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醫學學科分類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頜面部皮樣、表皮頜下間隙感染、頜面部淋巴管瘤、齒狀突發育畸形、上頜竇惡性腫瘤、頜骨造釉細胞瘤、慢性篩竇炎、下頜后縮、四環素牙、舌白斑等疾病。現在的技術,許多牙周病完全可以治愈。組織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如:引導組織再生技術、基因技術、種植義齒等更是為病變牙齒的再生帶來令人振奮的希望。但牙周病的治療必須是一個序列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制定一個詳細、有效的治療計劃、醫生細緻精湛的治療和病人的積極配合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範圍
口腔科主要開展:
正畸、冷光
美白、美容性
修復、精工制
口腔科
作各類
烤瓷牙,
局部可摘義齒、膠托、鋼托、鈦合金鋼托牙及各類精密附件、即刻義齒、
全口義齒。同時開展
牙髓病、牙周病、
根尖周病、、
根管治療、玻璃
離子、
複合樹脂光固化
補牙及
兒童牙病的預防和治療。頜面
外科開展各類腫瘤、畸形、口腔粘液性
囊腫、
頜下腺囊腫、
舌下腺囊腫、
腮腺混合瘤摘除、對種原因引起的殘冠、殘根、
畸形牙、
阻生牙的拔除等
手術、頜面
外傷、上
下頜骨骨折
急診治療。
分類
口腔科原本屬於五官科,后經
衛生部改革,現已
分離出來成為單獨的科室,口腔科大分類主要從
口腔疾病、牙齒、牙病變來歸類,從這三個大類又可以分為
口腔美容、
種植牙、
牙齒正畸、
口腔潰瘍、口腔
炎症等等。這些小類又可以從內科、外科再進行細分,下面為口腔科的詳細分類。
口腔外科:
拔牙、唇頰系帶修整、
唇齶裂、
頜面部腫瘤、
創傷、炎症、種植牙等。
口腔內科:
齲病、牙髓病變、根尖周病、隱裂、
牙周疾病、
粘膜疾病等。
口腔修復:
嵌體、鑄造金屬全冠、烤瓷全冠、鈦合金烤瓷、黃金烤瓷、貴金屬椿核、純鈦烤瓷、
隱形義齒、鑄造可摘局部義齒等方式的牙體牙列缺失的修復。
口腔科
口腔正畸:各種
牙列不齊的矯治。如牙齒排列不齊、「地包天」、上下頜骨位置異常等。
科室設備
口鏡
主要
用途有:反映視線不能直達
部位的影象。如牙齒的遠中面、舌面和上頜牙的合面等。可用以反向或聚集光線到檢查部位,增加局部照明,必要時可用凹面口鏡放在影象。用以
牽引或撥壓唇、頰、舌等
軟組織以利檢查或手術。其柄端亦可作
叩診之用。
探針
用以檢查
齲洞,
牙齒感覺過敏區、探測牙周盲袋和
竇道等。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形
口腔科
式的探針,而
牙周袋和竇道則應用鈍頭和刻度探針。
用以夾持
敷料,取除
異物和檢查牙齒動度、也可用柄作叩診檢查。
其他
挖匙、氣槍、
牙線、高速滑輪機、
超聲潔牙儀、光固化治療儀、三用噴槍等先進手術設備配有高檔
內窺鏡檢查
診斷儀、能對口腔
疑難病的診治,攝像、資料
保存、術前、術后
對比,書寫
病歷、列印電子處方等多種
功能。
疾病種類
邊緣性齦炎;
扁平苔癬;
變應性口炎;
齒狀突發育畸形;
創傷性口炎;
創傷性潰瘍;唇
口腔科
病;
唇裂;
單純性牙周炎;
地圖舌;
多形紅斑;鵝
口瘡;齶裂;齶咽閉合不全;
肥大性齦炎;
氟骨症;
氟牙症;根尖周病;
頜骨癌;
頜骨骨髓炎;
頜骨骨折;
頜骨囊腫;
頜骨造釉細胞瘤;
頜面部放線菌病;
頜面部骨巨細胞瘤;頜面部淋巴管瘤;
頜面部神經纖維瘤;頜下間隙感染;
頜周蜂窩織炎;紅斑;
后牙反合;
壞死性齦口炎;
基底細胞腺瘤;急性頜骨骨髓炎;
急性頜下腺炎;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
急性舌扁桃體炎;
頰間隙感染;
甲狀舌管囊腫與鰓裂囊腫;
結核性潰瘍;
開合;
頦下間隙感染;
口臭;
口底多間隙感染;
口腔癌;
口腔白斑病;
口腔扁平苔蘚;
口腔單純性皰疹;
口腔頜面部皮樣、表皮樣囊腫;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口腔潰瘍;
口腔念珠菌病;
眶下間隙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
慢性化膿性腮腺炎;
慢性篩竇炎;
慢性上頜竇炎;
毛舌;
膜性口炎;
磨損;
磨牙;
顳骨岩部炎;
顳間隙感染;
顳下頜關節強直;
顳下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顳下間隙感染;
前牙反合;
前牙深覆蓋;
青少年牙周炎;
齲齒;
顴骨骨折;XX狀囊腺癌;XX狀囊腺瘤;
軟齶癌;腮腺混合瘤;
腮腺隙感染;
上頜竇癌;
上頜竇惡性腫瘤;
上頜竇后鼻孔息肉;
上頜后縮;
上頜前突;
舌癌;舌白斑;
舌扁平苔蘚;
舌病;
舌甲狀腺;
舌下間隙感染;舌下腺囊腫;
深覆合;
神經鞘瘤;嗜酸XX瘤;
雙頜前突;四環素牙;
鎖合;天皰瘡;
吸入性肺炎;下頜后縮;
下頜下隙感染;
涎瘺;
涎石病;
涎腺癌;
涎腺病毒病;涎腺的未
口腔科
分化癌;
涎腺混合瘤;
涎腺結核;
涎腺囊腫;
腺淋巴瘤;
腺泡細胞癌;
腺樣囊性癌;
楔狀缺損;
懸雍垂過長症;
牙齒感覺過敏症;
牙列稀疏;
牙列擁擠;牙瘤;牙髓病;
牙體缺損;
牙外傷;
牙齦癌;
牙隱裂;
牙折;牙周病;
牙周萎縮;
咽旁間隙感染;
咽血管畸形;
顏面部癤癰;
咬肌間隙感染;
藥物性牙齦
增生;
遺傳性乳光牙;
翼下頜間隙感染;
釉質發育不全;
智齒冠周炎。
根管治療
適應證:
牙髓壞死或
壞疽、
慢性根尖周炎、
牙髓牙周綜合征、有系統性疾病不宜拔牙而又需要治療或暫時保留患牙者。
手術方法與步驟:1.根管預備 :包括揭髓頂,XX
髓腔,
清理壞死組織,擴大根管,沖洗及測量牙齒
長度等。2.根管
消毒:常用的是藥物消毒,以醛和酚類最常用。3.根管充填:封消毒藥物3-5天後,如無
癥狀,則行根管充填術。常用充填材料為固體加
糊劑。固體為
牙膠尖,常用糊劑為
氧化鋅丁香油水門汀。
牙齒再植術
適應證:根管不通無法進行
常規根管治療術或根管治療術失敗而不能重新治療者。由於根尖病變嚴重,不能採用根尖刮治、根尖
切除或倒充填術。前牙意外脫出及錯拔的牙齒。
手術方法:1.按拔牙常規拔下患牙。2.刮凈牙槽窩內
病理組織,
紗布咬緊。3.用浸以
生理鹽水的紗布包裹
牙根在體外做根管治療,根管充填。4.去凈根尖病理組織,盡量保留
健康牙周組織。5.將患牙置入
抗生素液內
浸泡數分鐘,有條件者再置-40℃水箱內
脫敏。6.按拔出方向將牙放回牙槽窩內,
注意其應有的正常
咬合位置,
結紮固定。或讓病人咬緊,也可以不固定。
術后
處理:酌情給
鎮痛消炎藥物或
免疫抑製劑。2-4周內,盡可能不用患側
咀嚼。1-2個月后拆除結紮鋼絲,調合。定期檢查
牙鬆動度,x線檢查愈合情況。
適應證:
牙齦肥大、增生,有假性牙周袋
存在,或齦邊緣肥厚、不整齊,經基礎治療后,未能
恢復正常
形態者。齶側淺、中度牙周袋(骨上袋)。 累及根
分叉的牙周袋,有足夠附著齦。位置偏近冠方的慢性
牙周膿腫。5.第三磨牙頜面齦瓣覆蓋,能萌出並有對頜關係者。備洞或冠橋修復時齦組織覆蓋過多,影響充填或修復時。
非適應證:牙周袋過深,超過膜齦
聯合時。伴有骨下袋而需作骨修整時。
手術方法:1.常規消毒
麻醉。2.根據袋的深度用牙周探針或牙周袋印記鑷在牙齦表面作出溢血點,然後用1%美藍連成為齦切的標記線。3.用斧形刀的后刀緣在距標記線的0.2-0.32cm的根方
口腔科
牙齦處切入,與牙長軸呈 45°,可達齦袋或牙周袋底,要求連續切口,XX處用齦XX刀進行齦切,與牙面分離,避免組織撕裂。4.修整齦邊緣,去除殘留的齦下
牙石,
平整根面,去除
肉芽組織。5.生理鹽水沖洗,壓迫
止血。6.牙周塞治,術后1周拆除敷料,如
傷口未愈,生理鹽水沖洗后局部塗
亞甲藍,重置
牙周塞治劑。
常用藥物
口腔科局部牙齦和黏膜的塗拭藥物
適用於口瘡和口腔潰瘍。可局部塗用。
用於牙本質過敏的局部脫敏藥物
氨
硝酸銀:適用
牙齒敏感症,將之塗擦敏感區后以丁香油還原。配方為:硝酸銀3克溶於1毫升
蒸餾水中,徐徐滴入
氨水,俟黑色
沉澱溶解為無色
液體後
過濾置有色瓶中備用。
氟化鈉糊劑:適用牙齒敏感症,可直接塗擦于敏感區。配方為:氟化鈉,
白陶土,甘油等量,先將前二者研細混多,再加入甘油製成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