜同吃。是有兩個方面原因的:一是,巧克力中的成分會破壞牛奶中的鈣,使鈣無法吸收。這樣一來,牛奶的一些營養就不能攝取了,說白了,就是一部分牛奶白喝了。 二是,牛奶的成分會影響巧克力中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作用的發揮,比如,抗氧化成分,抗血栓成分,在有牛奶的情況下都不能發揮出來。喝牛奶的常見誤區
01.牛奶必須煮沸:通常,牛奶消毒的溫度要求並不高,70℃時用3分鐘,60℃時用6分鐘即可。如果煮沸,溫度達到100℃,牛奶中的乳糖焦化,而焦糖可誘發癌症。煮沸后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澱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02.牛奶越濃越好:有人認為,牛奶越濃,身體得到的營養就越多,這是不科學的。所謂過濃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濃度超出正常比例標準,也有家長唯恐新鮮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嬰幼兒喝的牛奶濃淡應該與孩子的年齡成正比,其濃度要按月齡逐漸遞增。如果嬰幼兒常喝過濃的牛奶,會引起腹瀉、便秘、食慾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會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這是因為嬰幼兒臟器嬌嫩,受不起過重的負擔與壓力。所以牛奶並非越濃越好。 03.加糖越多越好:加糖是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量,必須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過多的糖XX嬰兒體內,會將水分滯留在身體中,使肌肉和皮下組織變得鬆軟無力,看起來很胖,身體的抵抗力很差,還會成為一些疾病的危險因素。 牛奶里最好是加蔗糖。蔗糖XX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有的家長專門給孩子買葡萄糖,大可不必。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過規定範圍,而且孩子還會因不甜而拒食。 有人在煮牛奶時,為了使糖化得快,常常把牛奶和糖一起煮,這是不科學的。把糖與牛奶加在一起加熱,這樣牛奶中的賴氨酸就會與果糖在高溫下(80℃~100℃)產生反應,生成有害物質──果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果要喝甜牛奶,最好等牛奶煮開后再放糖。這種物質對小兒危害也很大。因此,應先把煮開的牛奶晾到溫熱(40℃~50℃)時,再將糖放入牛奶中溶解。切記煮牛奶時不要加糖 04.牛奶服藥一舉兩得:有人認為,用有營養的東西送服藥物肯定有好處,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相同的時間內非牛奶服藥者明顯偏低。用牛奶服藥還容易使藥物表明形成覆蓋膜,使牛奶中的鈣與鎂等礦物質離子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非水溶性物質,這不僅降低了藥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藥前後各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牛奶。更忌用牛奶送服藥品: 牛奶及其奶製品中,均含有許多鈣、鐵等離子,一般每升鮮牛奶中,含鈣1300毫克,鐵0.4毫克。這些離子和某些藥物(如四環素類等)能生成穩定的絡合物或難溶性的鹽,使藥物難以被胃腸道吸收,有些藥物甚至被這些離子所破壞。如果用牛奶送服這些藥物,就會大大降低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影響治療效果。所以,藥品不宜用牛奶送服。食用牛奶及其製品,應與服藥時間相隔1個半小時為宜。 05.用酸奶餵養嬰兒: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雖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長,但同時也破壞了對人體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長條件,還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腸炎的嬰幼兒及早產兒,如果餵食他們酸奶,可能會引起嘔吐和壞疽性腸炎。 06.添加橘汁或檸檬汁以增加風味:在牛奶中加點橘汁或檸檬汁,看上去是個好辦法,但實際上,橘汁和檸檬均屬於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牛奶中的蛋白質,會使蛋白質變性,降低營養價值。所以不宜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檸檬汁以增加風味。 07.牛奶中添加米湯、稀飯:有人認為,這樣做可以使營養互補。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科學。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而米湯和稀飯主要以澱粉為主,它們中含有脂肪氧化酶,會破壞維生素A。孩子特別是嬰幼兒,如果攝取維生素A不足,會使嬰幼兒發育遲緩,體弱多病。所以,即便是為了補充營養,也要將兩者分開食用。牛奶中也忌加鈣粉: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而酪蛋白的含量最多,占牛奶蛋白中的83%,而酪蛋白又是由OCK-、K-、β-和γ-酪蛋白組成。如果喝牛奶時,加入鈣粉,過多的鈣離子,就會與OCK-和β-酪蛋白結合,使牛奶出現凝固現象。另外,鈣還會和牛奶中的其它蛋白結合產生沉澱,特別是加熱時,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因此,給小兒補鈣,切忌在牛奶中加鈣粉。 08.以煉乳代替牛奶:煉乳是一種牛奶製品,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裝罐製成的。有人受「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的影響,便以煉乳代替牛奶。這樣做顯然是不對的。煉乳不能代替牛奶,煉乳太甜,必須加5~8倍的水來稀釋。當甜味符合要求時,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也比新鮮牛奶下降一半,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加水使蛋白質和脂肪濃度接近新鮮牛奶,糖含量又會偏高,容易引起小兒腹瀉,也會給以後添加輔食帶來困難。 09.瓶裝牛奶放在陽光下曬,可增加維生素D。其實這樣做反倒是損失了牛奶中的營養。有人從廣告中得知: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而多曬太陽是攝取維生素D的好方法,於是便照方抓藥地把瓶裝牛奶放到太陽下去曬。其實這樣做得不償失。牛奶可能會得到一些維生素D,但卻失去了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因為這三大營養素在陽光下會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陽光下乳糖會酵化,使牛奶變質。所以不能將瓶裝牛奶放在陽光下曬。 10、牛奶加巧克力。有人以為,既然牛奶屬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時吃一定大有益處。事實並非如此。液體的牛奶加上巧克力會使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產生化學反應,生成「草酸鈣」。於是,本來具有營養價值的鈣,變成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從而導致缺鈣、腹瀉、少年兒童發育推遲、毛髮乾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等。牛奶與巧克力兩者反應影響牛奶中鈣的吸收,兩者同食會結合成不溶性草酸鈣,極大影響鈣的吸收。甚至出現頭髮乾枯、腹瀉、生長緩慢等現象。喝牛奶的益處
1.牛奶中的鉀可使動脈血管在高壓時保持穩定,減少中風風險。 2.牛奶可助阻止人體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屬鉛和鎘。 3.牛奶中的酪氨酸能促進血清素大量增長。國際牛奶日,牛奶與健康
4.牛奶中的鐵銅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 5.牛奶中的鈣能增強骨骼和牙齒,減少骨骼萎縮病的發生。 6.牛奶中的鎂能使心臟耐疲勞。 7.牛奶中的鋅能使傷口更快愈合。 8.牛奶中的維生素B能提高視力。 9.常喝牛奶能預防動脈硬化。 10.牛奶含鈣量高,吸收好。 11.睡前喝牛奶能幫助睡眠。 12.牛奶中的純蛋白含量高,常喝牛奶可美容。 13.牛奶含有鈣、維生素、乳鐵蛋白和共軛亞油酸等多種抗癌因子,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14.牛奶中富含維生素A,可以防止皮膚乾燥及暗沉,使皮膚白皙,有光澤。 15.牛奶中含有大量的B2,可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 16.牛奶中的乳清對黑色素有消除作用,可防治多種色素沉著引起的斑痕。 17.牛奶能為皮膚提供封閉性油脂,形成薄膜以防皮膚水分蒸發,還能暫時提供水分,可保證皮膚的光滑潤澤。 18.牛奶中的一些物質對中老年男子有保護作用,喝牛奶的男子身材往往比較苗條,體力充沛,高血壓的患病率也較低,腦血管病的發生率也較少。 19.牛奶中的鈣最容易被吸收,而且磷、鉀、鎂等多種礦物搭配也十分合理,孕婦應多喝牛奶,絕經期前後的中年婦女常喝牛奶可減緩骨質流失。 20.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維生素D等,包括人體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氨基酸,消化率可高達98%,是其他食物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