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喬木。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全緣,葉面暗綠色。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花冠黃白色。果實梨形,淡黃色或橙黃色,成熟時縱裂成兩瓣,露出緋紅色的假種皮,稱為「豆蔻瓣」(Mace),內含種子1枚,稱「肉豆蔻」。種皮紅褐色,木質堅硬。花期2~3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肉蔻
肉豆蔻(圖1)
別名 肉果、
玉果、迦拘勒、肉豆蔻、頂頭肉等。
英文名 Nutmeg
原植物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使用部位 植物的乾燥種仁或假種皮
性味 辛;苦;溫。
附註植物描述,詳見詞條:肉豆蔻
來源
肉蔻
原產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西印度群島及巴西。我國廣東、雲南等省有引種栽培。
收采和加工:每年于夏、秋兩次收取成熟果實,割開
果皮,剝去假種皮,再鑿破殼狀種皮,將種仁放入
石灰乳中浸一天,然後
低溫烘乾。亦有加工碾磨成粉末。假種皮豆蔻瓣磨碎亦作
香辛料。
使用部分: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乾燥種仁和假種皮。
種仁含有
揮髮油,
存在於外胚乳中,含肉豆蔻醚(Myristicin)、
丁香酚(Eugeno1)、樟烯(Camphene)和肉豆蔻酸甘油酯(Myristin)等。具體詳見詞條:肉豆蔻-
化學成分。
【中文名】肉豆蔻
【拉丁藥名】Semen Myristicae
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乾燥種仁。
藥性論述
【
功效分類】
收澀葯;
溫里葯;
行氣葯。
肉蔻
【性味
歸經】辛;苦;溫。歸脾;胃;
大腸經。
【功效主治】溫中澀腸;行氣消食。用於
虛瀉;冷痢;
脘腹脹痛;食少
嘔吐;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1.5-6g;或入丸、散。
【
用藥禁忌】
1.《
雷公炮炙論》:凡使,勿令犯銅。
2.
《本草經疏》:大腸素有火熱及中暑熱泄暴注,
腸風下血,
胃火齒痛及濕熱積滯方盛,滯下初起,皆不宜服。
藥理作用
肉豆蔻所含揮髮油,少量能促進
胃液的
分泌及胃
腸蠕動,而有
開胃和促進
食慾,消脹
止痛的功效;但大量服用則有
抑製作用,且有較顯著的
麻醉作用;揮髮油中的萜類成分對
細菌和
黴菌均有抑製作用。肉豆蔻醚對正常人有致幻、抗炎作用;肉豆蔻及肉豆蔻醚能增強色胺的作用,
體內外
試驗均對
單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製作用。肉豆蔻對MCA和DMBA
誘發的
小鼠XX癌及皮膚XX狀瘤有抑製作用。
食用價值
作調味料,可 去
異味、增辛香。供製醬肉之用,亦為急汁(CatchuP)的原料之一。豆蔻瓣粉末多用作制甜品,如
布丁(Pudding)和
巧克力(Chocolate)等。
該品含有肉豆蔻醚,對
大腦有XX及致幻作用。如服用過量,可產生瞳孔放大及
昏迷等
現象。人服肉豆蔻粉7.5克,可引起
眩暈,甚至
譫語、
昏睡,大量可
致死亡。參見藥用價值章節【藥理作用】。
主料:鯽魚(400克)
輔料:肉豆蔻(6克) 陳皮(6克)
延胡索(6克)
調料:姜(10克)
大蔥(5克)
醬油(5克)
料酒(5克) 鹽(3克)
白砂糖(5克)
豬油(煉製)(15克)
澱粉(
豌豆)(5克)
味精(2克)
做法:
1. 鯽魚去鱗、鰓、
內臟后洗凈,再入沸水鍋中略焯,以去腥味,撈出。
2. 將
蔥白、
生薑洗凈,蔥切段,姜切片。
肉蔻
3. 將肉豆蔻、延胡索、陳皮放入
魚腹內。
4. 鍋燒熱,倒入雞清湯,加入蔥、姜、精鹽、鯽魚、醬油、料酒、
白糖、豬油煮沸,用小火煮出
香味時,加入味精,用濕澱粉勾薄芡即成。
主料:土豆(250克)
雞胸脯肉(150克)
輔料:吉士粉(25克)
雞蛋黃(50克)
小麥麵粉(50克) 肉豆蔻(10克)
調料:鹽(3克)
胡椒粉(2克)
做法:
1. 將土豆削皮,放
開水鍋內煮爛,撈入盆內搗成土豆泥;
2. 坐鍋點火放入
雞湯,燒開后加精鹽和胡椒粉調好口味,湯保持在開鍋狀態;
3. 把
雞肉製成細泥,放入盛土豆泥的盆內,加雞蛋黃、精麵粉、肉豆蔻粉、精鹽拌勻,和成麵團,蓋濕布稍餳;
4. 將麵團搓成1.5厘米粗,2厘米長的段,分別放盤內按扁,用餐叉的背面推捲成花邊形的圓卷,即成土豆球;
5. 把土豆球放入開水鍋內,煮約2分鐘,立即撈入沸雞湯鍋內,繼續用旺火煮三五分鐘;
6. 土豆球浮在湯麵上時,盛在湯盤裡,每盤撒上適量吉士粉即成。
主料:新鮮的牛肉、作料:干
辣椒4個、香葉兩片、姜一段、
花椒少許、丁香少許,
肉寇少許。
做法:
1. 把牛肉切成小塊,在熱水中飛去血沫。
2. 把花椒、肉寇,丁香、干辣椒一併放在調料蛋(就是那種可以裝東西又有孔的東西,像蛋)里,用
紗布包起來也可以。
3. 然後就是煮了。煮的時候,先是
大火把水燒開,再把火調小慢慢煮容易爛一點也不會把湯煮干,千萬不可以這個時候去看碟,要不然等想起來回來的時候該焦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