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脂(甘油三酯),又稱脂肪,是由食物脂肪與肝臟合成的,它是血液中血脂最重要的一種!它們不溶於水,與蛋白質結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環運轉。甘油二酯與第三個脂酰CoA分子作用生成甘油三酯,起催化作用的酶為甘油二酯轉酰基酶,是衡量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英文名
Triglyceride
英文縮寫:tg或TG甘油三酯的概念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縮寫TG)是長鏈
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
甘油三酯是
人體內含量最多的
脂類,大部分
組織均可以
利用甘油三酯分解產物供給能量,同時肝臟、脂肪等組織還可以進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
脂肪組織中貯存。
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是血漿中主要血脂成分
簡介
甘油三脂是血脂檢查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指標。血脂是血液中各種脂類
物質的總稱。其中最重要的是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甘油三脂(也稱
中性脂肪)。脂蛋白有很多類型,許多醫院
化驗的β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即是其中的一種。還有一種被稱為
高密度脂蛋白的,它的作用則和β脂蛋白完全
相反,具有對抗
動脈硬化的作用。
健康人的平均
血膽固醇含量為每100毫升血中有160毫克,如超過220毫克為過高;甘油三脂為85毫克,如超過160毫克為過高;β脂蛋白為400毫克,如超過600毫克為過高;高密度脂蛋白則為55毫克,當然,這個數值是越高越好,如低於35毫克,反而視為不正常。
無論是膽固醇含量
增高,還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兩者皆增高,統稱為高脂
血症。
高脂血症與
冠心病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膽固醇與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更大。當然,有高脂血症,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患冠心病,但
積極治療高脂血症,卻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
飲食是治療高脂血症的有效和必要的措施。由於目前
使用的
降脂藥物均有一定的
副作用,所以只在飲食治療無效時,才考慮
藥物治療。若是單純高膽固醇,則應
限制膽固醇的攝入,每天攝入膽固醇應低於200毫克,一個
雞蛋即含膽固醇約250~300毫克,故
蛋黃、動物
內臟等,皆應控制食用。
動物油的攝入也應減少。若是單純高甘油三脂,則應限制食物的
總量,尤其是要限制
糖類食物的攝入,並適當限制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如果膽固醇與甘油三脂一併增高的,則應將以上的原則結合起來考慮。高脂血症
病人的飲食要有節制,每日攝人的食物能量以維持正常
體重的需要為準。
降脂葯種類很多,應在
醫師指導下服用。病人應多運動,可以促進
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
甘油三脂的合成
概況
他的指標直接衡量一
個人的健康狀況,
血清的甘油三脂是0.45-1.70mmol/L。根據2004年的
衛生部統計結果:國人的
血脂異常比例為18.6%(《
內科學》第7版),也就是說我國現有2.3億人有血脂異常,主要源於近10年來飲食結構和
生活方式的顯著改變。血脂異常已經成為國人最大的一項健康隱患,而且,國人的血脂異常不同於歐美人(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為主),是以甘油三酯增高(TG)為最常見的
臨床表現。
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結合而成的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硬化的重要
因素,它的
水平越高,動脈硬化的可能性越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常被稱為「壞」膽固醇。
正常值:2.07-3.12mmol/L。
高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結合形成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如同血管內的清道夫,將膽固醇從組織
轉移到肝臟中去,具有防治
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也稱為「好」膽固醇。正常值為0.94-2.0mmol/L。
甘油三脂是血脂檢查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指標。血脂是血液中各種脂類物質的總稱。其中最重要的是膽固醇和甘油三脂。
甘油三脂即脂肪。它們不溶於水,與
蛋白質結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環運轉。
輕度甘油三脂增高,可能由於糖類食物攝入過多、
吸煙、
肥胖等因素引起。
重度的高甘油三脂,多與
糖尿病、
肝病、
慢性腎炎等有關,一般為
繼發性疾病。
甘油三脂的分解
作用
脂肪對人體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供給人體
熱量作用。脂肪在人體內
氧化后變成
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熱量。由脂肪所產生的熱量約為等量的蛋白質或
碳水化合物的2.2倍。由此可見脂肪是
身體內熱量的重要來源。 構成身體組織和
生物活性物質的作用。脂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
腦神經,肝臟、
腎臟等重要
器官中含有很多脂肪。脂肪在體內還構成身體組織和生物活性物質,如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形成
磷脂、糖脂等。
調節生理機能的作用。因為脂肪不是良好的
導熱體,所以皮下的脂肪組織構成是保護身體的隔離層,能防止
體溫的放散。所以脂肪有保持體溫的作用。脂肪還可以為身體儲存「
燃料」作為備用,吃進脂肪以後,一時消耗不完的部分可以
存在體內,等身體需要熱量時再利用。此外,脂肪還有保護內臟器官,滋潤
皮膚,和防震作用。
溶解營養素的作用。有些不溶於水而只溶於脂類的
維生素,只有在脂肪存在時
才能被人體
吸收利用。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
1.輕度的單純甘油三酯升高
也就是[1.7 mmo/L<甘油三酯<2.83 mmol/L]可能由於糖類食物攝入過多、吸煙、肥胖等因素引起。是否是獨立的冠心
病因素至今並沒有定論。如果沒有其他如
血糖、其他血脂項的異常,基本可以判定,你的
胰島素分泌尚佔上風。有條件的可以查一下
餐后血糖、C肽釋放
試驗,看是否是胰島素分泌過剩。胰島素分泌過剩見於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的
前期。如果你因為甘油三酯高、血糖正常,門診的
醫生就給你開貝特類降脂藥物這樣的簡單
處理,是極不負責的,必須追查餐后血糖、C肽分泌試驗。千萬不可馬虎大意,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2.中度的單純甘油三酯升高
[2.83 mmo/L<甘油三酯<5.6 mmol/L]很多都是伴有其他疾病,一般認為是繼發性表現。本身的危害並不是十分清楚。但如果您是糖尿病
高危人群,建議:即使是
空腹血糖正常也務必要查一下餐后血糖和C肽釋放試驗。極有能處在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
中期,也就是糖尿病早期,應該儘早開始
艾詩特ASTA
蝦青素等的
抗氧化治療。不過,在門診的醫生80%會給你開貝特類降脂葯了事,源於醫生的無知和疏忽。
[甘油三酯>5.6 mmol/L],務必查一下餐后血糖和C肽釋放試驗。可能
誘發急性
出血性
胰腺炎。這與血漿中
乳糜微粒濃度有非常直接的關係,推測是由於乳糜微粒
栓子急性阻塞了胰腺的
微血管的血流所致。該假說有一定的
說服力,因為其他系統也偶可出現
功能異常, 例如可伴有短暫性
大腦功能紊亂,
四肢感覺異常,
呼吸困難,
腸道功能紊亂表現為
腹痛和
腹瀉。若使血漿中乳糜微粒濃度降低, 則可
緩解這些異常。不排除已經處在糖尿病的早期。或者是嚴重胰島素抵抗期。這種情況絕對不可以單純吃貝特類降脂藥物來解決,必須跟蹤餐后血糖和C肽釋放試驗,並開始使用艾詩特ASTA蝦青素類的抗氧化治療。
一.合理飲食
調養:人體脂類包括脂肪和
類脂兩種。高脂血症與飲食的關係最為密切。人體脂肪的
積聚和部分類脂的來源,主要來自飲食。
二.絕對
戒煙忌酒:
香煙中的
尼古丁,能使周圍血管收縮和
心肌應激性增加,使
血壓升高,
心絞痛發作。
不適當飲酒能使心功能減退,對
胃腸道、肝臟、
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均有
損害,應絕對戒煙忌酒。
三.提倡適量
飲茶:茶葉中含有的
兒茶酸有增強血管柔
韌性、彈性和滲透性的作用,可預防
血管硬化。茶葉中的
茶鹼和
咖啡鹼能XX
精神,促進
血液循環,
減輕疲勞和具有
利尿作用。適量飲茶能
消除油膩飲食而
減肥。但過多喝
濃茶,會刺激
心臟,使
心跳加快,對身體有害。
四.適當
運動減肥:控制肥胖是預防血脂過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飲食控制外,提倡堅持
體育鍛煉,如慢跑、
五禽戲、
太極拳、打
乒乓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時經常參加
體力勞動。要控制體重的增長。
如何防治高脂血症
在現代醫療條件下,高脂血症是可以防治的,其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合理飲食:合理的飲食是治療高脂血症的基礎,任何高脂血症
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都應先行飲食治療,只有在飲食治療無效或病人不能
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時方才使用藥物治療,因為飲食治療是最合乎生理的和有效的措施。不論何種降脂藥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即使在用藥物治療時,也不應放鬆合理的飲食措施。
2、適量的
體育運動:運動鍛煉可增加消耗、
改善脂質
代謝,防止體脂和血脂增多。運動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不僅如此,運動還能
提高人體血液中一種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改善心臟功能,增加心髒的
側支循環,從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
3、適當的
理療:在實行上述方法
效果不好時,應輔以其它的
物理治療,如礦泉浴、肝區電磁
療法等。肝區電
磁療法可以調節肝臟代謝紊亂,從而糾正高脂血症。
4、藥物治療:對頑固而嚴重的高脂血症,可適當給予藥物治療,目前還沒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藥物。多數降脂僅有短時
療效,而長期用則出現明顯副作用。所以,藥物治療應被看作是治療冠心病高危者脂代謝紊亂的萬不得已的措施,且需與非藥物療法
聯合進行。
吃獼猴桃可以有效降低甘油三脂
相關知識
體檢中
甘油三酯是長鏈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種異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和/或降解障礙
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
兒童<l00mg/dL(1.13mmol/L),成人<150mg/dL(1.7mmol/L)
臨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250~500mg/dL(2.83-5.65mmol/L)
明確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大於500mg/dL(5.65mmol/L)
生理:主要含有脂蛋白的甘油三酯為
乳糜微粒:在進食后狀態下,由腸道吸收飲食中的脂肪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空腹狀態下,由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酸在肝內進行內源合成
中等密度脂蛋白(IDL):由乳糜微粒和VLDL降解形成
分型:基於脂蛋白類型的不同,分為下列類型
Ⅰ型:乳糜微粒明顯升高,表現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輕度升高的膽固醇。常出現在
兒童期。臨床常伴發由
胰腺炎、
肝脾腫大、發疹性
黃瘤和
視網膜脂血症引起的腹痛。不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病因可為原發(
常染色體隱性)也可為繼發,如SLE、γ球蛋白髮育不良
ⅡA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伴有高膽固醇,參見
高膽固醇血症
ⅡB型: LDL及VLDL升高,伴有高膽固醇及高甘油三酯。動脈粥樣硬化危險高。原
發病包括幾種
遺傳疾病,繼發原因包括
甲狀腺功能低下、肝腎疾病、
卟啉症、
多發性骨髓瘤
Ⅲ型:IDL升高(血β脂蛋白異常),表現為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多數原發XX人為脫
輔基蛋白Ez
純合子異常,繼發原因為甲狀腺功能低下和γ球蛋白髮育不良
Ⅳ型:VLDL升高,伴有高甘油三酯和輕度升高的膽固醇。某些情況下,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增加
Ⅴ型:乳糜微粒及VLDL升高,伴有明顯增高的甘油三酯和高膽固醇,因LPL或apo-C
缺陷造成常染色體隱性,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增加
注意:上述分級只是為了說明此種疾病,很少涉及到
遺傳性和發病機理。
血漿脂蛋白在任何
個體中都是隨時間變化的,這是一種可以預計到的
現象,因為在VLDL和LDL的代謝和飲食對VLDL的作用之間存在有前體-生成物這樣的關係同一種疾病可導致多種不同的脂蛋白模式,而多種疾病又可引起同一種脂蛋白
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