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因素是指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其中包括時間和空間因素。
像大樓、辦公室地點、傢具等這類環境因素也能傳遞信息。一間特殊的辦公室、一幅名人字畫、一套名牌
服裝、一枚昂貴的鑽石、一塊勞力士手錶、一輛賓士汽車可能提醒來訪者:本公司負責人是一位成功人士,與這樣的人打交道是可靠的。在
溝通中應充分
注意到環境因素所傳遞的信息。
(二)環境因素識別方法
來自:ISO 14001初始環境評審培訓
教材
①識別環境因素的步驟
l 選擇組織的過程(活動、產品或服務)
l 確定過程伴隨的環境因素
l 確定
環境影響
②環境因素的分類
l 水、氣、聲、渣等
污染物排放或處置
l
能源、資源、原材料消耗
l 相關方的環境問題及要求
l 其他
③確定環境因素的
依據
l 客觀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環境影響的
l 法律
法規及要求有明確規定
l
積極的或負面的
l 相關方有要求的
l 其他
⑤識別環境因素的方法分類
l 物料衡算
l 產品生命
周期
l 問卷
調查
l 專家咨詢
l 現場觀察(查看和面談)
l 頭腦風暴
l 查閱文件和記錄
l 測量
l
水平對比——內部、同行業或其他行業比較
l
縱向對比——組織的現在和過去比較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具體實施識別時,有必要將各種方法組
合
使用,下面將部分方法予以介紹:
1)問卷評審——因素識別
問卷評審是通過事先準備好的一系列問題,通過到現場察看和與人員交談的方式,來獲取環境因素的信息。問卷的
設計應本著全面
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問卷包括的內容應盡量覆蓋組織活動、產品、以及其上、下游相關環境問題中的所有環境因素,一個組織內的不同部門可用同樣的設計好的問卷,雖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針對性,但為一個部門設計一份調查卷是不實際的。典型的調查卷中的問題可包括如下內容:
l 產生哪些大氣污染物?污染物
濃度及
總量是多少?
l 產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濃度及總量是多少?
l 使用哪些有毒有害
化學品?
數量是多少?
l 在產品設計中如何考慮環境問題?
l 有哪些緊急狀態?採取了哪些預防措施?
l 水、電、煤、油用量各多少?與同行業和往年比較結果如何?
l 有哪些環保設備?維護狀況如何?
l 產生哪些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如何處置的?
l 主要雜訊源有哪些?廠界是否達標?
l 有否居民投訴情況?做沒做調查?
以上只是一部分問卷調查內容,組織可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完整的問卷提綱。
2) 現場評審(I)
——觀察面談及環境因素識別
現場觀察和面談都是快速直接地識別出現場環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這些環境因素可能是已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或者是具有潛在的重大環境影響的,有些是
存在環境風險的。如:
Ø 觀察到較大規模的廢機油流向廠外的痕跡;
Ø 詢問現場員工,回答「這裡不使用有毒物質」,但在現場房角處發現存有劇毒物質;
Ø 員工不知道組織是否有環境管理制度,而組織確是存在一些環境制度;
Ø 發現鍋爐房煙囪黑煙;
Ø 聽到廠房傳出刺耳的雜訊;
Ø 垃圾堆放場各類廢棄物混放,包括金屬、油棉布、化學品包裝瓶、大量包裝箱、
生活垃圾等;
現場面談和觀察還能獲悉組織環境管理的其他現狀,如環保
意識、培訓、信息交流、運行控制等方面的
缺陷,另一方面也能發現組織增強
競爭力的一些
機遇。如果是初始環境評審,評審員還可向現場管理者提出未來體系建立或運行方面的一些有效建議。
3)現場評審(II)
——書面文件收集及環境因素識別
一般的組織都存在有一定
價值的環境管理信息和各種文件,評審員應認真審查這些文件和資料。需要關注的文件和資料包括:
l 排污許可證、執照和授權;
l 廢物
處理、運輸記錄、成本信息;
l
監測和
分析記錄;
l 設施操作規程和程序;
l 過去場地使用調查和評審;
l 與執法當局的交流記錄;
l 內部和外部的抱怨記錄;
l 維修記錄、現場規劃;
l 有毒有害化學品安
全參數;
l 材料使用和生產過程記錄,事故
報告;
l 水、排放物和排污收費;
l 能源、資源、配件等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