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給出的定義是: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紀比「少年」小)。其中「少年」指「人十歲左右到十五六歲的階段。」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的規定是0-18歲,中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的規定是0-18歲,醫學界以0~14歲的兒童為兒科的研究對象,中國的兒童組織少先隊的隊員年齡在14歲以下,而共青團員的入團年齡為14歲以上。但現在北京兒童醫院已把患兒年齡XX到18歲,且增加青春期門診。
詞語解釋
詞目:兒童
拼音:ér tóng
英文:children基本解釋
年紀小於少年的幼孩兒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其一》詳細解釋
古代凡年齡大於嬰兒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兒童,現代只指年紀小於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 唐 杜甫《羌村》詩之三:「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清 金人瑞 《下車行》:「兒童合掌婦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 巴金《探索集·訪問廣島》:「我看見許多健康活潑的 廣島 兒童,在他們周圍開放著美麗的鮮花」。美術家朱宣咸創作兒童題材的經典作品《今天是兒童節》(1947年),《入迷》(1962年),《節日的窗口》(1963年)都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兒童的生動與可愛,令人回味無窮。界定範圍
「兒童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對其適用之法律規定成年年齡低於18歲。」這是依據國際《兒童權利公約》界定的。汗青 原圖在終於讓你飛的博客
《兒童權利公約》由聯合國1989年11月20日大會通過。是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認可的國際公約。《兒童權利公約》,闡述了應賦予所有兒童的基本人權:生存的權利;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保護他們不受危害自身發展影響的權利;以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兒童權利公約》通過確立各國政府在為本國兒童提供衛生保健、教育、法律和社會服務方面所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從而保護這些權利。
中國政府于1992年批准了《兒童權利公約》,並與各人民團體、國際組織、新聞媒體以及個人共同努力,把本公約規定的義務從單純意向角度上的宣言轉變成為改善所有中國兒童的生活的具體行動方案。《兒童權利公約》于1992年4月1日開始在我國正式生效。
兒童年齡範圍的爭議
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兒童是指多大的人?社會和人們公認兒童的年齡段為0-12歲,因為此類人群都是正處學齡前和小學階段,而且年齡比較幼小。一些兒童活動都是針對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的。朱宣咸作品《入迷》.1962年作
兒童培養
兒童時期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對兒童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兒童以後的生長發育過程,包括知識,思想,價值觀,世界觀等等在這個時期都是處於一個啟蒙的階段,所以對兒童的培養受到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兒童的培養關乎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後的科教興國戰略中鄧小平就提出教育從娃娃抓起的口號。
兒童培養方面
第一:科學知識方面,這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注意培養的方式和方法,不宜使用一種直接的傳教方式,而應該更多的是一種誘導和啟發的方式,讓兒童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思考,去總結。這樣能夠更好地鍛煉兒童的思維,豐富兒童的想象力。
第二:想象力方面。兒童處於一個各方面急需開發的時期,沒有受到社會各種知識和思想的束縛,有著豐富的想涵蓋兒童童話聲音圖書館
象力,所以能夠更好地通過一種誘導盡可能的開發他們的想象力,這樣對兒童智力和身心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可以通過一種家長自己講故事或者選擇一些音箱給孩子講故事,如雅蘭仕的音箱附送的聲音圖書館裡面的兒童故事就能夠很好的幫助家長開發想象力,啟發兒童的思維。或者也可以通過一些益智的遊戲讓孩子參與進來,進行互動,也能提升兒童的智力。
第三:兒童自身興趣的培養。兒童這個時期的孩子都處於不定型時期,所以家長不應該按照自己的意識和興趣該孩子設定方向,甚至是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學習,而是應該尊重孩子自身的選擇,發現孩子自身的興趣和特長,並加以誘導和支持,起到一種引導的作用。發育規律
階段性和程序性
1.生長發育的階段性: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過程,由不同的發育階段組成。兒童
根據這些階段特點,加上生活、學習環境的不同,可將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過程劃分成幾個年齡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長發育的程序性:生長發育有一定程序,各階段間順序銜接。前一階段的發育為后一階段奠定必要基礎;任何階段的發育出現障礙,都將對后一階段產生不良影響。
胎兒和嬰幼兒期發育遵循"頭尾發展律"。從生長速度看,胎兒期頭顱生長最快,嬰兒期軀幹增長最快,2~6歲期間下肢增長幅度超過頭顱和軀幹。因此,兒童的身體比例不斷變化,由胎兒2個月時特大的頭顱(占全身4/8)、較長的軀幹(3/8)、短小的下肢(1/8)發展到6歲時較為勻稱的比例(頭占l/8強,軀于占4/8弱,下肢占3/8)。從動作發育看,兒童會走路前必須先經過抬頭、轉頭、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發育階段。手部動作發育的規律性更明顯,新生兒只會上肢無意識亂動;4~5個月開始有取物動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個月時才會用手指拿東西;2歲左右手的動作更準確,會用勺子吃飯;手部精細動作(如寫字、畫圖等)要到6~7歲左右才基本發育完善。
兒童期、青春期發育遵循"向心律".身體各部的形態發育順序是:下肢先於上肢,四肢早於軀幹,呈現自下而上,自肢體遠端向中心軀幹的規律性變化。青春期足的生長突增最早開始,也最早停止生長;足突增后小腿開始突增,然後是大腿、骨盆寬、胸寬、肩寬、軀于高,最後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順序依次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愈合也由遠及近,順序表現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橈骨、尺骨近端。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個生長期內個體的生長速度有時快,有時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長發育速度曲線呈波浪式。從胎兒到成人,先後出現兩次生長突增高峰:第一次從胎兒4個月至出生后1年;第二次發生在青春發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兩年左右。身長在胎兒4~6月增長約27.5cm,占新生兒身長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長最快的階段;體重在胎兒7~9月增長約2.3kg,占正常新生兒體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長最快的階段。出生后增長速度開始減慢,但生后第一年中身長增長20~25cm,約為出生時的40%~50%;體重增長6~7kg,約為出生時的2倍,都是出生後生長最快的一年。生后第二年,身長增長約l0cm,體重增長約2~3kg。2歲后至青春期前,生長速度減慢並保持相對穩定,平均每年身高增長4~5cm,體重增長1.5~2.0kg,直到青春期開始。青春期開始後生長速度再次加快,身高一般每年增長57cm,處在生長速度高峰時一年可達l0~12cm;男孩增幅大於女孩。體重一般每年增長約4~5kg,高峰時一年可達8~l0kg。青春期突增後生長速度再次減慢,約在女17~18歲,男19~20歲左右身高停止增長。男孩突增期增幅較大,生長持續時問較長,故XX成年時其大多數形態指標的值高於女孩。 根據不同組織、器官的不同生長發育時間進程,可將全身各系統歸納為四類不同的生長模式。
1.一般型: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臟器和血流量等,生長模式和身高、體重基本相同,先後出現胎嬰兒期和青春期兩次生長突增,其餘時間穩步增長。青春發育中、後期增長幅度減慢,直到成熟。
2.神經系統型:腦、脊髓、視覺器官和反映頭顱大小的頭圍、頭徑等,只有一個生長突增期,其快速增長階段主要出現在胎兒期至6歲前。由於神經系統優先發育,出生時腦重已達成人腦重的25%,而此時體重僅為成人的5%左右;6周歲時腦重約l200g,達成人腦重的90%。頭圍測量在評價學前兒童(尤其3歲前)神經系統發育方面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3.淋巴系統型:胸腺、淋巴結、間質性淋巴組織等在出生后的前10年生長非常迅速,l2歲左右約達成人的20%。其後,伴隨免疫系統的完善,淋巴系統逐漸萎縮。體檢時對兒童的淋巴系統狀況進行評價,不應以成人標準來衡量。
4.XX系統型:生后第一個十年內,XX系統外形幾乎沒有發展;青春期生長突增開始後生長迅猛,並通過分泌性激素,促進機體的全面發育成熟。
綜上所述,機體各系統的發育既不平衡,又相互協調、相互影響和適應。這是人類在長期生存和發展中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表現。任何一個系統的發育都不是孤立的,而任何一種作用於機體的因素都可對多個系統產生影響。例如,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促進肌肉和骨骼發育,也促進呼吸、心血管、神經系統功能水平的提高。生長軌跡關鍵期
在外環境無特殊變化的條件下,個體兒童的發育過程比較穩定,呈現一種軌跡現象(canalization)。該軌跡有動態的、複雜的調控系統,其中遺傳基因起關鍵作用。它儘力使正在生長中的個體在群體範圍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動幅度。一旦出現疾病、內分泌障礙、營養不良等不利現象,會出現明顯的生長發育遲滯;一旦這些阻礙因素被克服,兒童會立即表現出向原有生長軌道靠近和發展的強烈傾向。這種在阻礙生長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現出的加速生長並恢復到正常軌跡的現象,稱"趕上生長"(catch-upgrowth)。
並非所有的疾病恢復過程必然伴隨趕上生長。患兒能否出現趕上生長,能否使生長恢復到原有正常軌跡,取決於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如果病變涉及中樞神經系統和重要的內分泌腺,或病變較嚴重,或體液的內環境和代謝平衡過程長期得不到恢復,就不能出現趕上生長。
許多重要的器官和組織都有"關鍵生長期"。此時的正常發育受干擾,常成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礙。換言之,一旦不能抓緊時機治療,這些器官、組織即便出現趕上生長,也往往是不完全的。例如,從胎兒中後期到出生后6個月,是腦細胞數量大量增加的腦組織生長關鍵期。此時若發生嚴重的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缺氧、產傷等現象,細胞的分裂、增殖速度會急劇減慢;即便以後進行各種積極干預,趕上生長也不能完全實現,腦細胞數量不能恢復到應有水平,患兒智力將受到較嚴重影響。青春早期是長骨組織的關鍵生長期。各種阻礙生長的因素若作用於該階段,會使骨細胞數量減少,骨骼生長受阻。若不採取積極治療措施,則伴隨骨的干骺愈合,長骨將喪失繼續生長的機會,兒童的體格就無法達到其遺傳潛力所賦予的水平。兒童節由來
1925年8月,世界54個國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發表了愛護兒童、保障兒童福利的宣言。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後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英國規定每年的7月14日為兒童節,美國規定5月1日為兒童節。
我國兒童節,早期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據中華慈幼協會的建議設立的。新中國成立后,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廣大少年兒童也成了國家的小主人,為了培養廣大兒童的國際主義思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裡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農村兒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各地經濟蕭條,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兒童的處境更糟,有的得了傳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則被迫當童工,受盡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兒童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通令,廢除舊的「4·4」兒童節,將6月1日作為我國的兒童節。與「六一」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少年兒童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歡慶自己的節日。許多公共娛樂場所特地為孩子們免費開放,各機關、團體、企業在這天還向本單位職工的子女和幼兒園的小朋友饋贈禮物,這是孩子們最愉快的一天。學齡前兒童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粳米、秈米、紫米、小麥麵粉、燕麥、綠豆、赤小豆、黑豆,豆腐及其他豆製品等。
2、肉蛋奶的選擇:
豬瘦肉、排骨、牛肉、雞肉、鴨肉、豬肝、鯽魚、帶魚、黃鱔、泥鰍、蝦、蝦皮、雞蛋、牛肉等。
3、蔬菜的選擇:
胡蘿蔔、土豆、菠菜、大白菜、青椒、南瓜、黃瓜、豆芽、海帶、黑木耳、紅薯、番茄、青菜等。
4、水果的選擇:
蘋果、香蕉、橘子、西瓜、桃子、哈密瓜、芒果、火龍果等。
5、其他:
花生、開心果、核桃仁、杏仁等。 1、忌暴飲暴食,忌吃飯的時候看書和說笑。
2、忌吃腐敗變質的食物。
3、忌多吃過甜過涼的食物,如巧克力、冰淇淋等;少喝碳酸性飲料。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大米、小米、燕麥、蕎麥、黑豆、赤小豆、大豆及其製品等。2、肉蛋奶的選擇:
豬瘦肉、牛肉、羊肉、豬肝、豬排骨、鯽魚等淡水魚、黃魚等海水魚、牡蠣、蝦、雞蛋、牛奶等。
3、蔬菜的選擇:
白菜、洋蔥、土豆、胡蘿蔔、豆芽、菠菜、芹菜、花菜、青椒、蘑菇、海帶、紫菜、筍、黑木耳等。
4、水果的選擇:
蘋果、橘子、香蕉、芒果、獼猴桃、菠蘿、草莓、西瓜、梨、桃子等。
5、其他:
核桃仁、花生、瓜子、榛子等堅果類。飲食禁忌
1、忌暴飲暴食。
2、少吃含有防腐劑、甜味劑的零食,少喝碳酸性飲料。零食選擇
[1]兒童對零食的喜愛眾所周知,但是兒童零食不能隨便吃,兒童零食的選擇也要科學。
兒童零食選擇指南1.「三高」零食不宜吃
高糖、高鹽、高脂肪類零食最好不要吃。糖果、油炸食品、碳酸飲料、冰淇淋、冰淇淋等要少吃或盡量不吃。
兒童零食選擇指南2. 中等量的脂肪、鹽、糖類零食可以適當吃
諸如黑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腸、醬鴨翅、肉脯、滷蛋、魚片、蛋糕、月餅、怪味蠶豆、鹵豆乾、海苔片、蘋果乾、葡萄乾、乳酪、奶片、琥珀核桃仁、花生蘸、鹽焗腰果、甘薯球、乾地瓜乾等食品,都是比較理想的兒童零食。
另外果汁含量超過30%的果(蔬)飲料如咖啡、山楂飲料、杏仁露、乳酸飲料等、鮮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等。
兒童零食選擇指南3. 低脂、低鹽、低糖類零食是兒童可以常吃的
此類兒童零食包括:煮玉米、全麥麵包、全麥餅乾、豆漿、烤黃豆、香蕉、西紅柿、黃瓜、梨、桃、蘋果、西瓜、葡萄、純鮮牛奶、純酸奶、瓜子、大杏仁、水煮蛋、無糖或低糖燕麥片、松子、榛子、蒸、煮、烤制的紅薯、地瓜、土豆、不加糖的鮮榨橙汁、西瓜汁、芹菜汁等。兒童看電視有「八忌」
一、忌時間過長 [2]
每天長時間地看電視,容易使孩子神經系統與機體產生疲勞,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學習等其它活動的正常進行。學齡前兒童每天看電視時間最好控制在40分鐘之內,而且最好有父母陪伴,避免長期獨自觀看電視讓孩子形成孤獨症。
二、忌距離過近
一般來說,看電視時,把孩子的座位安放在距離電視機2.5~4米處為宜。
三、忌音量過高
高音量的刺激容易使聽覺的感受性降低,形成不良的聽覺習慣,而且導致視覺等感受性的下降。相反,採用相對小的音量,對孩子的聽力、視力、注意力等的發展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忌光線過暗
晚上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時,不要把照明燈都關閉,在電視機後方安上一盞小紅燈,可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
五、忌看姿不正
兒童看電視時,歪歪斜斜地就坐,如靠在被子上、躺在父母懷裡,都容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發生變形與彎曲等,養成不良的坐姿習慣。
躺在沙發里或床上看電視更是不當,這樣,眼睛的視線與電視機屏幕就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會出現眼壓增高,視覺模糊和視力下降等現象,嚴重者還會造成眼睛斜視等疾病。
六、忌飯後就看
飯後孩子即看電視,容易使孩子的大腦XX中心轉移,注意力高度集中於電視內容,形成消化液分泌的停滯與食物的沉積現象,影響腸胃的消化。
七、忌邊吃邊看
邊看電視邊吃飯或糖果、瓜子等,容易加重孩子的消化負擔,影響消化功能。長期如此,還容易養成吃零食的不良習慣。
八、忌看內容不宜的電視
武打兇殺,以及成年人的電視節目都不適合兒童看。這種超前的鏡頭感染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而且容易使孩子產生好奇心,進行模仿。兒童保護
在兒童保護方面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除了對人權的侵犯外,對兒童權利保護的侵犯在每個國家中都在大量發生,而且認識不足,報道不夠,它對兒童的生存和發展會產生障礙。遭受到暴力、剝削、虐待和忽視的兒童更易在其今後的生活中遭遇到如下危險:如死亡、不良身心健康問題、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感染、教育問題、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流浪漂泊和缺乏為人父母的技巧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兒童保護方案旨在對兒童的暴力、剝削和虐待問題的預防和應對。該方案也針對保護那些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孤兒和弱勢兒童,和法律發生衝突,及武裝衝突時特別易遭到傷害的兒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兒童保護方案尋求對以下問題的解決:
出生登記:在發展中國家,每年約5000萬新生兒出生未經登記。
童工:除了家庭童工外,大約有2億1800萬年齡在5至17歲的兒童在外從事童工的勞動。其中1億2600萬在有害的工作環境下勞動。
童婚:在發展中國家,大約6500萬年齡在20至24歲的婦女在18歲之前就已結婚或聯姻,其中3000萬生活在南亞。
拐賣兒童:據估計,每年有120萬兒童被拐賣。
武裝衝突和緊急情況下的兒童:超過30萬名兒童兵,有些僅8歲,被招募參與到全球30個國家中的武裝衝突中。自1990年,武裝衝突直接導致了200萬名兒童的死亡。
司法系統中的兒童問題:全世界有100多萬名兒童被執法人員拘留。
孤兒和弱勢兒童:大約有1億4300萬名兒童會失去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
女性XX器割禮:據估計,非洲目前大約有1億至1億4000萬婦女和女童接受了割禮。根據目前的出生率,每年大約有300萬女童面臨著接受割禮的危險。
對兒童的性剝削:據估計,約有200萬名兒童在參與賣淫和色情行業中遭受性剝削。
暴力侵害兒童:大約有4000萬15歲以下的兒童遭到虐待和忽視,需要保健服務和社會關愛。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行動
兒童本應在能夠確保其得到保護的環境中成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幫助營造一種具有保護性的環境,使兒童不僅免受虐待,還能保障其身體健康營養充足,具有抵禦疾病的能力。營造這種帶有保護性質的環境是保護兒童免受虐待的最好方法。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幫助社會各級機構以及政府增強意識,並提高他們的能力。在一個具有保護性的環境里,從兒童到健康工作者、政府以及私企,人人都有責任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和剝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認為:正如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規定的,所有兒童都應該受到保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籲政府、家庭、社區和個人尊重兒童的權利,並在此過程中向他們提供支持。另外,兒童和青少年本身也要在自我保護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要呼籲保護他人。
如何防範幼小兒童的傷害問題
我們知道,幼小兒童的年齡在滿月至8歲之間,肢體的骨骼和肌腱處於在快速的生長階段,而且也是處於在最脆弱的生長期。在這一期間如何保證兒童的正常生長,是我們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在這一階段,應當大量地補充兒童身體生長所需要的各方面營養,以促進其骨骼和筋腱耐力增長的快速吸收,這有利於兒童骨質密度的增高以及筋腱的質量增強。雖然在兒童增長期補足了所需的各方面營養供給,但人體之間的骨骼和筋腱的強度和質量是不完全一樣的,受其家長的遺傳基因制約也是有著很大關係的。在同年齡段的兒童中,其骨骼的密度以及筋腱的強壯程度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在兒童的身體素質方面,一般是女孩體質略低於男孩,如果此年齡段的兒童能夠得到適當的體育鍛煉的話,其身體的素質和筋腱的抗拉強度是可以得到改變的。
有時你會看到,有些家長常常會用手狠勁的拉拽兒童的肢體,或者是對兒童實施粗暴的單一上肢體拖拽動作,這種現象極易拉傷兒童的筋腱部位,嚴重者還會導致兒童的骨關節脫臼。同時,也會傷其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腰部、頸部等部位。另外,與兒童開玩笑要盡量的將兩手放置於兒童兩側的胳肢窩處並將其抱緊,然後在對兒童實施舉抱式的玩耍動作。當兒童在玩耍中無意受到骨骼脫臼、筋腱拉傷、扭腰等傷害時,千萬記住,不要強行的對其骨關節進行彎曲和過分的拉拽行為,這樣還會造成兒童肢體創傷部位的第二次性損害。此時,我們應當馬上把兒童送到醫院去進行透視檢查,聽從醫生的吩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千萬切記!切記!
根據人類遺傳基因學,有部分兒童在8歲之前的身體筋腱強度顯得非常的薄弱,女孩居多。她們筋腱的抗拉強度顯得非常的弱小,看她們的皮質是粉皮嫩肉的簡直像涼粉一樣清透無骨。當你無意識的稍加不注意用力去拉她的胳膊時,骨關節馬上就會出現脫臼和造成筋腱部位的拉傷現象。還有那些作為父母或者是親屬以及長者,最好多了解8歲以下兒童階段的生長知識,不然的話由於多次的骨關節脫臼,會對兒童今後的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為學齡前兒童必須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體育活動鍛煉過程,使身體不斷地得到耐力的磨練,肢體骨骼和筋腱的抗拉力才會增強。兒童在八歲以下生長期,千萬不要對其實施暴力行為,否則,這樣會對兒童造成終身的傷害。男女之間的身體差異主要是由人類基因遺傳信息編碼的不同排序來影響的,男同志的身體顯得格外的強壯和肌肉發達,體型是上寬下窄,這很適合運作強大的體力勞動,同時,也是人類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其遺傳基因進行不斷進化而形成的特殊基因編碼組合。而我們女同胞的身體結構卻顯得那麼的小巧玲瓏可愛,上窄下寬和較大的臀部是人類繁衍生息特殊的一種基因遺傳信息編碼。平時,我們可看到女孩的筋腱結構和男孩子的筋腱部位是完全的一種不同狀態。但也有後天的因素,不管怎麼說,女孩的臂膀長度和骨骼強度以及筋腱的抗力組合總是沒有男孩子的發達。我這裡重申的是,兒童時期的女孩較男孩來說更容易受到傷害,也是我們人類社會對女孩如何加強保護的焦點問題之一。
人類遺傳基因分組成為男女有別的編序組合,兒童在8歲之後,性別開始出現明顯的變化,男孩越來越像個男子漢,女孩長的越來越像個楚楚動人、嬌小玲瓏、英姿颯爽的青春美少女,這是不可更改的人類自然基因信息編序。兒童教育,首先是要從說服開始,如果非要進行肢體傷害的話這是行不通的。俗話說「打孩子只管打屁股」因為人體的構造是臀部中位的肌肉最發達,受傷后也極易恢復。千萬不要打重了,知錯能改就是個好孩子,尤其是臉部、頭部、臟腑部位,千萬不可動武。也不要狠勁的拖拉孩子們的肢體和進行相互的碰撞,這樣很容易會傷損到孩子們的筋腱和骨骼的。平實鬧著玩也不要動手過重,輕托輕放再輕拉是一種最妥當的手法。尤其是對女兒童千萬要注意長者的身份,弱小的身軀經不起你強者的抻拉拽,這樣會很容易傷到女童的。這裡所述的不是專指一種性別的兒童,也包括男孩。
總而言之,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壯則國強 」國家政府一定要加強兒童保護方面的立法工作,並將兒童保護法上升到一種較嚴厲的法律約束層面。兒童權利
自20世紀以來,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等國際組織為保護兒童權益制定過一系列公約和法律。在1919年舉行的第一次國際童工大會上,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了《最低年齡公約》,規定14歲為工業僱用兒童的最低年齡。此公約得到72個國家的批准。這是國際上第一次管理兒童參與勞動的努力。
1930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了《國際勞工組織強制勞動公約》,規定停止使用各種形式的強制或強迫性勞工。到1996年9月,有139個國家簽署了這一公約。196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1976年開始生效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到1996年9月得到135個國家的批准。公約重申了《全球人權宣言》的原則,並特別關注到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約亦使締約國承諾制訂有償僱用童工的最低年齡,禁止僱用低於限制年齡的童工,一旦發現將受法律處罰。
1973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了《最低年齡公約》責成成員國執行旨在確保取消童工的政策。公約規定任何經濟部門都不得僱用低於15歲的兒童(必須完成義務教育年齡)。對於有可能危害其健康、安全或道德的工作,其雇傭的最低年齡為18歲。截止到1996年9月,它得到48個國家的批准。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是波蘭的亞當·洛帕薩教授(後為公約起草工作組主席)在1978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會議上倡議起草的。公約于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屆聯合國大會以第25號決議通過。1990年9月2日作為國際法批准生效。截至1999年11月,締約方為191個,1個國家簽署但尚未批准該公約。
《兒童權利公約》旨在建立保護兒童的國際標準,以防止兒童被忽視、受剝削和虐待。公約將「兒童」界定為「18歲以下的任何人」。公約共54條,其條款適用於兒童生存、發展和保護等三方面。公約的基本原則是:公約確立的權利一致適用於所有的兒童,不受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信仰、政治主張等影響;兒童的「最大利益」,包括兒童的健康、幸福和尊嚴,是決策者考慮一切問題的重要出發點。
2000年4月,在第56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的兩個議定書:《關於販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的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on the sale of children, child prostitution and child pornography)和《關於兒童捲入武裝衝突問題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簡稱《禁止使用童軍議定書》)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on the involvement of children in armed conflicts),就保護戰爭衝突中的兒童權利,以及打擊販賣兒童和強迫兒童賣淫等問題作了具體規定。2002年2月12日,議定書生效。
中國曾積极參与了公約的起草工作並於1990年8月29日簽署,1991年12月29日批准,1992年3月2日向聯合國遞交批准書。同時聲明,中國將在符合其憲法第25條關於計劃生育的規定的前提下,並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0年9月4日全國人大通過)第2條的規定,履行公約第6條所規定的義務。該公約1992年4月2日對中國生效。
2000年9月6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英凡代表中國政府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了《關於販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的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2001年3月15日,中國代表在紐約簽署了禁止使用童軍議定書。2002年8月29日中國批准了該項議定書。他國兒童節
日本
一年三次兒童節,日本是世界上慶祝兒童節次數最多的國家,他們一年要慶祝三次兒童節,而且慶祝方式十分有意思,充滿了濃濃的日本風情。
3月3日女孩節[又叫「桃花節」]
這個節日是專門為日本的小女孩設立的,每到這一天,家中有女兒的父母會在家裡設置一個陳列台,台上放上穿著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娃娃玩偶,作為給自己女兒的節日禮物。
5月5日男孩節 [又叫「龍蝦節」,這一天也是日本的端午節]
為了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快樂,這一天日本家家戶戶都會用紙或布做成色彩鮮艷、形狀像鯉魚的彩帶,然後把這些彩帶串在竹竿上,並和金色的風車綁在一起,掛在屋頂上。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日本人相信鯉魚最有精神和活力,希望家中的男孩都像鯉魚那樣,因此這一天又稱為「鯉魚日」。
同時,日本的父母這一天也會在家裡放置玩偶,但卻都是武士裝扮,樣子很可怕。
11月15日「七五三」兒童節
在日本習俗里,三歲、五歲和七歲是小朋友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會專門為這三個年紀的孩子熱鬧地慶祝一番。
這一天,小朋友會穿上最好的傳統和服,還會背上一個畫了松樹、烏龜或鶴等圖案的小紙袋,紙袋里裝滿了父母買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齊后,父母會帶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並感謝神明給小朋友帶來健康和快樂。哥倫比亞
兒童節戴面具、扮小丑,中美洲國家哥倫比亞將每年的7月4日定為兒童節。在這個節日里,全國的學校都要舉行各種生動活潑的慶祝活動,兒童們還常常戴上各式各樣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樣子在街頭玩耍,十分開心。巴西
看病打針,健康第一,巴西的兒童節在8月15日,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國防疫日」。所以,每到這個日子,各地的醫生們都要為孩子們看病,還要給5歲以下的兒童注XX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關心兒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聖母顯靈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兒童節,全國會有一些慶祝活動。
韓國:繽紛禮物手機受寵其他
新加坡兒童節:10月1日
英國兒童節:7月14日
印尼兒童節:7月23日
古巴兒童節:7月6日
土耳其兒童節:4月23日
印度的是11月14日,
瑞典的是12月13日,
巴拉圭的是8月16日,
土耳其的是4月23日,
古巴的是7月6日,
哥倫比亞的是7月4日,
巴西是8月15日,
泰國的是每年1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越南的兒童節和中秋節是同一天
韓國的是5月5日
德國的是9月20日
墨西哥的「兒童節」是4月30日
秘魯的是4月28日
美國政府定5月1日為美國兒童節。
1925年8月,54個國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了《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對兒童的精神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等問題發出熱切的呼籲。大會以後,各國政府紛紛制定本國的「兒童節」,借以鼓舞兒童,使他們感到自己偉大,幸福和快樂,也使社會人士重視和愛護兒童。上網指南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有必要早些接觸最新的現代科技知識,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兒童上網,但應注意以下事項,以免適得其反。
①注意自我保護:不要公開家裡的電話、地址或學校的班級。有網上朋友邀請外出時,一定要徵得父母的同意,並由父母陪同外出。不去不適宜兒童XX的經營性互聯網上網場所(如網吧)等。
②重視隱私:上網時的密碼、帳號不要隨便使用,更不能留在電腦的有關資料中,上網查看電子郵件或其他個人信息后,要隨手關閉瀏覽器。
③健康上網:為了能夠保證健康成長,不要瀏覽內容不健康的網頁,不得瀏覽與年齡不相符的網頁信息。另外上網時間不要過長。 強迫症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種強迫思維,自己的行為不受自己的控制。其發病率很高,多見於兒童發病。年齡越小,強迫症的癥狀表現就越明顯,對孩子的健康影響很大。那麼,兒童強迫症的癥狀特點有哪些?
兒童強迫症的癥狀特點:
所謂兒童強迫症就是一種患兒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覆呈現的觀念、情緒或行為,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
一個正常的兒童,在他發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輕度的強迫XX。如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手撫摸路邊的電線桿;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腳踢小石子,有的孩子愛反覆地計算窗欄或涼台欄桿的數目等等。這類行為不伴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