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移植手術過程中病人的心臟被取出,捐贈者的心臟被重新縫合到病人胸腔內。心臟移植手術可延長患有嚴重心臟疾病的病人的生命。大約80%的病人術后可存活2年。與其它器官移植手術一樣,心臟移植手術的最大問題是移植排斥反應。如果移植排斥反應得到控制,病人的存活可達10年以上。術后病人需不定期地服用免疫抑製劑,當病人感覺身體情況好轉后,在醫生的指導下,可進行適當的日常活動。但必需避免劇烈的體力勞動。
適用人群
由於下列
因素導致的心臟
功能衰竭,適用心臟移植手術: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
原發性心肌病
*
心臟瓣膜疾病導致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
*嚴重的
先天性心臟病
病人
合併有下列疾病時,禁忌行
心臟移植術:
*腎、肺、
肝臟疾病
*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其他
威脅生命的疾病
心臟位於胸腔,把
血液從
肺部泵到全身。
正常心臟 原發性心臟病導致
心臟擴大
心臟移植術在美國是第三位最普遍的器官移植手術(
第一、二位分別是
角膜移植術和腎移植術),每年在美國有超過1500的病人進行心臟移植手術。
健康的心臟來源於器官捐贈者
腦死亡后。取出的心臟用特殊的鹽
溶液保存。
病人
全身麻醉后,醫生在病人
胸部胸骨正中作手術切口。中斷心髒的血液供應,病人的血液通過人工管道被輸送到心肺旁路裝置,這裝置暫時代替病人的
心肺功能,維持病人血液的正常
氧化和
循環。
心臟移植術
Heart Transplantation適應症
適用於各種
治療無效、心功能Ⅳ級的
晚期心臟病病人。
1.各種嚴重的
心肌病。
2.大
面積的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而無
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機會者
3.無法矯治的
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
4.
風濕性心臟病、
聯合瓣膜病變伴有廣泛的心肌病變者。
5.
供體要求同前。
手術步驟
(一)供體心髒的取出
1.胸骨正中切口。
遊離出上
下腔靜脈,
肺動脈和
主動脈。靜脈注XX
肝素2mg/kg。
2.主動脈
灌注冷心肌
麻痹液。
3.將
上腔靜脈在
右心房以上4cm處
切斷;下腔靜脈于其根部切斷,並由此向上剪開右心房。
4.在
肺靜脈開口處切下
左心房後壁,使其成為方形開口。
5.自無名動脈起始部橫斷主動脈。
6.肺動脈在其
分叉處切斷。
(二)受體心髒的切除
1.胸骨正中切口。肝素300U/kg靜脈注XX,建立
體外循環。
2.切除左、右心房前壁,保留左、右心房後壁及部分房間隔用於吻合。
3.貼近
半月瓣切斷主動脈及肺動脈。
(三)供體心髒的植入
1.用3-0 Prolene線連續吻合左心房。
2.用3-0 Prolene線連續吻合右心房。
3.用4-0 Prolene線連續端端吻合主動脈。
4.用4-0 Prolene線連續端端吻合肺動脈。完成植入吻合。
術后處理
1.
無菌隔離室特別監護。
2.
異丙腎上腺素2.2μg/(kg·min)持續
靜脈滴注3~4天。
3.選用有效
抗生素。
4.每日查
血常規、
血生化、肝
腎功能。
5.加強
營養支持。
6.抗
免疫排斥葯的應用。
環孢素(
環孢霉素A)4mg/h,抗
人體胸腺免疫球蛋白10~ 25mg/(kg·d),由靜脈滴注。
7.于3周后可加用
激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