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合劑,為棕褐色的液體;味苦、微甜。用於濕熱下注,小便短赤,淋瀝澀痛,口燥咽干。
基本信息
處方來源:《八正合劑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瞿麥118克,車前子(炒)118克,扁蓄118克,大黃118克,滑石118克,川木通118克,梔子118克,甘草118克,燈心草59克。
性狀:本品 檢查:相對密度應不低於1.02。PH值應為4.0~6.0,其他應符合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尿,通淋。用於濕熱下注,小便短赤,淋瀝澀痛,口燥咽干。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時搖勻。
規格:每瓶裝(1)100ml(2)120ml(3)20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製法
處方九味中,車前子用25%乙醇浸漬,收集浸漬液。大黃照流浸膏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5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減壓回收乙醇。其餘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濾過,合併濾液,濾液濃縮至約1300ml,與浸漬液、滲漉液合併,靜置,濾過,濾液濃縮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鈉3g,加水使成1000ml,攪勻,分裝,即得。鑒別
1、取本品10ml,加鹽酸1ml,置水浴上加熱30分鐘,立即冷卻,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5ml,合併乙醚液,蒸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藥材1g,加水煎煮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10ml,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素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氨蒸氣中熏后,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及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本品20ml,置具塞量筒中,加乙醇60ml,搖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並揮去乙醇,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15ml,棄去醚層,水層用醋酸乙酯提取3次(20ml、15ml、10ml),合併提取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梔子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6:4:0.5: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置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