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杭菊
別稱 : 菊花、杭菊花
學名 :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原產中國桐鄉
分類
菊科
品種 : 品種有
白菊花、黃菊花
型態
:株高約1~1.5公尺,莖
直立,葉互生,羽狀缺裂,秋季開花,頂生,頭狀花序,花色有白、黃,小輪花徑約2~2公分。碟形或扁
球形.直徑2.5~4cm.
常數個相連,舌狀花類白色或黃色,平展或微摺疊,彼此粘結,通常無腺點.
管狀花較多,外露.
杭菊是「
菊花茶」的主要原料,自古以來即為
藥用植物,
經濟價值高。採收盛開的
花朵,經烘焙後可作
香料、藥用,沖泡菊花茶能當養生保健飲料;除此之外,也為觀花植物。
說 明:
辛、甘、苦,微寒。歸肺、
肝經。
疏散
風熱,
平肝明目,
清熱解毒。
1.用於
風熱感冒,
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
溫病初起,
溫邪犯肺,發熱、頭痛、
咳嗽等症,每與
桑葉、
連翹、
薄荷、桔梗等同用,如
桑菊飲。
2.用於
目赤昏花。本品功善
疏風清熱,
清肝瀉火,兼能益陰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
肝火上攻所致
目赤腫痛,多與桑葉、
決明子、
龍膽草、
夏枯草等同用,共奏疏風
清肝明目之效,若
肝腎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
枸杞子、
熟地黃、
山萸肉等同用,如
杞菊地黃丸,共收
滋補肝腎、益陰明目之功。
3.用於
眩暈驚風。本
品性寒入肝經,能清熱平肝,故與
石決明、
珍珠母、
牛膝等同用,可用治
肝陽上亢,
頭痛眩暈;配
羚羊角、
鉤藤、
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痙厥
抽搐實肝風證,如
羚角鉤藤湯。
4.用於
疔瘡腫毒。本品甘寒益陰,
清熱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瘡腫毒,常配
金銀花、
生甘草同用,如
甘菊湯。
其他
花期: 10~12月為盛產期
管理 : 性喜溫暖,耐高溫,
生育適溫20~30度
施肥 : 栽
培土質以肥沃之土壤為佳,5~8月摘心多次,追肥3~4次能促進多開花。
繁殖 : 可用分株法或
扦插法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