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其中以黃烷醇類物質(兒茶素)最為重要。 茶多酚又稱茶鞣或茶單寧,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葉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本草千葉IT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 (學名Camellia sinensis)。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質具解毒和抗輻XX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XX性物質侵入骨髓,並可使鍶90和鈷60迅速排出體外,被健康及醫學界譽為「輻XX剋星」。
茶多酚簡介茶多酚的檢測標準
檢驗項目Examination Item | 指標Spec: | 結果Result | 備註 Remark |
外觀Appearance | 黃色粉末 Yellow Powder | 合格Conformed | |
多酚含量Total Tea Polyphenols % | ≥98.0 | 98.6 | UV |
兒茶素含量Total Catechins % | ≥70 | 78.2 | HPLC |
EGCG含量 Monomer % | ≥ 40.0 | 45.6 | HPLC |
咖啡因Caffeine % | ≤1.0 | 0.6 | HPLC |
乾燥失重Loss After Drying % | ≤6.0 | 1.9 | 103 + 2 ℃ |
目數 Mesh Size | 80 Mesh | 合格Conformed | |
重金屬(以鉛計)
Heavy Metals(Counted By Lead) PPM | ≤ 10.0 | 合格Conformed | |
砷 As PPM | ≤ 2.0 | 合格Conformed | |
總灰份Ash % | ≤ 0.3 | 合格Conformed | 525 + 25 ℃ |
菌落總數Total Bacterial cfu/g | ≤ 1000 | 合格Conformed | |
黴菌及酵母菌 Mold & Yeast cfu/g | ≤ 100 | 合格Conformed | |
沙門氏菌 Salmonella | 不得檢出Negative | 未檢出Negative | |
大腸桿菌Colibacillus | 不得檢出Negative | 未檢出Negative | |
茶葉
簡 稱:GTP 別 名:茶鞣質、茶單寧 物理性狀 : 1 外觀:白色晶體。2 易溶於水及有機溶液,味苦澀。 穩定性 :在 pH4-8 穩定。遇強鹼、強酸、光照、高熱及過渡金屬易變質。最高耐熱溫度在1個半小時內,可達250℃左右,在三價鐵離子下易分解。 安全性評價 :無毒定 義
是茶葉中兒茶素類、丙酮類、酚酸類和花色素類化合物的總稱。成 分
是一種稠環芳香烴,可分為黃烷醇類、羥基-[4]-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 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其中以兒茶素最為重要,約占多酚類總量 的60%-80%;兒茶素類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幾 種單體組成。茶多酚在茶葉 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組成份中以黃烷醇類為主,黃烷醇類又以兒茶素類物質為主。兒茶素類物質的含量約占茶多酚總量的70%左右。理化性質
1、物理性質
茶多酚在常溫下呈淺黃或淺綠色粉末,易溶於溫水(40℃一80℃)和含水乙醇中;穩定性極強,在pH值4—8、250℃左右的環境中,1.5個小時內均能保持穩定,在三價鐵離子下易分解。1989年被中國食品添加劑協會列入GB2760-89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1997年列為中成藥原料。2、化學性質
茶多酚是從茶葉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強,無毒副作用,無異味等特點。 茶多酚是指茶葉中一大類組成複雜、分子量及其結構差異很大的多酚類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兒茶素、黃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縮酚酸等組成的有機化合物,以兒茶素為主的黃烷醇類化合物占茶多酚總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幾種組分為L—EGCG(50%-60%)、L—EGC(15%-20%)、L—ECG(10%-15%)和L—EC(5%-10%)。藥理作用
1、抗癌 茶多酚能極強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斷脂質過氧化過程,提高人體內酶的活性,從而起到抗突變、抗癌症的功效。據相關資料顯示,茶葉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對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均有益處。 2、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降血脂、預防肝臟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茶多酚對人體脂肪代謝有著重要作用。人體的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后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有助於抑制這種斑狀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② 降血壓 茶多酚具有較強的抑制轉換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③ 降血糖 茶多酚對人體的糖代謝障礙具有調節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從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④ 防治腦中風 茶多酚有遏制過氧化脂質產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痙攣,保持血管壁的彈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徑,通過血管舒張使血壓下降,從而有效地防止腦中風。 3、提高人體的綜合免疫能力 ① 通過調節免疫球蛋白的活性,間接實現提高人體綜合免疫能力、抗風濕因子、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茶多酚通過提高人體免疫球蛋白總量並使其維持在高水平,刺激抗體活性的變化,從而提高人的總體免疫能力。間接實現抑制或殺滅各種病原體、病菌和病毒的功效。 ② 抗變態反應和皮膚過敏反應 茶多酚能強烈的抑制組胺的釋放作用,實驗證明茶多酚抗變態反應和抗皮膚過敏反應比目前常用的抗過敏葯的抑制效果強2~10倍。茶多酚能抑制活性因子如抗體、腎上腺素、酶等引起的過敏反映,對哮喘等過敏XX癥有顯著療效。 ③ 舒緩腸胃緊張、止瀉和利尿 茶多酚具有刺激胃腸道反應,加速大腸蠕動以達到治療便秘的效果。 茶多酚通過提高人體的綜合免疫能力,抑制和殺滅引起腹瀉的各種有害病原菌,並舒緩腸胃的緊張狀態,以達到消炎止瀉的效果。 茶多酚中黃烷醇類化合物能夠刺激腎血管舒張,增加腎髒的血流量,從而增加腎小球的濾過率,使尿液中的乳酸獲得排除。人體肌肉、組織中的乳酸是一種疲勞物質,乳酸排出體外能使疲勞的肌體獲得恢復。 ④ 促進Vc的吸收,防治壞血病 茶多酚能夠促進人體對維生素C的吸收,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壞血症。 4、其它保健治療功效 ① 抗脂質過氧化,預防衰老 茶多酚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皮膚線立體中脂氧合酶和脂質過氧化作用,從而具有抗衰老效應。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性明顯優於維生素E,且與維生素C、E有增效效應。 ② 對重金屬鹽和生物鹼中毒的抗解作用 茶多酚對重金屬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能與重金屬形成絡合物而產生沉澱,有利於減輕重金屬對人體產生的毒害作用。另外,茶多酚還具有改善肝功能和利尿的作用,因而對生物鹼中毒有較好的抗解作用。 ③ 防輻XX損傷,減輕放療的不良反應 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具有優異的抗輻XX功能,可吸收放XX性物質,阻止其在人體內擴散,被稱為天然的紫外線過濾器。茶多酚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能夠有效地維持白細胞、血小板、血色素水平的穩定;改善由於放化療造成的不良反應;有效的緩解XX線對骨髓細胞增重的抑製作用;有效地減輕放化療藥物對肌體免疫系統的抑製作用。 ④ 防齲固齒和清除口臭的作用 茶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殺死在齒縫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齲齒細菌,具有抑制葡萄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這樣病菌就不能在牙上著床,有效的中斷了使齲齒形成的過程。殘留于齒縫中的蛋白質食物成為腐敗細菌增殖的基質,茶多酚可以殺死此類細菌。 ⑤ 助消化作用 茶多酚可以增強消化道的蠕動,預防消化器官疾病的發生。另外茶多酚化合物可以薄膜狀態附著在胃的傷口上,對潰瘍創面起到保護作用。 ⑥ 有助於美容護膚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它洗臉能清除面部的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XX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茶多酚能夠阻擋紫外線和清除紫外線誘導的自由基,從而保護黑色素細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同時對脂質氧化產生抑制,減輕色素沉著。主要用途
簡介
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劑BHT、BHA的4-6倍,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無合成物的潛在毒副作用;兒茶素對食品中的色素和維生素類有保護作用,使食品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原有色澤與營養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類的腐敗,並能消除異味。 實際上茶葉的許多作用都是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於食品保鮮防腐,無毒副作用,食用安全同時配上植酸防腐效果更佳。茶葉能夠保存較長的時間而不變質,這是其他的樹葉、菜葉、花草所達不到的。茶多酚參入其他有機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夠延長貯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纖維素穩定性,有效保護食品各種營養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糕點及乳製品
對高脂肪糕點及乳製品,如月餅、餅乾、蛋糕、方便麵、奶粉、乳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僅可保持其原有的風味,防腐敗,延長保鮮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殺滅細菌,提高食品衛生標準,延長食品的銷售壽命。另外,還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飲料生產
茶多酚不僅可配製果味茶、檸檬茶等飲料,還能抑制豆奶、汽水、果汁等飲料中的VA、VC等多種維生素的降解破壞,從而保證飲料中的各種營養成份。水果和蔬菜保鮮
在新鮮水果和蔬菜上噴灑低濃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細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顏色,達到保鮮防腐的目的。畜肉製品
茶多酚對肉類及其腌製品如香腸、肉食罐頭臘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質抗損效果,尤其是對罐頭類食品中耐熱的芽胞菌等具有顯著的抑制和殺滅作用,並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變色的作用。食用油貯藏
食用油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緩不飽和脂肪酸的自動氧化分解,從而防止油脂的質變腐敗,使油脂的貯藏期延長一倍以上。使用限量
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2007)規定茶多酚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量如下:兒茶酚在食品中的使用範圍和最大使用量
另外,茶多酚的副產品咖啡因, 又稱為咖啡鹼,為白色晶體或粉末,溶於水、乙醇等,能XX大腦皮層,所以有提神作用。常用的製劑是安鈉咖(苯甲酸咖啡因),一種中樞XX葯,能加強大腦皮層XX過程,用於神經衰弱和精神抑制狀態以及配製復方乙酰水楊酸和氨非咖片等作醫藥器品。提取工藝
從茶葉中製備茶多酚的傳統方法主要分為以下三類。溶劑提取法
將茶葉用極性溶劑浸漬,然後把浸取液進行液—液萃取分離,最後濃縮得到產品。目前工業化生產主要採用此法。產品收率5%~10%,產品純度為80%~98%。所用溶劑有丙酮、乙醚、甲醇、已烷及三氯甲烷等。該法生產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離子沉澱法
用金屬沉澱茶多酚,使其與咖啡鹼分離,該方法使用了對人體有毒的重金屬作沉澱劑,所以,用該法生產的產品難達到食品和醫藥行業的要求。柱分離製備法
凝膠柱、吸附柱和離子交換柱法。此項技術的關鍵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採用柱分離製備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間,純度可達98%,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貴,而且淋洗時要用多種和大量有機溶劑,顯然不適合工業化生產。 以上傳統方法均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產品無法在安全性、價格和純度方面全部滿足食品添加劑和醫藥行業的要求。針對這些問題,經有關專家反覆試驗、成功地開發出將超臨界CO2萃取技術與傳統提取、濃縮和萃取技術相結合,製備高純度茶多酚新工藝。該工藝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純度和得率。又符合工業化生產對原料、溶劑使用、製作路線、生產過程安全性和產品顏色、產率、純度諸方面的要求,有利於茶多酚更有效地在醫藥和食品工業中應用。醫學價值
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阻斷脂質過氧化過程,提高人體內酶的活性,從而起到抗突變、抗癌症的功效:DNA
諸多的醫學實驗已經證明,茶多酚有極強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止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誘導人體內代謝酶的活性的增高,促進致癌物的解毒;抑制和阻斷人體內源性亞硝化反應,防止癌變和基因突變。抑制致癌物與細胞DNA的共價結合,防止DNA單鏈斷裂;提高肌體的細胞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每人每天攝入160mg茶多酚即對人體內亞硝化過程產生明顯的抑制和阻斷作用,攝入480mg的茶多酚抑製作用達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