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油是指從深海中魚類動物體中提煉出來的不飽和脂肪成分,分別為EPA和DHA。由於營養調查發現人體健康需要不飽和脂肪酸成分維持,而且社會人群飽和脂肪超標的原因,大量商業機構開發該類補充品。但是沒有任何權威資料臨床證明該品具備治療高血壓等功能,此外受工藝影響,使用尤其謹慎。
一、成分說明
來源
深海魚油概念為深海魚類
體內不飽和脂肪的簡稱。魚油是指富含EPA(
二十碳五烯酸)、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魚體內的
油脂。普通魚體內含EPA、DHA
數量極微,只有寒冷地區深海里的魚,如三文魚、沙丁魚等體內EPA、DHA含量極高,而且陸地其他動物體內幾乎不含EPA
深海魚油
、DHA。因此選用深海魚來提練EPA及DHA。
命名
人類主要從魚類油脂中攝取EPA和DHA,其中以海產肥魚中含量最高,某些淡
水魚中也含有一定量的EPA和DHA,其他動物性
食物中含量較少。而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EPA和DHA。EPA與DHA均為不
飽和脂肪酸(o-mega3),他們的
化學名分別為二十碳五稀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二者均為不飽和脂肪酸,且
分子結構極為接近,因此EPA極易在人體內轉化為高
密度脂蛋白(HDL)發揮
生理功能。
二、深海魚油營養價值注意事項
簡介
魚油是指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魚體內的油脂。普通魚體內含EPA、DHA數量極微,只有寒冷地區深海里的魚,如三文魚、沙丁魚等體內EPA、DHA含量極高,而且陸地其他動物體內幾乎不含EPA、DHA。因此選用深海魚來提練EPA及DHA。
1、
調節血脂,清理
血栓,防止
血液凝固,預防
腦血栓、
腦溢血及
中風。
2、預防
關節炎、
緩解痛風、
哮喘,暫時緩解由關節炎引起的
腫痛。
3、預防老年
痴呆症、營養
大腦、
改善記憶。
4、改善
視力、防治
老花眼。
5、維護
視網膜。
適用人群
1、有血栓,腦溢血或中風等患病者。
2、
三高(
高血壓、
高血脂、高
膽固醇)人群。
3、視力衰退有老花趨勢者。
4、有
心臟病、
動脈硬化癥狀的人群。
5、有關節炎、痛風、哮喘的人群。
6、需防治
糖尿病合併症的
患者。
注意事項
注意:
如果您是
懷孕或
哺乳期,
服藥,面臨
手術,有
出血問題,或進行任何其他
處理,可能影響
血液凝塊的能力,服用此
產品前咨詢您的
醫生。
1 、本品不能代替
藥物。
2 、
兒童,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慎用。
3 、有
出血性疾病和
出血傾向者
禁用。
服用方法
每天2次,每次2粒。
三、功能作用
脂肪酸是組成脂肪的重要成份,它的化學結構是以碳元素組成的長鏈
主體。連接碳與碳之間的結構稱鍵,脂肪酸中碳與碳之間連接均為一個鍵的稱飽和脂肪酸。所有的飽和脂肪酸,在人體內都可以自然
合成,不需要從食物中特別補充。如果碳與碳之間為雙鍵連接的,則稱不飽和脂肪酸。人體內不具備合成不飽和脂肪酸的條件,應由食物供給,因此不飽和脂肪酸也被稱作
必需脂肪酸。
以食用海洋
生物為主的沿海居民中每日從膳
食中獲得的EPA和DHA較內陸居民為高。在一般內陸人群中,體內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
深海魚油對於改善血液中脂肪狀態有作用
美國俄勒崗大學衛星
科學中心,他們以含有EPA及DHA的鮭魚為主體食物,供給被試者連續食用十天後,結果健康人的血中膽固醇降低17%,
甘油三酯降低40%,而高血脂的人膽固醇降低20%,甘油三酯猛降低67%之多,說明EPA有明顯降血脂作用,而降甘油三酯的作用遠比降膽固醇的作用強。
血液中脂肪(膽固醇、
甘油三脂等)
濃度過高是形成
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而血液內運輸脂肪的脂蛋白膽固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脂蛋白膽固醇分為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脂蛋白的密度越低則
顆粒越大。而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容易與
血管內的其他成份結合附著沉積在血管內壁,因此被稱為「壞脂蛋白」。而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則幫助降低血中的膽固醇,也譽稱「好脂蛋白」。魚油中的EPA則能夠
抑制壞脂蛋白的作用,減少在血管內壁上的附著沉積,而且能協助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清除血管壁上多餘的脂肪,因此魚油也被稱作血管內的「清道夫」。所以服魚油可降血脂。
EPA和DHA的作用
EPA--暢通血管:有助於保持血管暢通,預防血栓產生,阻止中風或
心肌梗塞的發生;清除血液中堆積的脂肪,預防
動脈硬化及阻止末梢血管阻塞的發生。
DHA--健腦
益智:是大腦
細胞形成、
發育及運作不可缺少的
物質基礎,可以促進、協調
神經迴路的傳導作用,以維持腦部細胞的正常運作。用腦過度的學生及上班族適當補充DHA可以增強
記憶力、集中
注意力與
提高理解能力,而
老年人補充DHA則有助於活躍
思維,預防老年
痴呆症。
深海魚油的作用
健腦益智 深海魚油中的DHA成分是另一種特殊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大
腦細胞形成、發育及運作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
科學家發現在腦部的「
神經元突起細胞」中含有大量的DHA成分,使得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能比較容易傳達正確的訊息。因此DHA所扮演的角色是:促進、協調 神經迴路傳導作用,以維持腦部細胞的正常運作,從而增強集中力、記憶力、注意力。
保護心血管,保障血流暢通 深海魚油中的EPA成分是一種特殊的不飽和脂肪酸,是有益於血液
循環的保護
因子。EPA可協助清除附著于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與硬化斑,降低血液中膽固醇
水平,有助於保持血液暢通流動,抑制不正常血液
凝集、預防血栓產生,阻止中風或心肌梗塞的發生。
幫助對抗炎症 EPA和DHA還具有抗炎活性。當人體攝入的Ω-6-脂肪酸(
植物油中通常大量含有)過多而Ω-3-脂肪酸不足時,機體就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導致炎XX。深海魚油中的EPA與DHA則可以平衡過多的Ω-6-脂肪酸,因此魚油常被用於改善各種炎症如類風濕XX節炎等。
改善不良情緒 EPA和DHA與情緒平衡有密切的關係。當血液中的EPA和DHA的濃度偏低時,發生輕~中度憂鬱症的幾率會明顯提高。大量臨床
實驗證明,與不愛吃魚的人相比,愛吃魚者面對困難與壓力表現得更為
積極樂觀,這是因為魚中含有的EPA與DHA還有改善情緒的作用。
深海魚油哪種好
鑒別不同的魚油:純正的魚油刺破擠出來有魚油特有
香味,無刺激性
氣味,顏色為淡黃色。外觀的
色澤度要好,顏色金黃透明,
膠囊外表均勻,70到80攝氏度的溫開水就能溶解破膠囊皮。
一般情況下,每天服不超過3克的情況下,對大多數人(包括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來說都是安全的,不會出現任何深海魚油的副作用。 服用深海魚油
劑量過高,會導致血液不易凝結,增加出血的風險。可能會出現的深海魚油的副作用有:噯氣,
口臭,
胃灼熱,
噁心,
稀便,
皮疹和
流鼻血。隨餐服用深海魚油補充劑,往往可以減少這些副作用的產生。某些魚類,特別是
鯊魚、鯖魚和養殖鮭魚,可能會受到汞和其他化學品的
污染。因此,選擇魚油類補充劑時,要選擇純度高,提取自深海無污染魚類的魚油產品。
四、禁忌注意
專家認為,天然魚油中含有DHA是
神經系統細胞
生長及維持的一種重要元素,魚油中含有的EPA成分雖然也具有調節血脂、
軟化血管的作用,但是應當了解的是,魚類本身並不能合成DHA,而是因為吃了含有DHA的
藻類在體內有所
積累,因而純度並不高。商家對魚油的健腦、提高
智力等功效多為
誇大甚至虛假宣傳。隨著
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魚油內容易殘留汞等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形成危害。
而另有專家指出,由於某些魚類含有汞,而汞污染物的大量
存在,會
損害新生兒以及兒童正在發育的神經系統,
嬰幼兒應慎吃魚油。美國已有研究證明長期足量地攝入DHA可將孩子的
智商提高7%,視力提高0.2%。由於深海魚油富含大量DHA,成了一些家長為孩子預備的「補品」。但嬰幼兒缺乏相應的酶,對深海魚油中的汞無法「
解毒」,服用後
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幼兒、兒童及青少年需要補充不飽和脂肪酸,但是不建議從魚油膠囊補充,而是從食物中正常補充,比如:通過使用含藻油DHA的
食用油來補充DHA 。幼兒、兒童及青少年,腦細胞數在出生后的數目不在隨
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神經細胞的網路要增加,腦細胞要充實,這些都需大量的DHA及EPA。補充不飽和脂肪酸還具有
改善記憶的
保健作用。
魚油中富含DHA、EPA,是老年人不可忽視的
營養物質。它可以延緩
大腦萎縮,防止大腦功能衰退。
每天服用深海魚油不超過3克的情況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安全的。服用深海魚油劑量過高,會導致血液不易凝結,增加出血的風險。可能會出現的魚油的副作用有:噯氣,口臭,胃灼熱,噁心,稀便,皮疹和流鼻血。 隨餐服用深海魚油補充劑,往往可以減少這些副作用的產生。某些魚類,特別是鯊魚、鯖魚和養殖鮭魚,可能會受到汞和其他化學品的污染。
下列有疾病或癥狀的人,服用魚油時要特別注意:
攝入高劑量的魚油可能會增加肝病患者出血的危險。
對魚和海鮮有過敏癥狀的人,在服用魚油補充劑進,也可能會出現過敏癥狀。因此,此類人群選擇魚油類產品時,需要謹慎。
攝入高劑量的魚油可能會增加躁鬱症患者的癥狀。
攝入高劑量的魚油可能會加重抑鬱症。
5、糖尿病
攝入高劑量的魚油可能會使
血糖控制更加困難。
6、高血壓患者
深海魚油可以降
低血壓。因此正在服用
降壓葯的人,攝入高劑量的魚油可能會造成血壓太低。
7、家族XX瘤XX肉
攝入高劑量的魚油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家族XX瘤XX肉患者的
癌症風險。
五、工藝原料
原料來源
提煉深海魚油的原料來源有以下四種:野生三文魚,人工三文魚,雜魚,如
柴魚、沙丁魚,雜魚加
豆油。深海魚油、
魚肝油、魚油,三者都來自魚身,但對人的保健治療作用各有不同,服用時不可混淆。深海魚油是來自深海魚類脂肪的
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人體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減少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液
斑塊形成,具有降低血液脂肪、治療
心腦血管疾病的輔助作用。魚肝油是從魚的
肝臟取得,屬於
藥品。主要成分是
維生素A與
維生素D,用於
夜盲症、
眼球乾燥症、
佝僂病、
軟骨症及其他缺乏維生素A、D
病癥。魚油是來源於海魚、河魚的魚脂,藥房有瓶裝和膠丸製品出售。雖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但其降低人體血脂的作用,遠遜於深海魚油。研究證實,不論淡水魚還是海魚,凡人工養殖和
生長期短的,其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都比自然生長的低。而魚油中這種脂肪酸含量雖較少,但比他食物都高,且
營養價值比深海魚油低的多。但是,面臨污染以及過度獵取,深海魚原料容易枯竭,無法提供足夠原料。
深海魚
深海魚的品種主要有老虎斑、青斑、粉斑、加力魚、馬加魚、紅利魚等十多種。水深超過200米的中下層魚類,常稱為深海魚。人們把水深200~3000米稱作半深海,把水深3000-6000米稱作深海,而把水深6000米以下的海溝稱作超深海,深海光線昏暗,食物貧乏,壓力大,故
深海魚
深海魚類
形態奇特,色彩一般都呈銀色、黑色和紫黑色。 如在半深海生活的巨尾魚、后肛魚,長著望遠鏡式的眼睛,可充分
利用這裡的一絲微光,以搜尋食物,再如,看上去好似有頭沒有尾的翻車魚,
頭重尾輕常潛到半深海生活,也常發現在中上層海面上緩慢
游泳,隨波逐流。因其身上常附著發光動物,故遊動時閃閃發光,人們稱其為「
月亮魚」、巨喉色和囊咽魚常張開
巨口過濾海水獲得食物碎屑,許多深海魚都會發光。
海魚分深海魚、近海魚、冷水魚,如挪威的鮭魚就是冷深海域的魚。深海污染少,深海魚大多自然生長,冷水魚生長時期長,因此更具有營養價值。
在
餐館里見的最多的就是石斑,石斑又包含了芝麻斑、海虎斑、油斑、青斑、東星斑等等十余種,這些魚都屬石斑類,但長像相差甚遠。東星斑是石斑里的大美女,火紅的魚鱗,帶著藍藍的小星點,
產量不大,因些很名貴,大多在三、五百元一斤。老虎斑身著白色虎皮斑紋,肉質雪白細嫩,吃起來十分美味。還有些斑魚長得十分醜陋,如北方海鮮餐廳里常說的老闆魚,全身長得
參差不齊,實在不堪目睹。但這種魚不好動,整日爬在
水底,眼睛從不滴溜溜亂轉,顯得很沉穩,因此得名。另外,最常見得的是偏口魚,也分左口魚、多寶魚等。這類魚
身材扁平,也不好看,但在水中遊動時如同一隻大蝴蝶,姿態很美。海鮮池裡最名貴的魚屬蘇眉,蘇眉分大蘇眉、小蘇眉,大蘇眉
體重可達八、九斤一條;小蘇眉產量極低,價格每斤可高達600-800元。
海鮮餐館里還可以見得如銀槍魚、沙尖魚、黃鯽、小黃魚及銀鯧等近海產的小魚種,這些魚產量大,多見得的是冰鮮品,價格就很便宜。但它們肉質雪白、細膩,吃起來也十分美味。現在
大黃魚少了,不過據說可以適量捕撈,也因此我們能再次吃到真正鮮活的大黃魚。
深海魚的種類
科 名: Nemichthyidae 線鰻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中層及深海底棲
特 征: 吻部極端延長,成熟雄魚
下顎較上顎短且無法閉合。 眼大體長具胸鰭,背鰭、臀鰭及尾鰭相連在一起。Labrichthys與Avocettina此兩屬的
脊椎骨數在170-220間;而Nemichthys此屬脊椎骨數超過750節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9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俗稱線鰻是因體長如鰻一般細長,卻又比鰻的
體型細,如線般細細長長故而稱之
科 名: Ophidiidae 鼬䲁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中層及深海底棲
特 征: 背鰭較臀鰭長或與臀鰭等長,
肛門及臀鰭位於胸鰭末端下方。具鱗,許多種類鰓蓋上有棘。最大的種類Lamprogrammus shcherbachevi(希氏軟鼬䲁)可以長至2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47屬218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5屬7種。此科的分佈極廣,可由100m至2000m海底皆發現其蹤跡,在深海的種類甚至眼睛
退化至全無或只剩
皮瓣痕跡,外型變化眾多但皆為底棲性魚類,屬於廣布性的一科
科 名: Trachichthyidae 燧鯛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具眶
蝶骨,腹鰭 1硬棘,軟條 6-7;背鰭硬棘3-8,軟條10-19;臀鰭硬棘 2-3 ,軟條8-12。
腹部鱗具鱗脊。種間的鱗差異頗大,部分種類具有發光器,最大可長至55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8屬44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3屬3種。此科的魚分佈深度由100m-1500m。在某些地區(如澳洲)此科的其中一種具有相當的魚類資源,為重要的漁獲對象,一次捕獲量甚至達到數百公噸,但在台灣地區目前僅捕獲到體型較小的種類,對於其魚類資源仍有待開發
科 名: Synaphobranchidae 合鰓鰻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中層及深海底棲
特 征: 鰓孔位在
身體下方介於胸鰭之前,少數幾種胸鰭退化。脊椎骨數110-205
其 他: 全世界共有9屬30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4屬8種。合鰓鰻顧名思意鰭兩邊的鰓孔雖然是分開,但鰓外部的皮瓣相連接,像兩個鰓合在一起而稱之
科 名: Neoscopelidae 新燈籠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體側扁,上
顎骨細長且由三塊軟骨組合而成,不具眼下骨。 臀鰭起點遠離背鰭。部分種類具有發光器。大多為圓鱗而Solivomer此屬為櫛鱗,而Scopelengys 此屬不具鰾,其他皆有鰾。脊椎骨數29-35節最大可至30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6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3種。此科的魚與燈籠魚科的魚極為相似,兩者大多都具有發光器,而此科的魚較大且體色偏紅,可與燈籠魚科作一區別。
科 名: Myctophidae 燈籠魚科
地理分佈: 全世界
深度分佈: 中層及深海底棲
特 征: 脂鰭是由一盤狀軟骨支撐,具眼下骨。臀鰭起點在背鰭下方或略后。
頭部及身體具有整排或幾組的發光器,僅一種不具。多數為圓鱗而其中四種為櫛鱗,皆具鰾,脊椎骨數28-45。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1屬225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5屬17種。此科魚種類頗多,但體型偏小約為5cm左右,為海洋中其他肉
食性魚類重要的捕食對象。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其具有每日
垂直遷移的情形,遷移距離甚至超過數百公尺,丰度分佈日間最多在300至1200 m間;而夜晚最多在10至100 m。
科 名: Alepocephalidae
黑頭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齒小而鰓耙多且長。鰓蓋骨鰭條數5-13. 許多種生活在超過1000m的水層。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7屬95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2屬3種。此科的特徵在於頭部與身體的顏色不同,較為常見的種類即是頭部呈現黑色俗稱油魚的黑頭魚。
科 名: Rondeletiidae 紅口仿鯨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頭部箱型,
皮膚表面
光滑。側線是由14-26組垂直的
感覺孔組合而成。尾部軟骨3塊,脊椎骨數 24-27。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屬2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此科不具鱗片,側線感覺孔呈現
縱向排列為其特徵。
科 名: Moridae 稚鱈科
地理分佈: 全世界
深度分佈: 底棲
特 征: 背鰭一或二少數為三,臀鰭一或二。下顎須有或無,若具齒齒細微。 鰾與耳石相連以收集聲音。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8屬87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3屬5種。此科為底棲性魚類,分佈由淺海至2500m皆有分佈。此科的
魚腹面常具有發光器,而呈現黑色。
科 名: Diretmidae 銀眼鯛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無側線,背鰭及臀鰭不具棘。背鰭軟條24,臀鰭19-22軟條。腹部具鱗脊。脊椎骨數20-32,最長可達37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4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2屬2種。
科 名: Eurypharyngidae 寬咽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鰓孔小,與吻端距離長於與肛門的距離。鰓條骨數5,
內臟遊離骨數6。口非常大,齒小,胸鰭亦不明顯。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屬1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
背部具有發光器,無垂直遷移的
現象。
科 名: Halosauridae 海蜥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前上頷骨及頷骨具齒,背鰭在肛門前,且具9-13軟條無硬棘。
凹陷狀的側線延伸整個身體,而鱗片較大的側線孔在身體兩側,約為30個側線鱗數。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15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
科 名: Ipnopidae 爐眼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眼小或退化成盤狀。無
幽門垂,背鰭軟條8-16,臀鰭軟條7-19,胸鰭軟條9-24 。鰓條骨數8-17,脊椎骨數44-80,Bathypterois此屬中18種具有延
長之胸鰭、腹鰭與尾鰭 。
其 他: 全世界共有6屬29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2種。此科的魚屬於底棲性魚類,會利用延長的腹鰭及尾鰭站立在海底,而呈現三角形,故另有俗名稱之為三角魚。
科 名: Melamphaidae 孔頭魚科
地理分佈: 除地中海及北極海外其他海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背鰭具有1-3個小棘,胸鰭1硬棘,6-8軟條。尾鰭前端具 3-4 棘. 具圓鱗,鱗大但易
脫落。無側線或只有1-2個側線孔,脊椎骨數24-31。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8屬87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眼部具有眶蝶骨,
科 名: Notacanthidae 背棘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側線
隆起在兩側,鱗小,每列至少50個以上。一些種類的腹鰭具有3個似硬棘的鰭條。以底棲性動物為食(如多毛類及腔腸動物),亦以浮遊性
甲殼類為食。雌性的數量
大過於雄性數量,較大的狹首形幼魚可能歸屬於此科。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10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
科 名: Cetomimidae 仿鯨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表皮不具鱗,眼小或退化成痕跡。鰓耙3或4,無發光器,僅在肛門周圍,背鰭及臀鰭底部具凹陷的
組織。脊椎骨數38-59。生時體表顏色褐色或橘紅色。
其 他: 全世界共有9屬20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
科 名: Setarchidae 囊頭鮋亞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征: 鮋科的魚背鰭具硬棘11-13,有些具有
毒性,而此亞科的特徵在於側線是連續的凹槽,體披圓鱗,下
眼眶脊不明顯。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5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2屬2種。此科的魚屬於鮋科下的亞科,而淺海的鮋科及俗稱的石狗公或石頭魚,其肉質鮮美是高
經濟價值的魚類,但深海的鮋科賣相及肉質皆不佳,故無經濟價值。
科 名: Bothidae 鮃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底棲性
特 征: 大多種類兩隻眼睛在左側身體。鰭不具硬棘,背鰭起點在眼上方或前方。 背鰭和臀鰭接不與尾鰭相連接,肛門在盲側。卵黃具一個小油球,多數種類具經濟價值。
其 他: 全世界共有21屬154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2屬27種。此科魚類的分佈很廣,為淺海地區重要的魚類資源之一。但在深海的種類肉質較軟,易腐爛不易
保存,因此食用的價值不高
六、商品信息
商品名稱:深海魚油
規 格:100S*1400MG
單 位:瓶
批准文號:衛進食健字(1997)第046號
適應症:調節血脂。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粒。
注意事項:
1 、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2 、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3 、有出血性疾病和出血傾向者禁用。
選購魚油
概括起來要做到五看。
第一,看包裝:看包裝的標誌是否清楚,如有無國家
衛生行政部門的批准文號及
保健品的標誌等。
第二,看
生產日期:在常
溫下,
保質期為2-3年。
第三,看含量:一般天然魚油產品,每1000毫克含DHA120mg,EPA180毫克。
第四,看膠囊:魚油膠囊顆粒均勻,不含
雜質。
第五,看色澤:較好的魚油呈淡黃色,色澤清純,明亮。
第六,在買魚油的時候還需注意,DHA:EPA大於等於3:1的魚油適宜學生和
腦力勞動者服用;而DHA和EPA含量都較高的魚油
不適宜少年兒童,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有出血傾向者和出血性疾病患者服用。
服用魚油:如果以保健為目的,可按小劑量服用,如每天服一次,每次一粒。如果以治療為目的,開始可用較大劑量,每天一次,早晚各一粒,3個月以後可減少,每天一次,每次一粒,以維持
療效。
老年人在服用魚油時應注意:老年人最好在服用魚油的同時服用
卵磷脂,可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因魚油在降低血脂時其
代謝產物要經過肝臟代謝,從而加重了肝髒的負擔,老年人的肝臟更易受損。魚油與卵磷脂同服,不但對
降脂有協助作用,而且卵磷脂能增強肝的
排泄功能,從而保護肝臟不受損害。
適用人群
1、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人群。
2、動脈硬化、中風、血栓、腦溢血癥狀或已患病者。
3、循環不良、關節炎,痛風、用腳冰冷者。
4、記憶力降低、老年痴呆人群。
5、視力衰退,有老花趨勢者
七、其他信息
一般了解
宣傳資料上說
得神乎其神的功效迷惑了眾多消費者,但專業營養
醫師對其的解釋卻與之自誇的說法大相徑庭。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卞華偉說,深海魚油與普通的植物性食用油相當,
花生油、
芝麻油、豆油、粟
米油之類的植物油內都含有深海魚油所謂的營養物質,即多不和脂肪酸。卞華偉解釋,所謂EPA和DHA,其實是其中兩種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簡稱,縮寫成英文,看上去就顯得「像那麼回事」。事實上,普通消費者並不是看不出深海魚油里的秘密。
北京消費者徐女士是「海龜」人士,在美國,徐曾買過兩箱美國某公司出品的原裝深海魚油;回北京后,徐在北京又買了一箱同樣品牌的深海魚油,卻在不經意中發現,中、英文說明書內容相差很大。徐女士氣憤地說,中文說明書簡直就是
無中生有、神乎其神。根據徐女士比較的結果,該品牌的深海魚油其中文說明書與英文說明書比較,整整多出這麼一段話:「深海魚油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
血管疾病的功能,可以預防血液凝固及
血栓形成,
緩和中風,減少動脈硬化和高血壓、降低血液
黏度,促進
血液循環及
消除疲勞。老人服用本品可以減少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這樣一段說明意味著深海魚油有
治病功能。
國家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市場上售賣的深海魚油都屬於保健品而非藥品,所以,功效宣傳受
法規限制。對於上述深海魚油中文說明書的具體內容,葯監局有關人士認為屬於是誇大宣傳。
另一位細心消費者通過對服用的深海魚油中英文說明書
對比發現,中文說明書除了多出功效宣傳以外,還多出了三個字:遵
醫囑。他表示,這簡單的三個字其實就是為了把人誤導到「這是藥品」的框框里。另外,中文說明書還「故意」漏了一句話:daily value not established,意為「每日劑量沒有規定」。 在某患者拿著前來咨詢的某品牌深海魚油瓶子上,中山三院營養科專家卞華偉發現一行英文字,意思是「禁止國內銷售」。卞華偉透露,這是一個澳洲品牌的深海魚油。他認為,這句話的潛在意思,產品尚有很多不確定
因素,比如安全性等。「這也許是意味著某些隱患,而國際國內商家不排除有為商業目的隱瞞隱患的可能。」卞華偉氣憤地說。
多吃反而可能有害
「我不建議前來咨詢營養的人們食用深海魚油。」卞華偉表示,不排除深海魚油有保健作用,但多吃也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卞華偉說,深海魚油實際上就是一種脂肪,單純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每種脂肪單一使用都有所謂的
不良反應,所以,從
營養學角度,醫生從來不建議人們只服用一種脂肪,而是建議攝入各類脂肪。對於那些
飲食中偏向不飽和脂肪酸攝入的人士,比如一些
素食主義者,營養學則認為他們應該通過適當服用
維生素E或
維生素C來防止副作用。把深海魚油當做正常飲食外的保健品服用,無疑增加了人們飲食中的
熱量攝入,也是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飲食習慣。
卞華偉表示,深海魚油宣傳中的所謂作用的確不假,比如軟化血管等,不過
醫學界並沒有得出起軟化作用的量化
指標。「很有可能所謂的作用並沒有體現出來,脂肪堆積以及過
氧化等副作用就體現出來了。」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化學研究生劉先生則認為,以保健品面孔出現的深海魚油,其成分既沒有經過
臨床試驗的驗證,也沒有和一般食物一樣,有長
時間服用史可以證明安全,其效果和毒性情況,單憑商家說法,並不是十分可信的。
海洋專家:「我從來不花錢買深海魚油」
學環境出身的楊先生是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環境
監測中心負責人,他表示,從環境學角度看,深海的確比淺海污染少,不過具體情況要看地段。深海魚油宣傳中深海污染少的確有很大可信成分,不過,這和食物
聯繫在一起,似乎沒有什麼必然性。楊先生說,海里的魚是遊動的,海水也在流動,關於深海污染少和魚油
質量好這個說法無從說起。楊先生表示不願意對深海魚油多加評論,不過他表示自己不會花錢買深海魚油,理由是沒有必要。
營養專家:深海魚油穩定性值得探討
經過詳細資料查詢和考究,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化學教研室
副教授吳青得出一個
結論:深海魚油的確有其獨特含量,即所謂DHA和EPA。不過,現有保健品深海魚油能否為人體提供這些營養成分很值得探討,花大價錢買魚油不如直接吃魚。吳教授說,單就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深海魚的確高於淡水魚,並且,不同魚種多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也不一樣。吳教授介紹,DHA和EPA化學結構分別指二十二碳六烯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淡水魚和植物油不一定具備,或者含量不如深海魚類,比如花生油成分主要是二十碳四烯酸,所以雖然同為不飽和脂肪酸,成分有所區別。吳教授指出,DHA和EPA即二十碳五烯酸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其烯鍵即碳碳雙鍵化學結構很不穩定,容易被氧化,致使魚油可儲藏性低,
空氣、光以及加工過程中的金屬
離子,都有可能導致其氧化
分解。
深海魚油圖片
其他
從美國
歸來的顧韻榮博士,她肯定的表示:目前在美國已經有消息發布,「為防止汞中毒--婦女兒童慎用深海魚油」,事實上在美國的市場上,這類國內趨之若鶩的魚油類保健品在美國並不很受歡迎。其實不管魚油有多好也只是
保健食品,只能輔助或援助對人體的一些幫助,並不能代替藥品。參考資料:南方都市
注意
由於市面上某些魚油補給品(包括,Qmega-3深海魚油和
鱈魚肝油等等)被發現含有危害人體的二氧雜芑,(或稱
二惡英),這個問題頓然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和隱憂。二氧染芑的確會致癌,根據EPA的
報告,證實二氧染芑是癌症的危險之源,1997年2月,隸屬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公然宣布,最」"強效"的二氧雜芑是一級
致癌物,意指一種"已知的人體致癌物",2002年7月,一項研究結果證實,二氧雜芑與不斷增加的
乳癌罹患率有密切關係。
魚油好壞的權威鑒別方法——
冷凍 好魚油稍有魚腥味,色澤清純,不含雜質;將高品質魚油和普通魚油同時放入冰箱30分鐘以上,普通魚油在零攝氏度以下將凝固結冰,而高品質魚油任有良好的流動性。好魚油,有點腥,零度不結冰。
原理:不飽和脂肪酸的DHA和EPA
凝固點很低,低純度的魚油水和雜質含量多,有效成分含量少,所以容易凍結。
鑒別不同的魚油:純正的魚油刺破擠出來有魚油特有香味,無刺激性氣味,顏色為淡黃色。外觀的色澤度要好,顏色金黃透明,膠囊外表均勻,70到80攝氏度的溫開水就能溶解破膠囊皮。
深海魚油對於改善血液中脂肪狀態的作用
血脂過高是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和
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源,因此糾正高血脂是治療和預防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 美國俄勒崗大學衛星科學中心,他們以含有EPA及DHA的鮭魚為主體食物,供給被試者連續食用十天後,結果健康人的血中膽固醇降低17%,甘油三酯降低40%,而高血脂的人膽固醇降低20%,甘油三酯猛降低67%之多,說明EPA有明顯降血脂作用,而降甘油三酯的作用遠比降膽固醇的作用強。
魚油對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脂的作用
動脈硬化是指人體
動脈血管的內壁上,沉積附著了許多褐黃色的脂肪斑塊。一方面阻塞了血管管道,使血液流量減低,造成供血
部位缺血,另一方面使血管的質地變硬,變脆血管彈性
減弱,從而導致高血壓及血管壁破損出血。所以說脂肪斑塊的沉積與
發展不僅形成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更重要的是成為心肌梗塞、腦溢血、
腦梗塞的病理基礎,是血管內的定時炸彈。是當今
威脅人類生命安全最主要的問題。
血液中脂肪(膽固醇、甘油三脂等)濃度過高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而血液內運輸脂肪的脂蛋白膽固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脂蛋白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脂蛋白的密度越低則顆粒越大。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容易與血管內的其他成份結合附著沉積在血管內壁,因此被稱為「壞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則幫助降低血中的膽固醇,也譽稱「好脂蛋白」。魚油中的EPA則能夠抑制壞脂蛋白的作用,減少在血管內壁上的附著沉積,而且能協助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清除血管壁上多餘的脂肪,因此魚油也被稱作血管內的「清道夫」。所以服魚油不僅可以降血脂,而且能預防
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魚油對防治腫瘤的作用
正常機體的
免疫細胞具有監視和殺傷
腫瘤細胞的作用。但在異常情況下,機體產生大量的
攝護腺素E2,它是一種
免疫細胞抑製劑,對
免疫系統的多種免疫細胞均有明顯的
抑製作用,從而使機體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監視功能和殺傷能力受抑制,導致
腫瘤發生,而DHA、EPA能夠使攝護腺素E2產生減少、解除攝護腺素E2對各種免疫細胞的抑製作用,增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監視和殺傷功能。此外DHA、EPA可增加
細胞膜的柔軟性,使免疫細胞活動能力增加,有利於免疫細胞的信息傳遞和殺傷腫瘤細胞。
魚油與類風濕XX節炎、脊椎XX節炎、支氣管哮喘和糖尿病等疾病
現代醫學認為,上述疾病的發生與人體免疫功能
失調有關。服用魚油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另外EPA、DHA能減少
白細胞和
單核細胞移行,從而改變炎症過程,以此達到防治以上疾病的作用。
深海魚油產品作用特點:
1:含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
2:EPA被譽為「血管清道夫」,能有效的調節血壓,幫助
降血壓,預防血栓的形成,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3:DHA被稱為「護腦專家」,
活化腦細胞,促進大腦發育;有益於眼部健康,改善視力、延緩視力的衰退;調節血脂,保護心腦血管;增強
免疫力。
適宜人群:
1:有血栓,腦溢血或中風等患病者。
2: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人群。
3:視力衰退有老花趨勢者。
5:有
心臟病、動脈硬化癥狀的人群。
6:有關節炎、
通風、哮喘的人群。
7:需防治糖尿病合併症的患者。
溫馨提示:少年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有出血傾向和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