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俗稱曬斑。夏天常見,所以人們會預防的很好,近幾年春季因人們不注意防範紫外線,得病人數逐年增多。一般在曝曬后數小時內于暴露部位出現皮膚紅腫,亦可起水皰或大皰。是一種由光線引起的、發生於暴露部位的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其機理為當皮膚組織受光線照XX后形成抗原物質,使機體致敏,導致過敏反應。本病膚色淺者易患,以女性較多見。
介紹
定義
日光性皮炎,是由於皮膚暴露部位因日光過度照XX后,在暴露部位引起的皮膚急性光毒反應。日光性皮炎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天,中醫學根據日曬后皮膚成皰的特點,稱之為「日曬瘡」。西醫學根據其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的不同,又分為日曬傷和多形性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
所謂日曬傷,是由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線過度照XX后,引起皮膚被照XX的部位出現急性炎症反應。由於中波紫外線作用淺表,僅表現在皮膚的表皮。且日光強烈照XX後會很快造成皮膚表皮角朊細胞壞死,並釋放介質導致真皮血管擴張,從而引起組織水腫。隨後黑素細胞在日光的強烈照XX下,加速合成黑素,從而使被曬皮膚變黑。所以日曬傷多在日光強烈照XX后4—6小時,在被照XX皮膚出現邊界明顯的紅斑,嚴重者可出現水腫,12—24小時達到高峰。並伴有局部灼痛或刺痛,有的可能會出現局部瘙癢。更嚴重者可能會引起全身癥狀,如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等。 而多形性日光性皮炎,表現為暴露部位,如顏面、頸部、前臂伸側、手背等,出現不同形狀的紅斑、丘疹、風團或水皰。這種表現最具特點的是,日曬加重,避光則減輕。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關於免疫脫敏治療的指導性文件中明確指出,「免疫脫敏治療是唯一可以徹底治療皮膚對日光中紫外線過敏出現過敏免疫排斥的根本XX方法」. 日光性皮炎治療中用激素藥物是錯誤方法,副作用大並且容易形成依賴藥物。日光性皮炎的根源是皮膚對日光中紫外線過敏出現過敏免疫排斥,治療的核心是對紫外線過敏進行徹底脫敏,對日光性皮炎已經出現的炎症徹底消炎,修復皮膚對紫外線和各類輻XX的耐受性,根本阻止日光性皮炎炎症的複發。日光性皮炎的病因
儘管陽光照XX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但引起日光性皮炎的原日光性皮炎
因卻不是單方面的:常見的就是對野菜等的攝入不科學,比如灰菜、莧菜、蘿蔔葉、豬毛菜、芥菜和菠菜等一系列過敏性食物的攝入;四環素軟膏、煤焦油類製劑、補骨脂素、白芷素等過敏性藥物的使用;還有就是如佛手柑香油、檸檬油、檀香油;內服藥有四環素、灰黃霉素、氯丙嗪、雙氫克尿噻、速尿、利眠寧及阿斯匹林等外搽的藥物的香料等。最為簡便有效的方法是不要在野外露宿,如確實找不到住處或想體驗露宿野趣,可搭個簡易帳篷,找些乾草當褥子,做好防潮和防止風寒的準備。對日光性皮炎的預防,一方面可以通過經常參加室外活動或日光浴的方法,以不斷增強皮膚對光線的耐受性,對於那些皮膚耐受性較差的人,可在曝曬前十五分鐘搽用防光劑;另一方面也可以採取外搽爐甘石洗劑或氫化考地松霜,口服抗過敏藥物。臨床表現
本病常在春季初次受到較強日曬后發病。袋現為面、頸、前臂伸側,手背等露出部位出現紅斑、丘疹、風團樣或水皰等皮疹。多形性是指在不同患者的皮疹常各不相同,呈現多形性,但就某一患者而言,皮疹形態常是單一的。日光性皮炎
以小丘疹及丘皰疹最為多見,少數患者表現為紅斑水腫或斑塊。病變與日光照XX密切相關,每於照XX后,皮損明顯加重,癢感加劇。適當避光后則有好轉。皮疹常反覆發作,日久可發生苔蘚樣改變,色素增加。一般到秋季以後逐漸減輕,來年春季複發,可持續多年。 皮損部位有燒灼感、癢感或刺痛。輕者1~2天皮疹可逐漸消退,有脫屑或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重者可伴有類感冒癥狀,如發燒、乏力、全身不適等,約一周左右即可恢復。診斷方法
在日曬后數小時至10余小時,受曬皮膚出現邊界清楚的水腫紅斑,嚴日光性皮炎
重者可出現水皰,患處有明顯的燒灼感或刺痛感。癥狀常在24小時內達高峰,紅斑水腫消退後有糠狀或大片脫屑,輕度色素沉著。嚴重者可伴有頭痛、心悸、噁心、發熱等全身癥狀。損傷機體
日光包括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其中紫外線對人體表的傷害較大。紫外線分為短波紫外線(波長180-290nm)、中波紫外線(波長290-320nm)、長波紫外線(波長320-400nm)。不同波長的紫錢線,可被皮膚各層不同組織所吸收。波長愈長其穿透能力愈強。中波紫外線主要由表皮吸收,損傷表皮;長波紫外線可達真皮上部,能作用於血管和其他組織。日光性皮炎
在自然界中,大氣層中的空氣、雲層、塵粒、水氣等的吸收和散XX作用,能過濾掉短波紫外線,使人體免受傷害,而長波紫外線僅對具有光感的個體發生作用,所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中波紫外線。 日光作用於人體所引起的異常反應分為光毒性和變態反應性兩種。 光毒XX是一種非免疫XX,任何人都能患。受強烈日光暴曬的局部,短時間內會產生紅斑、水腫、水皰等皮損;長期反覆受強陽光中波紫外線的照XX,可導致皮膚皺褶、鬆弛,表面乾燥、粗糙或萎縮,發生色素沉著或減退。而光變態XX是一種免疫XX。人體中只要有少量的光感物質,經紫外線照XX即會發生反應,致病光譜主要是長波紫外線,甚至可移行到波長400nm以上的可見光,也可為中波紫外線。光變態反應的臨床特點是只發生於少數過敏體質的人,而且,當首次接觸光感物質和被日光輻XX后,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炎症反應,而存在一定的致敏期,一般需1-2天或更久才能發生反應。皮損開始時在照光部位出現,以後可擴展到未被照光的皮膚。皮損表現為紅腫、風團或丘疹、水皰。臨床上區別光毒性和光變態XX較困難,有的病人可能開始為光毒XX,但以後又轉變為具光變態反應的特徵,甚至這兩類反應有時同時存在。 不論是光毒XX還是光變態反應,均對人的皮膚乃至機體產生輕重不等的傷害,所致疾病統稱為光線性皮膚病。夏日較常見的與美容關係較密切的光線性皮膚病,主要有日曬傷、光感性皮炎、多型性日光疹。治療原則
日光性皮炎的治療,最好去醫院診療。主要採取局部外用藥物療法,以消炎,安撫,止痛為原則。一般外搽爐甘石洗劑或振蕩洗劑即可。嚴重者,局部用冰牛奶每隔二三小時濕敷20分鐘直到急性癥狀消退或用醋酸液濕敷。以後可外用皮質激素霜,有明顯減輕局部紅腫熱痛的作用。劇癢者加服抗組織胺葯克敏能等,有全身癥狀者口服抗組胺劑和少量鎮靜劑。並給予補液及其他對症處理。尤為重要是防止再次暴曬。日光性皮炎
發生日光性皮炎后,輕者可自己採取如下方法處理: 僅有紅斑無水皰者,或有細小水皰未破潰者,可用蒲公英30克、野菊花20克或生地榆、馬齒莧各30克煎湯,冷后濕敷,每次30分鐘,每日3-4 次。每日1劑,用到癥狀減輕或愈。或用三黃洗劑外塗,每日1-2次。(三黃洗劑的製法是取大黃、黃柏、黃芩、苦參等份,共研細末,取末15克,加蒸餾水100毫長,醫用石碳酸1毫升。)若灼痛較甚,且伴有身熱、口渴、小便短赤等癥狀的,可按下方抓藥煎湯喝:連翹、銀花、大青葉、青蒿、茵陳、丹皮各15克,生石膏、生地、白茅根各30克,梔子10克。每日1劑,分2次服。 若紅腫明顯,且水皰大,破潰,可用牛奶液(牛奶和水10:1)或生理鹽水(1茶匙鹽溶於500-600毫升水中)濕敷,每一次15-20分鐘,每隔3小時1次,持續治療到大皰乾涸。或等份的黃柏、青黛研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塗患處,每日2次。有全身癥狀者,可內服如下方葯:龍膽草、黃芩、黃柏、紫草根各10克,菌陳、秦艽、地丁各15克,六一散、馬齒莧、生地各30克。日1劑。 若日光性皮炎曬傷較嚴重,尤其是伴噁心、嘔吐、心悸等全身癥狀者,不要擅自處理,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誘發色素沉著、白癜風等患者也須到醫院就診。 日光性皮炎中藥方 藥方一:患了日光性皮炎,可取生石膏15克,大黃12克,薏苡仁10克,知母6克,太子參10克,甘草3克。水煎3遍,共得煎液600毫升,冷卻以後分3次服用,一般連服1~2周可愈。 藥方二:取千里光50克,大黃30克,將上藥放入70%酒精400毫升中浸泡一周後備用,用時可用棉簽蘸藥液塗擦患處,每天3~4天。適用於輕度日光性皮炎。 藥方三:取苦參、川椒、白礬、地膚子、蛇床子各30克,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處,每天1劑,熏洗3次,每次約20分鐘。適用於輕度日光性皮炎。 藥方四:取石膏2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龍膽草8克,銀花15克,連翹15克,大青葉15克,苡仁米30克,車前子(包煎)15克,六一散(包煎)15克,天花粉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分服。適用於重症日光性皮炎,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