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均稱為便血。便血一般見於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的出血,但偶爾可見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皮膚、貓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於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便血原因
兒童出現便血,多由直腸
息肉引起,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
混合。
成年人便血,多由
痔瘡、
肛瘺、
肛裂、
直腸息肉、
結腸息肉、
直腸癌、
結腸癌、細菌性
痢疾等引起,大多屬於
肛腸科疾病範疇,應引起
注意。
引起便血的九大疾病:
1.痔瘡或肛裂、肛瘺
血色一般為鮮紅,且與
糞便不相混,也不含有
黏液,表現為大便后滴鮮血,尤在硬結大便時更易發生。
2.
細菌性痢疾
大便常為膿血樣,每次量不多,常伴有
里急后重感;
慢性期為間斷性
發作的黏液、
膿血便。
3.
阿米巴痢疾
大便多呈果醬樣,或呈暗
紅色,量較多,常伴有膿性黏液,
患者多有
發熱、
腹脹、
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現。
4.
血吸蟲病
有疫水接觸史,常表現為
慢性腹瀉,大便呈膿血樣或為
大便帶血。
5.
潰瘍性
結腸炎
大便一般為黏液膿血樣便,重者可為血
水樣便。
6.
腸套疊
排出黏液血便,常不含大便。
7.直腸癌
8.結腸癌
大便變細,糞便伴有黏液膿血時應疑及結腸癌的可能。
9.直腸、結腸息肉
直腸、
乙狀結腸或降結腸息肉時,表現為大便外附有新鮮血液。
這些人群要
警惕便血
年輕人群
年齡小於30歲的便血患者所占
比例已經從10年前的8%上漲至15%。
中老年人群
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體中乙狀結腸與直腸的惡變XX變(包括良性與
惡性)明顯增多。
痔瘡引起便血的特點
1.出血量。多少不一,輕者僅為
大便出血,重者每次出血數毫升至十余毫升。
2.出血頻度。輕者間斷大便出血,重者每於大便時必然出血。
3.
出血時機。糞便干硬或進食
辣椒等刺激性
食物時,最易發生或加重。
4.出血方式。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后滴血。
5.
局部檢查。肉眼觀察,肛門外可有痔塊(
腫物)脫出或無痔塊脫出。
6.
肛門鏡檢查。擴開或拉鉤拉開肛門,可見
齒狀線上下有大小不等的痔塊。
大便出血顏色分析
一、鮮血便
多為即時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
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后可以凝固成
血塊。鮮血便常于以下疾病:1、痔瘡:各期
內痔和
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后滴血。
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2、直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血。
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
數量多,也可也糞便相混。3、
直腸脫垂: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糞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要想確定以上疾病是否為便血的原因,可通過電子肛
腸鏡進行檢查確診。目前,有些醫院採用進口高清肛腸鏡(如
北京解放軍309醫院第一分院肛腸
外科中心),可將
病灶部位放大數十倍,可有效發現便血的原因。
二、 膿血便
即排出的糞便中既 有
膿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觀較稀薄,有時含有大量黏液。膿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
腫瘤及
炎症。以下是幾種常見疾病:1、直腸癌: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2、結腸癌: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大便出血,多為含有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3、
潰瘍性結腸炎:
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
下腹痛或
下腹疼痛。
是指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稱為
柏油便,為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
癥狀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時主要表現為黑便,往往伴有
嘔血、
心悸、
乏力、
貧血等其他癥狀
體征。若出血量較少,而且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由於腸液的作用排出的大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四、隱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
化驗時
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
胃潰瘍、
胃癌。大便
隱血試驗可檢測大便中的少量血液
成分。多次、持續性隱血試驗陽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應進一步檢查警惕
胃腸道腫瘤的
存在。正常人在忌食動物血和含葉綠素食物時,隱血試驗呈
陰性。此項試驗快速簡單,而且無痛。為
提高檢出便中血液的幾率,可多次採集大便
樣本 。
常見癥狀
胃腸
濕熱:大便
下血,兼見唇乾口燥,
口渴喜
冷飲,
齒齦腫痛,
口臭口苦,
口舌生瘡,大
便秘結,肛門
灼熱,
舌紅苔黃,
脈數有力等症。
濕熱交蒸:
先血后便,下血鮮紅,大便不爽,肢困脘脹,
納呆,口苦,
小便短赤,
舌質紅,
苔黃膩,脈濡數。
脾胃虛寒:
先便后血,或血便混雜,或下純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
面色無華,神疲乏力,
脘腹隱痛,納呆,
便溏,
形寒肢冷,
口淡而不渴,舌質淡,苔白潤,
脈細弱。
肝陰虛:
大便下血,症兼
頭暈目眩,兩顴紅赤,
五心煩熱,夜寐不安,
骨蒸盜汗,夢中
失精,
腰酸肢倦,形體
消瘦,
舌質紅絳,
脈細數。
痔瘡便血:便血鮮紅,
肛門疼痛難忍,或
腫脹有
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紅苔黃,
脈弦數。
便鮮紅血的疾病介紹
(1)
痔瘡出血
(2)
結腸憩室出血
(3)孤立性
直腸潰瘍出血
(4)
肛裂出血
(5)
大腸息肉
(6)
大腸癌小便便血的原因
1.小便便血假如同時伴有較長期的
尿頻、
尿急、
尿痛者,以腎
結核的可能性較大;
2.如小便便血伴
眼瞼、
面部或全身
浮腫,
血壓增高及發熱等癥狀,可能是
急性腎炎;
3.如小便便血伴劇烈的尿頻、尿急、尿痛者,大多為
急性膀胱炎;
4.如
排尿不暢、XX口不痛,但肉眼見淡紅色尿或
顯微鏡下見
紅細胞微量者,多為
攝護腺炎症;
5.小便便血伴
腰痛癥狀者,有時發生劇烈的陣發性腰痛--
腎絞痛者,可能為腎或
輸尿管結石;
6.年齡在40歲以上,無明顯癥狀和疼痛的小便便血,可能有
泌尿系統腫瘤;
7.小便便血、腰痛與
體位及日常活動有明顯關係者,如癥狀在卧床休息后
好轉,
體力活動增加后加重,則
腎下垂的可能性較大;
8.如
血尿伴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者,可能由
血液病引起。
消化道引起便血的原因
(一)上消化道疾病
嘔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時可以有血便。
(二)下消化道疾病
1.
小腸疾病:常見於結核、
腸傷寒、急性出血
壞死性腸炎、
鉤蟲病、Crohn病、
小腸腫瘤及
血管瘤、
空腸憩室炎、潰瘍、腸套疊等。
2.結腸疾病: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
結腸憩室炎、腫瘤、息肉、
缺血性結腸炎等。
3.直腸
肛管疾病:
損傷、
直腸炎、息肉、腫瘤、痔、肛裂等。
4.其他疾病:
敗血症、白血病、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友病、
維生素C或K缺乏、
肝臟疾病、
出血熱等。
《
靈樞·
百病始生》稱謂:「后血」;
《傷寒論》稱「
圊血」;
《金匱要略》稱:「下血」,並依下血與排便之先後,提出「遠血」和「
近血」的名稱。張景岳指出:「血在便後來者其來遠,遠者或在小腸,或在腎。。.....血在便前來者其來近,近者或在廣腸,或在肛門。」後
世醫家又以下血色之
清濁,立
腸風,
臟毒之名。《
證治要訣》雲:「
血清色鮮紅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臟毒。」
《醫學入門》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XX之遠者,稱「血箭」。 本症應與
下痢膿
血相鑒別。下痢膿血者,多呈膿血雜下,並有明顯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現,而本症表現則為大便時血自下,而無膿樣物,且無明顯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癥狀。
證名。大便下血,出《素問·
陰陽別論》:由濕熱、
積滯、結毒侵襲
腸胃,或風、熱客于
下焦,
血脈損傷所致。《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濁、或鮮、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與泄物並下,……故曰便血。」《金匱要略》以先便后血為遠血,先血后便為近血。近血有腸風、臟毒之分。後世從
病因分類,分為
濕熱便血、積熱便血、
熱毒下血、
濕毒下血、酒積便血、
中寒便血、腸澼下血、蠱注下血等,詳見各條。便血經久不愈者,多由臟氣虧損,或久病肝失所藏,
脾虛不能攝血,
腎虛不能固下所致,治宜
扶正,或
祛邪與扶正兼顧。痢疾亦見便血,詳見痢疾條。本證見於
消化性潰瘍、急性
傳染病、血液病及結腸、直腸、肛門
疾患等。
中醫的「腸風」、「臟毒」、「結陰」三者均指便血。或先血后便,或先便后血,或單純下血。《金匱》有遠血、近血之分。《
景岳全書》進一步闡明遠血者,或在小腸,或在胃;近血者,或在大腸,或在肛門。《證治要訣》以血色清而鮮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臟毒。
《聖濟總錄》謂
陰氣內結者為結陰,
痔疾亦包括在內。大凡便血,致
病原因有二,一是脾虛不能統血,二是
濕熱下注傷損大腸陰絡。
脾氣虛弱證見下血質稀色淡,淋瀝不斷,或便血紫黯,伴見面色不華、神疲懶言、
眩暈耳鳴、腹痛隱隱、喜熱
畏寒,苔薄
白質淡或有齒痕。屬脾虛氣弱,統攝失職,宜溫中
健脾法。方選
黃土湯、
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
忌用苦寒
傷中之品,防冰上加霜。葯如
太子參、
白朮、
陳皮、
黃芪、
雲苓、
灶心土、
當歸、
甘草、
山藥、生苡仁等。
濕熱下注大便下血如濺,如質清色鮮、
手足心熱、
咽干口燥者,屬
熱迫大腸,傷及
血絡,宜
涼血止血法。用
槐花散、
地榆散、知柏地黃湯等加減。藥用
生地榆、
丹皮、生地、槐花、
天冬、
麥冬、
玄參、
北沙參、
竹葉、
金銀花、
山萸肉、
生白芍、
仙鶴草等;若血下污濁、質稠量多、大便不暢、小便熱澀,多為
大腸濕熱。用
清熱利濕
解毒法,常選地榆散加
蒼朮、
黃柏,兼用
臟連丸,或用澤瀉湯加蒲公英、
貫眾、
土茯苓、
連翹、大黃等。如便血日久,濕熱未清,營陰已虧者,治當
虛實兼顧,和營清熱。
便血的中醫藥方
(1)
大黃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2)
茄子葉瓦上
烘乾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米湯吞服。
(3)
旱蓮草60克,煎湯代茶。
(4)
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
茜草炭12克、
赤小豆30克、
防風炭10克、大黃炭10克、黃柏10克,每日1劑,分2次,煎服。用於腸中積熱夾濕、 血色紅而混濁、口苦、舌苔黃厚、大便不暢者。
(5)灶心土30克、
党參10克、
焦白朮10克、
姜炭10克、升麻炭10克、 炒芪12克、
阿膠9克(另烊)、甘草6克,每日1貼,分2次煎服。用於脾氣虛 弱、
面色蒼白、疲倦
無力者。
便血怎麼診斷
(1) 大便的顏色。若顏色為柏油狀或黑便,血液多來自上消化道,但如
病人進食了
豬血、
中藥等,大便有可能是黑色;若為 暗紫紅色並混有粘液,每日大便次數較多,多見於
慢性結腸炎,也應想到有直腸癌的可能;若血色鮮紅,則多來自下消化道,但如大量上消化道出血,迅速由肛門排出,而在腸內停留時間極短,也可能出現暗紅色便血。
(2)兒童便血多來自直腸息肉,其特點是沒有疼痛;血色鮮紅,不與大便相混。腸套疊的血便,常為粘液血便,呈果醬狀。
(3) 便血
合併有疼痛,最常見的是肛裂,其特點是:少量鮮血附於糞便表面,大便時常伴有肛門部
劇痛,便后可持續疼痛數分鐘、甚或數小時,肛門外觀檢查可見後部有一
橢圓形裂口,常合併有一小皮垂,稱
哨兵痔。
大便出血的診斷
1、弄清便血的發生和
發展過程
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
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常呈反覆、
間歇性少量便血;中
晚期(結)
直腸惡變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
2.分清便血
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
如
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XX狀;肛裂則是血附於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暗紅色或有血塊
3.注意便血伴發癥狀
如直腸炎、直腸惡變等便血常伴有
肛門下墜、里急后重;內痔、息肉便血伴無有肛門疼痛;肛裂則伴有肛門疼痛及便秘;慢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等。
便血怎麼鑒別
1、大便的顏色.若顏色為柏油狀或黑便,血液多來自上消化道,但如病人進食了豬血、中藥等,大便有可能是黑色;若為紫紅色,混有粘液並有臭味,應想到有直腸惡變的可能;若血色鮮紅,則多來自下消化道。
2.從年齡上分析,兒童便血多來自直腸息肉,其特點是沒有疼痛;血色鮮紅,不與大便相混.腸套疊的血便,常為粘液血便,呈果醬狀.患兒有陣發性劇烈腹痛,
腹部有時可捫及套疊的腫塊。
直腸息肉便血呈鮮紅色,量多,青壯年多見,蒂長,位置低的直腸息肉,可脫出肛門外.潰瘍性結腸炎的便血,為粘液性血便,常伴有下腹及
左下腹痛,
腸鏡檢查及X線鋇劑灌腸可明確診斷.
便血怎樣檢查
情形不同,發展不同
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憩室、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病等常呈反覆、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結腸直腸惡變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
便血不同,疾病不同
成年人便血多是內痔、肛裂、
炎性腸病等,內痔出血男性多見,肛裂出血則多見於年輕婦女和便秘患者。兒童便血多為直腸息肉、腸套疊。家族XX肉病多於
青春期發病,多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則要排除結直腸惡變及結腸憩室的可能。
便血診斷要注意事項
1、忌不問年齡與
性別
成年人便血多是內痔、肛裂、炎性腸病等,內痔出血男性多見,
肛裂出血則多見於年輕婦女和便秘患者。兒童便血多為直腸息肉、腸套疊。家族XX肉病多於青春期發病,多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則要排除
結直腸癌及結腸憩室的可能。
2.忌不分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
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XX狀;肛裂則是血附於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暗紅色或有血塊。
3.忌不問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憩室、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病等常呈反覆、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
結腸直腸癌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
4.忌不考慮伴發癥狀
如痢疾、直腸炎症、直腸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門下墜、里急后重;內痔、息肉便血則無肛門疼痛;肛裂則伴有肛門疼痛及便秘;
肛門直腸損傷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XX或
手術病史;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細菌性痢疾、
流行性出血熱、
鉤端螺旋體病、
阿米巴腸病多起病急,伴有發熱、腹痛。
便血診斷的問診
一、便血日期,便血持續了幾天?
二、若為間斷便血,那麼一共有過幾次便血?相隔時間有多久?
三、便出的血是什麼顏色,柏油便?鮮紅色?還是暗紅色?
四、每次便血量約多少?
五、了解血與大便的關係,血是覆蓋在成形便的表面還是與大便混在一起?
六、便血是否出現在每次大便之後?是滴血?還是噴XX狀?
七、便血.之後有無正常顏色的大便排出?
八、是否有黏液相混?有無膿血樣便?是膿多還是血多?
九、便血前有無下墜感及腹痛?腹痛部位在哪裡?有無
排便困難?
十、有無
習慣性便秘?便血與解硬結的大便有無關係?
十一、近幾月來有無消瘦及
食慾減退?有無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
十二、患者的父母及兄弟中有無結腸息肉、結腸癌(直腸癌)的病人?
十三、患者有無痔瘡?有無痔瘡便血史?
十四、患者有無頭暈、乏力、
心慌、面色蒼白、
脈搏增快或減慢等癥狀?
十五、患者有無
胃痛及
潰瘍病史?
輕微便血的診斷方法
(1)潰瘍性結腸炎需先排除細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結腸炎等病因明確的結腸炎。
(2)具有反覆發作的腹瀉、腹痛、粘液、膿液等典型的
臨床表現,至少有
結腸鏡"X光線"的特徵性改變中的一項。
(3)
臨床表現不典型,但有典型結腸鏡或X光表現或
粘膜活檢組織學表現。
真假便血的診斷
有時因為吃了某些食物和
藥物後會引起大便
變色。如服用了
補血的鐵劑、碳粉、
鉍劑、
中草藥,或吃了
豬肝、動物血、蕃茄、
甜菜等食物后,大便可呈暗褐色、黑色或紅色。有時
口腔或鼻腔
內出血咽下后也會引起大便顏色的改變。些就是假性便血,停用藥物和食物后,「血便」就會消失。
小兒如有黑色、暗紅色、果醬樣或
赤豆湯樣糞便,可能是
食道、胃、腸道內真有出血情況。如果肛門周圍的腸壁損傷出血,則表現為鮮血附著在成形的糞便表面。還有幼兒便血,還常常有腹痛、腹瀉、發熱、
嘔吐以及全身出血等癥狀。
診斷措施
各類疾病患者便血的診斷措施:
(1)大便檢查是
肝病便血檢查的
常規項目:有時它可有助於病因診斷。
(2)
血常規:血紅
蛋白及紅細胞數下降,可反映出失血量;
白細胞數增高,且有
中毒顆粒或空泡,提示有感染。
(3)血非蛋白氮或
尿素氮檢查,可提示有無
尿毒症。
(4)肝病便血還包括肝功能檢查及
黃疸指數:異常時可提示有肝臟疾患。
(5)
尿常規:若蛋白陽性,鏡檢有紅細胞或
管型,則提示有
溶血-尿毒
綜合征、
尿毒症等。
(6)X線檢查是比較常見的肝病便血檢查項目:半數以上
病例可借助於x線檢查來明確便血發生的部位,
鋇餐檢查(需在
休克或急性出血
病情穩定后)有助於明確診斷。考慮下消化道出血時,在出血
穩定期,亦可進行
鋇灌腸檢查。對反覆便血而不能確定出血部位者或持續性出血者,
血管造影有助於診斷,如
選擇性動脈造影等。
檢查化驗
1.便血后的早期、
血紅蛋白、
紅細胞計數等可無明顯變化,但當補充等滲
液體、擴充血容量后,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
血細胞比容的測定有助於失血量的
判斷。
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也有利於出血量多少的判斷(稱腸源性尿素氮升高)。
2.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不再進行性降低,或血尿素氮降至正常,均提示出血已經停止。
3.腹部B型
超聲波或CT、MRI檢查 對中、晚期結腸癌均有輔助診斷
價值。如發現
腹腔內或
腹膜后
淋巴結腫大,則對
腸結核、
淋巴瘤等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4.選擇性血管造影檢查 便血時,行選擇性
腸系膜上、下動脈插管造影檢查,可明確出血的部位,也有利於
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診斷,因此,對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為明確出血部位或病因,行選擇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檢查。
5.無線
膠囊內鏡(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e)檢查 近年來無線膠囊內鏡(亦稱膠囊內鏡)檢查已開始應用於臨床,該檢查屬於無創性,患者均能
耐受,無
不良反應。
6.新型小腸鏡(push enteroscope P.E)檢查 現已有新型的推進式小腸鏡應用於臨床,並能對病變處進行
活組織檢查,據稱對疑難性小腸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新型小腸鏡克服了老式小腸鏡操作困難,不易通過
十二指腸與空腸的交界處(屈式
韌帶)等缺點,因此有較廣泛的應用前景。
便血是否疼痛預示不同疾病
一、無疼性大便出血常見於:
1.內痔特點是便血時,血色鮮紅呈滴瀝狀或噴XX狀。排便中或便后出血,由於質硬糞便擦破
黏膜,或因排便時過於用力,血管內壓力增高,以致曲張
靜脈血管XX引起出血XX引起出血。
2.直腸癌 便血特點是血色暗紅,常混有黏液附在大便表面,常伴有大便次數增多、肛門下墜感等癥狀。
3.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便血常見於未成年人,為鮮血、被蓋於糞便表面而不與其混合。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
二、疼痛性大便出血常見於:
1.肛裂
肛裂便血特點是排便時有撕裂或刀割樣疼痛,排便后疼痛常持續幾十分鐘或幾小時不等。
2.外痔
發炎 外痔發炎便血,
自覺肛門處有腫物,疼痛、
肛門墜脹,排便后擦手紙時有少量鮮血。保守治療同肛裂
坐浴方法
相同,但最好還是手術治療。
3.
肛管癌 患者得了肛管癌,自己可以發現肛門有較XX腫塊,早期可能無痛,晚期可有疼痛和便血。肛管癌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手術。
4.
肛門膿腫或肛門
異物 當肛門周圍起膿包破潰或有魚刺等異物卡在肛門口時,可引起感染,並伴有疼痛、便血。此時,必須通過手術治療
才能緩解癥狀。
檢查項目
便血患者需要做的檢查項目
1、肛門指診。
直腸指診是及時發現直腸癌的一種可靠而又簡便的方法。
2、腸鏡檢查。
確定痔粘膜是否有出血點或
出血傾向。
3、腹部檢查。
潰瘍性大腸炎可在左下腹部觸及
香腸形腫塊,為
攣縮而增厚的結腸。
4、化驗檢查分析。
(1)
糞便檢查:
懷疑感染性腸病者,應做糞便
細菌培養查找致
病菌,以便針對致病菌選擇
抗菌藥物。
(2)血及骨髓檢查要做
血小板計數、
凝血機制以及骨髓塗片等方面的檢查。
(3)纖維結腸鏡檢查對於腸腔粘膜表面的病變,診斷率很高。
檢查便血的新型技術
1.(韓國Dr.camscope電子肛腸成像檢查系統)目前國際公認較為優秀的肛腸成像檢查系統。可對肛腸內部深層病灶部位進行圖像採集,讓醫患雙方都能清晰、準確、直觀地了解病情。
2.(
奧林巴斯電子腸鏡)世界
同類胃腸鏡設備的佼佼者,被譽為「精明的
電子胃腸鏡」,該系統具有高解析度,高清晰度的特點,可使病人病灶部分圖象最清晰地
顯示在
電腦屏幕上。其鏡身
韌性極高,直徑小,鏡頭能多角度、多方位的進行檢查治療,全新、高
智能電腦工作站,可進行隨機
描圖,便於病變的
對比、查詢、
會診等。對
胃炎、潰瘍病、消化道出血、
食道癌、胃癌、大腸癌、
大腸息肉、各種腸炎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治療方法
門診科屬
肛腸科:便後有鮮紅色血,或排鮮紅色血便,一般不伴劇烈腹痛的病人,應掛
肛腸外科。
普通外科:便鮮血,伴劇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
腸道門診:急性起病,
排膿血樣便的病人,應掛腸道門診。
消化內科:排黑便、暗紅色血便,或有慢性結腸炎史,經常排鮮紅色血便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傾向者,應掛血液科進一步檢查。
腎內科:原有腎炎史,又出現血便者,應掛腎內科。
傳染科:便血出現在發熱之後,並有
疫區生活史的病人,應掛傳染科。
處方禁忌
1.止血治療禁忌:治療便血首先考慮到止血,但止血並不是盲目地一概
使用全身
止血藥,臨床上要根據出血原因、部位、出血量及速度,採取不同的止血措施。
2.痔出血治療禁忌:如肛裂、內痔、直腸息肉等間斷性便血,發病緩慢,量較少,則局部應用
涼血止血藥
效果較好。當出血量較大、而患者又不願手術治療時,可
配合全身應用止血藥。
3.感染性腸病治療禁忌:慢性感染性腸病導致的粘液血便、膿血便,就要針對腸病
綜合治療,不能簡單止血了事,否則只
治標不治本,炎症不
消除,癥狀不會緩解。
4.術后損傷治療禁忌:肛門直腸術后原發或
繼發性出血,量較多,或出現
大出血,病情急迫,則應立即採取局部止血措施,找到出血點,予以
結紮或壓迫止血,同時配合全身應用止血藥,局部與全身治療同步進行。
5.血液病治療禁忌:血液病導致的便血,採用全身止血,藥量要大,並配合局部止血
處理。
6.消化性潰瘍出血治療禁忌消化道大出血在現有的檢查條件下找不到出血灶者 ,要及時全身止血。上消化道潰瘍所致的便黑血 ,除了按常規止血外 ,還要抗酸治潰瘍。
7.心腦
動脈栓塞者治療禁忌:患有心腦
動脈硬化、
腦栓塞者合併便血時,止血藥的應用必須適時適量,避免過度止血加重心腦疾病。
8.
辨證施治禁忌:治療便血應辨
寒熱虛實,如大便滴血或噴XX狀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屬腸風下血,治應涼血祛風止血,方用涼血地黃湯加減;便血色鮮,量多,肛內腫物脫出,肛門灼熱,或便帶膿血,肛門下墜,下腹隱痛,苔薄黃,脈弦數,證屬濕熱下注,治應清熱
燥濕止血,方選臟連丸加減
出現便血后處理
首先,大便后,立即洗澡或者坐浴把
臀部處置乾淨。
其次,找一塊乾淨的
紗布墊在臀下橫卧躺一會。
第三,出血多時把臀部始到比
心臟高的位置,這樣容易止血,即俯卧用枕頭墊高
腰部休息。
第四,內痔易出血,但止血也容易,橫卧休息一會,血就止住了。
最後,出血止住后應儘早去醫院就診,因為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出血。
日常生活禁忌
1.勿蹲馬桶太久每次坐在馬桶上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尤其不要一邊廁所一邊看書,這是極不
衛生的習慣。
2.清洗乾淨當你排便完畢,你的責任尚未結束。應輕輕地將肛門清洗乾淨,這點相當重要。有些衛生紙很
粗糙,有些則含刺激性的
化學成分。應選用無色(白色)、無味的衛生紙。最好在家裡安裝一個
潔身器,每次便后,用溫水沖洗,對你的痔瘡大有益處。
3.勿長時間端坐不動不要連續幾個小時坐在椅子上不動,即使必須如此,也應每小時至少起身活動5分鐘。
1.忌煙酒、剌激之物。煙酒或剌激性
食品可加重腸
粘膜充血水腫,使便血加重,故便血的患者治療期間應忌煙酒,宜食清淡易消化食品。
2.起居調養。便血的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便血量大者要卧床休息,吃流食或少渣
飲食,必要時應
禁食,以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
3.忌用活血葯。便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使用
活血化瘀葯,以免造成出血不止的現象。另外,一些
高血壓、動脈硬化、栓塞的病人常年服用活血化瘀葯,如
丹參片、阿司匹林及某些抗凝葯等,當出現便血時應暫緩使用活血及抗凝葯,否則止血效果不佳。
併發症
很多患者發現,便血癥狀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常常伴隨其他的多種併發症一起存在,若不及時治療會給患者帶來了更多的痛苦,也給便血的治療增加了難度。那麼常見的便血併發症有哪些呢?
1.
腹痛
(1)下腹痛時排血便或膿血便,便后腹痛
減輕者,多見於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
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
(2)若為
老年人,有高血壓、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