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蟶子

蟶子,學名縊蟶,屬軟體動物,系瓣鰓綱,真瓣鰓且、竹蟶科,貝殼脆而薄呈長扁方型,自殼頂到腹緣,有一道斜行的凹溝,故名縊蟶,寧波沿海一帶多灘塗,對養殖蟶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寧波大眾海特產品,寧海長街一帶,面臨三門灣,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鹹淡適宜,餌料豐富,塗質以泥沙為主,因而蟶子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故得名長街蟶子,據清《寧海縣誌》記載:蟶、蚌屬,以田種之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基本介紹

  一種軟體動物,貝殼長方形,淡褐色,生活在沿海泥中,肉味鮮美。學名縊蟶拉丁名:Sinonovacula constrzcta(Lamarck),屬軟體動物,系瓣鰓綱,真瓣鰓目、燈塔蟶科,貝殼脆而薄呈長扁方型,自殼頂到腹緣,有一道斜行的凹溝,故名縊蟶,寧波沿海一帶多灘塗,對養殖蟶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寧波大眾海特產品,寧海長街一帶,面臨三門灣,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鹹淡適宜,餌料豐富,塗質以泥沙為主,因而蟶子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故得名長街蟶子,據清《寧海縣誌》記載:蟶、蚌屬,以田種之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其中溫州蒼南沿海的蟶子,大小適中、無雜味、肉韌結實、味道極佳,不同與其他地方的蟶子,很棒獨特,閩南語「湯」,俗稱「海里的人蔘」。   蟶子的肉很好吃,並且價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種大眾化的海產食品。在我國沿海,尤其是浙江和福建兩省,都用人工方法養殖。   因為是在軟泥灘上生活,所以蟶子的兩個貝殼很薄也很脆。貝殼的形狀近乎長方形,表面常生長著一層淺綠色的薄皮。   蟶子的兩個水管很發達。它完全靠這兩個水管與灘面上的海水保持聯繫,從入水管吸進食物和新鮮海水,從排水管排出廢物和污水。   蟶子在軟泥灘上挖穴生活,潛伏的深度隨季節而不同:夏季溫暖,潛伏較淺;冬季寒冷,潛伏較深。平時潛伏的深度大約為體長的5~6倍,最深可以達到40厘米,約為體長的10倍。如果我們在海灘上看到相距不遠的兩個小孔,用長鉤觸動一下能噴出少許海水來,那麼底下一定有蟶子。這兩個小孔就是蟶子兩個水管伸出的地方。蟶子的大小可以從兩個小孔之間的距離推算出來,其體長約為兩孔距離的2.5~3倍   夏天是盛產蟶子的季節。蟶子最常見的一種叫長竹蟶,兩殼形似長竹筒,因此而得名。黃縣龍口等地稱為「海指甲」,海陽則叫它為「鮮子」,是夏天佐酒的佳餚。蟶肉可以拌冷盤,最宜夏令。「油爆蟶舌」即取料于蟶子的長足部分烹制。其特點為脆嫩滑軟。此外還可制「苜蓿蟶子」、「肉片蟶子」等多種菜餚。另外,用蟶子氽湯,制面鹵也是非常鮮美可口的。   在東北,尤其在大排檔,說蟶子,知道的人不多,但一說小人仙,就都知道了。在東北尤其黑龍江,較小的蟶子統稱為小人仙,經常以鹽水、辣爆等快捷做法而著稱。

生活習性

  蟶子,適宜生長於海水鹽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內灣軟泥海塗中。養殖蟶子要選擇風平浪靜、潮流暢通,常有淡水注入的港灣或平坦的灘塗,底質以泥質或泥略帶沙為宜。在開春清明前後播苗。一般人工養殖在8個月左右即可起捕,(此時平均每公斤在80只左右).如果是自然種殖的話,差不多要9到10個月,每公斤要100只左右。蟶子按養殖時間長短,又分為一年蟶、二年蟶、三年蟶。

營養分析

  蟶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測定,每百克鮮肉,含蛋白質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鈣133毫克,磷114毫克,鐵227毫克,熱量200千焦。蟶子還有一定的醫藥作用。蟶肉甘、咸寒,用於產後虛寒、煩熱痢疾,殼可用於醫治胃病,咽喉腫痛。

適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適宜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

烹飪指導

  蟶子食法很簡單。從蟶田起捕的蟶子,洗凈后,放養于含有少量鹽分的清水中,待蟶子腹中的泥沙吐凈,然後用薄刀片輕輕剖開蟶子背面連接處,倒在沸水中,稍為停留,加入蔥末,即可撈起食用。肉嫩而鮮,風味獨特,是佐酒的佳餚。古人曾有詩贊道:"沙蜻四寸尾掉黃,風味由來壓邵洋;麥碎花開三月半,美人種子市蟶秧"。

清洗的小妙招

  用筷子將蟶子與盆底隔開,因為蟶子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來的沙子,直

讓蟶子徹底吐沙的小妙招

接沉底了,懸在中間的蟶子再吸進來的水又是乾淨的。   買蟶子時向老闆要一點海鹽,溶於清水中,營造海水的味兒。然後在盆中放兩隻平時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讓小筐沉底,最後將裝滿蟶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幾滴麻油,2-3小時后就會看到盆底的臟東東會有很多。   吐好沙的蟶子用淡鹽水反覆的搓洗幾遍,將殼上的髒東西洗凈控干水分即可

養殖要點

選好養殖場地

  外塗養殖選在中潮區下層至低潮區每天有2-3小時插露為好;蝦蟶混養塘底一定要處理塘底的黑泥,底質以軟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質為佳。

建設標準模式蟶田

  外塗養殖無論是熟塗還是生塗都要經過翻塗、耙土、平埕才能放養,可將整片蟶埕劃分成寬3-7米的小畦,畦之間留有小溝,畦面呈馬路形、不積水,蝦蟶混養塘參照外塗建畦,面積控制在總面積的1/3為佳,蟶苗放養前須「發塘」。

精心選、運蟶苗

  蟶苗選擇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忌淡水浸過的蟶苗和隔夜蟶苗,否則死亡率較高。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在適宜的播種季節內,提倡早播,一般在清明節前結束,播苗應在大潮汛期間進行,外塗養殖每畝可播殼長1厘米的蟶苗70公斤,內塘每畝可60-80播公斤,不要過密。播前遇下雨、淡水多,每畝可撒粗鹽10公斤左右,以利蟶苗鑽穴。

加強塗間管理

  蟶子養殖從放養開始到起捕結束,短則6-7個月,長則15-16個月,加強塗間管理是保護增產的重要措施。放養初期要下塗檢查蟶苗的成活率,及時補苗,在大風浪過後,要及時平整塗面。夏季及時耘苗,使塗面得到松疏;夏季退潮后更要防止出現積水現象,防止蟶子燙死。繁殖期要防止白露前後的颱風暴雨,並及時驅逐魚害和病害,XX冷蟶后,要及時「蓋汪」。蟶蝦混養要注意投足蝦餌,防止對蝦由於餌料不足而攝食蟶子造成減產,對蝦起捕后,可施肥培餌,保證蟶子正常生活。

適時采捕,顆粒還家

  蟶的采捕期在7-8月份或春節前後至清明。蟶子采捕工作一定要徹底,盡量不留老蟶、死蟶,否則會造成底部硫化氫積累,影響產量,影響翌年的養殖。

養殖技術

  1.水質水源:選擇縊蟶養殖比較廣泛的丁字灣沿岸一帶的蝦池,以自然納潮為主,進排水方便。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間,水溫3℃~32℃,pH值8.01~8.15,灘面和水質未受到污染。   2.池塘底質、面積及水深:池塘2個,面積50畝/個,軟泥底質,有效水深1.5米~2.0米,蟶埕水位0.8米~1.2米,最低40厘米~60厘米,池塘長條形,池中央有高起的灘面。加深加寬蝦池的環溝,將環溝內的泥土堆放在蝦池的壩基內側,然後整平,蝦池的四周就能形成2米~3米寬並向內傾斜的平台,以備放養縊蟶。   3.蟶田的整理。選擇邊灘及部分中灘,提前20天耙土,翻耕。底質堅XX地段需要經過翻土,耙土,平塗等步驟,使土質細膩柔軟,有利於縊蟶挖穴潛入。放苗前15天,先用漂白粉60ppm消毒池塘,3天~5天後將消毒水排出,後用茶籽餅20ppm清塘,目的在於殺死雜魚蟹及螺類,這些天敵會吞食縊蟶幼苗。   4.施肥培餌:播苗前一周左右,經60目~80目篩絹網濾納入新水20厘米~30厘米,畝施雞糞50公斤,繁殖池內基礎餌料生物。   5.蟶田播養:   1)苗種運輸。北方苗種系在海陽市丁字灣自然采苗得到,南方苗種到浙江購買。2007年春節后,于3月底到浙江省樂清縣沿海購買規格為每公斤3000粒的苗種,用汽車運輸。苗種要乾淨,不要有泥巴,篷布遮蓋,防止日曬雨淋,但要通風,途中每隔4小時~6小時淋水一次。苗種運到后,立即組織足夠的人員放養。除了運輸時間外,氣溫是影響苗種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不低於零度的前提下,氣溫越低成活率越高。   2)播苗時間。南方苗在4月1日播苗,北方苗在5月25日。   3)播苗方法。大汛潮期退潮后,向池內進水20厘米~30厘米播苗。首先振動容器幾下,使苗種的水管收縮,提高鑽潛率,然後將苗種均勻撒播在埕面上。健壯的苗,播苗后十多分鐘就開始鑽土,如果20分鐘以後仍然不能鑽土,證明蟶苗生命力微弱,或者已經死亡。根據蟶田的條件,按池塘水面計,畝播體長2厘米~2.5厘米,規格3000粒/公斤,殼不破碎,健壯,大小均勻的蟶苗5公斤,摺合蟶埕播苗100粒/平方米。南方苗與北方苗密度相同,南方苗種定為1號池塘,北方苗種定為2號池塘。   4)播苗應注意的事項。一是要組織充分的人力、物力,依據事前制定的養殖計劃,統一指揮,以最快的速度播苗;二是播苗前一周左右,經60目~80目篩絹網濾納入新水20厘米~30厘米,再播苗,不要乾池播苗;三是縊蟶實際播苗面積不宜超過蝦塘面積的25%,否則會影響縊蟶生長,嚴重的會引起泛塘。   6.生產管理。播撒蟶苗時,埕面水深20厘米~30厘米即可,蟶苗入池后每周加水20厘米~25厘米,6月中旬以前水位保持在80厘米,6月中旬以後水位保持在100厘米,視水色情況和水位情況,適時適量換水,肥水。追肥一般畝施尿素2公斤~4公斤或氮肥2.5公斤~5公斤,磷肥0.25公斤~0.5公斤,少施勤施,晴天中午施。

食療作用

  蟶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腎經   具有補陰,清熱,除煩,解酒毒等功效   對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療作用。   蟶子   中醫認為,蟶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熱解毒、補陰除煩、益腎利水、清胃治痢、產後補虛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記載:蟶子肉"補虛,主冷痢。煮食之,主婦人產後虛損、胸中邪熱煩悶氣"。《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蟶子肉"清胃、治痢、除煩、補產後虛損"。《泉州本草》中記載:蟶子肉"清熱解毒,利小便,消水腫"。蟶子肉可治療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蟶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孕婦、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蟶子含有鋅和錳,常食蟶子有益於腦的營養補充,有健腦益智的作用。醫學工作者還發現,蟶子對因放XX療法、化學療法后產生的口乾煩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營養價值   蟶肉含豐富蛋白質、鈣、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滋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具有補虛的功能。   適用人群   1.適宜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   用法用量   蟶子食法很簡單,從蟶田起捕的蟶子,洗凈后,放養于含有少量鹽分的清水中,待蟶子腹中的泥沙吐凈,倒在沸水中,稍為停留,加入蔥末、少許鹽,即可撈起食用;也可用干辣椒、食用油做辣炒蟶子。

烹飪方法

  三絲拌蟶 原料:大蟶子 750克 紹酒15克 熟火腿絲 25克 薑末 10克 熟香菇75克 醬油25克 凈黃瓜 50克 精鹽 13克 韭菜 250克 味精 1克   製作:1. 將蟶子洗凈,在鹹水里養3小時左右,使它吐凈泥沙,撈出用清水洗凈。2. 炒鍋中放水1.5公斤,用旺火燒沸,放入蟶子,氽至開口時用漏勺撈出,湯待用,冷卻后剝去殼,剪去須尖和泥腸,用冷開水洗凈。 3. 韭菜去根,切成3.3厘米段,放入開水中焯一下,香菇切成線,將韭菜及香菇絲一起放入氽蟶子的原湯中浸漬2分鐘,撈出冷卻。 4. 將蟶肉、韭菜、香菇絲、味精、紹酒、鹽2.5克放入碗中拌勻,盛入盤中,四周鑲上用黃瓜做成的花,淋入芝麻油,撒上火腿絲,上桌時,外帶薑末、醋、醬油一碟蘸食即可。[1]   鍋塌蟶子   主料: 去殼蟶子250克,雞蛋2只,麵粉40克,鹽6克,味精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芝麻油25克,雞湯100毫升,蔥末

鐵板蟶子

5克,熟雞油150克,生薑末5克,青蒜段5克,干辣椒1個   特色: 呈淡黃色,鮮嫩可口,清淡咸辣   製作方法: 1. 蟶子洗凈泥沙,瀝干水分后,放入碗內,用鹽、酒、蔥薑末煨拌,都沾上麵粉   2. 瓷碗內,打入雞蛋,抽打起泡后,放入沾勻麵粉的蟶子   3. 旺火燒熱炒鍋,放入熟雞油,待油溫燒至三成熱時,用手將蟶子三隻一拿,平放在鍋內成四方形,擺好后,用溫火慢慢將鍋轉動煎塌,前黃翻個兒再煎,兩面均煎成淡黃色,倒入漏勺內,控油   4. 炒鍋凈後放20克芝麻油,燒四成熱,放入干辣椒段,炸至脆而不糊,再放入蔥末、生薑末,烹入料酒,加雞湯、味精、白糖,再將煎過的蟶子放入鍋內,燒開,湯汁將收干時,把青蒜段擺碼在蟶子上面,淋上餘下的芝麻油,出鍋,倒入大圓盤內,即可   脆皮蟶子   原料:凈蟶肉200克,蛋黃一個,澱粉20克,麵粉40克,水10克,泡打粉3克。   調料:色拉油1500克(約耗100克),鹽2克,味精2克,料酒4克,清湯10克,香油5克,蔥、薑絲各10克。   製法:1.用蔥、姜、鹽、味精、料酒、清湯、香油拌勻製成腌汁,用蛋黃、澱粉、麵粉、水、泡打粉調成脆皮糊備用。2.蟶肉用腌汁淹漬入味,逐個沾上脆皮糊放入五成熱油鍋,中火炸3分鐘至熟呈淡黃色,撈出控油,裝盤即可。   特點:色澤淡黃,外香酥,里鮮嫩。   技術要領:掌握好脆皮糊的比例。   韭黃燒蟶子

韭黃燒蟶子

  原料鮮蟶肉 250克 精鹽 3克 清湯50克 花生油50克 韭黃100克 紹酒 2克 芝麻油 5克   製作方法   1.蟶肉放原湯中洗一遍,撈出控凈水。韭黃摘去雜質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將韭黃白與葉分開放盤內。   2.炒鍋內加入花生油,旺火燒至八成熱時將韭黃白和蟶子肉下鍋快速煸炒,隨即加入清湯、精鹽、紹酒、味精和韭黃葉略炒,淋上芝麻油,翻勺裝盤即成。   [工藝關鍵]蟶子肉不可上漿,高溫急火,爆炒烹制,菜品脆嫩而無汁芡。   〔風味特點〕   「韭黃燒蟶子」是山東沿海一帶具有濃厚傳統特色的應時菜品。將蟶子配以嫩韭黃,聚海蔬兩珍為一餚,成菜鮮嫩清淡不膩,為春令品頭菜,最宜佐酒。   炒蟶子   1.鍋內水燒開,把蟶子放進去煮一分鐘   2.鍋內放油,加蔥姜蒜,爆香,加蟶子進去炒   3.放料酒、醬油、鹽、干辣椒,狂炒一會兒,加很少的水,開了就好了   蟶子食法很簡單。從蟶田起捕的蟶子,洗凈后,放養于含有少量鹽分的清水中,待蟶子腹中的泥沙吐凈,倒在沸水中,稍為停留,加入蔥末、少許鹽,即可撈起食用。也可用干辣椒、食用油做辣炒蟶子。肉嫩而鮮,風味獨特,是佐酒的佳餚。   豉椒炒蟶子

豉椒炒蟶子

  1.海蟶子浸泡使其吐沙后,去腸取肉,切段,用料酒水焯一下撈出。   2.配料:青紅椒、辣豆豉。   3.鍋內熱油,爆香蒜、薑末后,下豆豉炒香,加青紅辣椒炒,淋少許清水。然後放入蟶子肉,加鹽、糖、雞精、生抽適量,翻勻即可。   油,兩大勺,因為蟶子比較多,兩斤,大蔥半根,切段並對半切開,   姜一大塊,切片或者絲都行,油煸出香味   辣椒末一大把,豆瓣醬一勺和蔥段及姜一起大火炒香。   蟶子清水沖乾淨,然後用漏盆瀝干水,至少拋幾下的時候不能滴水。   把瀝干水的蟶子倒進鍋里,馬上加入料酒半勺,大火快速翻炒,會出很多的水,一定要大火   看到4/5的蟶子都張嘴了,加一點老抽上色,嘗嘗鹽味夠不夠,不夠加鹽,起鍋   不能放味精,蟶子已經很鮮了   蒜茸蒸蟶子   大竹蟶子,形狀獨特,行走獨特,肉質鮮嫩,成了人們喜愛的海鮮食物,一般做法可拌、可炒、可蒸。   用料:大竹蟶子10只,蒜茸30克   做法:①大竹蟶子剝開殼取肉。   ②將蒜茸、熟油、鹽、生粉拌勻。   ③回殼上籠蒸至六分鐘即可。   ④上桌每人一隻分享。   生態型菜餚。   鐵板蟶子

鐵板蟶子

  在鐵板上鋪上厚厚一層精鹽,將鐵板燒燙,再將新鮮飽滿的蟶子一個挨著一個XX精鹽中。靠著鹽的溫度和鹹度做出來的蟶子肉嫩入味,還保持著充足的水分   蟶子絲瓜湯   原料:   蟶子、絲瓜、鹽。   做法:   1、蟶子清洗乾淨,絲瓜切條;   2、鍋內燒開水,下絲瓜煮半分鐘,在放入蟶子,煮至蟶子開口即可;   3、放少許鹽,調味出鍋。   玉米筍炒蟶子   原料:   玉米筍、蟶子、韭菜花、紅椒、姜、蒜、料酒、鹽、雞精。   做法:   1、蟶子清洗乾淨;   2、玉米筍、韭菜花、紅椒備好;   3、蟶子放進滾水裡燙開口,撈起泡進冷水裡;   4、冷卻後去殼,瀝干水分待用;   5、姜蒜切粒,玉米筍切兩瓣,韭菜花、紅椒切絲備用;   6、鍋下油燒熱,爆香姜蒜;   7、加入玉米筍、蟶子、韭菜花、紅椒,撒入少量鹽翻炒;   8、放進蟶子,料酒,生油、雞精,拌炒均勻即可。

長竹蟶

  產地及產期   南北沿海均有分佈,不少地方已進行人工養殖。 介紹   大竹蟶貝殼長,達14厘米,一般殼長為殼高的4~5倍。亮口緣與腹緣平行,只在腹緣中部稍向內凹。殼頂位於殼的最前端,殼前緣截形,後端圓。兩殼合抱呈竹筒狀,前後兩端開口。殼質薄脆。殼表光滑,被黃褐色殼皮,有時有淡紅色彩帶。生長線明顯,沿后緣及腹緣方向排列。殼內面白色或稍帶紫色,可見淡紅色彩帶。鉸合部小,兩殼各具主齒一枚。長竹蛙與大竹蛙近似,其主要區別是貝殼極延長,殼長為殼高的6~7倍,殼薄,兩殼相等。

竹蟶

  竹蟶(zhucheng)(Solen)   拉丁文學名:Solen strictus)   屬貝類動物的雙殼綱(Bivalvia)的竹蟶科(Solenidae),   棲息在潮間帶至淺海砂泥底,以強而有力的錨形斧足直立生活,將身體大部分埋入砂泥中,但若是遇到危險或環境不良時,會自割其出、入水管而迅速將身體全部埋入砂泥中。竹蟶大部分棲息在鹽分較低,且水深大約二十到五十公分的海域中。分佈在熱帶,在大陸東南沿海產量較多,在台灣則多產于中南部,尤其是台中及雲嘉一帶的砂泥海域。   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竹蟶科。常見的為大竹蟶(Solen grandis)。貝殼光滑,黃褐色,有光澤,殼質脆薄;表面突出,背緣與腹緣平行,後端純圓,呈長方形,生長線明顯,長約11厘米,好像兩枚XX的竹片,故稱為竹蟶。貝殼內面白色,有的能見到淡紅色彩帶。足部肌肉黃白色,極為發達;前閉殼肌痕長,后閉殼肌痕三角形。出水管和入水管常伸出殼外,短而粗。棲息淺海和潮間帶沙中,掘穴棲居,如向穴中放些鹽水,動物可由穴中躍出。受驚時水管易自切。在中國南北沿海均有分佈。肉味鮮美,鮮食、干制均可。

蟶乾

  蟶乾是新鮮蟶子肉的干製品。分為生蟶乾和熟蟶乾,熟蟶乾肉比較厚,適合煲湯,可以直接吃。生蟶乾薄薄的,有點透明!比較適合炒菜!用油一爆特別香,也可以用來燉湯!知道了這點,以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用途來選購蟶乾了。蟶乾味道鮮美,是桌上的常客,也是滋補的營養佳品。蟶乾是新鮮蟶子肉的干製品。蟶乾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營養豐富。   蟶,一種軟體動物,貝殼長方形,淡褐色,生活在沿海泥中,肉味鮮美,可以拌冷盤,是夏天佐酒的佳餚。福建的莆田、福州、泉州、福清及周邊地方的人都很喜歡吃蟶子干。廈門人煮咸飯、火鍋,都習慣要用蟶乾。記得小的時候跟隨大人去喝酒(閩東方言,意思是參加紅白喜事的宴席),我最喜歡吃「墨魚湯」和「蟶乾炒雞蛋」,鮮黃的雞蛋末裹著蟶肉,脆嫩滑軟,真是很好吃,這個是紅白宴席比必有的一道菜。   蟶乾是個很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含豐富蛋白質、鈣、鎂、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蟶子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補陰,清熱,除煩,解酒毒等,對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也有一定治療作用。但是脾胃虛寒、腹瀉者要少吃。   蟶乾分為生的蟶乾和熟的蟶乾,熟的蟶乾是經過煮熟、剝殼、清洗,烘乾成干品的, 肉比較厚,最適合煲湯,香醇鮮美!熟蟶乾可以直接吃的,放在嘴裡慢慢咀嚼,香香甜甜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總讓人忍不住想再吃第二個!生的蟶乾是沒有經過煮,剝殼清洗乾淨直接烘乾的,生蟶乾薄薄的,有點透明!比較適合炒菜!用油一爆特別香,也可以用來燉湯!知道了這點,以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用途來選購蟶乾了。   烹調蟶乾之前,蟶子干要先泡發:將蟶乾洗凈加入清水(淹沒原料),上籠蒸熟取出,把蟶乾撈起放在清水中,用筷子攪動,淘凈雜質。用來煮麵,麵湯非常的鮮美,跟排骨、豬蹄一起燉湯,相互補益,味道鮮香,燉出來的湯真的是十里飄香啊!不過燉過之後的蟶乾就不好吃了,因為蟶乾的味道全部滲透到湯里了,所以想體會生蟶乾那特有的香甜味道就只有喝湯了!此外蟶乾還可以做「蟶乾燒肉」、「蟶乾燉土豆」等多種菜餚。   教你一招:質量好的蟶乾,個體大而完整沒有泥沙雜質,肉質肥厚,色澤淡黃,質地乾燥,無破碎,氣味清葷,稍帶鹹味;質量差的蟶乾,個體小,體形不完整,色澤暗淡帶黑褐色,表面粘有泥抄,鹹味重,氣味不正。夏天易生蛀蟲,每100千克蟶乾可用蒜瓣2~3千克均勻撒在蟶乾內,以防蟲蛀。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為什麼兩個鼻孔有時候不能同時呼吸?
  • 66歲男性發現賁門癌,內鏡下手術切除迎刃而解
  • 蛇酒變蛇腐敗液!30年蛇酒喝到出現生理反應,10年藥酒毒死兩隻雞
  • 治療失眠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充分利用好鼻子
  • 耳朵中的「小石頭」脫落,才是眩暈的真正原因
  • 煎蛋營不營養
  • 我想知道B血型的性格
  • 女友月經不來
  • 夏季吃紅棗好嗎?
  • 請問這是得了什麼婦科病嗎?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