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膠質瘤(Giiomas),又稱膠質細胞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故亦稱神經外胚層腫瘤或神經上皮腫瘤。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脈絡叢上皮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
概述
神經膠質瘤(Glioma)亦稱
膠質細胞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故亦稱神經外胚層腫瘤或神經上皮腫瘤。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脈絡叢上皮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大多數腫瘤起源於不
同類型的神經膠質,但根據
組織發生學來源及
生物學特徵類似,對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各種腫瘤,一般都稱為神經膠質瘤。
節神經膠質瘤
病因:多由於驚恐或大怒,或衰哭
憂鬱,使
氣血流行失常,
抵抗力減弱,病邪乘虛而入,發為癌瘤。
膠質瘤發病率高
據介紹,
腦膠質瘤是起源於腦部
神經膠質細胞,是最常見的
顱內腫瘤,約占所有顱內腫瘤的45%左右。在
兒童惡性腫瘤中排第二位,近30年來,
原發性惡性
腦腫瘤發生率逐年
遞增,年增長率約為1.2%,中老年人群尤為明顯。據文獻報道,中國腦膠質瘤年
發病率為3-6人/10萬人,年
死亡人數達3萬人。
膠質瘤在發生之初,通常沒有典型的
癥狀。隨著腫瘤的不斷XX,會表現出如下癥狀:一是
顱內壓增高和其他一般癥狀,如
頭痛、
嘔吐、
視力減退、
復視、
癲癇發作和
精神癥狀等。另一是
腦組織受腫瘤的壓迫、
浸潤、破壞所產生的
局部癥狀,局部癥狀依腫瘤
生長位置不同而異。
腦瘤專家指出:「膠質瘤系浸潤性生長物,它和正常腦組織沒有明顯界限,難以完全
切除,對
放療化療不甚敏感,非常容易
複發,生長在
大腦等重要
部位的良、
惡性腫瘤,
手術難以切除或根本不能手術。
化學藥物和一般抗腫瘤的
中藥,因
血腦屏障等
因素的影響,
療效也不
理想,因此腦膠質瘤至今仍是全身腫瘤中
預后最差的腫瘤之一」。
腦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占40.49%,綜合發病
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
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
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
少枝膠質細胞瘤,
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9%,主要為
室管膜瘤,
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
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癥狀
腦瘤癥狀的出現,主要是根據
腫瘤發生的部位和
疾病的
性質不同而表現不同。大多數有
頭疼,一般初起時是
間歇性的,早晨容易發作。以後癥狀逐漸加重,頭痛的次數逐漸增多。很多
病人都有嘔吐,往往是突然發作。嘔吐的性質多是噴XX樣吐出,多數沒有
噁心,也與
飲食無關。發作
時間上大部分是在夜間,或是在早晨
空腹時發作。這種嘔吐,有時常與頭疼關聯,尤其是在病人頭疼劇烈時發作。小兒的小腦腫瘤,在早期多發生嘔吐。
腦瘤病人,常發生視力減退和復視或
偏盲,有一部分病人,在癥狀嚴重時
失明。這個癥狀一般是一側發生,也有兩側發生的。
腦瘤病人常有全身性癲癇樣
抽搐或
癱瘓,或是
智力遲鈍,並且有
性格改變。各種病人的
臨床表現如下表:
有的病人,還有肢體
感覺異常或肢體感覺消失。有一些病人,有
運動障礙,
走路不穩。
有的病人,常出現
眩暈,並且有不
穩定的感覺。
有的病人,在彎腰時,覺得有傾倒的感覺。
有的病人,往往發生持續性
嗜睡。
有的病人,發生
昏迷。
有的病人,發生
精神錯亂,往往對地點和時間的
定向力消失。
有的病人,智力減退,
情緒淡漠,甚至
大小便失禁,出現
進行性痴呆。
有的病人,
記憶力與
注意力減退,並且
容易激動。
有的病人,發生全身抽搐,在抽搐前,常有好像想說什麼話,但又說不出來或
口吃,在抽搐時頭與兩眼 轉向對側,肢體多有陳攣性的
強直性的運動(轉頭)。
有的病人,有一時性的
靜止不動的,保持一定姿勢,或肢體被任意擺成一種姿勢,不能活動的
木僵狀態。
有的病人,往往發生握住別人的手不放的動作。
有的病人,則發生一側
身體無力,尤其是
面部及舌部無力。
有的病人,並且有一側
肌體震顫。
有的病人,
嗅覺消失嚴重,病人有一側
視神經萎縮,或視神經XX
水腫。
有的病人,有時發生不愉快的
幻覺,感覺到有油漆及燒焦的味道,也有
鼻咽部
感覺異常的。
有的病人,在工作時突然感到
腦子的活動停止,但不會跌倒,往往表現出像在夢中,或是一種茫然的樣子。
有的病人,發生奇特的
記憶障礙,但回憶不起發作的情況。
有的病人,常有不隨意的舔舌、吮唇和品嘗味道的動作。
有的病人,
味覺和嗅覺減弱。
有的病人,在有的時候出現有系統性的人物,或動物
形象的幻覺。
有的病人,有出現光的閃爍。
有的病人,對
事物的命名叫不出來,或語無倫次。
有的病人,發生
面肌無力,身體震顫。
有的病人,有時發生刺激感,或
觸電樣的感覺,或(少數)有
疼痛的感覺。
有的病人,不能
識別放在患側手裡的東西。
有的病人,
瞳孔不對稱和
眼球向上凝視無力。
有的病人,發生
四肢強直,
角弓反張和
意識喪失。
有的病人,有時發生
眼球震顫與
共濟失調。
有的病人,有
耳聾。
有的病人,上
眼瞼上縮或
下垂,瞳孔不等大,並且多數是瞳孔擴大的。
節神經膠質瘤
有的病人,有時有舞蹈樣的動作。
有的病人,出現嗜睡、
多尿、
血糖過高、
糖尿、
肥胖、性機能減退和
不規則的
發熱。
根據癥狀,並結合
舌質紅或紫紅或紫藍或青暗;
舌苔白或白膩或滑。
脈弦數或緊或弦緩。再結合現代精密儀器檢查以確診。
類證鑒別有:
腦膿腫、
蛛網膜炎、
腦積水、顱內
動脈瘤、癲癇等。
預防
避免憂
思郁怒及過度腦力勞累,加強身體鍛煉,適
當參加
體力勞動。發現
頭腦部癥狀,早期檢查與
治療。
根據其年齡、
性別、發生部位及臨床過程等進行診斷,並
估計其病理類型。除根據病史及神經系統檢查外,還需作一些輔助檢查幫助診斷定位及定性。
相關檢查
作
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的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者腦脊液蛋白量可增高,
白細胞數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見瘤細胞。但顱內壓顯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進
腦疝的危險。故一般僅在必要時才做,如需與
炎症或
出血相鑒別時。壓力增高明顯者,操作應慎重,勿多放腦脊液。術后給予
甘露醇滴注,注意觀察。
可幫助定側及觀察有無腦積水。對
嬰兒可通過
前囟進行B型超聲掃描,可
顯示腫瘤
影像及其他病理變化。
神經膠質瘤的腦電圖改變一方面是局限於腫瘤部位
腦電波的改變。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廣泛
分佈的
頻率和波幅的改變。這些受腫瘤大小、浸潤性、
腦水腫程度和
顱內壓增高等的影響,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在較良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見棘波或尖波等癲癇波形。大的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表現為廣泛的δ波,有時只能定側。
(YXX線腦圖):生長較快血運豐富的腫瘤,其
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影像,中間可有由於
壞死、
囊腫形成的低
密度區,需根據其形狀、多發性等與
轉移瘤相鑒別。星形細胞瘤等較良性的神經膠質瘤則
濃度較低,常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影像欠清晰,有的可為
陰性發現。
放XX學檢查
包括
頭顱平片,腦室
造影、電子
電腦斷層掃描等。頭顱平片可顯示顱內壓增高征,腫瘤
鈣化及
松果體鈣化移位等。腦室造影可顯示腦
血管移位及腫瘤血管情況等。這些異常改變,在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腫瘤有所不同,可幫助定位,有時甚至
可定性。特別是CT掃描的診斷
價值最大,
靜脈注XX
對比劑強化掃描,定位準確率幾乎是100%,
定性診斷正確率可達90%以上。它可顯示腫瘤的部位、範圍、形狀、腦組織
反應情況及
腦室受壓移位情況等。但仍需結合臨床綜合考慮,以便明確診斷。
對腦瘤的診斷較CT更為準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所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
正電子發XX斷層掃描可得到與CT相似的圖像,並能觀察腫瘤的生長代謝情況,鑒別良性惡性腫瘤。
治療措施
對神經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由於腫瘤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除早期腫瘤小且位於適當部位者外,難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
主張綜合治療,即術后
配合以放XX治療、
化學治療等,可延緩複發及延長
生存期。並應爭取作到早期確診,及時治療,以
提高治療
效果。
晚期不但手術困難,危險性大,並常遺有神經
功能缺失。特別是惡性程度高的腫瘤,常于短期內複發。
手術治療
原則是在
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淺在腫瘤可圍繞腫瘤切開皮層,
白質內腫瘤應避開重要功能區作皮層切口。
分離腫瘤時,應距腫瘤有一定距離,在正常腦組織內進行,勿緊貼腫瘤。特別在額葉或顳葉前部或小腦半球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較良性的腫瘤,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對位於額葉或顳葉前部較大的腫瘤,可作腦葉切除術,連同腫瘤一併切除。在額葉者切口后緣應在前中央回前至少2厘米,在
優勢半球並應避開
運動性語言中樞。在顳葉者后緣應在下吻合靜脈以前,並避免
損傷外側裂血管,少數位於
枕葉的腫瘤,亦可作腦葉切除術、但遺有
視野偏盲。額葉或
顳葉腫瘤如範圍廣不能全部切除,可盡量切除腫瘤同時切除額極或額極作內
減壓術,亦可延長複發時間。
腫瘤累及大腦半球兩個腦葉以上已有
偏癱但未侵及
基底節、
丘腦及對側者,亦可作大腦半球切除術。
腫瘤位於運動、
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
失語者,應注意保持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避免遺有嚴重
後遺症。
可同時作
顳肌下或去骨瓣減壓術。亦可僅作
活檢後作減壓術。丘腦腫瘤壓迫阻塞
第三腦室者,可作
分流術,否則亦可作減壓術。
腦室腫瘤可根據所在部位從非重要功能區切開腦組織XX腦室,盡可能切除腫瘤,解除腦室
梗阻。應注意避免損傷腫瘤鄰近
下丘腦或
腦幹,以防發生危險。
腦幹腫瘤除小的
結節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有顱內壓增高者可作分流術。上蚓部腫瘤難以切除者亦可作分流術。
病情危急者,幕上腫瘤宜先給予
脫水藥物治療,同時儘快進行檢查確診,隨即進行手術治療。后顱窩腫瘤可先作腦室
引流術,2~3天後待病情
好轉穩定,再行手術治療。
中藥治療去除病邪的方法不外乎于外貼,內服兩種。內服中藥對治療腫瘤有較好的療效,若配
外敷膏藥
使用,效果更好。內服中藥重在滋補氣血、益其
臟腑、蓄積消病能力。我們以治瘤為主、治症為輔,
用藥針對腦膠質瘤
病灶進行治療,同時對
患者整體功能進行調理,取中藥
升降沉浮之性,
調整肌體、
升清降濁之功能,促使抗腫瘤的中藥
歸經入腦,通過血腦屏幕,有選擇地對
腫瘤細胞產生
抑制和殺死作用,並使敗退的腫瘤細胞,上解于汗,下解于便,從而取得獨特療效。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均需要結合
中醫藥治療,不管進行
西醫的何種治療,中醫藥治療都是必須的,可以
減輕患者的毒
副作用,控制病情的
發展,抑制
癌細胞的生長,防止複發和轉移。
腦膠質瘤病人選擇正確的治療,這些治療能夠通過用藥和手術切除達到
消除局部腦膠質瘤的目的,但如果配合中藥治療,患者將會收到更好的療效。
以下5種情況適合採取中醫治療
第一、
不適合手術者,如年齡大、腦膠質瘤部位險要(在腦幹、深部)或腦膠質瘤瀰漫而無法手術,也有難以確診的,這都可進行中醫保守治療。中醫辨證治療以
湯劑為主,也可配合適當的
中成藥。中藥保守治療通過
調理陰陽、氣血和臟腑功能,補
虛瀉實,可減輕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的
壽命。對於疑似腦膠質瘤者,定期複查,起到
積極防禦的作用。
第二、手術后調理,
顱腦手術后可出現多種癥狀,如腦水腫、發熱、
消化不良、
呃逆、
排尿異常等。選用中藥治療,分別給予
清理濕熱、運脾
和胃、降逆和胃、溫陽化氣等方法,有助於術后的
康復。
第三、術后治療可有效的防止複發。大腦是特殊的部位,很難將腫瘤完全切除,複發的可能較大。除了有選擇的的
放化療,術后長期堅持用中藥辨證治療,可以減少腦膠質瘤的複發。
第四、可以
改善放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
食慾不振,
脫髮,
皮膚粗糙
脫屑,
失眠或嗜睡。中醫藥治療可以改善放化療造成的
白細胞減少,全面改善白細胞減少引起的各種癥狀,幫助患者完成放化療
療程,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五、患者本人
害怕手術,不想做手術,或者是害怕術后複發,白花錢。這都可進行中醫保守治療。
放XX治療
用於體外照XX的放XX源有高
電壓x線治療機、60Co治療機、電子加速器等。后二者屬於高能XX線,
穿透力強,皮膚
劑量低,
骨吸收量小,旁向散XX少。加速器則劑量集中於預計的深部,超過此深度則劑量急劇下降,可保護病變後方的正常腦組織。放XX治療宜在手術后一般狀況
恢復后儘早進行。照XX劑量一般神經膠質瘤給予5000~6000cGy,在5~6周內完成。對照XX野大放療敏
感性高的,如髓母細胞瘤,可給予4000~5000cGy。
各種類型的神經膠質瘤對放XX治療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認為
分化差的腫瘤較分化好的為高。以髓母細胞瘤對放療最為敏感,其次為室管膜母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僅中度敏感,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
松果體細胞瘤等更差些。對髓母細胞瘤及室管膜瘤,因易隨腦脊液播散,應包括全椎管照XX。
化學治療
高
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的
化療藥物,適用於
腦神經膠質瘤。在星形細胞瘤Ⅲ~Ⅳ級時,由於水腫而血腦屏障遭到破壞,使
水溶性大
分子藥物得以通過,故有人認為選用藥物時可以擴大至許多水溶性分子。但實際上在腫瘤周圍區
增殖細胞密集之處,血腦屏障的破壞並不嚴重。故選擇的藥物仍宜以脂溶性者為主。茲將當前優先選用的藥物重點介紹如下。
相關書籍
①
鬼臼甲叉甙:化學名為:4'-去甲-
表鬼臼毒-β-甲叉吡葡糖甙,商品名為Vumon(替尼泊甙,VM26),是鬼臼毒的半
合成衍生物。分子量為656.7。抗瘤譜廣高度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為細胞分期性藥物,能破壞
脫氧核糖核酸,對G2(DNA合成
後期)和M(分裂期)起阻斷作用。VM26對瘤細胞的
毒性最強,達70%~98%,而對正常細胞的毒性最低,僅為28%~38%。VM26常用劑量為成人每日120~200mg/m2,連用2~6天。與CCNU合用時可酌減用量至每日60mg/m2加入在10%
葡萄糖液250m1內
靜脈滴注約一小時半左右,連用2天,繼以第3.4天用CCNU
口服2天,共4天為一療程。以後每間隔6周
重複一個療程。副作用:對
骨髓抑制較輕,毒性較低;對心血管反應表現為
低血壓,故宜在靜滴時
監測血壓。
②
環己亞硝脲(CCNU):已在臨床應用多年,為
細胞周期性藥物,作用於增殖細胞的各期,亦作用於細胞
靜止期上。具有強大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故選用於治療
惡性腦膠質瘤。毒XX大,主要表現為延遲性骨髓抑制和蓄積反應,使其應用明顯受限,每在4~5個療程后血白細胞和
血小板明顯減少而被迫延期,甚或中斷治療,導致複發。此外,
消化道反應亦很嚴重,
服藥后發生噁心、嘔吐以及
腹痛者百分率很高。肝、肺等亦有影響。常用劑量為成人口服每日100~130mg/m2,連服1~2天,每間隔4~6天重複一次。目前與VM26合用時可減量至每日60mg/m2。
③甲環亞硝脲(MeCCNU):用量為170~225mg/m2。
服法同CCNU,但毒性較小。
對神經膠質瘤的化療
傾向於
聯合用藥,根據
細胞動力學和藥物對細胞周期的
特異性,用兩種以上藥物,甚至多種藥物聯合應用,以提高療效。
上海張天錫應用替尼泊甙-環己亞硝脲序列化療,療效明顯,值得推薦。其方法步驟為:每療程共4天。第一、二天:VM26100mg加入10%葡萄糖
溶液250mI靜滴維持l.5~2小時,連用2天,VM26快速滴注或直接靜注會引起血壓
驟降,切忌採用,而且在靜滴過程中需觀察血壓以防意外,如血壓降至10kpa以下宜立即停葯。鑒於VM26稀釋后在室
溫下超過4小時易
失效,故宜現配現用。第三、四天:每日CC-NU80mg口服。服藥前半小時給予止吐劑如
嗎叮啉,以減少消化道反應。一個療程結束后,每間隔6周重複下一個療程。一般CCNU的作用在投藥后第四周達高峰,故宜在第五周末
常規複查血白細胞和
血小板計數等。凡血白細胞低於3×109/L,血小板低於90×109/L時,宜延期進行化療,至
血象回升后再開始下一療程。由於CCNU的蓄積毒性,通常在4~5個療程后,血象不易維持,
間期不得不順延。或可先單用VM26作為過渡,待血象好轉后再恢復兩葯合用。值此期間,可常規給予DNA、
鯊肝醇等支持
療法。如病人
耐受良好,可連續10~15個療程不等。經CT掃描複查無複發跡象。
臨床表現滿意者,可最後停葯隨診。
(4)
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目前仍在試用階段,療效尚不肯定,有待進一步研究。
(5)其他藥物治療:對惡性膠質瘤可先給予
激素治療,以地塞米松作用最好。除可減輕腦水腫外,並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可使癥狀減輕,然後再行手術治療。
對有癲癇發作的病人,術前術后應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
發病機理
由於腫瘤逐漸XX,形成顱內佔位病變,並常伴有周圍腦水腫,當超過
代償限度時,即產生顱內壓增高。腫瘤阻塞
腦脊液循環或壓迫靜脈導致
靜脈迴流發生障礙時,更加重顱內壓增高。如腫瘤內發生出血、壞死及囊腫形成,可加快其進程。當顱內壓增高達到
臨界點時,
病理模型
顱內
容積繼續有小量增加,顱內壓將迅速增高。如進行顱內壓監測,壓力達到6.67~13.3kPa汞柱時,則出現高原波,高原波反覆出現,持續時間長,即為臨床徵象。當顱內壓等於動脈壓時,腦血管
麻痹,
腦血流停止,
血壓下降,病人不久將死亡。
腫瘤XX,局部顱內壓力最高,顱內各分腔間產生壓力梯度,造成腦移位,逐漸加重則形成腦疝。幕上大腦半球腫瘤可產生
大腦鐮下疝,扣帶回移過中線,可造成楔形壞死。胼周動脈亦可受壓移位,嚴重的可發生供應區
腦梗塞。更重要的是
小腦幕切跡疝,即顳葉內側溝回通過小腦幕切跡向後顱窩移位疝出。同側
動眼神經受壓麻痹,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
中腦的
大腦腳受壓產生對側偏癱。有時對側大腦腳壓迫於小腦幕邊緣或者骨尖,產生同側偏癱。
脈絡膜后動脈及
大腦後動脈亦可受壓引起
缺血性壞死。最後壓迫腦幹可產生向下軸性移位,導致中腦及橋腦上部
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
脈緩、
呼吸深而不規則,並可出現
去大腦強直。最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
心搏停止而死亡。
幕下后顱窩腫瘤可產生
枕骨大孔疝,
小腦扁桃體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嚴重時
延髓腹側壓迫於枕大孔前緣。幕上腫瘤亦可伴發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規劃。隨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脈速而弱,終
致死亡。
神經膠質瘤在顱內各種腫瘤中最為多見。在神經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常見,其次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占第三位。根據
北京市宣武醫院和天津
醫學院附屬醫院的統計,在2573例神經膠質瘤中,分別占39.1%、25.8%和18.2%。
性別以男性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年齡大多見於20~50歲間,以30~40歲為最高峰,另外在10歲左右兒童亦較多見,為另一個小高峰。
各類型神經膠質瘤各有其好發年齡,如星形細胞瘤多見於壯年,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髓母細胞瘤大多發生在兒童。各類型神經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亦不同,如星形細胞瘤多發生在成人大腦半球,在兒童則多發生在小腦;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室管膜瘤多見於第四腦室;少枝膠質細胞瘤絕大多數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小腦蚓部。
臨床表現
神經膠質瘤的病程依其病理類型和所在部位長短不一,自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一般多為數周
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后顱窩腫瘤病史多較短,較良性的腫瘤或位於所謂靜區的腫瘤病史多較長。腫瘤如有出血或囊腫形成、癥狀發展進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類似
腦血管病的發展過程。
癥狀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顱內壓增高和其他一般癥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和精神癥狀等。另一是腦組織受腫瘤的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局部癥狀,造成神經功能缺失。
頭痛
大多由於顱內壓增高所致,腫瘤增長顱內壓逐漸增高,壓迫、牽扯顱內疼痛敏感結構如血管、硬膜和某些
顱神經而產生頭痛。大多為跳痛、
脹痛,部位多在額
顳部或枕部,一側大腦半球淺在的腫瘤,頭痛可主要在患側、頭痛開始為間歇性,多發生於清晨、隨著腫瘤的發展,頭痛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嘔吐
系由於延髓
嘔吐中樞或
迷走神經受刺激所致,可先無噁心,是噴XX性。在兒童可由於顱縫分離頭痛不顯著,且因后顱窩腫瘤多見,故嘔吐較突出。
視XX水腫
顱內壓增高可產生視XX水腫,且久致視神經繼發萎縮,視力下降。腫瘤壓迫視神經者產生原發性
視神經萎縮,亦致視力下降。
外展神經易受壓擠牽扯,常致麻痹,產生復視。
癲癇癥狀
一部分腫瘤病人有癲癇癥狀,並可為早期癥狀。癲癇始於成年後者一般為癥狀性,大多為腦瘤所致。藥物不易控制或發作性質有改變者,都應考慮有腦瘤
存在。腫瘤鄰近皮層者易發生癲癇,深在者則少見。
局限性癲癇有定位意義。
精神癥狀
有些腫瘤特別是位於額葉者可逐漸出現精神癥狀,如性格改變、淡漠、言語及活動減少,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事物不
關心,不知整潔等。
局部癥狀
則依腫瘤所在部位產生相應的癥狀,進行性加重。特別是惡性膠質瘤,生長較快,對腦組織浸潤破壞,周圍腦水腫亦顯著,局部癥狀較明顯,發展亦快。在腦室內腫瘤或位於靜區的腫瘤早期可無局部癥狀。而在腦幹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腫瘤早期即出現局部癥狀,經過相當長時間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某些發展較慢的腫瘤,由於
代償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