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怯
解釋:膽小,缺少勇氣。(選自《現代漢語詞典》)
膽量小;畏縮;害怕
拼音:dǎn qiè 膽怯,膽小(3張)
證名。因膽虛所致心中畏懼、不敢見人之證。《石室秘錄》卷三:「凡人膽怯不敢見人者,少陽膽經虛也。而所以致少陽膽經之虛者,肝木之虛也。而肝木之衰,又因腎水之不足。」治宜補腎以生肝木,方用熟地,山茱萸,芍藥,當歸,柴胡,茯神,白芥子,生棗仁,肉桂。」《雜病源流犀燭·不寐多寐源流》:「有心膽懼怯,觸事易驚,夢多不詳,虛煩不寐者,宜溫膽湯。」
膽小畏縮。 唐 陸龜蒙 《採藥賦》:「如防膽怯,空屏宜畫魁堆。」《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賈似道 料定 恭宗 年少膽怯,故意將 元 兵消息,張皇其事,奏聞天子。」 清 沈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余知 滄浪亭 畔素有溺鬼,恐 芸 膽怯,未敢即言。」 瞿秋白 《亂彈·世紀末的悲哀》:「越是叫得響,越是因為他們的膽怯。」
近義詞:害怕 膽小
反義詞:勇敢
造句:初上講台,我還真有幾分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