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粉(hú jiāo fěn),亦稱古月粉,由熱帶植物胡椒樹的果實碾壓而成,主要產在印度、越南、印尼、泰國、新加坡等國,中國廣東省、海南島也有生產。
胡椒是海南最著名的特產之一,它既是一種很好的調味品,又是一種珍貴的藥材。胡椒粉可葯、食兩用,中醫學稱胡椒有溫胃散寒之功能。食法主要有直接食用胡椒粉。胡椒粉又是世界上主要調味香料,果實中含有揮發性油1-2%,胡椒鹼8-9%,還含有粗脂肪、蛋白質、澱粉、可溶性氮等物質。胡椒粉含有的特殊成分使胡椒具有特有的芳香味道,還有苦辣味,成為百姓歡迎的具有辣味的調味品。雖然胡椒主要用作調味品,但實際上用途還有很多。如:民間用「胡椒燉豬肚」治療慢性胃腸病分類
胡椒粉分白胡椒粉和黑胡椒粉兩種,白胡椒粉為成熟的果實脫去果皮的種子加工而成,色灰白,種仁飽滿,氣味較濃,品質較好;黑胡椒粉是未成熟而曬乾的實加工而成,果皮皺而黑,氣味較談。兩者性情也不同。專家說,黑胡椒粉走里,味重,調味作用稍好;白胡椒粉藥用價值更高,走表,辛散作用更好。 1、 胡椒粉的主要成分是胡椒鹼,也含有一點量的芳香油、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氮,能祛腥、助消化『
2、胡椒粉里含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胡椒鹼,揮髮油,澱粉,硫胺素,銅,鐵,鋅,酮,醇,酶等。是人們喜愛的調味品。生產製作
無內容食用指南
1. 無論黑胡椒、白胡椒皆不能高溫油炸,應在菜餚或湯羹即將出鍋時填加少許,均勻拌入
2. 黑椒與肉食同煮,時間不宜太長以免香味揮發掉
3. 鮮胡椒可以冷藏短儲,粉狀胡椒應在密封容器中,避免受潮和光照,保存時間也不宜太長。 胡椒味辛、性熱,入胃、大腸經;有溫中下氣,消痰解毒的功效;
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外敷治瘡腫、毒蛇咬傷、犬咬傷;又可解食物毒。
1. 溫中散寒:用於胃寒所致的胃脘痛、嘔吐、以及腹冷所致的泄瀉、腸鳴;
2. 醒脾開胃:本品小劑量能增進食慾,對胃口差、消化不良有治療作用。食療偏方
1、治療胃痛。把胡椒0.6-1.5克研末拌水加紅糖吞服,也可用胡椒粉泡酒抹到胸口,可治療因受涼引起的胃痛。
2、紅棗5個,白胡椒10粒。先將紅棗洗凈去核,白胡椒略打裂開。然後在每個已去核的紅棗內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飯時,放在飯面上蒸熟食用。此方溫中補脾,暖胃止痛。適用於寒性胃痛。
3、胡椒12克,豬肚1個(約600克),蜜棗5枚。豬肚用生粉、鹽擦洗內外,洗凈。將胡椒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與蜜棗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時,調味后,飲湯吃豬肚、蜜棗。此方溫中健脾、散寒止痛。其他功效
1、 白胡椒粉的藥用價值較大,可散寒、健胃等,可以增進食慾、助消化、促發汗;還可以改善女性白帶異常及癲癇症。
2、 胡椒粉的氣味能增進食慾;
3、 胡椒粉性溫熱,對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腹鳴腹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並治療風寒感冒;
4、 胡椒粉有防腐抑菌的作用,可解魚蝦肉毒;
5、 黑胡椒粉的辣味比白胡椒強烈,吞中帶辣,祛腥提味,更多的用於烹制內臟、海鮮類菜餚;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消化道潰瘍、咳嗽咯血、痔瘡、咽喉炎症、眼疾患者慎食。
食物相剋
番茄醬與牛奶不宜與之同食。 胡椒始見載於唐代《酉陽雜俎》《唐本草》諸書,傳為唐僧西域取經攜回。以後歷代本草均有記述,多供藥用,亦用於食品調味。
演員、歌手 胡歌的粉絲也叫做胡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