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蟲為單細胞真核動物,體積微小而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的全部生理功能。在自然界分佈廣泛,種類繁多,迄今已發現約65000余種,多數營自生或腐生生活,分佈在海洋、土壤、水體或腐敗物內。約有近萬種為寄生性原蟲,生活在動物體內或體表,另外還有醫療原蟲。
原蟲
yuánchóng
[protozoon] 單細胞的
真核生物,最原始最簡單的動物,大多營自生生活或腐生生活,部分原蟲營寄生生活。生活在水中或其他生物體內,
大都是單細胞動物,有的由多數
個體組成
群體生活 ,部分可致病。重要的致
病原蟲有:
瘧原蟲,
阿米巴原蟲,杜氏
利什曼原蟲,
弓形蟲。
原蟲結構與單個
動物細胞基本相似,外形為圓形,卵圓形或
不規則,大小從2μm至200μm不等。
原蟲主要結構有表膜、胞質和胞核3部分。
1、表膜:類似人體細胞膜的
單位膜結構,表膜是宿主與
寄生蟲之間相互作用的界面。起
溝通與阻隔的作用。
功能:1、參與蟲體運動。
攝食、
排泄、侵襲等多種生理功能。
2、表膜上帶有與
診斷或致病有關的
抗原、
受體、酶甚至
毒素。
2、胞質:有
基質、
細胞器和內含物組成。
功能:1、參與原蟲運動、攝食、排泄、
感覺及
呼吸功能。
2、原蟲
代謝與
營養儲存的重要場所。
3、胞核:胞核由
核膜、核質、
核仁和
染色質組成。
染色后胞核形態特徵是醫學原蟲病原診斷的重要
依據。
二、分類
1、按
生物學分為四個綱動鞭綱(鞭毛蟲)、葉足綱(阿米巴)、孢子綱(孢子蟲)和動基裂綱(纖毛蟲)。
2、按寄生
部位分類:腔道內寄生原蟲(
腸道、XX)和
血液及
組織內寄生原蟲(
紅細胞內、有核細胞內、肝、肺、腦及其他組織內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