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后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於這一疫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已將卡介苗列為計劃免疫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接種后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
疫苗由來
卡介苗
20世紀初,法國有兩位
細菌學家——卡默德和介蘭,他們共同試製成功了預防
結核菌的人工疫苗,又稱「卡介苗」。
那是秋天的一個下午,卡默德和介蘭走在巴黎近郊的馬波泰農場的一條小路上做
實驗,試圖把結核
桿菌接種到兩隻公羊身上,但每次都失敗了。走著走著,他們發現田裡的
玉米桿兒很矮,穗兒又小,便
關心的問旁邊的農場主:「這些玉米是不是缺乏肥料呢?」農場說:「不是,先生。這玉米引種到這裡已經十幾代了,可能有些
退化了。」
「什麼?請您再說一遍!」農場主笑著說:「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啦!」看著匆匆離去的兩
個人,他覺得很好笑。
卡默德和介蘭從從玉米的退化馬上聯想到:如果把
毒性強烈的
結核桿菌一
代代培養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會退化呢?用已退化了毒性的結核桿菌再注XX到
人體中,不就可以既不
傷害人體,也能使人體產生
免疫力了嗎?兩位
科學家足足花了13年的
時間,終於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馴服的結核桿菌,作為人工疫苗!
接種作用
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
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在預防結核病,特別是可能危及兒童生命的嚴重類型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結核病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作用。世界
衛生組織(WHO)研究證實,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播散性結核病的平均有效率為86%;預防結核相關死亡的有效率為65%,預防結核性腦膜炎死亡的有效率為64%,預防播散性結核死亡的有效率為78%。多年來,通過卡介苗接種已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
結核活菌苗,
凍干皮內注XX用卡介苗 BCG、B.C.G.Vaccine
該品是由Leon Calmette和Camile Guerin首創,今是用卡介菌種在綜合培養液中培養后,收集菌膜,混懸于適宜的
滅菌的保護液內,經
冷凍乾燥製成。所得到的活菌
製劑,具有產生
抗體、增強免疫力、誘導γ-
干擾素產生的作用。凍干菌苗活菌數每毫克應在100萬以上,皮內注XX用稀釋后,每1mL含0.5-1mg。
製劑規格
粉針劑:0.5mg~0.75mg菌體。該品
凍乾粉針劑為乳白色疏鬆固體或粉末,加入1mL注XX用水應于2分鐘內完全
溶解為均勻
混懸液,殘餘
水分不應超過3%。
凍干卡介苗注XX劑 10人份/支。貯法:保
存在2-8℃暗處。效期:1年。卡介苗
口服混懸液 10mg:1mL。口服用卡介苗 1mL:50mg。划痕用卡介苗 (1)0.5mL:37.5mg (2)1mL:75mg。皮內注XX用卡介苗(1)1mL:0.5mg (2)1mL:0.75mg (3)2mL:1.5mg。該品注XX液為乳白色混懸液,pH值6.8-7.6,放置后菌體下沉,經輕搖能均勻分散。
藥理毒理
1.結核菌是
細胞內寄生菌,因此人體抗結核的
特異性免疫主要是
細胞免疫。接種卡介苗是用
無毒卡介菌(結核菌)人工接種進行初次感染,經過
巨噬細胞的加工
處理,將其
抗原信息傳遞給
免疫活性細胞,使
T細胞分化
增殖,形成
致敏淋巴細胞,當機體再遇到結核菌感染時,巨噬細胞和致敏淋巴細胞迅速被激活,執行免疫
功能,引起
特異性免疫反應。釋放淋巴
因子是致敏淋巴細胞免疫功能之一,其中趨化因子(MCF)能
吸引巨噬細胞及中性多核
白細胞,使其趨向
抗原物質與致敏淋巴細胞相互作用的
部位移動,巨噬細胞
抑制因子(MIF)能抑制XX
炎症區的巨噬細胞和中性多核白細胞的移動,使它們停留在炎症或
病原體聚集的部位,利於發揮作用。MIF可使巨噬細胞發生
粘著,並使吞噬反應顯著增加。巨噬細胞
激活因子(MAF)主要作用是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與
消化能力,並加強巨噬細胞對抗原進行處理的能力,從而
提高抗原的
免疫原性作用。因此在結核菌侵犯的部位,出現巨噬細胞的
凝聚,大量吞噬結核菌。在
分枝桿菌生長抑制因子的作用下,還能
抑制細胞內的結核菌生長,及至消化,最後消滅,形成結核的特異性免疫。在卡介苗XX機體后,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的同時,還產生了比較廣泛的
非特異性免疫作用,這與T細胞產生的
淋巴因子,T細胞本身的直接殺傷作用及
體液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有關。
臨床上應用於:
1. 出生3個月以內的
嬰兒及用5IUPPD(PPD為
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或5IU稀釋舊
結核菌素試驗陰性的兒童(PPD或結核菌素試驗陰性后48-72小時,
局部硬結在5mm以下者為陰性),皮內接種以預防結核病。
2. 現用於
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或在
肺癌、
急性白血病、
惡性淋巴瘤根治性
手術或
化療後作為
輔助治療,均有一定
療效。
3. 非特異性卡介苗還用於預防
小兒感冒、治療小兒
哮喘性支氣管炎以及防治成人
慢性氣管炎(PPD實驗呈陰性者方可
使用特異性卡介苗,否則會導致
患者感染結核病)。
接種后4-8周才產生免疫力,免疫可維持3-4年。
適應症
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及粟粒性結核2種
疾病,接種對象為
新生兒,出生后6個月以內的嬰兒也可接種,6月-7周歲沒接種過卡介苗兒童並且PPD試驗陰性也可接種。
接種2周左右出現局部
紅腫、
浸潤、
化膿,並形成小
潰瘍,嚴重者宜採取適當治療處理。接種中偶可發生下列反應:
(1)
淋巴結炎症:接種后1-2個月左右,
頸部、腋下、
鎖骨上下等
淋巴結腫大(大於1.0cm)。反應過強者,淋巴結腫大明顯,可形成膿瘍或破潰,或在接種處有小膿疤。皮內注XX者反應往往較划痕法者強,另外
舊結核菌素(OT)試驗呈
陽性者,接種后也可產生較強反應。
(2) 類
狼瘡反應:與結核菌
菌株剩餘
毒力有關。
(3)
疤痕:因豐富的
肉芽組織形成疤痕
突起,有時呈疤痕瘤,多見於不做
OT試驗而直接皮上划痕接種者。
2011年5月,浙江一名7個月大的兒童在接種卡介苗后出現
肺部感染、播撒性卡介菌病及
早衰等異常反應。
19日從浙江省衛生廳獲悉,經專家
分析和
鑒定,這與該嬰童患有罕見的
先天性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有關。
來自
上海市
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
兒科醫院的
診斷稱,這名嬰童在接種卡介苗之後,表現出肺部感染、播散性卡介菌病、高IgE
綜合征等癥狀,
肌體出現遷延性
腹瀉、高白細胞
血症、
中度貧血等異常情況。
所謂的高IgE綜合征,指的是一種臨床少見的先天性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目前為止,全世界約有200多例報道,在國內僅有個案報道。
本病是一種多系統
損害為特徵的疾病,包括反覆
葡萄球菌感染、
肺膿腫、
中性粒細胞趨化功能降低、
濕疹等,而最顯著的特徵是血中IgE顯著
增高。
本病多在嬰幼兒期
發病,常持續終身,並最終導致患者夭折。該病的男女
發病率大致相等,部分患者可有家族史。大多數高IgE綜合症患者具有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點,但也有部分患者具有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
先天性原發性免疫缺陷者禁忌接種活疫苗。但專家表示,兒童先天性原發性免疫缺陷發病率極低,且種類繁多,因此早期
識別先天性原發性免疫缺陷存在諸多困難。
目前,專家已排除卡介苗本身的
質量原因。專家表示,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菌疫苗,可有效減少粟粒性
肺結核和小兒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尤其是免疫缺陷兒童接種卡介苗后,由於
身體缺乏免疫力,易發生全身性播散,稱為播散性卡介菌病。
衛生廳表示,接種減毒的活性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
傳染病的發病。目前中國已有包括卡介苗、
甲肝、
流腦等15種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的
傳染病的疫苗被納入
國家免疫規劃。健康的兒童注XX卡介苗是安全、有益的。
來自國際防癆
聯合會的統計和報道稱,全球因接種卡介苗而引起卡介菌病的發生率僅為0.19~1.56/100萬。
相互作用
1.
免疫抑製劑(如
環孢霉素、
來氟米特、
西羅莫司、他克莫司等):免疫抑製劑將導致
免疫力降低,施以活菌
免疫接種后將導致嚴重甚至
致命的感染。
2.
糖皮質激素:按
常規,大
劑量糖皮質激素(每日用量超過10mg
強的松或等量的其它糖皮質激素,連續2周以上)致免疫力抑制患者,不應
接受減毒疫苗免疫。大量
類固醇所致的
免疫抑制會產生對減毒疫苗的不完全應答反應。但糖皮質激素低-中劑量,短期(小於14天)全身使用;局部使用;或低-中劑量,短效糖皮質激素長期替代治療及
關節內、囊內、
跟腱糖皮質激素注XX不應視為
疫苗接種的禁忌。替代
療法中類固醇劑量,諸如治療阿迪森病,對免疫無
抑製作用。
3.
茶鹼:卡介苗接種能顯著提高茶鹼平均
血漿半衰期。大多數患者會
經歷一個短暫和輕微的血漿茶鹼水平上升期。
用法用量
上臂
三角肌外側皮內注XX0.1ml。兒童皮內注XX
給葯說明
1. 本菌苗嚴禁皮下或肌內注XX。
2. 卡介苗接種時不可使用同一注XX器,避免
肝炎傳染率增高。
安瓿有
裂紋或
過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 與其它疫苗同時使用時應不在同側注XX。
4. 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2-3月后再作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的表示接種成功,陰性的應再補種。以後每3-4年複種一次,複種前也應先作結核菌素試驗。
5. 對化療后免疫力降低患者施以活菌免疫接種將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感染。化療停止及接受活疫苗接種之間的間隔期至少為3個月。
6. 若注XX后出現疤痕,在處理時切忌手術
切除,可採用局部
封閉療法,將
醋酸氫化可的松12.5mg、
異煙肼100-300mg、0.5%
普魯卡因溶液適量,充分
混合後用
消毒注XX器將混合液作局部注XX,每周2次,連續10次后,停2周,再繼續注XX,直至
疤痕疙瘩變平為止。
7. 接種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浸潤,若隨後化膿、形成小潰瘍,可用1%
龍膽紫塗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
結痂;如遇局部淋巴結腫大可用
熱敷處理;如已
軟化形成
膿皰,可用滅菌注XX器抽膿;如已穿孔可用10%
磺胺軟膏或20%對
氨基柳酸軟膏處理。
8. 使用時製品應
注意避光,活菌苗用時不得日光曝曬。
9. 皮內免疫注XX時切不可注XX到皮下,否則會引起嚴重
深部膿腫,長期不愈。注XX劑量過高可致接種處膿腫或淋巴結炎,應遵循推薦劑量。
10. 接種對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
性別、
年齡、住址、菌苗
批號及亞批號、製造單位和接種日期。
11. 製備該品者應戴手套、
口罩,穿隔離衣。盛裝過疫苗的容器、注XX器及其它物品不得用作其它注XX,以防產生化膿反應。丟棄前應消毒處理。
12. 凍干注XX劑菌苗稀釋方法:用滅菌的1mL注XX器將隨製品附帶的稀釋液按要求量精確吸至凍干卡介苗安瓿中,放置1分鐘后搖動安瓿使之溶化,用注XX器來回抽取數次,使之充分混勻。每支安瓿自稀釋時起,必須在半小時內用完,以防
污染。
注意事項
患有結核病、
急性傳染病、心腎腦等疾病、極度
營養不良、濕疹及其它
皮膚病、HIV感染者不予接種。使用前須先作結核菌素
皮試,呈陰性者方可接種。
(1) 結核病、急性傳染病、
腎炎、
心臟病、免疫缺陷症、濕疹或
皮膚病患者。(2) 急性疾病、
燒傷患者、疾病
恢復期(疾病結束及健康恢復之間)、近期接種
天花疫苗、泌XX感染患者。(國外資料) (3) 由於使用下列藥物或治療而致
免疫應答抑制:
烷化劑、抗代謝葯、放XX治療、類固醇。(國外資料) (4) 由於下列疾病導致免疫應答降低:全身
惡性腫瘤、HIV感染、γ干擾素
受體缺陷、白血病、淋巴瘤。(國外資料) (5) 由
感染性疾病導致的
發熱或未知
病因的發熱不得使用卡介苗。(國外資料) (6) 免疫力降低的嬰兒或兒童。(國外資料)
慎用 (1) 結核菌素反應強陽性的患者慎用。(2) 哮喘患者。免疫原性物質可引起
哮喘發作或
過敏反應。
禁忌人群
1.
早產、
難產、伴有明顯的
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兒。
2.發熱、腹瀉等急性傳染病的患兒。
3.心、肺、腎等慢性疾病、嚴重皮膚病、
過敏性皮膚病、
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以及對
預防接種有過敏反映者。
卡介苗接種宣傳畫
你的寶寶接種過卡介苗了嗎?卡介苗預防接種,在「預防接種時間及紀錄表」中名列第一位,寶寶出生后,最先要面對的預防接種就是卡介苗。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而且是很安全的,但是它的局部反應過程比較特殊,有很多媽媽不甚了解,造成不必要的困擾。以下是一些常遇到的問題,您一定很想知道吧!
Q 卡介苗(BCG)名稱的由來
A 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性牛型結核桿菌疫苗,于1921年由法國的卡
醫生(Calmette)及介醫生(Guerin)所研製成功的疫苗,為了紀念這兩位醫生的偉大貢獻,所以就將預防結核病的疫苗稱為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 Guerin,簡稱BCG)(Bacilli:桿菌)。
Q 為什麼要接種卡介苗
A 預防重於治療,接種卡介苗可以使人體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以預防結核病(俗稱
肺癆)。嬰幼兒的抵抗力最弱,若受到了結核菌的感染,容易發生急性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而危及生命,因此每一個嬰兒都一定要接種卡介苗。
Q 嬰兒出生后什麼時候可以接種卡介苗
A 正常出生,
體重在2500克以上的嬰兒,出生24小時以後,就可以接種卡介苗,最遲應該在1周歲前完成接種。
Q
早產兒什麼時候接種卡介苗比較好
A 如果家中沒有傳染來源,早產兒最好在出生六個月后再接種卡介苗,但如在半年內體重已經超過2500克,經醫生檢查
發育正常的也可以接種。
Q 出生後有
黃疸的新生兒,何時接種卡介苗為宜
A 暫時不要接種,應等癥狀消失后經
醫師檢查已完全恢復正常時,再接種。
Q 要到什麼地方接種卡介苗
A 在醫院出生的嬰兒,各大醫院嬰兒室都可接種。萬一因故未在醫院接種,可以等滿月後到就近的衛生所接種。
Q 接種卡介苗后,局部會有什麼反應
A 接種卡介苗后約一至二周,局部會呈現
紅色小節結,以後逐漸長大,微有痛癢,但不會
發燒;六至八周會形成膿泡或
潰爛;十至十二周開始結痂,
痂皮脫落後留下一個微紅色的小疤痕,以後紅色逐
漸變成
膚色。
Q 接種卡介苗后,局部有膿泡或潰爛要如何照護
A 接種卡介苗后局部有膿泡或潰爛時,不必
擦藥或
包紮。但局部要保持清潔,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如有
膿液流出,可用
無菌紗布或棉花拭凈,不要擠壓,平均約兩至三個月自然會愈合結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脫落,不可提早把它摳去。
Q 接種卡介苗后,引起
淋巴腺腫大,經常發生在什麼部位?有什麼
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A 嬰兒接種后,在同側
腋窩偶爾會有淋巴腺稍腫大的現象,並不要緊,它會自行消失。淋巴腺腫大,多在左側腋下,但偶爾也有在鎖骨下或頸部發生;一般可以在發生部位皮下觸摸得到可移動性的腫大淋巴腺;如果已經化膿時,則會與皮膚相連,有時局部會有化膿白點出現。發生淋巴腺腫大的主要原因是與個人體質有關,接種年齡越小越容易發生,此外與接種疫苗的種類或接種太深,如接種在皮下,也有關係。
Q 如果發生淋巴腺腫大,要怎麼辦
A 在接種卡介苗三個月內有淋巴腺腫大,可以繼續觀察;如果在三個月后仍然還有腫大,請到結核病防治所就診,醫生會根據需要給予
用藥,
服藥一段時間後會逐漸消失,並不需要用
外科手術治療。
Q 什麼情況不可以接種卡介苗
A (1)疑似已得結核病及疑似已被結核菌感染的人,應先經結核菌素測驗,確定沒有被結核菌感染,才可接種卡介苗。(2)罹患急性
熱病、發燒、皮膚病、嚴重濕疹、慢XX,及早產兒或體重在2500克以下之新生兒,都暫時不要接種卡介苗。(3)先天及後天免疫不全的人,絕對不可接種卡介苗。
Q 嬰兒在醫院出生
二十四小時后,已經接種了卡介苗,但未留下任何痕跡,是何原因?如何處理
A 已經接種卡介苗,但未留下痕跡,其可能性為:(1)紀錄錯誤,已紀錄接種其實是遺漏未接種;(2)發生反應時間未到,有時反應是在平均發生反應期間稍後才開始;(3)操作技術上發生誤差,如:未注入足量的疫苗。可以在接種后三個月作結核菌素測驗,如為反應陰性,則再接種卡介苗一次。
Q 出生后立即接種卡介苗,和六個月後接種
效果是否有差別
A 卡介苗接種是否已成功地引起人工感染,一般都以接種后結核菌素測驗變成陽性的
比率作為
指標。根據文獻
報告,出生后24小時立即接種,接種后結核菌素測驗變成陽性的比率,常較出生數月後接種為低。但如果出生后太久才接種,又擔心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會受到有毒結核菌的感染。在傳染來源很普遍或家中有結核病人的狀況下,就越早接種越好;反之,小寶寶未滿月前少有機會接觸外人,也就是少有被結核菌感染的機會,若出生時在醫院沒有接種,等滿月後到就近的衛生所接種就可以了。
Q 如何
判斷卡介苗已接種成功?
A 接種3個月后應到接種卡介苗的
醫療機構複查,做結核菌素試驗。如果試驗陽性,說明接種成功,
體內已產生了免疫力;如果試驗陰性,則說明接種未成功,還需要重新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