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竹葉

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竹子)的葉。竹葉在我國擁有悠久的食用和藥用歷史,是國家認可並批准的葯、食兩用的天然植物。

基本概況

  竹葉在中國乃至東南亞的廣大地區有著長期的食用和藥用歷史,

竹葉(圖2)

  1998年(淡)竹葉被衛生部批准列入了「葯食兩用的天然物名單」,以竹葉黃酮為內容物的「竹康寧」膠囊和片劑也分別于1999年和2002年獲得了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   中國素有「竹子王國」之稱,境內有竹類40多屬400余種,竹林面積約400萬公頃。竹子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生態學及多用途等特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在竹葉有效成分的研究和開發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1]   竹葉   竹葉在清.中記載:"竹葉主咳逆上氣,療筋急(疾),惡瘡,殺小蟲.......主咳逆上氣者,以其能清肺胃之熱也;療筋急(疾),惡瘡者,以其能化身中之氣也,氣化則百骸條暢,何有小蟲之患乎." 清.中記載:"竹葉清香透心,微苦,涼氣熱氣俱清.經曰:治溫以清,專清心氣,葉銳能散,味淡利竅,使心經熱氣分解.主治暑熱消渴,胸中熱痰,咳逆喘促,皆用為良劑也.又取色青入膽,氣清入肺,是以清氣分之熱,非竹葉不能......."   竹葉是中醫一味傳統的清熱解毒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准列入"葯,食兩用的天然植物",為人類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國珍竹康寧是以竹葉為主要原料,竹葉提取物高度濃縮了黃酮類化合物和香豆素類內酯營養素,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其抗衰老,抗疲勞和免疫調節作用與松花粉相當;降血脂和血膽固醇作用與銀杏葉提取物相近;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與茶多酚相似;具有調節血脂的保健功能,可有效保護人體健康.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服用:松花粉+竹康寧竹康寧+養生茶   提示:服用產品期間,沒有任何忌口,注意多喝水即可.

功效

  竹葉

竹葉(圖3)

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瘡。①《別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②《藥性論》:主吐血熱毒風,止消渴。   ③《食療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痹,除煩熱。   ④《日華子本草》: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妊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   ⑤張元素:涼心經,益元氣,除熱,緩脾。   ⑥《綱目》:煎濃汁,漱齒中出血,洗脫肛不收。   ⑦《本草正》:退虛熱煩躁不眠,止煩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並小兒風熱驚癇。   ⑧《重慶堂隨筆》:內息肝膽之風,外清溫署之熱,故有安神止痙之功。   ⑨《本草再新》:涼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聰耳明目。

記載

  竹葉

畫上的竹葉,基本表現出竹葉的樣貌

①療熱渴:淡竹葉五升,茯苓、石膏(碎)各三兩,小麥三升,栝樓二兩。上五味,以水二斗煮竹葉,取八升,下諸葯,煮取四升,去滓分溫服。(《外台秘要方》竹葉湯) ②治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二把,石膏一升,半夏(洗)半斤,人蔘二兩,麥冬(去心)一升,甘草(炙)二兩,粳米半升。(《傷寒論》竹葉石膏湯)   ③治霍亂利后,煩熱躁渴,卧不安:濃煮竹葉汁,飲五、六合。(《聖濟總錄》竹葉湯)   ④治小兒心臟風熱,精神恍惚:淡竹葉一握,粳米一合,茵陳半兩。上以水二大盞,煮二味取汁一盞,去滓,投米作粥食之。(《聖惠方》淡竹葉粥)   ⑤治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一把,葛根三兩,防風一兩,桔梗、甘草各一兩,桂枝一兩,人蔘一兩,附子(炮)一枚,大棗十五枚,生薑五兩。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金匱要略》竹葉湯)   ⑥治諸淋:淡竹葉、車前子、大棗、烏豆(炒,去殼)、燈心、甘草各一錢半。上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

竹葉(圖6)

  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奇效良方》淡竹葉湯)⑦治心移熱于小腸,口糜淋痛:淡竹葉二錢,木通一錢,生甘草八分,車前子(炒)三錢,生地黃六錢,水煎服。   (《醫力簡義》導赤散)   ⑧治產後血氣暴虛,汗出:淡竹葉,煎湯三合,微溫服之,須臾再服。(《經效產寶》)   ⑨治頭瘡乍發乍差,赤焮疼痛:竹葉一斤燒灰,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勻,日三、四上塗之。(《聖惠方》)

功用

  竹葉   ⑴清心利尿:用於心火熾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尿少而赤,或熱淋尿痛(如急性泌尿系感染),常配生地、木通、甘草梢(如導赤散)。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瘡。   ⑵清熱除煩:用於熱病後餘熱未盡之燥熱心煩,常配生石膏、麥冬。

外形特徵

  竹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薄而較脆。氣弱,味淡。以色綠、完整、無枝梗者為佳。[2]

功用主治

  竹葉的功效: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瘡。   ①《別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②《藥性論》:主吐血熱毒風,止消渴。   ③《食療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痹,除煩熱。   ④《日華子本草》: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妊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   ⑤張元素:涼心經,益元氣,除熱,緩脾。   ⑥《綱目》:煎濃汁,漱齒中出血,洗脫肛不收。   ⑦《本草正》:退虛熱煩躁不眠,止煩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並小兒風熱驚癇。   ⑧《重慶堂隨筆》:內息肝膽之風,外清溫署之熱,故有安神止痙之功。   ⑨《本草再新》:涼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聰耳明目。[3]

主要作用

  研究表明,竹葉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黃酮、酚酮、蒽醌、內酯、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優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護肝臟、擴張毛細血管、疏通微循環、活化大腦、促進記憶、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膚等功效。據相關研究報道,在「第二屆國際天然抗氧化劑會議」上,國內外多位學者報告了關於天然生物黃酮對抗癌藥引起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抑制的影響,對冠心病患者微循環、血小板功能的影響及心肌出血的改善。   竹葉提取物有良好的工藝特性,易溶於熱水和低濃度的醇,具有高度的水、熱穩定性,加工適應性好,並且具有高度的抗氧化穩定性,在局部濃度大大超標時,也不會發生茶多酚樣的促氧化作用。同時竹葉提取物具有典型的竹葉清香,清爽怡人,微苦、微甜。竹葉提取物可廣泛用於醫藥、食品、抗衰老產品及美容化妝品、飼料等領域。[4]

現代研究

  1.《名醫別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2.《藥品化義》:「竹葉,清香透心,微苦涼熱,氣味俱清。經曰:治溫以清,專清心氣,味淡利竅,使心經熱血分解。主治暑熱消渴,胸中熱痰,傷寒虛煩,咳逆喘促,皆為良劑也。」

竹葉產品

竹葉黃酮

  竹葉黃酮對人類的健康長壽有著重要的意義,日本科技界認為,竹葉黃酮的結構與人體的血紅蛋白相似,可以製成針劑直接注入靜脈,以提高產品功效。   竹葉黃酮安全、無毒。眾所周知,銀杏葉中含有一定量的白果酸,對人體有害,必須徹底去除。而在竹葉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迄今尚未發現任何有毒、有害成分,其安全性大大高於銀杏提取物。

竹葉抗氧化物

  竹葉抗氧化物(AntioxidantofBambooleaves,簡寫為AOB) AOB是一種從禾本科(Graminae)、竹亞科(Bambusoideae)、剛竹屬(PhyllostachysSieb.etZucc)的淡竹犤Phyllostachysnigravar.hnonis(Bean)StepfexRendle犦等葉子中得到的酚性製劑。其生產工藝既可以是在原有專利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結晶所得,也可以是在竹葉粗提物的基礎上,採用組合式膜分離技術精製而成。[5]

竹葉大麥茶

  竹葉大麥茶由淡竹葉之提取物竹葉黃酮和胚芽大麥經科學方法精製加工而成。竹葉黃酮保健功能顯著獨特,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好處:抗炎症,抗過敏,抑制細菌,抑制寄生蟲,抑制病毒,防治肝病,防治血管疾病,防治血管栓塞,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抗腫瘤,抗化學毒物等。淡竹葉提取物中所含的功能因子主要是黃酮碳苷和香豆素類內酯,其有效成份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均與銀杏葉提取物有可比性。同時,竹葉黃酮不含有害成分和抗營養因子,無任何副作用,其有效成份能深入病灶部位,直接發揮功效。竹葉黃酮能消除多種類型的活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心腦血管。同時,竹葉黃酮還具有抗衰老和抗疲勞的作用,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4]

性味歸經

  竹葉   性味甘淡,寒。   ①《別錄》:味辛平,大寒。   ②《藥性論》:味甘,無毒。   ③《履巉岩本草》:苦,甘,微寒,無毒。   ④《本草正》:味甘淡,氣平微涼。   歸經入心、肺、膽、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胃三經。   ③《本草匯言》:入手太陽經。   ④《藥品化義》:入心、肺、肌三經。

用法

  竹葉黃岑湯一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組成】竹葉(切)30克 黃芩6克 茯苓9克 甘草 麥門冬 大黃各6克 生地黃(切)15克 生薑18克 芍藥12克   【用法】上九味,哎咀。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主治】精極實熱,眼視無明,齒焦發落,形衰體痛,通身虛熱。   竹葉黃岑湯二   【來源】《內科摘要》卷下。   【組成】淡竹葉6克 黃耆 生地黃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石膏(煨) 芍藥 人蔘各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氣血兩虛,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癰疽、發背、諸瘡之大渴。   竹葉黃岑湯三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二。   【組成】人蔘2.4克 生黃耆2.4克 石膏(煅)2.4克 半夏(制),2.4克 麥冬2.4克 生地6克 白芍2.4克 甘草2.4克 川芎2.4克 當歸2.4克 竹葉10片 黃芩2.4克   【用法】上十二味,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片、燈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溫服。   【主治】癰疽發背,諸般疔毒,表裡熱甚,陰液不足,口中乾渴。

燈心竹葉茶

  燈心竹葉茶   【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組成】燈心草5克,鮮竹葉30克。   【功用】清心,降火,除煩,利尿。   【主治】虛煩不眠證,起於心陰不足;或熱病耗傷心陰而致心煩口渴,夜寐不寧者。   【製法】上藥放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蓋悶15~20分鐘后,代茶頻飲。睡前1小時,再按原量沖泡頓服。   【宜忌】小便不禁者慎用。[6]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這樣洗臉才會讓肌膚更清透
  • 夏季「熱痱」的防治
  • 社區飯館推出老年菜譜
  • 警惕:飯後喝湯危害大
  • 警惕餐桌食品甲醛污染
  • 美味的辣炒蜆子怎麼做啊
  • 我要摸著老婆的乳房睡覺,這種習慣好嗎
  • 食用橄欖油可以護膚不
  • 長在黑痣上的毛可不可以剪掉
  • 吃海苔會中毒嗎?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