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大喬木,高達14m。樹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長方塊狀開裂;枝開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8-20mm;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18cm,寬2.8-9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主脈生柔毛,下面淡綠色,有短柔毛,沿脈密被褐色絨毛。花雜性,雄花成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總花梗長約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狀,4裂,內面有毛;花冠黃白色,鍾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兩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離。
基本信息
概述:該品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的宿存花萼。冬季果
柿蒂
實成熟時採摘。曬乾。生用。
別名:柿錢、柿丁、柿子把、柿萼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
歸經:
味苦,平。歸
胃經。
功能與主治:降逆止嘔。用於
胸滿呃逆。
用法與用量:內服,
煎湯,6-12g,或入
散劑。
用藥適量。
貯藏:置乾燥
通風處。
1.
柿錢散(《
潔古家珍》)治呃逆:柿錢、
丁香、
人蔘等分。上為細末,水煎,
食后服。方中柿蒂降逆止嘔,為
君葯。
2.柿蒂散(
《奇效良方》)治
血淋:干柿蒂(燒炭存性)。為末,每服6g,空心米飲調服。方中柿蒂清熱止血,為君葯。
3.
柿蒂湯(
《濟生方》)治胸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30g。上細切,每服12g,水1.5盞,姜5片,煎至7分,去渣,
熱服,不拘時。方中柿蒂降逆止嘔,為君葯。
柿蒂 中藥材 版本二
基本信息
【出處】出自
《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Shì Dì
【別名】柿錢、柿丁、柿子
柿蒂
把、柿萼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柿的宿存花萼。
拉丁植物動物
礦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收集成熟柿子的果蒂(帶宿存花萼),去柄,曬乾。
漿果形狀種種,多為卵圓
球形,直徑3.5-8cm,橙黃色或鮮黃色,基部有宿存
萼片。
種子褐色,橢圓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
分佈】多為栽培種。分佈于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台灣等地。
性狀鑒別 宿萼近盤狀,先端4裂,裂片寬三角形,多向外反卷或
破碎不完整,具縱脈紋,萼筒增厚,平展,近方形,直徑1.5-2.5cm,表面紅棕色,被稀疏短毛,中央有短果柄或圓形
凹陷的果柄痕;內面黃棕色,密被銹色短絨毛,放XX狀排列,具光澤,中心有果實
脫落後圓形
隆起的
疤痕。裂片質脆,易碎,萼筒堅硬木質。質輕,氣微,味澀。
以個大而厚、質硬、色黃褐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棕色。①非腺毛較多,單
細胞,直徑20-26μm,一種長150-300μm,壁厚約8μm,含棕色
物質;另一種長可至850μm,壁厚約5μm。②石細胞眾多,有分枝,一般直徑約80μm,少數達180μm,壁厚5-30μm,紋孔細密,孔溝明顯。③
草酸鈣方晶直徑6-30μm。④下
表皮細胞近方形或多角形;
氣孔不定式,
副衛細胞5-7個。⑤腺毛少見,
頭部由2-3個細胞組成,直徑約30μm,胞腔內充滿棕
紅色物質,柄1-2個細胞。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該品粗粉0.1g,加70%
乙醇4ml,
浸泡過夜,濾過。濾液在水浴上蒸干,加乙醇0.5ml
溶解后供點樣。另以
沒食子酸與
槲皮素醇
溶液為對照品。分別點樣在
硅膠G板上,用
甲苯-
甲酸乙酯-甲酸(5:4:1),
展開10cm。取出晾乾。以1%
三氯化鐵醇
試劑噴霧顯色,沒食子酸呈藍黑色。以2%
三氯化鋁醇試劑噴后顯色,于
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槲皮素顯黃綠色熒光。
含
羥基三萜酸(hydroxytriterpenic acid)0.37%,其中有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
熊果酸(ursoic acid)[1,2]和19α-羥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其他
有機酸有
硬脂酸(stear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此外,還有無羈萜(friedelin),β-
谷甾醇,β-谷甾醇
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三葉豆甙(trifolin),
金絲桃甙(hyperin),
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
quercetin)。又含葡萄糖,
果糖,
脂肪油等[3],還含
鞣質[4]。
藥理作用
1.抗
心律失常作用 0.5%柿蒂
提取物(ST)50mg/kg 腹腔注XX于
小鼠,能顯著對抗
氯仿誘發的
室顫;亦能對抗
烏頭鹼、
氯化鋇所致
大鼠心律失常;ST12.5mg/(kg.天)腹腔注XX,連續5天; 能對抗哇巴因所致
豚鼠室性心律失常。
2.
鎮靜作用 ST100mg/kg小鼠腹腔注XX,使自發活動明顯減少,增強閾下
劑量戊巴比妥鈉的
催眠作用,延長其
睡眠時間,並明顯拮抗
嗎啡引起的小鼠豎尾
反應。
3.抗
生育作用 在家免抗生育篩選中,初步證實柿蒂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柿蒂柄優於柿蒂蒂,柿蒂的柄的抗
生育率為79.6%。
藥用信息
【性味】苦;澀;
性平
【歸經】胃經
【功能主治】降逆
下氣。主呃逆;
噫氣;
反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人散劑。外用:適量,研末撤。
附方
①治呃逆:柿錢、丁香、人蔘等分。為細末,水煎,食后服。(《潔古家珍》柿錢散)②治呃逆不止:柿蒂(燒灰存性)為末。
黃酒調服,或用
薑汁、
砂糖等分和勻,燉熱徐服。(《
村居救急方》)③治
傷寒嘔噦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
溫服,不拘時。(
《聖濟總錄》柿蒂湯)④治腦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柿蒂湯)⑤治
百日咳:柿蒂四錢(
陰乾),烏梅核中之白仁十個(細切)加
白糖三錢。用水二杯,煎
至一杯。一日數回分服,連服數日。〔《江西
中醫藥》(3):20—22,1953]⑥治血淋:于柿蒂(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欽調服。(《奇效良方》柿蒂散)
1.朱震亨:人之
陰氣,依胃為養。士傷則木挾
相火,直衝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以為
胃寒,既用丁香、柿蒂,不知其孰為補虛、孰為
降火,不能
清氣利痰,惟有助火而已。
2.《綱目》:咳逆者,氣自臍下
沖脈直上至咽膈,作呃忒、蹇逆之聲也。朱肱《南陽書》以噦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
咳嗽為咳逆,皆誤矣。噦者,
乾嘔有聲也。咳逆,有傷寒吐下后,及久病、
產後、老人、虛人陰氣大虧,
陽氣暴逆,自下焦逆至
上焦,而不能出者;有傷寒失下,及平人
痰氣抑遏而然者。當鋇其
虛實陰陽,或溫或補,或泄熱,或
降氣,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單用柿蒂煮汁欽之,取其苦溫能降
逆氣也。《濟生》柿蒂散加以丁香、
生薑之李熱,以開痰散郁,蓋從治之法,而昔入亦常用之收效矣。至易水張氏,又益以人蔘,
治病後虛人咳逆,亦有功績。丹溪朱氏但執以寒治熱之理,而不及從治之法,矯枉之過矣。若陳氏《
三因》,又加以良姜之類,是真以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3.
《本草匯言》:沈則施曰,撩丹溪翁謂入之陰氣,依胃為養。土傷則木挾相火,直衝渭道而作咳逆,宜
竹茹黃連柿蒂湯主之,此言
熱呃也。《濟生》論謂陽竭于下,孤陰獨存,陰氣亦將旋脫,故逆上面作呃,宜丁附人蔘柿蒂湯主之,此言寒呃也。又按《準繩》論呃逆之證,有傷寒吐下后、久病、產後
陰血大虧,陽氣暴逆,自下逆上而作呃者,非大溫中補中之劑不能治。又有平人
飲食痰氣抑遏,而氣自臍下沖脈直上咽膈,而作呃忒蹇逆之聲,用平胃
二陳湯,加柿蒂數枚煎服,亦可止也。觀于柿蒂之苦澀,但可以散逆氣,而因寒、因熱、固虛、因滯者,則佐以丁、黃、茹、連、參、術、平胃、二陳輩,當仔細斟酌,毋輕視也。
4.
《本草求真》:柿蒂,雖與丁香同為止呃之味,然一辛熱而一營平,合用深得
寒熱兼濟之妙。如系有寒無,則丁香在所必用,不得固執從治,必當佐以柿蒂。
有熱無寒,則柿蒂在所必需,不得泥以兼濟之必雜以丁香。是以古人用藥,有合數味而見效者,有單用一味而見效者,要使葯與病對,不致悖謬而枉施耳。孟詵:治咳逆、噦氣,煮汁服。
5.
《滇南本草》:治氣隔反胃。
【摘錄】《中華本草》
柿蒂 中藥材 版本三
基本信息
柿蒂
【出處】
《本草拾遺》
【拼音名】Shì Dì
【別名】柿錢(《潔古家珍》),柿丁(
《中藥志》),柿子把(《中藥材手冊》),柿萼(
《藥材學》)。
【來源】為柿種植物柿的宿存花萼。冬季收集成熱柿子的果蒂,去柄,洗凈,曬乾。
原形態
柿(《禮記》),又名:鎮頭迦(《綱目》)。
落葉喬木,高達14米。樹皮鱗片狀開裂,灰黑色;枝深棕色,具棕色皮孔,微有毛,嫩枝有柔毛。葉互生;葉柄有柔毛;葉片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革質,上面深綠色,主脈疏生柔毛,下面淡綠色,有短柔毛,沿葉脈密生淡褐色絨毛。花雜性,雄花成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花黃白色,花萼下部短筒狀,4裂,內面有毛;花冠鍾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兩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離。漿果卵圓球形,直徑3.5~8厘米,橙黃色或鮮黃色,基部有宿存萼片。花期5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
柿根)、樹皮(
柿木皮)、葉(
柿葉)、花(
柿花)、果實(柿子)、果實的製成品(柿講)及其外附白霜(
柿霜)、外
果皮(
柿皮)、未成熟果實液汁的制
柿蒂
成品(
柿漆)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
多為栽培。分佈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主產河南、山東、福建、河北、山西等地亦產。
性狀
乾燥宿萼呈蓋狀,頂端中央有1果柄,或脫落而留下圓孔,萼的中部較厚,邊緣4裂,裂片常向上反卷,易碎裂,基部連合呈皿狀,直徑1.5~2.5厘米,厚1~4毫米。外表面紅棕色,仔細觀察時,上有稀疏短毛,內表面有細密的黃棕色短絨毛,放XX狀排列,具光澤,中央有1果實脫落所遺留的圓形凸起的疤痕。質薄而體輕。氣無,味澀。以紅棕色、質厚、味澀、表面帶柿霜者為佳。
藥用信息
【化學成份】含羥基三萜酸0.37%,中有齊墩果酸、白樺脂酸和熊果酸。又含葡萄糖、果糖、酸性物質和
中性脂肪油。並含鞣質。
【性味】
苦澀,平。
①《綱目》:澀,平,
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苦澀,氣溫,無毒。
【歸經】
①《本草匯言》:入
手太陰肺經。
②《本草求真》:入肺、胃。
【功能主治】
降逆氣。止呃忒、嘔噦。
①孟詵:治咳逆、噦氣,煮汁服。
②《滇南本草》:治氣隔反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散劑。
附方
①治呃逆:柿錢、丁香、人蔘等分。為細末,水煎,食后服。(《潔古家珍》柿錢散)
②治呃逆不止:柿蒂(燒灰存性)為末。黃酒調服,或用薑汁、砂糖等分和勻,燉熱徐服。(《村居救急方》)
③治傷寒嘔噦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聖濟總錄》柿蒂湯)
④治胞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
柿蒂
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柿蒂湯)
⑤治百日咳:柿蒂四錢(陰乾),烏梅核中之白仁十個(細切),加白糖三錢。用水二杯,煎至一杯。一日數回分服,連服數日。(《江西中醫藥》(3):20~22,1953)
⑥治血淋:干柿蒂(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奇效良方》柿蒂散)
各家論述
①朱震亨:人之陰氣,依胃為養。土傷則木挾相火,直衝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以為胃寒,既用丁香、柿蒂,不知其孰為補虛、孰為降火,不能清氣利痰,惟有助火而已。
②《綱目》:咳逆者,氣自臍下沖脈直上至咽膈,作呃忒、蹇逆之聲也。朱肱《南陽書》以噦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咳嗽為咳逆,皆誤矣。噦者,乾嘔有聲也。咳逆,有傷寒吐下后,及久病、產後、老人、虛人陰氣大虧,陽氣暴逆,自下焦逆至上焦,而不能出者;有傷寒失下,及平人痰氣抑遏而然者。當視其虛實陰陽,或溫或補,或泄熱,或降氣,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單用柿蒂煮汁飲之,取其苦溫能降逆氣也。《濟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薑之辛熱,以開痰散郁,蓋從治之法,而昔人亦常用之收效矣。至易水張氏,又益以人蔘,治病後虛人咳逆,亦有功績。丹溪朱氏但執以寒治熱之理,而不及從治之法,矯枉之過矣。若陳氏《三因》,又加以良姜之類,是真以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③《本草匯言》:沈則施曰,按丹溪翁謂人之陰氣,依胃為養。土傷則木挾相火,直衝清道而作咳逆,宜竹茹黃連柿蒂湯主之,此言熱呃也。《濟生》論調陽竭于下,孤陰獨存,陰氣亦將旋脫,故逆上而作呃,宜丁附人蔘柿蒂湯主之,此言寒呃也。又按《準繩》論呃逆之證,有傷寒吐下后、久病、產後陰血大虧,陽氣暴逆,自下逆上而作呃者,非大溫中補中之劑不能治。又有平人飲食痰氣抑遏,而氣自臍下沖脈直上咽膈,而作呃忒蹇逆之聲,甩平胃二陳湯,加柿蒂數枚煎服,亦可止也。觀于柿蒂之苦澀,但可以散逆氣,而因寒、因熱、因虛、因滯者,則佐以丁、姜、茹、連、參、術、平胃、二腖輩,當仔細斟酌,毋輕視也。
④《本草求真》:柿蒂,雖與丁香同為止呃之味,然一辛熱而一苦平,合用深得寒熱兼濟之妙。如系有寒無熱,則丁香在所必用,不得固執從治,必當佐以柿蒂。有熱無寒,則柿蒂在所必需,不得泥以兼濟之必雜以丁香。是以古人用藥,有合數味而見效者,有單用一味而見效者,要使葯與病對,不致悖謬而枉施耳。
柿蒂·中藥材·版本四
基本信息
【拼音名】Shì Dì
【英文名】CALYX KAKI
【來源】該品為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
柿蒂
kaki Thunb.的乾燥宿萼。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摘,食用時收集,洗凈,曬乾。
【性狀】該品呈扁圓形,直徑1.5~2.5cm。中央較厚,微隆起,有果實脫落後的圓形疤痕,邊緣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圓孔狀的果梗痕。外表面黃褐色或紅棕色,內表面黃棕色,密被細絨毛。質硬而脆。無臭,味澀。
【鑒別】取該品粗粉2g,加70%乙醇10ml,溫浸2 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
甲醇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沒食子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
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
羧甲基纖維素鈉為
黏合劑的硅膠G
薄層板上,以甲苯(用水飽和)-
甲酸乙酯-甲酸(5:4:1)為
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 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
相同顏色的
斑點。
【
炮製】除去
雜質,洗凈,去柄,乾燥或打碎。
【性味】苦、澀,平。
【歸經】歸胃經。
【功能主治】降逆下氣。用於呃逆。
【用法用量】4.5~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
藥典》
現代研究
1.化學
成分:該品含鞣質、羥基三萜酸、葡萄糖、果糖及中性脂肪油等。
2.藥理作用:該品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提取物能對抗氯仿誘發的小鼠室顫、烏頭鹼和氯化鋇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引起豚鼠室性心律失常;該品有鎮靜作用;尚有一定抗生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