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是主體輕度入靜后原神能動的自律性調控自然積淀因的亞無極思維態。它「捨棄」了一切中間環節,具有「穿透力」。
釋義
詞目:意念
拼音:yì nìan
基本解釋:
[idea;thought]
觀念;念頭;
想法
詳細解釋:
思慮;念頭。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臣乘願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惻怛之心於臣乘言。」
南朝 梁江淹《悼室人》詩之八:「意念每失乖,徒見四時虧。」 明 王守仁 《大學問》:「蓋心之本體本無不正,自其意念發動,而後有不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嬌娜》:「家君恐交游紛意念,故謝客耳。」 梁斌 《播火記》五:「
春蘭 再也睡不著,好像有一種什麼意念觸動著她。」
基本概念:
意念是沒有識神思維過程的人腦潛在
功能的輕度活躍。識神是人腦的淺層功能。原神(
元神) 是人腦的深層功能。原神是人腦固有的
先天自然功能,是人類
進化產生的腦結構的必然結果。這就是說,只有原神才可能與「氣」直接發生關係。人腦固有的
氣機和
物質編碼和構成萬物剪形而上的「氣」,在編碼、程序和氣機信息上有相通之處,所以它們可以相互感應
溝通。懂得這一層至關重要。「意到氣到」,「以意領氣」,其「意」就是生命場及生命信息流體的氣機系統。它通過人腦固有的信息編碼溝通,對氣物質過程及其「
五行」易變屬性,直接進行定向引導和加工。所以可以通過意念對氣物質的運動賦予信息量,產生
氣化功夫。
意念的產生
《簡
易經》里所述:「德化情,情生意,意恆動。」,「意恆動,識中擇念,
動機出矣。」。
意思是說:人的德性能演化出情,情能生出意,意不停地運作即
意識,意識有,有刺激大意義大的意識,有刺激小意義小的意識,在意識中,
自覺不自覺地就會選擇意義的大意識轉化為意念,把其它意識拋棄。此意念會轉化為動機,能
支配人體去付諸於
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