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紅花

紅花,又稱草紅花。雙子葉植物,菊科,乾燥的管狀花,長約1.5厘米,橙紅色,花管狹細,先端5裂,裂片狹線形,長5~7毫米,雄蕊5枚,花藥黃色,聯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頭露出。具特異香氣,味微苦。以花片長、色鮮紅、質柔軟者為佳。主產河南、浙江、四川等地。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活血通經葯。

基本信息

  紅花

紅花-植物原生態

Honghua   中藥材學名 Flos Carthami。(英)Safflower   來源 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狀花冠。主產于河南、湖北、四川、雲南、浙江等地。   採收 夏收開花,花色由黃轉為鮮紅時採摘。陰乾或微火烘乾。   商品名 杜紅花:產于浙江寧波者。質佳。   懷紅花:又名淮紅花。產于河南溫縣、沁陽、武陟、孟縣一帶(舊時懷慶府)者。質亦佳。   散紅花:產于河南商丘一帶者。質亦佳。   大散紅花:產于山東者。   川紅花:產于四川者。   南紅花:產於我國南方者(一說指產于四川南充者)。   西紅花:產于陝西者。   雲紅花:產于雲南者。   以上均以花色紅黃、鮮艷、乾燥、質柔軟者為佳。   紅花餅:又名片紅花。為紅花趁鮮搗泥,攤成薄片狀,曬乾入葯者。

介紹

  菊科紅花屬中的栽培種,學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黃藍、紅藍、紅藍花、草紅花、刺紅花及紅花草。紅花產量和含油率均高,栽培管理簡便,適於機械耕作,是一種新興的油料作物。 用紅花油可製造人造奶油、烹調油、蛋黃醬和色拉油。含亞油酸高達73-80%,是一種很好的幹性油;不含亞麻酸,適於生產醇酸樹脂,花中含黃色素20-30%,含紅色素0.3-0.6%,帶殼餅粕中蛋白質含量為19%,去殼餅粕蛋白質含量為36%,中國栽培紅花歷史悠久,自魏至今的1700多年間,河南省作為主要紅花產區而保持至今。全國有25個省市(自治區)均有分佈,新疆、河南、四川和浙江等地為主要產區。   印度栽培紅花面積最大,為60多萬公頃,約占世界紅花面積的50%。中國1979年種植紅花2萬多公頃,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播種面積占全國總面積80%以上,主要分佈在塔城、昌吉和伊犁地區。   株高30-80cm,莖直立,基部木質化,表面具細線槽紋,上部有分枝。葉互生,花序大,頂生,總苞片多列,先端尖銳,外面2-3層呈葉狀披針形,花托扁色,雄蕊5枚,花藥聚合,雌蕊1個,花柱細長,伸出花藥管外面,柱頭2裂,裂片短,舌狀。瘦果橢圓形或倒卵形,種子白色、灰色或暗色條紋等。冠毛無或鱗片狀。抗旱、耐寒、耐鹽鹼,對土壤肥力的要求也不嚴格。根系發達,主根入土達2m以上,耐旱性強。生育過程中怕澇。為長日照植物,以栽培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中XX的沙質壤土或粘質壤土上為好。紅花比較耐鹽鹼,土壤含鹽量為0.4%時尚能正常生長。點播或條播,多採用45cm或60cm等行距條播:或採用60×20cm寬窄行播種。每公頃播量15-60kg不等,採用條播的以30-40kg為宜。   一般油用品種種植密度以45×5cm為宜;油花兼用品種以45×10cm的株行距為宜。   以分枝期到開花期需水肥較多。分枝期要及時進行追施氮、磷和澆水,結合中耕培土2-3次。盛花期為需水高峰,終花后停止灌溉。   收穫:紅花收穫分為收花和收籽兩種工序。收花,以花冠裂片開放,雄蕊開始枯黃,花色鮮紅油潤滑時採收為宜。尤以盛花期清晨採摘為好,此時花冠不易碎裂,苞片不刺手。若採收過早,花朵尚未授粉,顏色發黃;過晚則變為紫黑色,二者均影響品質和經濟效益;收籽,一般採用機械收穫。北方地區可在完熟期收穫,南方則以一、二級花球成熟時需及時搶收,以免遭受陰雨而發霉。

植物形態

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一年生草本,高約1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長橢圓形,先端尖,無柄,基部抱莖,邊緣羽狀齒裂,齒端有尖刺,兩面無毛;上部葉較小,成苞片狀圍繞狀狀花序。頭狀花序頂生,排成傘房狀;總苞片數層,外層綠色,卵狀披針形,邊緣具尖刺,內層卵狀橢圓形,白色,膜質;全為管狀花,初開時黃色,後轉橙紅色;瘦果橢圓形,長約5爉m,無冠毛,或鱗片狀。1年生草本,花期5~7月,果期7~9月,高30~90厘米,葉互生,卵形或披針形,質地堅硬,兩面光滑無毛,邊緣有刺齒,頭狀花序,全部為兩性的管狀花,花冠桔紅色,含紅花素(carthamine),可作紡織用的紅色染料。花又可作通經葯,有破血、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婦女月經不調。它不僅有藥用價值,而且種子可以榨油,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瘦果含油量34~55%。油中含谷維素0.5%,每千克油中含80毫克,並有豐富的磷脂。紅花油含有很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亞油酸的含量高達70-80%,對人體心血管系統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同時,紅花油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146mg/100ml)這些都是油脂類無法比擬的。紅花油不僅可直接被人們食用,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時還可以開發出亞油酸膠囊,維生素E和化妝品,紅花油柄粕中的紅花蛋白也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品。   菊科(Aster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Carthamus tinctorius,原產於亞洲、非洲部分地區,從印度中部起沿中東至尼羅河上游和衣索比亞。株高0.3??1.2公尺(1??4呎);花紅、橙、黃或白色,乾花可提取紅花素(一種重要的紅色紡織染科,但自合成苯胺染料問世以來,僅在西南亞部分地區繼續使用)。紅花還可用作調味品番紅花的摻和劑。由於紅花油不因久置而發黃,現用於清漆和顏料生產。但紅花油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還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主要供製人造奶油、沙拉油、食用油。煉油後的渣塊可飼牲畜。紅花主產於印度,已作為油料作物引入美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土耳其和加拿大。   紅花種子油中含有較高的亞油酸,有降低血脂及血清膽固醇、軟化和擴張動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血液循環、調節心臟和老化了的內分泌系統的效果。紅花種子油也是良好的工業和醫藥用油。還可作油漆、精密機件的噴漆和塗料,也是製造醇酸樹脂的原料。在醫藥上用作抗氧化劑和維生素A和D的穩定劑。榨油后的餅粕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作精飼料餵養牲畜。   紅花生長期短,從播種到收種一般只需要120天。適應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主根發達(深可達2米以下),具有抗旱抗寒和耐鹽鹼的能力,適於中國北方及西北地區栽培。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採制 夏季花橙紅時採摘,陰乾、曬乾或烘乾。   性狀 管狀花長1~2cm,表面紅黃色或紅色;花冠筒細長,先端5裂,裂片狹條形,長5~8mm;雄蕊5,花藥聚合成筒狀,共同白色;柱頭細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

藥理功效

  化學成分: 含紅花甙(carthamin)、新紅花甙(neocarthamin)、紅花醌甙(carthamone)、紅花多糖、棕櫚酸、肉桂酸、月桂酸。   性溫,味辛,活血通徑、散瘀止痛。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跌打損傷。古人常有於血在體內時,常加紅花一小把。紗布包煮開可用一天兩次泡腳,適用各種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腿腳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附註 果實稱白平子,含「紅花子」油,油能降膽甾醇和高血脂;軟化和擴張血管,防衰老,調節內分泌。   藥用紅花: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乾燥花。   [植物形態]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寬1~3cm,先端漸尖,邊緣具不規則鋸齒,齒端有銳刺;幾無柄,微抱莖。頭狀花序頂生,直徑3~4cm,總苞片多層,最外2~3層葉狀,邊緣具不等長銳齒,內面數層卵形,上部邊緣有短刺;全為管狀花,兩性,花冠初時黃色,漸變為橘紅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長約5mm,具四棱,無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藥材性狀] 花多聚集成不規則的團塊。紅色或紅黃色。單個花長約1.5cm。花冠筒細長,先端5裂,裂片呈狹線形,長5~7mm。雄蕊5枚,花藥聚合成筒狀,黃色。柱頭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柔軟。具特異香氣,味微苦。用水泡后,水變金黃色,花不退色。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養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散淤止痛,用於閉經,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附註] 孕婦慎用。   【考 證】:出自《本草圖經》:「紅藍花,即紅花也。今處處有之。人家場圃所種,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匯,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復出,至盡而罷。梂中結實,白顆,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紅,及作燕脂。主產後血病為勝。其實亦同。葉頗似藍,故有藍名。」《本草述鉤元》:「紅藍花,養血水煎,破血酒煮。」   【生藥材鑒定】:乾燥的管狀花,長約1.5厘米,橙紅色,花管狹細,先端5裂。裂片狹線形,長5~ 7毫米,雄蕊5枚,花藥黃色,聯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頭露出。具特異香氣,味微苦。以花片長、色鮮紅、質柔軟者為佳。顯微鑒定 :粉末:紅棕色。   ①分泌細胞長管道狀,直徑5~66μm,胞腔內充滿黃色分泌物.   ②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或橄欖形,直徑39~ 60μm,有3萌發孔,光切面觀外壁齒狀突起。   ③草酸鈣方晶方形或長方柱形,存在於薄壁細胞中。   ④花柱表皮細胞分化成單細胞毛。此外,有花冠表皮細胞、花粉囊內壁細胞、花藥基部細胞及葯隔網紋細胞等。 本品以色紅黃、鮮艷、無枝葉、質柔潤、手握軟如茸毛者為佳。

紅花-中藥材

  【中藥化學成分】:   紅花含紅花黃色素(Safflor yellow)及紅花甙(Carthamin)。紅花甙經鹽酸水解,得葡萄糖和紅花素(Carthamidin)。還含15α,20β-二羥基-Δ4-娠烯-3-酮(15α,20β -Dihydroxy-Δ4-pregnen-3-one)。另尚含脂肪油稱紅花油,是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的甘油酯類。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尚含木聚糖類,苦味甾體甙等。花含紅花甙(carthamin)、紅花醌甙(carthamone)及新紅花甙(neo-cqrthamin);淡黃色的花含新紅花甙及微量紅花甙;深黃色的花含紅花鞋;橘紅色的花含紅花甙和紅花醌甙。紅花花冠由黃變紅是由於這些成分的變化,而商品中主為紅花醌甙。又據報道,無刺紅花(杜紅花)含紅花甙0.839%,有刺紅花(金紅花)含紅花甙0.483%。另據報道,紅花中的血小板凝集抑制物質為腺嘌呤核甙(adenosine),尚含紅花多糖。又有報道,花中含黃色素(safflor yellow A)、山柰酚、槲皮素及山柰酚-3-葡萄糖甙、槲皮素-3-葡萄糖甙、桷皮素-7-葡萄糖甙、山柰酚 –3-芸香糖甙和蘆丁(rutin)。

紅花的染色功能

  古代可以染紅色的染料雖然還有茜草,單茜草為土紅、又需要較為複雜的媒染工序,而紅花所染為「真紅」,而且可直接在纖維上染色,故在紅色染料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紅色曾是隋唐時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詩句「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況了紅花非同凡響的艷麗效果。根據現代科學分析,紅花中含有黃色和紅色兩種色素,其中黃色素溶於水和酸性溶液,在古代無染料價值,而在現代常用於食物色素的安全添加劑;而紅色素易溶解于鹼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產生沉澱,形成鮮紅的色淀沉積在纖維上,獲得具有一定牢度的紅色衣物。   古人採用紅花泡制紅色染料的過程如下:將帶露水的紅花摘回后,經「碓搗」成漿后,加清水浸漬。在中性條件下,黃色素溶解,用布袋絞去黃色素(即黃汁),這樣一來,殘花中剩下的大部分已為紅色素了。之後,再用已發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沖洗,進一步除去殘留的黃色素,即可得到含有紅色素的殘花餅。這種提取紅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稱之為「殺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時期就已傳到日本等國。如要長期使用紅花,只須用青蒿(有抑菌作用)蓋上一夜,捏成薄餅狀,再陰乾處理,製成「紅花餅」存放即可。待使用時,只須用鹼水或稻草灰澄清幾次,紅色素溶解出來,便可進行染色了。最後用烏梅酸性水處理一道,相當於固色,紅色淀生成,染色過程結束。「紅花餅」在宋元時期之後得到了普及推廣。   另外古代把紅花素浸入澱粉中,也可以做胭脂。

病蟲害防治

  1.鏽病:為害葉片,以葉背面發生較多。防治方法是:採花后拾凈殘株病葉燒毀;噴97%的敵銹鈉300~400倍液,每隔10天一次,連續2~3次即可。進行輪作,以防治土壤中的病原菌為害。   2.根腐病:由根腐病菌侵染,整個生育階段均可發生,尤其是幼苗期、開花期發病嚴重。發病後植株萎蔫,呈淺黃色,最後死亡。防治方法: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燒掉,防止傳染給周圍植株,在病株穴中撒一些生石灰或快喃丹,殺死根際線蟲,用50%的托布津1000倍液澆灌病株。   3.黑斑病:病原菌為半知菌,在4~5月發生,受害後葉片上呈橢圓形病斑,具同心輪紋。防治方法:清除病枝殘葉,集中銷毀;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雨後及時開溝排水,降低土壤濕度。發病時可用7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噴霧,每隔7天一次,連續2~3次。   4.炭疽病:為紅花生產後期的病害,主要為害枝莖、花蕾莖部和總苞。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與禾本科作物輪作;用30%菲醌25克拌種5千克,拌后播種;用7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進行噴灑,每隔10天一次,連續2~3次。要注意排除積水,降低土壤濕度,抑制病原菌的傳播。   5.鑽心蟲   對花序危害極大,一旦有蟲鑽進花序中,花朵死亡,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在現蕾期應用甲胺磷葉面噴霧2-3次,把鑽心蟲殺死。 在蚜蟲發生期,可用樂果1000倍噴霧2~3次,可殺死蚜蟲。

採收加工

  南方栽植紅花5~6月份開花,北方8~9月份開花,XX盛花期后,應及時採收紅花。紅花滿身有刺,給花的採收工作帶來麻煩,可穿厚的牛仔衣服進田間採收,也可在清晨露水未乾時採收,此時的刺變軟,有利於採收工作。    採回的紅花,放陰涼處陰乾,也可用文火焙乾,溫度控制在45℃以下,未乾時不能堆放,以免發霉變質。

田間管理

  一、

紅花-原植物

中耕追肥:紅花封壟前進行第三次中耕,同時培土,防止紅花倒伏。紅花第二次追肥在伸長期到分枝期,此期是紅花需肥的敏感時期。據試驗:此期氮素吸收量達總量的75%,磷和鉀分別占65%和50%。當苗高30厘米、葉片數由15片增加到50片左右出現分枝時需肥量最多,應重施抽枝肥。如果這一階段能保證肥料的充分供應,則能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施肥要注意有機肥和化肥的混合施用,各種肥料要合理搭配,同時注意微量元素的施用。一般每畝施人畜肥水2000~2500千克,混合過磷酸鈣20~25千克或硫酸銨10千克。現蕾前,可根外追肥1~2次,所用肥料可以是0.2%磷酸二氫鉀溶液,也可以用0.5千克尿素、1千克過磷酸鈣,加水100千克溶解過濾后噴施。在伸長期或花蕾期施含有銅、鉬、鋅、硼等微量元素的微肥,可增加子粒的飽滿度,提高千粒重。追肥可結合開溝培土進行。   據試驗報道,蕾期噴施米醋,可使紅花生長勢好,葉色濃綠,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具體方法是將米醋稀釋200~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 二、灌溉:紅花耐旱怕澇,掌握好灌溉技術是獲得紅花高產的關鍵因素。紅花分枝期、始花期、終花期乾旱時需澆水。   紅花的澆水方式一般採用細流溝灌或隔行溝灌,這樣既節約用水,又不會因積水導致病害的發生。大水漫灌易引起根腐病,噴灌則易引起鏽病和枯萎病蔓延。   紅花的澆水時間,以早晨或傍晚為宜。紅花在高溫下浸濕2小時以上,就可能發生死亡。如在2~3日內有大雨,最好不要灌溉。在終花期,一般不再澆水。如果澆水過多,就會影響產量和含油量。   不同品種對水的需求量也各不相同。一般早熟品種需水量較少,晚熟品種需水量較多。新疆、甘肅等地的品種抗澇能力較強,外引的油用品種抗澇能力較弱。因此,在灌溉時必須慎重。在緯度和溫度都較高的地區,在紅花蓮座期及伸長階段應盡量滿足它對水分和肥料的需要,以利於紅花的早期生長發育。   三、打頂:紅花打頂可促進分枝,增加花蕾。當紅花株高1米左右,分枝數達20枝時,應進行打頂。但打頂后必須加強肥、水管理。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或碳酸氫銨30千克。   四、輪作倒茬:輪作倒茬可減輕紅花病害發生,提高紅花產量。紅花的前茬以馬鈴薯、大豆、玉米為好,小麥次之。紅花較其他作物消耗地力少,可作為麥類作物的前茬。為減輕紅花病蟲害的發生,尤其是水澆地,紅花切忌連作。

資源分佈

  紅花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和栽培,主要分佈于河南、四川、新疆、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甘肅、雲南。主產于河南封丘、延津、虞城、西華、長垣,寧陵;四川平昌、簡陽、遂寧、安岳、資陽、通江;新疆吉木薩爾、莎東、奇台、呼圖壁、霍城、莫吉沙、蔬勒、察布查爾。另外,山東巨野、定陶、嘉祥;安徽亳州、無為;江蘇南通、如臬、金壇;浙江慈溪、餘姚;甘肅安西、金塔、敦煌;雲南巍山、雲縣、彌渡亦有一定產量。以河南封丘、延津所產紅花質佳,為地道產品。

藥用植物栽培

藥用紅花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乾燥氣候,耐寒、耐旱、耐鹽鹼、耐脊薄。發芽最適溫度25℃,幼苗能耐-5℃。南方秋播生育期200-250d,北方春播生育期120d。以選向陽、地熱高燥、土層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忌連作,花期忌澇。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可與蔬菜間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選種可用音株混合選擇法,選取生長健壯,高度適中,分枝低而多,花序多,管狀花桔紅色,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留種植株。北方以栽無刺紅花為主,南方以栽有刺紅花為主。近年生來新疆和西北地區引進油紅花栽培。播種前般用52-54℃溫水浸種10min,轉入冷水中冷卻后,取出晾乾后播種。赤有用30%菲酯拌種進行種子消素或用退菌特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量的0.3%拌種后,施塑粒袋內悶1-2d,再行播種。播種期南方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初,北方春季3-4月,宜早不宜遲。穴播或條播。穴播按行析距40cm×25cm開穴,穴深6cm,每穴播種5-6顆。每1hm2用種量22.5-30kg。條播按行距40cm開條溝,溝深5-6cm,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稍加鎮壓。每1hm2用種最30-45kg。約經15d左右出苗。   田間管理   苗高6-8cm時定苗,每穴留苗2株。條播按株距10-15cm間苗,遇有缺株,應時補苗。生長期需中耕除草3次,結合追肥培土。施肥應施足基肥,早施春肥,重施抽苔肥。基肥施用完全腐離的堆肥或廄肥。苗期追施兩次糞肥,3-4月施人糞尿及過磷酸鈣;4月上旬現蕾進施硫酸銨,過磷酸鈣;開花前用1%的尿互。3%地磷酸鈣澆施。赤可根外追肥,用0.1%-0.3%磷酸二氫鉀單一或混合噴施,可促使花蕾多而大。苗期和開花期遇旱,需要澆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溫度;多雨季節要及時開溝排水。抽苔后摘除頂芽,促使分枝和花苗增多,如栽培過密或土地脊薄則不宜摘心去頂。   病蟲害防治 紅花炭疽病,發病部伴莖、葉、花蕾。5月發病,出現紫經色或褐色紡錘形病斑,逐漸擴大,稍凹,並有橙紅色粘性物質,使莖枝枯萎,花蕾不能開放。防治方法,實行水旱輪作。發病時可用代森鋅500-600倍或可濕性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噴XX。鏽病,高濕易發病,應選地熱高燥處實行輪作,種子進行消毒。發病時噴15%粉銹寧500倍液。紅花枯萎病,為害莖中或主根,使輪導組織破壞而枯萎。5月發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澆灌或50%多菌靈500-600倍液灌根部。另有菌核病等為害。蟲害有紅花實蠅,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XX。紅花指管蚜,為害莖葉及嫩梢,4月下旬吸取植析汁液,用花學藥劑或用魚藤粉700-800倍液噴XX。赤要用煙草浸在水中(1:10)24h,加熱煮沸,地濾去渣,取澄清液稀釋使用,最好加紫洗衣為分,增加粘著力,又可延長藥效。現用食蚜蠅作天敵進行防治。

藥方選錄

  1.紅藍花酒方(《金匱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氣止痛之功。

紅花

2.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養血,活血,逐瘀。   3.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等症。   4.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活血通竅,主治瘀阻頭面的頭痛頭昏,或白癜風,以及婦女干血癆,小兒疳積等。   5.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活血行氣,祛瘀通絡,通痹止痛,主治氣血痹阻經絡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經久不愈。   6.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留于脅下,痛不可忍。   7.治赤游腫半身紅 漸漸展引不止:以紅藍花末 醋調敷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8.治聤耳 累年膿水不絕 臭穢:紅花一分 白礬一兩(燒灰).上件葯 細研為末 每用少許 納耳中.   9.治咽喉閉塞不通 須臾欲死:取紅藍花 搗絞取汁一升 漸漸服 以瘥為度.如冬月無濕花 可浸干者 濃絞取汁 如前服之[1].(14~15方出自《聖惠方》)

採收和儲藏

  5月下旬開花,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採摘。選晴天,每日早晨6-8時, 待管狀花充分展開呈金黃色時採摘,過遲則管狀花發蔫並呈紅黑色,收穫困難,質量差,產量低。採回后陰乾或用40-60℃低溫烘乾。

各家論述

紅花

  1.《唐本草》:治口噤不語,血結,產後諸疾。   2.《開寶本草》:主產後血運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並酒煮服。亦主蠱毒下血。   3.《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搗汁咽。   4.《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5.《本草正》:達痘瘡血熱難出,散斑疹血滯不消。   6.《本草再新》:利水消腫,安生胎,墮死胎。   7.《本草衍義補遺》:紅花,破留血,養血。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   8.《本草經疏》:紅藍花,乃行血之要葯。其主產後血暈口噤者,緣惡血不下,逆上衝心,故神昏而暈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惡血下行,則暈與口噤自止。腹內絞痛,由於惡血不盡,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則不下;瘀行則血活,故能止絞痛,下死胎也。紅藍花本行血之葯也,血暈解、留滯行,即止,過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斃。   9.《本草匯言》:紅花,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葯也。主胎產百病因血為患,

紅花

或血煩血暈,神昏不語;或惡露搶心,臍腹絞痛;或瀝漿難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臨產諸證,非紅花不能治。若產後血暈、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譫語發狂;或血悶內脹,僵仆如死,是皆產後諸證,非紅花不能定。凡如經閉不通而寒熱交作,或過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撲損傷而氣血瘀積,或瘡瘍痛癢而腫潰不安,是皆氣血不和之證,非紅花不能調。   10.《藥品化義》:紅花,善通利經脈,為血中氣葯,能瀉而又能補,各有妙義。若多用三、四錢,則過於辛溫,使血走散。同蘇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經閉,佐歸、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氣刺痛,此其行導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氣,以助血海,大補血虛,此其調暢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經邪火,令血調和,此其滋養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義,豈淺鮮哉。

藥理作用

紅花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1.抑制心臟作用:   紅花煎劑小劑量能使蟾蜍離體心臟及兔在體心臟輕度XX,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劑量則對心臟有抑製作用,使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搏出量減少。 1.2.對冠脈血流量的實驗研究表明:   紅花水提取物及紅花水溶性混合物-紅花黃色素有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作用;而紅花乙醇提取物的擴張冠脈及增加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則不明顯或無影響。   1.3.對實驗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實驗研究表明:   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實驗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動物模型上,紅花及其製劑均有不同程度的對抗作用。紅花可使因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可使反覆短暫阻斷冠狀動脈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顯減輕,範圍縮小,心率減慢,並保護急性心肌梗塞區的邊緣,區而縮小梗塞範圍及降低邊緣區心電圖ST段抬高的幅度,從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關係。   1.4.紅花對血管作用的研究發現:   如先用含微量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動物離體血管平滑肌收縮保持一定的血管緊張性,造成可能類似人的血脈不通、血瘀狀態。紅花可使緊張性增高的豚鼠後肢和兔耳呈現血管擴張作用,並隨劑量增加而作用明顯,紅花亦可增加麻醉犬股動脈血流量,但對蟾蜍和兔的正常離體血管可使之收縮。表明紅花擴張血管作用與血管的功能狀態和藥物的劑量有關。其作用機制可能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對抗a-腎上腺素能受體的作用而使血管擴張,並有較弱的直接收縮血管作用。   1.5.紅花對實驗動物缺血性腦卒中引起的腦水腫的影響:   應用紅花注XX液(1ml內含生葯lg),對63只蒙古沙土鼠進行術前30分鐘ip給於10g/kg紅花注XX液,並設立了手術對照組和假手術組,觀察紅花對缺血性腦水腫的影響,並研究了同一腦區的單胺類神經介質含量的變化。結果提示紅花減輕缺血性腦水腫的機理,可能與它能影響組織中單胺類神經介質的代謝紊亂有關。並進一步證實紅花確實能降低腦卒中發生率及死亡率,對實驗性胸梗塞動物的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   1.6.降壓作用:   紅花煎劑、紅花黃色素及其他製劑對麻醉貓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壓作用,平均血壓下降20毫米Hg左右,持續約30分鐘后恢復。   1.7.紅花黃色素的抗凝血作用實驗研究表明:   紅花黃色素具有非常顯著地抑制ADP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並對ADP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非常明顯的解聚作用。當劑量為0.22g/ml時,聚集抑制率和解聚百分率分別達到85.9%和78.9%。紅花黃色素的這些作用,隨著劑量的增加而增強。紅花黃色素對大鼠實驗性血栓形成,有非常顯著的抑制效應,其抑制率為73.4%。由於實驗採用絲線上形成的血栓物質基礎系血小板聚集物,因此血栓濕重的減輕,顯然是藥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結果。與體外實驗所證實的紅花黃色素能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一致的。紅花黃色素尚可明顯延長家兔血漿復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時間。表明它能同時影響體內和體外的凝血系統。此外,紅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   2.對動物耐缺氧的影響:   2.1.抗疲勞作用:   紅花黃色素1100mg/kg小鼠與對照組(用等量生理鹽水)比較,游泳時間明顯延長,延長率達117.O%,P<0.01。   2.2.對小鼠常壓缺氧耐力的影響:   小鼠ipll00mg/kg紅花黃色素,與對照組(等容量生理鹽水)比較,在給葯30分鐘后,每鼠分別放入盛有15g鈉石灰的125ml密閉玻璃瓶中,實驗組延長存活時間48.8%,P<0.01。   2.3.對小鼠減壓缺氧耐力的影響:   同上法小鼠給葯30分鐘后,將小鼠分別放入容積相等的倉內,密閉減壓至負壓450mmHg,觀察60分鐘。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存活率(%)15:10,給葯組延長存活時間168.72%,P<0.001。   2.4.對異丙腎上腺增加耗氧量的影響實驗表明:   紅花黃色素可顯著延長小鼠對減壓缺氧的存活時間(P<0.001),但對存活率提高不明顯。   2.5.對NaNO2中毒組織缺氧的影響:   實驗組與對照組小鼠各10只,給紅花黃色素1100mg/kg30分鐘后,兩組動物均ip2%NaNO2溶液0.1ml/10g,記錄小鼠存活時間。結果表明紅花黃色素組動物存活時間(118.40±84.31分鐘)比對照組動物存活時間(56.30±25.30分鐘)延長110.3%(P<0.05)。   2.6.對腦缺血性缺氧的影響:   取小鼠24只,分兩組。Ip紅花黃色素1100mg/kg后30分鐘,採用Yasuda氏測定腦缺血性缺氧法略加改變。觀察斷頭至最後一次喘息所需時間。結果表明,小鼠腦缺血性缺氧后的喘息延續時間,紅花黃色素組(18.88±4.02s)比對照組(12.83±4.11s)有顯著地延長,其延長率為47.2%(P<0.01)。   2.7.對心肌缺氧的影響:   紅花黃色素可明顯增加離體家兔心臟和心肌缺氧時的冠脈流量。從灌流側管注入22%紅花黃色素0.2ml連續記錄1,3,5,7,10分鐘流量,取其均值,比較給葯前後的冠脈流量。結果當注葯l分鐘時冠脈流量增加最明顯(P<0.001),7分鐘后逐漸恢復到給葯前水平。氮氣缺氧情況下,冠脈流量1-3分鐘亦有明顯增加(P<0.01),5分鐘后流量逐漸減少。紅花乙醇提取液4.0g/kg給大鼠ip及紅花水煎劑1.0g/kg給小鼠ip,均能顯著延長常壓缺氧條件下的存活時間。   3.對XX的作用:   紅花煎劑對小鼠、豚鼠、兔與犬的離體XX均有XX作用。麻醉動物實驗表明,煎劑iv對小鼠、貓與犬的在位XX也都有XX作用。無論離體或在位於宮給葯后緊張性或(和)節律性明顯增加,有時XX作用強烈,可引起痙攣。對已孕XX的作用比未孕者更為明顯。XX瘺兔iv煎劑后亦出現XXXX反應,收縮頻率增加,幅度加大,作用較持久。亦有報道,在摘除卵巢小鼠的XX周圍注XX紅花煎劑,可使XX重量明顯增加,提示有雌激素樣作用。   4.鎮痛和鎮靜作用:   取小鼠40只,分4組。分別ip紅花黃色素550mg/kg、1100mg/kg、鹽酸嗎啡20mg/kg及等容量生理鹽水。30分鐘后ip0.7%冰醋酸0.1ml/10g。觀察每鼠在20分鐘內扭體次數,與對照組比較,計算小鼠扭體反應抑制率。結果兩種劑量的紅花黃色素均能明顯抑制小鼠扭體反應,P均<0.001。用上述兩種劑量的組的小鼠,30分鐘后各組動物ip巴比妥鈉閾下催眠劑量300mg/kg或水合氯醛閾下催眠劑量250mg/kg。觀察30分鐘內翻正反XX消失達l分鐘以上的小鼠數,計算各組動物入睡率。結果表明,給巴比妥鈉閾下劑量的對照動物均呈清醒狀態,而與紅花黃色素合用,大劑量的入睡率提高40%,大劑量提高70%(P<0.01);兩種劑量可使水合氯醛閾下劑量入睡率由20%,分別提高50%和80%(P<0.01),提示紅花黃色素有明顯增強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的中樞抑製作用,其作用與用量成平行關係。   5.抗炎作用:   5.1.對大鼠甲醛性足跖腫脹的影響:   15只大鼠分為3組,分別ipll00mg/kg紅花黃色素、氫化可的松20mg/kg和生理鹽水。給葯后30分鐘,於左右足跖部sc2.5%甲醛溶液0.05ml致炎,致炎后1.3.5.7.24小時,用於分尺測量大鼠足腫厚度,並與致炎前的足腫厚度比較,計算各藥物組不同時間的足腫脹率。結果紅花黃色素對甲醛性足腫脹有明顯抑製作用(P<O.001)。   5.2.對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   大鼠14只,分2組,用藥組ipll00mg/kg紅花黃色素,對照組給於等量生理鹽水。30分鐘后,于大鼠腹部皮內注XX磷酸組胺50?g/0.05ml,立即ivl%伊文氏藍10mg/kg。20分鐘后斷頭處死動物,剝開皮膚,觀察注XX組胺部位皮內藍染面積,比較兩組間差異。結果紅花黃色素及對照組的染色面積分別為63.6±9.9mm2和582.3±6.6mm2(X±SD)。用藥組的抑制率為89.1%(P<0.001)。表明對組胺引起的大鼠皮膚毛細血管的通透量增加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5.3.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形成的影響:   採用Meier氏等的棉球法,在大鼠兩側腋部皮下各埋入重10mg無菌棉球1個。實驗組7只大鼠每天ipll00mg/kg紅花黃色素,對照組5只大鼠用等量生理鹽水,共給葯4天。D5天處死動物,取出棉球肉芽組織,烘乾稱重。比較兩組肉芽腫形成的抑制率。結果紅花黃色素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形成有顯著抑製作用(P<0.001)。   6.免疫活性:   紅花多糖不同於高等植物中a-鍵連接的多糖,類似於細菌來源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赫本這麼美,為什麼那些整容的不照著她整?評論扎心了哈哈哈
  • 勸人捐贈遺體,是我每天的工作
  • 測測你的皮膚中毒多深?
  • 中國老人在加拿大自強不息 幸福晚景活出尊嚴
  • 爛水果 不爛部分也有毒
  • 包粽子的方法
  • 幫忙解決皮膚問題
  • 想減肥早上只吃香蕉 但又聽說不能空腹吃 怎麼辦?
  • 身高問題
  • 怎麼減肥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