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
維生素A的化學名為視黃醇,是最早被發現的維生素。維生素A有兩種。一種是維生素A醇(retionl),是最初的維生素A形態(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另一種是胡蘿蔔素(carotene),在體內轉變為維生素A的預成物質(provitaminA,可從植物性及動物性食物中攝取);維生素A的計量單位是USP單位(United States Pharmocopea)、IU單位(International Units)、RE單位(Retinol Equivalents)等3種。
簡介
基本介紹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乾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鹹水魚的肝臟中,而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於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說的維生素A是指維生素A1。 維生素A在分類中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同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的還有維生素D(又稱鈣化醇)、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和維生素K(又稱凝血維生素)。另一類是水溶性維生素,主要是B族維生素(主要包括B1、B2、B3、B6、B12)、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維生素PP(又稱尼克酸)、維生素H(又稱生物素)和維生素M(又稱葉酸)等。 植物來源的β - 胡蘿蔔素及其他類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合成維生素A,β - 胡蘿蔔素的轉換效率最高。在體內,在β - 胡蘿蔔素-15,15′-雙氧酶(雙加氧酶)催化下,可將β - 胡蘿蔔素轉變為兩分子的視黃醛(ratinal),視黃醛在視黃醛還原酶的作用下還原為視黃醇。但β - 胡蘿蔔素也可以合成蝦青素(astaxanthin,強抗氧化劑),但目前只是武漢大學藥學院黃澤波教授在實驗室研究操作,到試產階段還得假以時日。 維生素A1分子式:C20H30O 維生素A2分子式:C20H28O CAS號68-26-8 EINECS號200-683-7 分子量286.452 InChIInChI=1/C20H30O/c1-16(8-6-9-17(2)13-15-21)11-12-19-18(3)10-7-14-20(19,4)5/h6,8-9,11-13,21H,7,10,14-15H2,1-5H3/b9-6+,12-11+,16-8+,17-13+ 熔點62-64 沸點137-138技術指標
指標項目 | 指標要求 |
外觀 | 淡黃色油溶液 |
氣味 | 無酸敗味,幾乎無臭或有微弱的魚腥味 |
酸值 | ≤2.0mgKOH/g |
鉛 | ≤2.0ppm |
砷 | ≤2.0ppm |
吸收係數比 | ≥0.85 |
發現歷史
中藥的應用
早在1000多年前,唐朝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記載動物肝臟可治療夜盲症。內經》雲:「瞳子黑眼法于陰,白睛赤脈法于陽,陰陽合轉而晴明。」今陰弱而不能配陽,復兼氣化不利,久則使雙目漸失肝血腎精之充養而失明。故法擬補肝腎,益精血,通氣化為主,佐以明目養肝清肝之品,且郁多憔悴,故宜輔以舒肝解郁之葯:熟地20 山藥20 棗皮18 丹皮15 澤夕15 雲苓15 肉桂20 枸杞20 菊花15 沙菀子15 菟絲子15 充玉子15 秦歸15 白芍30 益智仁15 台烏18 。方中反佐肉桂引火歸源,配澤夕,茯苓,通陽利濕消腫,用益智,台烏,縮尿以治小便頻數而兼能收澀其淚。 足見古方多從中藥中用君臣佐使的配伍之法,讓維生素A的滲透出來治療眼疾。(包括糖尿病眼病等)現代發現史
1913年,美國台維斯等4位科學家發現,魚肝油可以治愈乾眼病。並從魚肝油中提純出一種黃色粘稠液體。1920年英國科學家曼俄特將其正式命名為維生素A。國際上正式將維生素A看作營養上的必需因素,缺乏後會導致夜盲症。生化反應
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醇類物質,有多種分子形式。其中VA1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血液和眼球的視網膜中,又叫視黃醇,熔點64℃,分子式C20H30O,VA2主要在淡水魚中存在,熔點只有17~19℃,分子式C20H28O。 維生素A是構成視覺細胞中感受弱光的視紫紅質的組成成分視紫紅質是由視蛋白和``11 – 順 –視黃醛組成,與暗視覺有關。 人體缺乏維生素A,影響暗適應能力,如兒童發育不良、皮膚乾燥、乾眼病、夜盲症等。 正常成人每天維生素A的參考攝入量(RNIs)為男性800ugRE(2670國際單位);女性為700ugRE(2330國際單位);兒童約為500--700ugRE(1670--2330國際單位)。 CAS No.: 11103-57-4生理功能
1、維持正常視覺功能。 眼的光感受器是視網膜中的桿狀細胞和錐狀細胞。這兩種細胞都存在有感光色素,即感弱光的視紫紅質和感強光的視紫藍質。視紫紅質與視紫藍質都是由視蛋白與視黃醛所構成的。視紫紅質經光照XX后,11-順視黃醛異構成反視黃醛,並與視蛋白分離而失色,此過程稱「漂白」。若XX暗處,則因對弱光不敏感的視紫紅質消失,故不能見物。 分離后的視黃醛被還原為全反式視黃醛,進一步轉變為反式視黃酯(或異構為順式)並儲存於色素上皮中。由視網膜中視黃酯水解酶,將視黃酯轉變為反式視黃醇,經氧化和異構化,形成11-順視黃醛。再與蛋白重新結合為視紫紅質,恢復對弱光的敏感性,從而能在一定照度的暗處見物,此過程稱暗適應(DarkAdaptation)。由肝臟釋放的視黃醇與視黃醇結合蛋白(RBP)結合,在血漿中再與前白蛋白結合,運送至視網膜,參與視網膜的光化學反應,若維生素A充足,則視紫紅質的再生快而完全,故暗適應恢復時間短;若維生素A不足,則視紫紅質再生慢而不完全,故暗適應恢復時間延長,嚴重時可產生夜盲症(NightBlindness)。 2、維護上皮組織細胞的健康和促進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維生素A可參與糖蛋白的合成,這對於上皮的正常形成、發育與維持十分重要。當維生素A不足或缺乏時,可導致糖蛋白合成中間體的異常,低分子量的多糖—脂的堆積,引起上皮基底層增生變厚,細胞分裂加快、張力原纖維合成增多,表面層發生細胞變扁、不規則、乾燥等變化。鼻、咽、喉和其他呼吸道、胃腸和泌尿XX系內膜角質化,削弱了防止細菌侵襲的天然屏障(結構),而易於感染。在兒童,極易合併發生呼吸道感染及腹瀉。有的腎結石也與泌XX角質化有關。過量攝入維生素A,對上皮感染的抵抗力並不隨劑量而增高。 免疫球蛋白是一種糖蛋白,所以維生素A能促進該蛋白的合成,對於機體免疫功能有重要影響,缺乏時,細胞免疫呈現下降。 3、維持骨骼正常生長發育。 維生素A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骨細胞的分化。當其缺乏時,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間平衡被破壞,或由於成骨活動增強而使骨質過度增殖,或使已形成的骨質不吸收。 孕婦如果缺乏維生素A時會直接影響胎兒發育,甚至發生死胎。 4、促進生長與XX。 維生素A有助於細胞增殖與生長。動物缺乏維生素A時,明顯出現生長停滯,可能與動物食慾降低及蛋白利用率下降有關。維生素A缺乏時,影響雄性動物精索上皮產生精母細胞,雌性XX上皮周期變化,也影響胎盤上皮,使胚胎形成受阻。維生素A缺乏還引起諸如催化黃體酮前體形成所需要的酶的活性降低,使腎上腺、XX腺及胎盤中類固醇的產生減少,可能是影響XX功能的原因。 5、抑制腫瘤生長。 近年發現維生素A酸(視黃酸)類物質有延緩或阻止癌前病變,防止化學致癌劑的作用,特別是對於上皮組織腫瘤,臨床上作為輔助治療劑已取得較好效果。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近年來有大量報道,是機體一種有效的捕獲活性氧的抗氧化劑,對於防止脂質過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腫瘤,以及延緩衰老均有重要意義。攝入過量會引起中毒
維生素A過量攝入,可引起中毒。成人一次劑量超過3×10的5次方μg視黃醇當量(RE),兒童一次劑量超過9×10的4次方μgRE即可致急性中毒,成人每日攝入(2.25~3)×10的4次方μgRE,嬰幼兒每日攝入(1.5~3)×10的4次方μgRE,超過6個月,可引起慢性中毒。 嬰幼兒慢性中毒常見皮膚干粗或薄而發亮,有皮脂溢出樣皮炎或全身散在性斑丘疹,斑片狀脫皮和嚴重瘙癢。唇和口角常皸裂,易出血。毛髮乾枯、稀少、易脫髮。骨痛,常發生在長骨和四肢骨,以前臂和小腿多見。伴局部軟組織腫脹,有壓痛感等體征。吸收代謝
維生素AXX消化道后,在胃內幾乎不被吸收,在小腸與膽汁酸脂肪分解產物一起被乳化,由腸粘膜吸收。維生素A人體儲存量隨著年齡遞增,至老年期明顯低於年輕人,不同性別儲存量也不同。維生素A在體內的平均半減期為128~154天,在無維生素A攝入時,每日肝中損失(分解代謝)率約為0.5%。維生素A的食物來源
從食物分類來分有三類食物來源,通常可分為:動物性食物,如魚肝油、雞蛋等;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深綠色或紅黃色的蔬菜、水果,如胡蘿蔔、紅心紅薯、芒果、辣椒和柿子等;還有一類是葯食同源的食物,如車前子、防風、紫蘇、藿香、枸杞子等。 從維生素A結構的角度為,主要有兩類來源:一類是維生素A源,也就是指β- 胡蘿蔔素及其他類胡蘿蔔素。多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如綠葉菜類、黃色菜類以及水果
水果類,含量較豐富的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紅心甜薯、胡蘿蔔、青椒、南瓜等。另一類則是來維生素A(視黃醇),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當中,能夠直接被人體吸收和利用,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奶及奶製品(全脂奶)及禽蛋中。 據食物分析表顯示,平均每一份(100克)中含有維生素A最豐富(約12000單位)的是綠葉蔬菜,例如牛皮菜、羽衣甘藍、菠菜和其他綠色蔬菜。即使是一份刀豆、西蘭花、胡蘿蔔、黃南瓜、杏、甘薯或山藥也能提供5000單位的維生素A,而這正是成年人一天所需的量。一份西紅柿、豌豆、芹菜、萵苣和蘆筍中所含的量平均也接近2000單位。除了杏以外,大多數黃色水果一份中維生素A的含量都少於400單位。已經失去原來的顏色或從未變成綠色的蔬菜中缺少這種維生素。 從這個食物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動物肝臟中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A,而且動物腎臟和雜碎中所含的量也很高。肌肉中無法儲存維生素A,燒烤、煎炸的肉和肉排中缺乏這種維生素。雞蛋和乳脂中含有維生素A,其數量有賴於動物所攝食的食物。每升全脂牛奶中維生素A的含量為500~7000單位,但平均為2000單位。牛奶經均質后其中絕大多數的維生素A都會被氧氣所破壞,但到目前為止,人類仍未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母牛在餵食乾草后所產的奶為冬黃油,每450克冬黃油中所含的維生素A也許只有2000單位,而每450克夏黃油平均則是12000單位。每450克黃油替代品中所添加的維生素A通常為12 000單位。 魚肝油是商業上維生素A的最豐富來源。動物肝臟中所含的維生素A有賴於動蔬菜
物所攝食的食物及動物的年齡。除北極熊的肝臟外,曾經確認的含維生素A最豐富的是倫敦動物園裡的一條百歲巨蟒的肝油,大比目魚肝油中的維生素A含量比鱈魚肝油中的要豐富,這是因為大比目魚上市出售時比鱈魚都要老,市場上賣的鱈魚一般都還處於比較小的階段,大比目魚因此有更多的年數攝食海里的綠色海藻。同樣的原因,成年牛和羊的肝臟中所含的維生素A比小牛和小羊的肝臟中所含的維生素A要豐富得多。藥理作用
本品口服后極易吸收,主要在肝臟中貯存。幾乎全部在體內被代謝,β 胡蘿蔔素是Vit A 的前體,在動物腸黏膜內可轉化為活性Vit A。主要經由尿、糞排泄,而乳汁中僅有少量排泄。 β 胡蘿蔔素也是脂溶性抗氧化劑。Facklman ( 1990 )的研究表明,β胡蘿蔔素能防治阻塞性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中風等多種老年性疾病,他們認為β 胡蘿蔔素具有阻止LDL被氧化形成氧化型LDL的作用,而有毒性的氧化型LDL會導致血管上皮細胞的損傷,從而加速脂質在損傷部位的沉積形成斑塊,以至阻塞血管,引發阻塞性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維生素A 可治療乾眼病、角膜軟化症、皮膚乾燥及夜盲症等。此外,對燙、凍傷和潰瘍也有療效。 維生素 A 可增加綿羊紅細胞或蛋白質免疫小鼠的脾臟PFC數目, 增強非T 細胞依賴抗原所導致抗體的產生。它還可增強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對PHA 反應和NK 細胞活性,提高巨噬細胞活性, 刺激T 細胞增殖和IL 2 產生。促進和影響吸收的因素
1、小腸中的膽汁,是維生素A乳化所必需的。 2.膳食脂肪,足量脂肪可促進維生素A的吸收。 3.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和卵磷脂等,有利於其吸收。 4.服用礦物油及腸道寄生蟲不利於維生素A的吸收。 5.維生素C對維生素A有破壞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維生素C以後,會促進體內維生素A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維生素C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維生素A的服用量要充足。維生素A也能防止維生素C受到氧化。 6.和胡蘿蔔素一起XX人體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olyurisatu-rated fatty acids),假如沒有抗氧化物質存在的話,會妨礙維生素A的作用。 7.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時,必須要減少維生素A的用量。 8.維生素A與維生素B、維生素D、E、鈣、磷和鋅配合使用時,能充分發揮其功效(必須有鋅才能把貯藏在肝臟里的維生素A釋放出來)。 9.沒有獸醫的特別指示,不要給犬、貓服用維生素A。 10.正在服用降膽固醇的藥物時,如降膽敏(Questran 、Cholesty ramine),對維生素A的吸收量就會減低,此時可服用補品。攝入過量的臨床表現
成人連續幾個月每天攝取50000IU以上會引起中毒現象。幼兒如果在一天內攝取超過18500IU則會引起中毒現象。主要表現:由於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導致骨質脫鈣、骨脆性增加、生長受抑、長骨變粗及骨關節疼痛;皮膚乾燥、發癢、鱗皮、皮疹、脫皮、脫髮、指(趾)甲易脆;易激動、疲乏、頭痛、噁心、嘔吐、肌肉無力、坐立不安。食慾降低、腹痛、腹瀉、肝脾腫大、黃疸;血液中血紅蛋白和鉀減少,凝血時間延長,易於出血。正常需要
1、對維生素A的建議每日攝取量,就一般成年男性而言,1000RE(或5000IU)即可防止不足。 2.10~15歲少女建議每日攝入量為4600國際單位。 3.16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日攝入量為4200國際單位。 4.成年人每日需吃約0.85個檸檬方可滿足需要;成年人每日只需吃1/2根胡蘿蔔;成年均衡營養
人每日只需吃1片芒果即可滿足需要;成年人每日只需吃1根蘆筍即可滿足需要。 5.孕婦需特別注意其安全用量,以免產生畸形兒。懷孕期間,最初攝取量不建議增加。 6.哺乳期女性,在前6個月中可額外增加2500國際單位;后6個月額外增加2000國際單位。缺乏症
簡介
維生素A 缺乏症是體內缺乏維生素A所引起的營養紊亂性疾病。兒童缺乏維生素A 時,首先出現夜盲,繼之全身上皮組織角質變性及發生繼發感染。原因有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消耗過多及代謝受阻等。本病以嬰幼兒為多見。表現
1、暗適應能力下降、夜盲,結膜乾燥及乾眼病,出現畢脫氏斑 角膜軟化穿孔而致失明。 2.粘膜、上皮改變。 3.生長發育受阻 易患呼吸道感染。 4.味覺、嗅覺減弱,食慾下降。 5.頭髮枯乾、皮膚粗糙、毛囊角化,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及失眠。預防與治療
輕度維生素A缺乏可因吸收不良(如腸疾病、胃切除),代謝異常(發燒)或過份丟失(腎炎)而發生,去除有關發病因素,給予富有維生素A的食物,如豬肝、雞肝、羊肝、牛奶、蛋黃、胡羅卜、菠菜、韭菜、薺菜、萵苣葉、金針菜或果類杏乾等。給予大劑量維生素A,每日口服20-30萬國際單位,缺乏維生素A
若口服吸收不良,可改肌肉注XX,一般一個月左右好轉,3-4個月后痊愈,使用時應注意長期大量應用維生素A可產生維生素A過多症。如有合併其他維生素缺乏,作相應補充。 近來研究表明,在維生素A缺乏症地區,每年或半年一次口服30萬單位視黃醇油滴,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 維生素A過多的病例,常見於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A的兒童中,這種病的癥狀是皮膚改變(乾燥而粗糙的皮膚),肝腫大和關節脹痛等。只要停止給予維生素A,癥狀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