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spinal anaesthesia)為蛛網膜下腔
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和
脊椎麻醉的簡稱,即將局麻
藥物經
腰椎間隙注入蛛網膜下腔,阻斷部分脊
神經的傳導
功能而引起相應
支配區域的麻醉作用。
適用範圍:適用於
腹部或
下肢手術。
常見問題及防治措施:
腰麻時,由於
交感神經被阻滯,也常伴有
血壓下降,可用
麻黃鹼預防。
由於
硬脊膜被穿刺,使
腦脊液滲漏,易致麻醉後
頭痛,還應
注意藥液注入所達
水平面過高可致
呼吸肌
癱瘓及呼吸
中樞麻痹。
藥液的
比重和病
人體位將影響藥液的水平面。
用放出的腦脊液
溶解藥物,則比重高於腦脊液。(高比重液用於
坐位病人,藥液下沉至馬尾周圍,將安全有效)
用
蒸餾水溶解,則比重小於腦脊液。(用低比重液易使水平面提高而危及呼吸。)
1.血壓 下降、
心率減慢:腰麻時
血壓下降可因
脊神經被阻滯后,麻醉區域的
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
心排出量降低所致。血壓下降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與麻醉平面有密切關係。麻醉平面愈高,阻滯範圍愈廣,發生血管
舒張的範圍增加而進行
代償性血管收縮的範圍越小,故血壓下降愈明顯。一般低平面腰麻血壓下降者較少。
合併有
高血壓或
血容量不足者,自身代償能力低下,更容易發生
低血壓。若麻醉平面超過T4,心加速神經被阻滯,
迷走神經相對亢進,易引起
心動過緩。血壓明顯下降者可先快速
靜脈輸液200-300ml,以擴充血容量,必要時可靜注麻黃鹼。
心率過緩者可靜注
阿托品。
2.
呼吸抑制:常見於高平面腰麻的病人,因胸段脊神經阻滯,
肋間肌麻痹,病人感到
胸悶氣促,
吸氣無力,說話費力,
胸式呼吸減弱,
發紺。當全部脊神經被阻滯,即發生全脊椎麻醉,病人呼吸停止,血壓下降甚至
心臟停搏。此外,平面過高可引起
呼吸中樞的缺血缺氧,這也是呼吸抑制的原因。呼吸功能不全時應給予
吸氧,並同時借助
面罩輔助呼吸。一旦呼吸停止,應立即氣管內插管和
人工呼吸。
3.
噁心嘔吐:常見於:①麻醉平面過高,發生低血壓和呼吸抑制,造成腦缺血缺氧而XX
嘔吐中樞;②迷走神經亢進,胃
腸蠕動增強;③牽拉
腹腔內臟;④病人對術中輔助
用藥較敏感。應針對原因處理。如提升血壓、吸氧、麻醉前用阿托品、暫停手術牽拉等。
氟哌利多、
昂丹司瓊等藥物也有一定的預防和
治療作用。
腰麻術后併發症的分析與護理
術后
疼痛是由於人體對手術造成的
組織損傷后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
生理、
心理反應。隨著
現代醫學觀念的不斷進步,對疼痛的治療和護理越來越受到關注。據文獻報道,
外科擇期手術75.5%的
患者擔心
術后疼痛,92%的患者迫切需要
術后鎮痛,80%的患者反映鎮痛不足,50%以上患者術后72h仍疼痛不止[1],使患者免於疼痛是
醫護人員應盡的義務,因此醫護人員應加強對術后疼痛的重視與處理。
手術麻醉方案
硬脊膜外腔麻醉
(epidural anaesthesia)是將藥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於硬脊膜和
黃韌帶之間的潛在腔隙),
擴散的局
麻藥將此腔內穿出
椎間孔的
神經根麻醉。用藥量比腰麻時大5~10倍,起效較慢(15~20分鐘),對硬脊膜無損傷,不引起麻醉後頭痛反應。硬脊膜外腔不與
顱腔相通,注藥水平可高達
頸椎,不會麻痹
延髓生命中樞。如果置入
導管,
重複注葯可以延長麻醉
時間。
硬膜外麻醉可以將交感神經麻醉,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及
心肌抑制,引起血壓下降。
蛛網膜下腔麻醉
(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簡稱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將局麻藥經腰椎間隙注入蛛網膜下腔(位於蛛網膜和
軟脊膜之間的實體腔隙,充滿腦脊液),以阻滯該
部位的神經根,由於此腔隙與
腦室相通,麻醉平面過度上升將會導致延髓生命中樞麻痹,造成
心跳呼吸驟停。腰麻時,由於交感神經被阻滯,也常伴有血壓下降,可用麻黃鹼預防。此外由於硬脊膜被穿刺,使腦脊液滲漏,造成壓力降低,易致麻醉後頭痛。藥液的比重和病人體位將影響藥液的水平面,如用放出的腦脊液溶解藥物,則比重高於腦脊液。用蒸餾水溶解,則比重小於腦脊液,高比重液用於坐位病人,藥液下沉至馬尾周圍,將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