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能
分泌胰島素與
胰高血糖素等
激素。人類的胰島
細胞按其
染色和
形態學特點,主要分為A細胞、B 細胞、D細胞及PP細胞。A細胞約占胰
胰島細胞的20%,分泌胰
高血糖素(glucagon);
B細胞占胰島細胞的60%-70%,分泌胰島素(insulin);D細胞占胰島細胞的10%,分泌「
生長抑素」;PP細胞
數量很少,分泌胰
多肽(pancreatic polyeptide)。
胰高血糖素
人胰高血糖是由29個
氨基酸組成的直鏈多肽,
分子量為3485,它也是由一個
大分子的前體裂解而來。胰高血糖在
血清中的
濃度為50-100ng/L,在
血漿中的
半衰期為5-10min, 主要在肝滅活,腎也有降解作用。
胰高血糖素功能
與胰島素的作用
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種促進
分解代謝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強的促進
糖原分解和
糖異生作用,使血糖明顯升高,1mol/L的激素可使3×106mol/L的
葡萄糖迅速從糖原分解出來。胰高血糖素通過cAMP-PK系統,激活
肝細胞的
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糖異生增強是因為激素加速氨基酸XX肝細胞,並激活糖異生過程有關的酶系。胰高血糖素還可激活
脂肪酶,促進脂肪分解,同時又能加強
脂肪酸氧化,使
酮體生成增多。胰高血糖素產生上述代謝
效應的
靶器官是肝,
切除肝或阻斷
肝血流,這些作用便消失。 另外,胰高血糖素可促進胰島素和胰島
生長抑素的分泌。藥理
劑量的胰高血糖素可使
心肌細胞內cAMP 含量增加,心肌收縮增強。
胰島素
胰島素是含有51個氨基酸的小分子
蛋白質,分子量為6000,胰島素分子有靠兩個
二硫鍵結合的A鏈(21個氨基酸)與B鏈(30個氨基酸),如果二硫鍵被打開則失去活性。B細胞先
合成一個大分子的前
胰島素原,以後加工成八十六肽的胰島素原,再經水解成為胰島素與連接肽(C肽)。 胰島素與C肽共同釋入血中,也有少量的胰島素原XX
血液,但其
生物活性只有胰島素的3%-5%,而C肽無胰島素活性。由於C肽是在胰島素合成過程產生的,其數量與胰島素的分泌量有平行關係,因此測定血中C肽含量可反映B細胞的分泌功能。正常人
空腹狀態下血清胰島素濃度為35-145pmol/L。胰島素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5min,主要在肝滅活,
肌肉與腎等
組織也能使胰島素失活。 1965年,我國生
化學家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胰島素,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生命
物質(蛋白質)的創舉。
胰島素功能
胰島素是促進合成代謝、
調節血糖
穩定的主要激素。
1.對
糖代謝的調節:胰島素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
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為糖原,貯存于肝和肌肉中,並抑製糖異生,促進葡萄糖轉變為脂肪酸,貯存于
脂肪組織,導致血糖水平下降。 胰島素缺乏時,血糖濃度升高,如超過
腎糖閾,尿中將出現糖,引起
糖尿病。
2.對
脂肪代謝的調節 胰島素促進肝合成脂肪酸,然後轉運到
脂肪細胞貯存。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脂肪細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島素還促進葡萄糖XX脂肪細胞,除了用於合成脂肪酸外,還可轉化為α-磷酸甘油,脂肪酸與α-磷酸甘油形成
甘油三酯,貯存于脂肪細胞中,同時,胰島素還
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減少脂肪的分解。 胰島素缺乏時,出現脂肪代謝紊亂,脂肪分解增強,
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內氧化,生成大量酮體,由於糖氧化過程發和障礙,不能很好
處理酮體,以致引起
酮血症與
酸中毒。
3.對
蛋白質代謝的調節 胰島素促進
蛋白質合成過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質合成的各個環節上:
①促進氨基酸通過膜的轉運XX細胞;
②可使
細胞核的複製和
轉錄過程加快,增加DNA和RNA的生成;
③作用於
核糖體,加速翻譯過程,促進蛋白質合成;另外,胰島素還可抑制
蛋白質分解和肝糖異生。 由於胰島素能增強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所以,它對機體的生長也有促進作用,但胰島素單獨作用時,對生長的促進作用並不很強,只有與
生長素共同作用時,
才能發揮明顯的效應。 近年的研究表明,幾乎
體內所有細胞的膜
上都有胰島素
受體。
胰島素受體已純化成功,並
闡明了其化學結構。胰島素受體是由兩個α亞單位和兩個β亞單位構成的四聚體,α亞單位由719個氨基酸組成,完全裸露在
細胞膜外,是受體結合胰島素的主要
部位。α與α亞單位、α與β亞單位之間靠二硫鍵結合。β亞單位由620個
氨基酸殘基組成,分為三個結構域:N端194個氨基酸殘基伸出膜外;中間是含有23個氨基酸殘基的跨膜結構域;C端伸向膜內側為
蛋白激酶結構域。胰島素受體本身具有
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可激活該酶,使受體內的酪氨酸殘基發生磷酸化,這對跨膜信息傳遞、調節細胞的功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關於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啟動的一系列
反應,相當複雜,尚不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