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所謂「
思傷脾」
病因病理學術語。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思慮過度,脾氣鬱結,久則傷正,
運化失常,出現食少
納呆,胸脘痞滿,
腹脹便溏等症。治宜
行氣健脾。
思為脾之志。
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動,倘若思慮太過,甚至空懷妄想,謀慮怫逆,皆可導致
氣結不行,
積聚于中,所謂「思傷脾」。
怒傷肝,
喜傷心,
憂傷肺,悲(思)傷脾,恐傷腎。
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思慮過度,所欲不遂,可導致
氣滯、氣結,影響脾的運化合
升清。在液為涎。
肺開竅于鼻,其華在毛,在志為憂,在液為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