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laxatives, catharitics)是能增加腸內水分,促進蠕動,軟化糞便或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的藥物。臨床主要用於功能性便秘。分為容積性、刺激性和潤滑性瀉藥三類。
容積性瀉藥
硫酸鎂(magnesium sulfate, MgSO4·7H2O)和
硫酸鈉(sodium sulfate, Na2SO4·10H2O)也稱鹽類瀉藥。在腸道難以吸收,大量
口服形成高滲壓而阻止腸內水分的吸收,擴張腸道,刺激腸壁,促進腸道蠕動。此外鎂鹽還能引起
十二指腸分泌縮
膽囊素(cholecystokinin),此
激素能刺激腸液分泌和蠕動。一般
空腹應用,並大量飲水,1~3小時即發生下瀉作用,排出
液體性糞便。導瀉作用劇烈,故臨床主要用於排除腸內
毒物及某些
驅腸蟲葯服后連蟲帶葯一起排出。
口服高
濃度硫酸鎂或用導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腸,因反XX性引起總
膽管括約肌鬆弛,膽囊收縮,發生利膽作用。可用於
阻塞性黃疸、
慢性腫囊炎。
硫酸鎂、硫酸鈉下瀉作用較劇,可引起反XX性
盆腔充血和
失水。
月經期、
妊娠婦女及老人
慎用。
1、
乳果糖(lactulose)為
半乳糖和果糖的雙糖。它在
小腸內不被
消化吸收,故能導瀉。未被吸收部分XX
結腸后被
細菌代謝成
乳酸等,進一步提高腸內
滲透壓,發生輕瀉作用。
乳果糖還能降低結腸內容物的pH值,降低腸內氨的形成;H+又可與已
生成的氨形成
銨離子(NH4+)而不被吸收,從而降低
血氨。可用於慢性
門脈高壓及
肝性腦病。應
注意因
腹瀉而造成水、電解質丟失,可使肝性腦病惡化。
2、食物纖維素包括
蔬菜、
水果中天然和半
合成的
多糖及
纖維素衍生物如
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不被腸道吸收,增加腸內容積並保持糞便濕軟,有良好通便作用。可防治
功能性便秘。
接觸性瀉藥
1.
酚酞(
phenolphthalein)口服后在腸道內與鹼性腸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鈉鹽,能促進結腸蠕動。
服藥后6~8小時排出軟便,作用溫和,
蘆薈
適用於
慢性便秘。口服酚酞約有15%被吸收。從尿排出,如
尿液為鹼性則呈
紅色。部分由
膽汁排泄,並有
肝腸循環而延長其作用
時間,故一次服藥作用可維持3~4天。遇有
過敏XX,發生
腸炎、
皮炎及
出血傾向等。
同類藥物吡沙可啶(bisacodyl,
雙醋苯啶)用於便秘或X線,內窺鏡檢查或術前排
空腸內容。
2.
蒽醌類(anthroquinones)
大黃、
番瀉葉和蘆薈等植物,含有蒽醌
甙類,口服后被大腸內細菌
分解為蒽醌,能增加結腸推進性蠕動。
用藥后6~8小時排便,常用於急、慢性便秘。
滑潤性瀉藥
滑潤性瀉藥是通過
局部滑潤並軟化糞便而發揮作用。適用於老人及
痔瘡、
肛門手術患者。
1.
液體石蠟(liquid paraffin)為
礦物油,不被腸道消化吸收,產生滑潤腸壁和軟化糞便的作用,使糞便易於排出。
2.甘油(glycerin)以50%濃度的液體注入肛門,由於高滲壓刺激腸壁引起排便
反應,並有局部潤滑作用,數分內引起排便。適用於
兒童及老人。
應用注意事項
甘油
1.不少患者按
醫囑或者自行長期、連續服用各種瀉藥,其實一次瀉藥將結腸完全排空后,需要3~4天
才能重新充滿,因此連續用藥是不妥當的。
2.一般瀉藥口服后6~8小時發生作用,故合理安排服藥時間應該為睡前,這樣,次晨或早餐後排便,更符合生理規律。
3.
治療便秘,尤其是
習慣性便秘,首先應從
調節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著手。多吃蔬菜、水果等常能收到良好
效果。
4.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類型瀉藥。如排除毒物,應選硫酸鎂、硫酸鈉等鹽類瀉藥。一般便秘,以接觸性瀉藥較常用。老人、
動脈瘤、肛門手術等,以潤滑性瀉藥較好。
5.
腹痛患者在
診斷不明情況下不能應用瀉藥。年老體弱、妊娠或月經期婦女不能用作用強烈的瀉藥。
6.筆者認為除了纖維素以外,其他所有的瀉藥都不能長期
使用。只能用來緩解燃眉之急。根本解決要從生活、飲食習慣上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