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uuuwell.com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腫大為特徵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以兒童、青少年為主,多見於冬春季節。該病在我國廣泛流行,常有局部暴發。腮腺炎病毒屬RNA型副粘液病毒科。含有兩種抗原成分,即病毒顆粒抗原和可溶性抗原。臨床表現為腮腺腫大、疼痛,可波及單側或雙側腮腺,也可侵犯其他腺體器官,引起XX炎、膜腺炎、卵巢炎。腮腺炎病毒還可致腦膜炎和心肌炎,同時也是後天獲得性耳聾的重要病因之一,此種耳聾往往是不可逆的。接種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可取得良好的預防效果。
腮腺炎疫苗
率在80–100%之間。美國進行的爆發調查研究表明,Jeryl–Lynn株疫苗預防臨床腮腺炎的有效率在63%-96%之間。 RIT 4385株疫苗 RIT 4385株腮腺炎疫苗來自Jeryl–Lynn株疫苗的優勢克隆株。兩種疫苗的對比性研究發現,他們的血清陽轉率相似(RIT 4385株疫苗96%;Jeryl–Lynn株疫苗97%),但Jeryl–Lynn株疫苗誘生的抗體滴度要明顯高於RIT 4385株疫苗。由於沒有進行兩種疫苗的對比性臨床對照實驗,上述差異的臨床意義尚不清楚。 Leningrad-3株疫苗 Leningrad-3株疫苗由前蘇聯研製成功,病毒先在豚鼠腎細胞增殖,而後在日本鵪鶉胚胎培養基中傳代。自1980年以來,前蘇聯的國家免疫規劃就一直使用該疫苗。Leningrad-3株疫苗在1-7歲兒童的血清陽轉率為89-98%,保護效力在92-99%之間。而且,在俄羅斯聯邦出現腮腺炎爆發時,一項對113 967名1-12歲兒童的試驗結果表明,應急接種該疫苗的保護效果達到97%。 Leningrad–Zagreb株疫苗 克羅埃西亞對Leningrad-3株用雞胚胎纖維細胞培養進一步減毒,新毒株命名為Leningrad–Zagreb株,用於克羅埃西亞和印度疫苗生產。全球已經有數百萬兒童接種了該疫苗。克羅埃西亞的研究表明,其臨床保護效果與Leningrad-3株疫苗相當。 Urabe Am9株疫苗 Urabe Am9株減毒活疫苗首先在日本獲准上市,隨後在比利時、法國和義大利獲得批准。Urabe Am9株疫苗或是以含胚雞蛋羊膜腔接種或是以雞胚細胞培養製備。該疫苗一直在一些國家使用,並獲得成功,12-20月齡兒童接種后的血清陽轉率為92-100%。 英國的一項對比實驗(Jeryl–Lynn株疫苗與Urabe Am9株疫苗,以MMR聯合疫苗形式接種)表明,接種1針4年後,Urabe Am9株疫苗的血清抗體陽性率為85%,Jeryl–Lynn株疫苗為81腮腺炎疫苗
%。在加拿大類似的研究表明,接種1針5-6年後,Urabe Am9株疫苗的血清抗體陽性率為93%,Jeryl–Lynn株疫苗為85%。 其他疫苗株 Rubini株疫苗1985年首先在瑞士獲准上市,毒株利用人二倍體細胞系傳代,而後在含胚雞蛋連續傳代,再后以MRC-5人二倍體細胞系適應傳代。許多研究表明,與Urabe Am9株疫苗和Jeryl–Lynn株疫苗相比,Rubini株疫苗的血清陽轉率和效果要低得多。因此,WHO建議國家免疫規劃不應使用Rubini株疫苗。 中國已經生產使用了1億多劑的S79株腮腺炎疫苗。另外,僅在局部地區小規模應用的有Hoshino株、Torii株、Miyahara株和NKM-46株減毒腮腺炎疫苗,報告稱這些疫苗的免疫原性與Urabe Am9株疫苗類似。幾種腮腺炎疫苗,包括Jeryl–Lynn株疫苗、Urabe Am9株疫苗和Leningrad-3株疫苗都包含有1個以上的病毒克隆。各疫苗病毒克隆間的差異對保護效果或安全性的可能意義尚不清楚。腮腺炎疫苗有單價、雙價(麻疹-腮腺炎)和三價(MMR)形式。大多數國家使用MMR以預防腮腺炎。 截止到2005年12月,在110個將腮腺炎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國家中,80%以上都採用兩針的免疫程序。第一針一般在12-18月齡時接種,第二針要至少間隔1個月后再接種。大多數兒童在入學前(大約6歲)已經接種了第二針。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左右開始大量使用我國自行研製的腮腺炎減毒活疫苗。腮腺炎疫苗
定每劑疫苗應含有的減毒腮腺炎病毒的最低含量。不同廠家在腮腺炎疫苗中使用不同的穩定劑,有的使用水解明膠,有的使用山梨醇,有的兩者都使用。腮腺炎疫苗
開展的爆發調查研究表明,1針腮腺炎疫苗的長期保護效力要低一些(60-90%)。腮腺炎疫苗
圍為18-34天)。部分腦膜炎患者可見腦脊液白細胞增高,但沒有明顯臨床癥狀。腮腺炎疫苗
用完應廢棄;注XX過丙種球蛋白者,間隔1個月後方可接種腮腺炎疫苗;近期使用免疫抑製劑者不應接種該疫苗,至少應間隔2~4周再接種。 貯運條件和有效期 腮腺炎疫苗自病毒滴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為1年半。凍干疫苗使用前要在–20°C冷凍保存或於2~8℃條件下貯運。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