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藥線療法是根據針灸學理論、中藥學和現代物理學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針具和藥線在穴位內產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學變化,將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藥通過經絡傳入體內,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實際上埋線療法是一種融多種療法,多種效應于一體的複合XX方法。
簡介
埋線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
中醫里的
穴位埋線,另一種是做
美容的
手術埋線,如
雙眼皮等等。
穴位埋線
簡介
它的主要效應有:
1穴位
封閉效應
埋線
前進行的
局部麻醉,作用於
皮膚,相當於穴位封閉的方法。皮膚上的穴位通過經絡
溝通和
聯繫臟腑,局麻產生的刺激衝動可起到
調整臟腑,平衡
陰陽,調和
氣血的作用。
2
針刺效應,埋針效應
埋線時的針刺入穴位,通過刺激手法,均可產生酸脹感覺,埋入的藥線,可代替
針灸針在穴位內產生針刺效應。同時藥線需要較長一段
時間才能吸收,也達到埋針作用。
3
組織療法效應
藥線作為一種異體
蛋白,埋入穴位以後相當於異種
組織移植,可使
人體產生變態
反應,使
淋巴細胞致敏,其細胞又
配合體液中的
抗體,
巨噬細胞等,反過來破壞
分解、
液化藥線,使之變成
多肽、
氨基酸等,最後被吞噬吸收,同時產生多種
淋巴因子。這些
抗原刺激物對穴位產生
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學刺激,使局部組織產生
變態反應和
無菌性炎症,及至出現全身反應,從而對穴位局部產生刺激作用的同時
提高人體的
應激能力,
激發人體
免疫功能,
調節身體有關臟腑
器官功能,使活動趨於平衡,疾病得到
治愈。
總之,
埋線療法集多種刺激效應于一體,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發揮作用,形成一種複雜而持久柔和的非特異性刺激衝動,一部分
傳入神經到相應節段的
脊髓后角,
抑制相鄰的
病理信息,內傳臟腑起調節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傳
大腦皮層,加強中樞對病理刺激傳入XX的干擾、抑制和替代,
再通過神經——
體液調節來調整臟腑,使疾病達到治愈的目的。
主要作用
1、協調臟腑,平衡陰陽
埋線的各種效應及刺激過程,形成一種複雜的刺激信息,通過經絡的輸入,作用於機體,導致功能亢進者受到抑制,
衰弱者產生XX,起到調整人體臟腑功能,糾正陰陽的偏勝或偏衰的作用,使之
恢復相對平衡。
2、疏通經絡,
調和氣血
疼痛與經絡閉塞,
氣血失調有關,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之說,埋線療法有「制其神,令氣易行」,它能
轉移或抑制與疼痛有關的「神」的活動,使「
經氣」通暢而達鎮靜止痛的
效果,故可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使
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得以恢復正常。
3、補
虛瀉實,
扶正祛邪
埋藥線的多種效應,一般具有XX的作用,對身體功能減退,
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補虛扶正的作用。
總之,埋線療法的三大作用,相互關聯,其作用方式是雙向的功能調整,調整的結果是提高了機體抗病力,
消除了病理
因素,從而促使人體恢復正常功能。
手術埋線
操作方法
1.
穿刺針埋線法:
常規消毒局部皮膚,鑷取一段約1~2厘米長已消毒的羊
腸線,放置在腰椎穿刺針針管的前端,後接針芯,
左手拇、
食指繃緊或提起
進針部位皮膚,
右手持針,刺入到所需深度,當出現針感后,邊推針芯,邊
退針管,將羊腸線埋填在穴位的
皮下組織或肌層內,針孔處敷蓋消毒
紗布。也可用9號注XX針
針頭作套管,28號2寸長的
毫針剪去針頭作針芯,將00號羊腸線1~1.5厘米放入針頭內埋入穴位,操作方法同前。用特製的埋線針埋線時,局部皮膚消毒后,以0.5~1%
鹽酸普魯卡因作
浸潤麻醉,剪取羊腸線一段(約1厘米長),套在埋線針尖缺口上,兩端用
血管鉗夾住,右手持針,左手持鉗,針尖缺口向下以15°~40°方向刺入,待針頭完全埋入皮下,再進針0.5厘米,隨後把針退出,用棉球或紗布壓迫針孔片刻,再用紗布敷蓋保護
創口。
2.三角針埋線法:在距離穴位兩側1~2厘米處,用
龍膽紫作進
出針點的標記。皮膚消毒后,在標記處用0.5~1%產鹽酸普魯卡因作皮內麻醉,用持針器夾住帶羊腸線的皮膚
縫合針,從一側局
麻點刺入,穿過穴位下方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從對側局麻點穿出,捏起兩針孔之間的皮緊貼皮膚
剪斷兩端線頭,放鬆皮膚,輕輕揉按局部,使腸線完全埋入皮下組織內,敷蓋紗布3~5天,每次可用1~3個穴位,一般20~30天埋線1次。
3.切開埋線法:在選定的穴位上用0.5%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用刀尖劃開皮膚(0.5~1厘米),先將血管鉗探入穴位深處,經過
淺筋膜達肌層探找酸感點
按摩數秒鐘,休息1~2分鐘,然後用0.5~1厘米長的羊腸線4~5根埋于肌層內,羊腸線不能埋在
脂肪層或過淺,以防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處用
絲線縫合,蓋上消毒紗布,5~7天後拆去絲線。
埋線多選用
肌肉比較豐滿的部位穴位,以
腰部及腰部穴最常用,選穴原則與
針刺療法相同,但取穴要精簡。每次埋線1~3穴,可間隔2~4周治療1次。
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有
潰瘍時不宜埋線,
肺結核活動期
骨結核、嚴重
心臟病或
妊娠期等均不宜
使用本法。
1.嚴格
無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針埋線時操作要輕、准、防止
斷針。
2.埋線最好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肌肉豐滿的地方可埋入肌層,羊腸線頭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面。
3.根據不同部位,
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
內臟、大血管和神經干,以免造成
功能障礙和疼痛。
4.羊腸線用剩后,可
浸泡75%酒清中,或用
新潔爾滅處理,臨用時再用
生理鹽水浸泡。
5.在一個穴位上作多次治療時,應
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
6.注意術后反應。一種屬於正常反應,由於刺激
損傷及羊腸線刺激,在1~5天內,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無菌性炎症反應。少數
病例反應較重,切口處有少量
滲出液,亦屬正常
現象,一般不需要處理,若滲液較多凸出皮膚表面時,可將乳白色滲液擠出,用70%
酒精棉球擦去,覆蓋消毒紗布。施術後患肢局部溫度也會升高,可持續3~7天。少數
病人可有全身反應,即埋線后4~24小時內
體溫上升,一般約在38℃左右,局部無感染現象,持續2 ~ 4天後體溫恢復正常。埋線后還可有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多形
粒細胞計數的
增高現象,應注意觀察。
另一種則是異常反應,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少數病人因治療中無菌操作不嚴或
傷口保護不好,造成感染,一般中治療后3~4天出現局部
紅腫,疼痛加劇,並可伴有
發熱,應予局部
熱敷及抗感染處理。
(2)個別病人對羊腸線
過敏,治療后出現局部紅腫、
瘙癢、發熱等反應,甚至切口處
脂肪液化,羊腸線溢出,應適當作抗過敏處理。
(3)
神經損傷。如感覺神經損傷,會出現神經
分佈區皮膚感覺障礙。運動神經損傷,會出現
神經支配的
肌肉群癱瘓。如損傷
坐骨神經、腓神經,會引起
足下垂和足
大趾不能背屈。發生此種現象,應及時抽出羊腸線,並經予適當處理。
用埋線法做雙眼皮
原理
埋線法雙眼皮的原理是通過縫線和/或由縫線引起的
創傷及炎XX將
上瞼皮膚與上瞼提
肌腱膜或瞼板造成粘連以形成
重瞼。
適應證
埋線法雙眼皮適用於
瞼裂大、
眼瞼薄、無臃腫、上瞼皮膚無鬆弛、無明顯內眥贅皮者。
操作技術
埋線法雙眼皮的手術方法多種多樣,或間斷縫合或連續縫合,或上瞼全層縫合或部分縫合,或從皮膚進針或從
結膜進針,或一針或多針,或拆線或不拆線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結膜入路行雙眼皮手術的方法現在基本被淘汰,而使用比較多的方法是連續埋線法或者經皮膚入路的間斷埋線法。而連續埋線法需要比較熟練的操作技術和
臨床經驗,有經驗的
醫師當為首選方法。
埋線法雙眼皮的優點
操作簡單,易於掌握,創傷小,恢復快,無或有小切口,手術后無明顯
瘢痕,一旦外形不滿意易於修整,易於被手術者
接受。
埋線法雙眼皮的缺點
雙眼皮容易變淺變窄,甚至消失;縫線結埋入過淺,易外露或形成小
囊腫;如果縫扎的位置過高,
限制了上瞼提肌和米勒肌的活動,可導致
上瞼下垂,眼睛易
疲勞,睜眼費力;不能
切除鬆弛的皮膚和眶脂等。
埋線療法的相關提醒
埋線
療效最好是在肌肉層,如在頭面
四肢等肌肉較薄的部位則可埋在皮下組織與肌層之間,肌肉豐滿的地方可埋入肌層,羊腸線頭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面。根據不同部位,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內臟、大血管和神經干,以免造成功能障礙和疼痛。
埋線針為一次性使用,經
環氧乙烷滅菌。滅菌
有效期二年。包裝破損,嚴禁使用。
一次性使用的意思是,,不同的穴位,一個病人用一支.不得用於第二個病人.防止
交叉感染.
根據
針灸學理論,通過針具和藥線在穴位內產生刺激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調整臟腑,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新型埋線針的特點
--------------------------------------------------------------------------------
1. 採用進口醫用304AAA級並符合GB18457-2001中規定的奧氏體不鏽鋼管要求;保證臨床的使用的穿刺
力度;
2. 針尖
電解處理,進針快速、方便易行,並有效地
減輕進針痛感;
3. 圓形扣入帽,進針準確、並可單手操作靈活、安全性好;
4. EO環氧乙烷滅菌處理,所以不
存在接觸交叉感染的問題;
5. 安全性好,成本低,操作簡單,容易推廣。
--------------------------------------------------------------------------------
為埋線療法打開一道非常方便之門,成為埋線療法安全有效的技術工具。使針灸埋線專業醫師和愛好者愛不釋手。促進城鄉各級醫療部門及美容院開展埋線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