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uuuwell.com
「腸絞痛」是大腸痙攣所造成的疼痛,經常讓小寶寶哭鬧個不停,甚至能夠持續哭鬧個1-2小時。由於嬰兒不會講話,對於身體的不適,只會以啼哭做為主要的肢體語言。嬰兒腸絞痛的特點為間歇性的哭鬧。
腸絞痛
面部漸紅,口周蒼白,腹部脹而緊張,雙腿向上蜷起,雙足發涼,雙手緊握,抱哄餵奶都不能緩解,而最終以哭得力竭、排氣或排便而停止,這種現象通常稱為嬰兒腸絞痛。這是由於嬰兒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或腸脹氣引起的疼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常常發生在夜間,多半發生在3個月以內的嬰兒,並多見於易激動、XX煩躁不安的嬰兒。腸絞疼多發於嬰兒
腔到肛門的整個與消化吸收有關的連續性管腔系統。這個連續管腔系統又可分成幾個節段,而且每個節段的神經控制來源於不同的神經節,這些不同的神經節則受到「司令部」高級神經中樞-大腦的控制。 4個月以內的嬰兒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因此,「司令部」的權威性還不能夠充分體現,以至於每個階段消化道的生理功能有可能出現不協調的現象。這種情況特別在腸道的蠕動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當嬰兒腸道蠕動部分快,部分腸道蠕動慢,導致腸道銜接處出現「扭絞」現象,所以稱為腸絞痛,這種快慢不一致引起腸管扭絞現象是引起寶寶哭鬧的原因。 因餵奶導致寶寶腸絞痛的原因: 1、頻換兩邊乳房餵奶。母親在餵奶時,母乳的成份會不斷地起變化。嬰兒的吸吮,使乳房內奶水分泌逐漸增加脂肪。如果在嬰兒還未吸盡一邊奶,母親就轉換另一邊奶,嬰兒所能吸到的脂肪比較低,吸取的熱量不足,寶寶很快就會覺得餓,母親則需要多喂幾餐。而太多的奶水,會使嬰兒嘔吐。含脂肪量過低的奶水裡,會有過量的糖份,而寶寶的肚子不能一下子消化這些突如其來的糖份,他感到不舒服、哭鬧、打嗝、吐泡、脾氣暴躁、排泄綠色的水份等腸絞痛癥狀。 2、餵奶場地不適合。公開場合餵奶不方便,周圍都有些討厭的眼睛。環境所逼,媽媽只能喂幾分鐘奶,應付肚子餓的寶寶。請注意:嬰兒通常能在乳房上消磨兩小時。如果環境允許,媽媽應盡量喂到寶寶停止吸吮為止。但如果不方便時,媽媽在餵了應急奶之後,應按摩著乳房,保持奶水擁有充足的脂肪,以便在喂下一餐時(用同一邊奶),使寶寶可以吸到高脂肪的奶水。 3、不當餵奶的反應。當嬰兒在短時間內吸入太多奶水時,會覺得不舒服,不耐煩。而這些反應常常被誤認為正常的嬰兒腸絞痛。通常嬰兒會撒嬌,過了幾分鐘,嬰孩會開始咳嗽、嗆喉、掙扎、拒絕吃奶。母親的奶水會XX,嬰孩又會回到XX上吃奶,這樣寶寶又會吸到更多令他不舒服的奶水。奶水流量不穩,太快或太慢,都更加令嬰孩感到煩躁。有些嬰孩甚至因此而拒絕母乳。哭鬧中的寶寶
時容易吞入大量空氣,可誘發腸痙攣。奶不要太熱或太涼,添加輔食要逐漸增加。 2.學齡前後的兒童,一日三餐要按時按量,不要暴飲暴食;對容易發作腸痙攣的兒童,冬天可戴口罩,防止在外吞入過多的冷空氣;夏天不要無節制地吃冰糕和冷飲料; 3.有過敏體質的兒童,要避免接觸一些容易引起過敏的物質,如花粉、魚蝦等; 4.在夜間或遠離醫院,兒童發生腸痙攣時,如果以前曾發生過,可進行腹部熱敷,或喝少許熱的開水或湯。按醫囑或說明書服用顛茄合劑等解痙止痛藥物。如果病情逐漸發展並加重,千萬不可繼續等待,應速去醫院,以防延誤病情。5.需要與家長說明,小兒腸絞痛一般隨其年齡XX,在青春期后大多可消失,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