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序言
食用菌
八十年代
初期以來,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
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項目在中國得以迅猛
發展,食用菌
產品曾
一度供不應求,賣價不菲。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
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
營養、
保健的
綠色食品。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
認識了食用菌的生長規律,改進了古老的
依靠孢子、菌絲自然
傳播的生產方式。人工培養栽培種的菌絲,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獲得高產的可能性。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菇廠。1950年,全世界較大
面積的栽培食用菌約5類,
產量約7萬噸,西歐一些生產蘑菇的國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積的平均產量約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種類已超過12類,產量約121萬噸、有的國家每平方米的產量已
提高到27千克。近年來,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
液體發酵生產
食品添加劑的技術。中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銀耳、
平菇、
滑菇等7類,1982年總產量約15萬噸,在
掌握選育優良品種、改進位種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食用菌的發展速度正迅速提高。
科學家們預言,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
蛋白質食品之一。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
第一,據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調查統計,2010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2000萬噸,占世界70%。近年來由全禾菌業、九發集團等單位開發了食用菌液體菌種生產和工廠化栽培技術,大大提升了中國食用菌生產
水平。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中國雖然是食用菌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年人均消費量不足0.5公斤,美國年人均為1.5公斤,
日本年人均為3公斤,全國年人均消費量與世界一些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據海關提供的數據,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別為47.6萬噸、38萬噸、43萬噸,換匯分別為6億美元、4.6億美元、6.2億美元,出口量和
總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國外食用菌人均消費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
遞增,有大的國外市場空間可供開拓。中國內地食用菌人均消費量還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因此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有調查表明;
北京每年的食用菌產量為15萬噸,按
固定人口1500萬人計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對國內市場要加大宣傳
力度及產業整合,擴大消費
群體,提高消費總量,以拉動生產;對國際市場關鍵是提高產品各層面
質量,以求增加國際市場佔有份額。
簡介
1.
食用菌 (edible fungus):可供人類食用的大型真菌。
具體地說,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
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質(或膠質)子實體或菌核
組織的高等真菌的類總稱。
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達12萬餘種,能形成大型子實體或菌核組織的達6000余種,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種。目前能大面積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種。食用菌在分類上屬於菌物介真菌門,絕大多數屬於擔子菌亞門(如平菇、香菇),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如羊肚菌)。中國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據卯曉嵐(1988)統計,中國已知的食用菌約657種,它們分屬於41個科、132個屬,器重擔子菌620種(占94.4%),子囊菌39種(占5.6%)。2000年統計中國的食用菌達938種,人工栽培的50余種。
2.《
食用菌》:創刊于1979年,雙月刊,單月23號發行。雜誌由
上海市
農業科學院主辦,是一份以應用技術為主的專業技術
期刊,主要報道食用菌科研成果,交流生產
經驗,反映食用菌行業動態、宣傳普及食用菌知識。主要讀者對象為食用菌科研工作者、技術推廣人員、大專院校教師和學生,以及生產經營人員和專業戶。主要報道內容:香菇、蘑菇、平菇、
金針菇、
黑木耳、銀耳、
金耳、
猴頭菇、
靈芝、
天麻、
白靈菇、
杏鮑菇、
冬蟲夏草等食(葯)用菌的科研成果、生產技術、市場信息,行業動態等。主要欄目:專題報道
食用菌
、資源調查、生理生化、育種馴化、培養材料、栽培技術、
病蟲害防治、機具設備、
貯藏加工、海外蕈情、菌業丰采、食用菌與
健康、機構介紹、市場信息、小集錦等。
1985年全國農業科技情報刊物二等獎;
1990全國優秀農業專業技術期刊一等獎;
1990~1991年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
1996年榮獲第二屆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
2002年被評為「雙效」期刊,錄選中國期刊方陣;
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一等獎;
2004年獲第四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技術類二等獎;
2006年獲全國農業期刊金犁獎技術類一等獎。
典型品種:
在山區森林中生長的木生菌種類和
數量較多,如香菇、木耳、銀耳、猴頭、鬆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在田頭、路邊、
草原和草堆上糞、草生菌,有草菇、口蘑等。南方生長較多的是高溫結實性真菌;高山地區、北方寒冷地帶生長較多的則是
低溫結實性真菌。
銀耳
銀耳,又名白木耳,
性平、
味甘淡,具有
補腎壯腦、強精
滋陰、提神、營血、強壯、
清熱潤肺、生
銀耳
津、止咳、潤腸益胃、
補氣強心等
功效。內含蛋白質、
脂肪、鈣,以及
多糖、
粗纖維等。銀耳中的多糖有A、B、C三種,均有
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其中以多糖C
效果最好。其他
成分如粗纖維和鈣都有預防
癌症的作用。有人證實,銀耳
製劑可提高機體的
免疫功能,增強
巨噬細胞的
吞噬作用,增咖免疫球蛋白含量,從而抑制
癌細胞的生長,達到
治療目的。
木耳
野生木耳
木耳,即黑木耳,
色澤黑褐,質地柔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素可葷,不但為中國菜餚大添風采,而且能
養血駐顏,令人
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
缺鐵性貧血及其他藥用功效。主要
分佈于
黑龍江、吉林、福建、台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長於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單生或群生。目前人工
培植以
椴木的和袋料的為主。性平、味甘,有
涼血、
活血、
止血、益胃、
潤燥的功效。內含蛋白質、脂肪、多種糖尖、
維生素和
微量元素、礦
物質等。也具有
抗癌作用,並能治療
糖尿病,現已有製
成藥片供
口服。其抗癌成分及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香菇
香菇,又名
香蕈、
冬菇等,性平、味甘,
無毒,有滋陰、潤肺、
養胃、活血
益氣、健腦強身等功效。是一種高營養低脂肪的
保健食品。含
香菇
有蛋白質、糖、多種維生素和
礦物質。其中最主要的有30多種酶及7種
人體必須的
氨基酸。香菇中所含的多糖還有1,3-β-
葡萄糖苷酶,據
實驗有增強
細胞免疫和
體液免疫,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的作用。
香菇多糖對
小鼠肉瘤的抑制率達98%。
猴頭菇
猴頭菇,又名猴菇。性平、味甘,有利
五臟、助
消化、補
虛損的功效。猴頭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纖維、16種氨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猴頭內提取的
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
酰胺類物質,對肉瘤有
抑製作用,現藥廠已生產出
猴菇菌片,
臨床觀察對
胃癌、
賁門癌和食管癌均有效。
猴頭菇
生長條件
菌絲生長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淺色的菌絲體在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場所生長。條件適宜時形成子實體,成為人類喜食的佳品。菌絲體和子實體是一般食用菌
生長發育的兩個主要階段。各種食用菌是根據子實體的
形態如:菇形、菇蓋、菌褶或子實層體、孢子和菇柄的特徵,再結合生態、生理等的差別來分類
識別的(見層菌綱、木耳目、銀耳目、傘菌目)。憑經驗區別野生食用菌和毒菇時,也是以子實體的外形和顏色等為
依據。有些食用菌生長在枯樹榦或木段上,如香菇、木耳、銀耳、平菇、猴頭、金針菇和滑菇;有些生長在
草本植物的莖稈和畜、禽的糞上,如蘑菇、草菇等;還有的與植物根共同生長被稱為菌根真菌(見菌根),如鬆口蘑、牛肝菌等。以上特性也決定著各種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生態條件中的分佈。食用菌在菌絲生長階段並不嚴格要求潮濕條件,但在出菇或出耳時,環境中的相對
濕度則需在85%以上,而且需要適合的溫度、
通風和
光照。如蘑菇、香菇、金針菇、滑菇、鬆口蘑等適合在溫度較低的春、秋季或在低溫地帶(15℃左右)出菇;草菇、木耳、
鳳尾菇等則適合在夏季或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高溫條件下結實。
中國的食用菌資源豐富,也是最早栽培、
利用食用菌的國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
記載。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開始。草菇則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閩粵一帶開始栽培。這些技術一直流傳至今。
菇類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鮮菇1.5-6%、干菇15-35%,高於一般
蔬菜,而且它的氨基酸組成比較全面,大多菇類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其中蘑菇、草菇、金針菇中
賴氨酸含量豐富,而穀物中缺乏,賴氨酸有利於
兒童體質和
智力發育,金針菇在日本更是稱為"增智菇".菇類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多種具有生理活性的礦質元素。如VB1、VB12、Vc、Vk、VD及磷、鈉、鉀、鈣、鐵和許多微量元素,可以補充其它食品中的不足。
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
水果的幾倍到幾十倍。如鮮蘑菇含蛋白質為1.5-3.5%,是大
白菜的3倍,
蘿蔔的6倍,
蘋果的17倍。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質相當於 2公斤
瘦肉,3公斤
雞蛋或12公斤
牛奶的蛋白量。食用菌中賴氨酸含很豐富, 含有組成蛋白質的18種氨基酸,和人體所必需的8種微量元素。
穀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賴氨酸,食用菌中含量也相當豐富。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約占干品
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體健康有益的
不飽和脂肪酸。食用菌還含有維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 都高於肉類,草菇Vc含量為
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菇的17倍。香菇Vd原含量高達128國際單位,是
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
大豆的21倍。VD原經
紫外線照XX可轉化為VD,促進對鈣的
吸收。 食用菌還富含多種礦質元素:磷、鉀、鈉、鈣、鐵、鋅、鎂、錳、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銀耳含有較多的磷,有助於
恢復和提高
大腦功能。香菇、木耳含鐵量高。香菇的
灰分元素中鉀占65%,是鹼性
食物中的高級食品,可中和肉類食品產生的酸。
食用菌不僅味美,而且營養豐富,常被人們稱作
健康食品,如香菇不僅含有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具有降低
血液中的
膽固醇、治療
高血壓的作用,近年來還發現香菇、蘑菇、金針菇、猴頭中含有增強人體抗癌能力的物質。
藥用保健價值
食用菌中含有
生物活性物質如:高
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複合體、天然
有機鍺、
核酸降解物、cAMP和
三萜類化合物等對維護人體健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食用菌的藥用保健價值有: ①抗癌作用:食用菌的
多糖體,能刺激
抗體的形成,提高並
調整機
體內部的防禦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質
誘發腫瘤的發生率,並對多種
化療藥物有
增效作用。此外
栗蘑中富含的
有機硒,可作
補硒食品,若長期食用,幾乎可以防止一切
癌變。②
抗菌、
抗病毒作用。③
降血壓、降
血脂、抗
血栓、抗
心律失常、強心等。④
健胃、助消化作用。⑤止咳平喘、祛痰作用。⑥利膽、
保肝、
解毒。⑦降
血糖。⑧通便
利尿。⑨
免疫調節。
食用菌
近年來,以食用菌為原料生產加工的保健食品、
保健飲料、酒及
藥品大量用於醫療臨床及投入保健品市場。因此,食用菌作為一種綠色食品日益受到各國人民的重視,現將食用菌的藥用保健價值分述如下:
抗癌作用
食用菌的抗癌作用主要來自食用菌中的多糖體,這類化合物雖對
腫瘤細胞沒有直接的殺作作用,但能刺激抗體的形成,提高並調整機體內部的防禦能力。此外,食用菌還能降低某些物質誘發腫瘤的發生率,並對多種化療藥物有增效
效應。Sasaki等(1971)發現,從
樹舌子實體中
分離的多糖G—2可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長。李旭
生等發現,
靈芝菌絲
提取物(GLP)對C3H小鼠的肌性纖維
惡性腫瘤有抑製作用,而且對此腫瘤細胞的肺
轉移病灶也有抑製作用。
銀耳多糖的抗腫瘤作用首見於Ukai等(1972)的報道,發現銀耳多糖對鼠S—180肉瘤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周愛如等(1987)發現,腹腔注XX銀耳多糖能明顯抑制小鼠艾氏
腹水癌生長,並顯著抑制腹水癌細胞DNA
合成速率。Chihara等(1969)首先發現香菇的熱水提取物能抵制小鼠S—180肉瘤生長,以後從其中獲得香菇多糖(Lentinan),不僅抵制腫瘤生長而且還能預防
化學性和病毒致瘤物的
致癌作用。在日本自古以來就把栗蘑作為野生
草藥用於治療胃癌、
食道癌、
乳腺癌,栗蘑的抑製作用主要是β—D—
葡聚糖。此外,栗蘑中富含有機硒,可作為補硒食品,若長期食用,幾乎可以防止一切癌變。
雲芝多糖(PSK,商品名Krestin)、
雲芝多糖肽(PSP)、
茯苓多糖和羧甲基茯苓多糖、裂皺菌多糖(Schizophyllan)、
豬苓多糖等也有抗腫瘤作用,對
實驗動物的
移植性腫瘤有抑製作用。
抗菌、抗病毒
冬蟲夏草(Crodyceps sinensis)含有
蟲草素(Cordyeepin),能抑制葡萄
球菌、鏈
冬蟲夏草
球菌、結核
桿菌、
肺炎球菌、
鼻疽桿菌、豬
出血性
敗血症桿菌的生長。對
石膏樣小
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及
須瘡癬菌等致病真菌也具有抑製作用。翹鱗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產生的
抗生素能抑制木硬孔菌(Rigidoporus Lignosus)、
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
枯草桿菌的生長。牛舌菌(Fistulina hepatica)的發酵液中含有抗真菌的
抗菌素—牛舌菌素,(Armillariella mellea)的發酵液中有四種可溶於
氯仿的抗生素(酚類化合物),對
革蘭氏
陰性細菌、真菌和病毒有明顯的抑製作用。香菇中雙鏈
核糖核酸(d—RNA)能使小鼠體內誘導生成擾素,並進一步阻止鼠體內
流感病毒(A/SW15)和兔
口炎病毒的
增殖。另據日本
藥學會第八個五年計劃113次年會
報告,
灰樹花(Grifola frondosa)多糖對HIV有抑製作用。目前關注的焦點是靈芝、雲芝、香菇等的提取物或組分對HIV的作用。最近,kim報告了靈芝的抗HIV活性。
①降血壓:
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含有多量
酪氨酸梅,
長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發酵液中含有小奧德蘑酮(Oudenone),香菇含有的酪氨酸
氧化酶都有降血壓作用。②降血脂:干香菇中分離出香菇素(Lentincain)含有兩種組分。有明顯降低
血清膽固醇的作用,較著名的降血脂藥物安妥明要強10倍。用香菇素喂大
白鼠,則
血漿膽固醇含量可減少25%-28%。用靈芝製劑給實驗性
動脈硬化的
家兔灌胃,可使血漿膽固醇及β-脂蛋白明顯降低,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脂質沉著的程度和範圍也較對照明顯
減輕。
高血脂患者用人工蟲草
膠囊治療,
總膽固醇和
甘油三酯下降率在60%左右,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升率在70%,取得較好的
療效。③抗血栓: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含有一種阻止血凝固的物質,該活性物不影響(14C)
花生四烯酸合成
凝血惡烷。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含有
腺嘌呤核苷,是破壞
血小板凝集的物質,它可以抑制
血栓形成。靈芝可以
改善血液的粘度,增加
微循環血流,
顯示出預防血栓形成的功效。對
心臟病、
腦血栓具有臨床治療價值。④抗心律失常、強心作用:靈芝培養物的提取
濃縮物對離體蛙心和
戊巴比妥鈉抑制的心臟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靈芝
酊劑或菌絲的
乙醇提取物及
水溶性多糖也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茯苓的水、乙醇及
乙醚提取物對離體蛙心都有強心及加速
心率的作用。冬蟲夏草能對抗
氯化鋇、
烏頭鹼所致
大鼠心率失常,也能對抗哇巴因過量所致的心率失常,延長心率失常的
潛伏期和縮短持續
時間。
健胃、助消化作用
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對
消化不良、
胃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及
慢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胃癌、食道癌也有一定療效。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有健胃補脾、助消化、理氣
化痰等功效,用以治療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痰多氣短等
疾病。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子實體有助消化和治療
痔瘡之功能。
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冬蟲夏草有明顯的擴張
支氣管作用,並可明顯增強
腎上腺素擴張支氣管
平滑肌作用,但對
組胺引起的氣管平滑肌收縮無對抗作用。據日本報道,靈芝有抗
過敏作用,對
過敏性哮喘有療效。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能化痰、止咳、
定喘、
調氣、平肝陽,民間用於治療
老年人咳嗽、
氣管炎。銀耳
糖漿治療
慢性氣管炎的有效率在85%左右,顯效以上占47%,並具有一定的鎮咳、祛痰、平喘作用。
發光假蜜環菌又稱
亮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用於
治病是中國首創,它含
假蜜環菌甲素(ArmillarisinA)系
香豆素類化合物,是治療
膽道感染的一種有效成分。假蜜環菌對於治療
膽囊炎、急性或
慢性肝炎和遷延性慢性肝炎有一定的效果。雲芝、樹舌和雙孢蘑菇都具有保肝功能。變綠紅菇(Russula virescens)有
明目、瀉肝火、散
內熱等功效。冬蟲夏草對
四氯化碳導致的大鼠肝纖維化有防治作用。
降血糖
靈芝和茯苓都具有降血糖作用。Hikino和Tomod等發現,從靈芝子實體中提取的多糖B和多
食用菌-靈芝
糖C及一些靈芝雜多糖均有降血糖作用。銀耳多糖和銀耳孢子對小鼠四氧
嘧啶糖尿病有明顯的預防作用。對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
高血糖小鼠、猴頭多糖亦有一定的降血作用。
通便利尿作用
擬小牛肝菌(Boletinus asiayicus)有
瀉下通便之功效。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菌核能
利水滲濕。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醇提物具有利尿作用,臨床多用於利水
消腫。茯苓的利尿作用與影響
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有關。茯苓促鈉排出的有效成分為
茯苓酸(Pachymicacid)。
免疫調節作用
靈芝類製劑(包括
靈芝多糖類)、銀耳多糖、銀耳孢子多糖、香菇多糖、香菇菌多糖、雲芝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
豬苓多糖、蜜環菌多糖、冬蟲夏草製劑等均能增強小鼠及注XX
免疫抑制小鼠或荷瘤小鼠的
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從而增強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同時這些多糖還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體液免疫反應和促進
細胞因子產生。
遲髮型超敏反應是檢測機體免疫功能的一個經典方法。靈芝多糖、樹舌多糖、松
杉樹芝多糖、香菇多糖、銀耳多糖、
雲芝多糖K(PS-K)、雲芝多糖肽(PSP)、發酵生產的雲芝多糖(KS-2)、
裂褶菌(胞內和胞外)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等均能增強二硝基
氯苯或二硝基氟苯
致敏的正常小鼠的遲髮型超敏反應(DTH)。
其它作用
靈芝、
紫芝、蜜環菌、冬蟲夏草和
猴頭菌等均具有
鎮靜作用,可治
神經衰弱。黑木耳有益氣
補血、止血、
止痛、活血等功效。毛木耳有益氣強身、活血、止血和止痛之功效。由於木耳、銀耳具有凝血、止血、補血、活血的功能,所以也是治療
婦科疾病的良藥。金針菇每百克氨基酸總量達20.9g,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總量的44.5%,特別是
精氨酸、賴氨酸的含量高於其它食用菌的含量。因此,金針菇能促進兒童的
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日本稱金針菇為「增智菇」。靈芝能
滋補強壯、
扶正固本。
《本草綱目》記載「久服,輕身不老延年」。長裙竹蓀(Dictyophora indusiata)和短裙竹蓀(Dictyophora duplicata)的煮沸液可防佳餚
變質,若與肉共煮,也能
防腐。濃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s)與食物共煮或研成粉拌入食物可防止食物變餿。在歐洲其粉末用作食品風味添加劑。
綜上所述,由於食用菌有多種抗病治病的藥用保健價值,現已引起國內外許多研究學者重視,逐漸有食用擴大轉入藥用研究及藥用開發研究。目前在國內外都出現了不少新產品,除製成各種
保健茶、保健飲料外,還可製成多種煎劑、
片劑、糖漿、膠囊或研末服用,有的還製成
針劑、口服液等。另外,對食用較多的擔子菌,現已發現他對人體腫瘤有顯著抑製作用的就有60多種。因此,從可實用的孢子菌中尋找新的抗腫瘤藥物或其它藥物具有重要意義,把真菌的食用與藥用相結合起來,對食用菌的進一步開發更具有實踐意義。
食用菌化學保鮮法
食用菌化學保鮮具有方法簡單、成本低、保鮮程度高等優點。
將新採的平菇、鳳尾菇等經整理后浸入0.6%的
食鹽水中約10分鐘,瀝干后裝入塑料袋儲藏,能保鮮5~8天。
將新採收的平菇攤放在乾淨的
水泥地面上,向菇體噴灑0.15%焦亞硫酸鈉水
溶液,邊噴邊翻動菇體,以便噴灑均勻。噴后裝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儲
存在陰涼處,在10℃~25℃下可保鮮8~10天。食用時,要用清水漂洗。
用做
米飯時的稀米湯,加入1%純鹼或5%
小蘇打,
冷卻至室溫。將採下的鮮蘑菇浸入米湯鹼液中,5分鐘后撈出,置陰涼乾燥處。此時在蘑菇表面形成一層米湯薄膜,可以隔絕
空氣,保鮮3天。
金針菇、香菇、草菇等採收后,往鮮菇上噴灑0.1%的抗壞血酸液,裝入非鐵質容器內,可保鮮3~5天,其鮮度、色澤基本不改變。
用0.2%氯化鈉加0.1%氯化鈣製成
混合浸泡液。將剛採收的鮮菇浸泡于混合液中,用一竹箅蓋上並加一重物,使菇體浸入液面以下30分鐘,在15℃~25℃下可保鮮5天左右,5℃~10℃下可保鮮10天以上。
將0.05%抗壞血酸和0.02%檸檬酸配成混合保鮮液,把鮮菇浸泡在保鮮液中10~20分鐘,撈出瀝干,用塑料袋包裝密封。
比久(B9)保鮮
比久是一種植物生長延緩劑。用0.1%的比久水溶液浸泡鮮菇10分鐘,取出瀝干裝袋密封,于5℃~25℃下保鮮,可保鮮15天以上。適用於蘑菇、香菇、平菇、金針菇等菌類保鮮。
將新鮮草菇裝入塑料盒中,以麥飯石水浸沒菇體,置於0℃以下低溫保鮮,保鮮期可達70 天。而且氨基酸含量與鮮菇差別不大,色澤、口感均較好。
食用菌栽培學
緒論
一、概述
1.什麼是食用菌?
狹義的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的、其肉質或膠質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稱蘑菇。
2.食用菌的
營養價值: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與
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
3.食用菌的保健功能(1)抗腫瘤活性(2)增強免疫功能(3)調節血脂作用(4)保肝解毒作用(5)降血糖作用(6)其它作用
二、中國食用菌的栽培資源、現狀與歷史
1. 中國食用菌的栽培現狀
1. 食用菌產值僅次於糧、棉、油、果、菜,在種植業中居第6位。
(2目前國際市場以三大菇類為主,即雙孢蘑菇、香菇、平菇。
平菇
2、中國食用菌的栽培資源
自然界約有食用菌2000種,中國食用菌已知938種,隸屬於166屬,54科,14目。
三、國際食用菌事業的現狀
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為蘑菇,第二大食用菌為香菇,中國的香菇居世界第一位;其次是日本,韓國居第三。
食用菌形態結構及分類
一、菌絲體
1.絲體的來源
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單位,在適宜條件下萌發形成管狀的絲狀體,每根絲狀體叫菌絲。菌絲通常是無色或有色,由頂端生長,在
基質中蔓延
伸展,反覆分枝,組成菌絲群,通稱菌絲體。
2. 菌絲體的雙核化和子實體的形成
單核孢子萌發時產生一根菌絲,即初生菌絲,這種菌絲開始時是多核的,但很快產生隔膜,使每個細胞各具一個
細胞核,又稱單核菌絲。單核菌絲不能形成正常的子實體,必須進行雙核化後由雙核菌絲髮育而成。
單核菌絲的雙核化是通過「同宗接合」或「異宗接合」方式進行。
同宗接合-------指在同一孢子萌發后長出的單核菌絲互相接合時,彼此之間的
原生質和細胞核結合在同一個細胞中(
質配)形成雙核菌絲,這種單核菌絲為雌雄同株,稱自交親和。少數食用菌屬這種類型,如蘑菇、草菇等。
異宗接合-------指由兩個具有不同
性別的孢子所產生的單核菌絲之間進行質配。同性間永不親和,不能形成子實體,這種
現象稱自交
不育。大多數食用菌屬這種類型。
初生菌絲形成次生菌絲,即進行雙核化,與初生菌絲相比:具有兩個細胞核,菌絲體較粗長,可作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實體,存在時間最長。
鎖狀
聯合-------是雙核菌絲繁殖的一種特殊形式,通過這種聯合,菌絲體不斷擴大生長。其過程是:最先在兩個核之間生出一勾狀凸起,其中一個細胞核移到咀狀處,一個留在細胞基部,兩個胞核同時分裂產生四個子核,隨後,勾狀
突起中的兩個核,其中一個仍留在勾中,另一核XX菌絲細胞前端,原來留在菌絲細胞中的兩個核,一個向前移動,另一個留在基部,此時,勾狀突起向下
彎曲與菌絲
細胞壁接觸,接觸處胞壁溶化,成橋形,同時勾狀突起的基部生一隔膜,最後,勾狀中的核從菌絲壁溶化處XX菌絲細胞,在橋下方內生一
橫隔膜,將菌絲
細胞分裂成兩個子細胞。鎖狀聯合使每個
子代細胞都含有來源於父母親本的核,當菌絲尖端繼續向前伸長,新的鎖狀聯合又開始進行。
子實體的形成:單核菌絲-----雙核菌絲-----
三級菌絲(組織化)---子實體。
3. 休眠體
1.概念
是在環境不良期間停止活動或停止同化作用的一種菌體,通常以休眠孢子、菌絲體團或菌核方式來實現。
2. 休眠體的類型
休眠體包括休眠孢子、菌核、菌索等
休眠孢子:如草菇的厚垣孢子。
菌核:由菌絲體的菌絲相互緊密纏結在一起而成的菌絲組織體。
菌索:菌絲體纏結成繩索狀。
二、子實體
1. 子實體的類型
如傘菌類型、耳菌類型、子囊菌類型等
2. 子實體的構成
由菌蓋、菌褶、菌柄、菌環、
菌托等幾部分組成。
1. 菌蓋
為食用菌的主要食用部分。(2) 菌柄
具有植物莖幹功能,可輸送養分和
水分。(3) 菌褶為孢子產生的場所。
菌褶與菌柄的著生關係:
離生:如草菇、蘑菇等。
彎生或凹生:如香菇。
延生或垂生:如
側耳。
直生或貼生:如鱗耳。
4. 菌環
部分食用菌具有,是內菌幕殘留在菌柄上的環狀物。
5. 菌托
部分食用菌具有,是外菌幕遺留在菌柄基部的袋狀物或環狀物。
三、形態發生
由
擔孢子萌發,經過單核階段的初生菌絲至雙核化后的次生雙核菌絲,最後達到生理成熟的雙核菌絲(三生菌絲)形成子實體。
在眾多擔子菌中,子實體的發育方式可分為四種類型:裸果型、被果型、假被果型、半被果型。
1. 裸果型如耳類、平菇、靈芝等。
2. 被果型如
馬勃屬、禿馬勃屬
3. 假被果型如虎皮香菇、牛肝菌、紅菇等。
4. 半被果型在蘑菇目中很常見
四、大型真菌的分類
全世界已知有食用菌有2000多種,中國已知達600多種以上,屬子囊菌亞門盤菌綱(含塊菌目、盤菌目)、擔子菌亞門(含層菌綱、腹菌綱)。
五、毒菌及其識別
1. 菌種類及識別
1.鵝膏屬毒菌:多毒菌是鵝膏屬種類。共同點是孢子印白色,菌褶離生,有菌托,常有菌環。
毒鵝膏:菌蓋表麵灰褐色至暗灰綠色,菌環上位,菌托大,苞狀。
2. 毒菌
毒素(1) 原漿毒素(2) 神經致幻毒素(3) 血液毒素(4) 胃腸毒素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態
一、 食用菌的生理基礎
1.
營養物質
真菌是一類沒有
葉綠素的異養型
真核生物,
真菌的在生長發育過程有兩個現象:合成
代謝和
分解代謝
食用菌吸收營養物質的特點:
① 大量元素中諸元素都是通過化合物的形式來加以吸收利用的。
② 食用菌的碳素營養都是通過生物降解作用,把植物的
殘體加以降解后利用的。葡萄糖是廣泛利用的碳源。氮素營養的利用與碳素營養相似。動植物殘體被
微生物分解后,其中間產生的
代謝產物可被食用菌利用。
硝酸鹽是廣泛利用的氮源。
③ 絕大多數真菌是好
氣性的。
④ 真菌的微營養(如維生素、
生長素、
激素等)非常重要,主要是由於微量元素與酶的
活化有關,對
代謝途徑和生物合成至關重要。
⑤ 真菌的某些次生代謝產物,如檸蒙酸和氨基酸,在真菌細胞內具有鰲合作用,對於pH 值的
穩定性起緩衝作用,從而可使某些微量元素發揮有效性。
在食用菌生長
中經常
使用石灰或石膏,既有鈣
代謝作用,也能調整
酸鹼度。
2. 生長發育特點及其環境條件
① 食用菌的生活史
食用菌的生活史可以粗分為兩大方面:營養生長和XX生長。孢子----萌發-------單核菌絲-------雙核菌絲-------三次生菌絲--------子實體-------孢子(
分析中間過程)
② 環境條件對作用菌生長發育的影響
影響食用菌
因素有:營養物質、酸鹼度、溫度、水分、氧和
二氧化碳、光照以及
生物因素。
A、 營養物質
營養物質的利用是通過菌絲
分泌木質素酶,
一般地說,真菌在菌絲迅速
生長期間,其基質的C/N比高,往往有利於脂肪的合成,在孢子萌發的
前期C/N比高,
後期低,總得來說:在子實體
分化發育階段,C/N過高則不能形成菌蕾;C/N過低,則又使眾多的原基夭折。菌絲生長階段的C/N約為20:1;子實體分化階段,C/N約為18:1。
B、 酸鹼度
大多數真菌是喜酸性基質的,一般能適應的pH範圍為3-8,香菇為4.0-5.4,木耳為5.0-5.4,雙孢蘑菇為6.8-7.0,金針菇為5.4-6.0,猴頭菇為4.0,草菇為7.5。加入適量
磷酸氫二鉀等緩衝物質,使
培養基的pH得到穩定,在產酸過多時,可添加適量的
碳酸鈣等
C、 溫度
喜低溫或低溫結實的有金針菇和滑菇;喜高溫的有草菇,
關於溫度與食用菌生長發育關係點:
a 食用菌的菌絲體較耐低溫。b、 菌落在
瓊脂平板上的最快生長速度的溫度,不一定就是生理上最佳溫度。C就香菇而言,晝夜溫差
幅度XX,可以刺激成熟的菌絲體形成原基。
D、 水分和濕度
香菇和金針菇的代料栽培中,培養料的含水量為乾料的1.8-2.6 倍,菌絲生長最佳。但在子實體分化發育期,則以水分為乾料重量的2.6-3.4 倍為最適宜。
適宜於食用菌生長的培養料含水量約為濕料總重量的60%。相對濕度一般控制在80-90%之間。
E、 氧和二氧化碳
食用菌都是好氣性的,對蘑菇及草菇,當CO2
濃度超過0.1%時,就對子實體產生毒害作用。當CO2濃度在1000ppm以下時,平菇子實體尚可正常形成,但當其濃度超過1300ppm時,子實體出現
畸形。
F、 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