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紅細胞計數

各種原因造成的紅細胞生成與破壞的失常,都會引起紅細胞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改變,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了解紅細胞的正常值對於疾病判斷是十分有幫助的。紅細胞正常值為:成年女性:3.5~5.0×T/L;成年男性:4.0~5.5×T/L;新生兒:6.0~7.0×T/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紅細胞計數   英文名稱: Red Blood Cell Count.   英文又名: RBC   中文名稱:紅細胞計數   英文名稱:RBC

化驗介紹

  ‍ 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處於動態平衡,因而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及質量保持相對穩定。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紅細胞生成與破壞的失常,都會引起紅細胞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改變,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臨床意義

情況分析

  ‍ 紅細胞增多見於:   (1)嚴重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及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多為脫水血濃縮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對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臟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須借助大量紅細胞來維持供氧需要。   (3)幹細胞疾患: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紅細胞減少見於:   (1)急性或慢性失血。   (2)紅細胞遭受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破壞。   (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礙和造血組織損傷。   (4)各種原因的血管內或血管外溶血。   正常值:   正常參考值:顯微鏡統計數法:M(男):400萬-550萬/μlF(女):350萬-500萬/μl血球計數儀:兒童600萬-700萬/μl   顯微鏡計數法:手指血10微升   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靜脈血1~2ml,EDTA-K2抗凝   生理情況下,人體每天約有1/120紅細胞衰亡,同時,又有1/120的紅細胞產生,使紅細胞的生成與衰亡保持動態平衡。多種原因可使這種平衡遭到破壞,導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減少或增多。

紅細胞計數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   a年齡與性別差異:   新生兒:2周后逐漸下降   兒童:男性兒童6~7歲時最低,然後隨年齡XX上升,25~30歲達高峰,此後逐漸下降   女性兒童13~15歲達高峰,然後受月經、內分泌等影響逐漸下降,21~35歲最低,然後逐漸增高與男性相近。因此在15~40歲之間兩性紅細胞計數差別最大。可能與睾酮促進紅細胞造血有關。   b精神因素:XX、激動、恐懼、冷水浴等伴隨腎上腺素增多,可導致紅細胞暫時性增多。   c劇烈體力運動和勞動:相對缺氧引起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增加,骨髓加速釋放紅細胞。   d氣壓降低:缺氧刺激紅細胞代償增生,高海拔地區   e 妊娠中、後期血液稀釋使紅細胞減少;6個月~2歲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導致造血原料相對缺乏;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明顯減退等

病理性變化

  a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最常見於各種原因的貧血。按照病因,可將貧血分成三大類   ①急性、慢性紅細胞丟失過多:如各種原因的出血,見於消化性潰瘍、痔瘡、十二指腸鉤蟲病等   ②紅細胞壽命縮短:如各種原因的溶血   紅細胞膜缺陷:球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口形紅細胞增多症;棘形紅   細胞增多症;陣發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紅細胞酶缺陷‍

  如無氧酵解途徑紅細胞酶缺陷如丙酮酸激酶缺陷,缺乏磷酸戊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謝所需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變異等。   血清中抗體或補體影響:自體免疫溶血貧,藥物誘發溶血貧、血型不合輸血致溶血等   機械損傷:微血管病性溶血貧,行軍性血紅蛋白尿,創傷性心源性溶血貧   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化學毒物及藥物引起溶血、大面積燒傷、感染、溶血性蛇毒   脾臟內阻留:脾亢   ③紅細胞生成減少:   造血幹細胞和造血微環境損害:再障   紅系祖細胞、幼紅細胞或紅細胞生成素的免疫破壞:純紅再障   骨髓被異常組織或細胞浸潤   DNA合成障礙 如葉酸、B12缺乏導致的巨幼貧   紅細胞生成素產生障礙 如慢性疾病(炎症、腎功不全)   血紅素合成障礙 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鉛中毒性貧血。   珠蛋白合成障礙 如鐮形細胞性貧血、血紅蛋白C、D、E病、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b紅細胞增多:   原發紅細胞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繼發性紅細胞增多:見於各種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如各種先心病(室缺、法四)、肺疾病(肺氣腫、肺心病、肺纖維化)、異常血紅蛋白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藥物如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雄激素可引起紅細胞數的增加相對性紅細胞增多:由於血液水分的丟失如嘔吐、嚴重腹瀉、多汗、多尿、大面積燒傷、等引起血液濃縮。[1]‍

正常參考值

  血細胞自動計數儀、顯微鏡計數法:   成 人:男性(4.0~5.5)×1012/L(400萬~550萬/mm3)   女性(3.5~5.0)×1012/L(350萬~500萬/mm3)   新生兒:(6.0~7.0)×1012/L (600萬~700萬/mm3)   嬰 兒抅:(5.2~7.0)×1012/L   兒 童:(4.2~5.5)×1012/L

異常結果分析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   1.相對性增多:由於某些原因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相對增多。如連續劇烈嘔吐、大面積燒傷、嚴重腹瀉、大量出汗等;另見於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2.絕對性增多:由各種原因引起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絕對值增多,多與機體循環及組織缺氧、血中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釋放紅細胞有關。   (1)生理性增多:見於高原居民、胎兒和新生兒、劇烈勞動、恐懼、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於促紅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多所致,見於嚴重的先天性及後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聯症、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肺動-靜脈瘺以及攜氧能力低的異常血紅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況下,病人並無組織缺氧,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增多並非機體需要,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亦無代償意義,見於某些腫瘤或腎臟疾病,如腎癌、肝細胞癌、腎胚胎瘤以及腎盂積水、多囊腎等。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紅蛋白<110g/L為貧血。根據血紅蛋白減低的程度貧血可分為四級。輕度:血紅蛋白<90g/L、中度:血紅蛋白90~60g/L、重度:血紅蛋白60~30g/L、極度:血紅蛋白<30g/L。   1.生理性減少:3個月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因生長發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對不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可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後期由於孕婦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釋,老年人由於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低,均可導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   2.病理性減少:   (1)紅細胞生成減少所致的貧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等伴發的貧血。   2)因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引起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2)因紅細胞膜、酶遺傳性的缺陷或外來因素造成紅細胞破壞過多導致的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異常血紅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心臟體外循環的大手術及一些化學、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潰瘍、鉤蟲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貧血。

分類

  ‍   血液經抗凝處理后,通過離心可以把血液分為兩大部分,血漿和血細胞。如果將血液放在一個特殊的試管中(溫氏管)按規定的時間和速度進行離心,最終使得紅細胞完全壓實在試管的底端,紅細胞之間互相接觸密切,盡可能排除所有血漿,此時血漿會全部被擠出到血細胞的上面,這時紅細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我們所要得到的紅細胞壓積,即壓實的紅細胞所占的體積數(或百分比),也叫紅細胞比積或紅細胞比容。測定紅細胞壓積還可用毛細管法和血細胞計數儀法測定。紅細胞壓積通常縮寫為HCT或Ht,測定單位現在多用每升血液中紅細胞佔有多少升來表達(L/L)。   紅細胞壓積的測定有助於了解紅細胞的增多與減少,當各種原因所致的紅細胞絕對值增高時,紅細胞壓積也會有相應的增加。血液濃縮時紅細胞壓積可達50%以上,臨床上常用於了解脫水病人的血液濃縮程度,作為計算補液量的參考。紅細胞壓積降低於各種貧血有關,因紅細胞體積大小的不同,紅細胞壓積的改變並不與紅細胞數量平行,需同時測定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並用於計算紅細胞各項平均值才有參考價值紅細胞計數(RBC) 。

處方

  1.貧血的原因很多,應仔細檢查病因才能對症下藥,不要自己隨便吃「補血藥」。   2.貧血病人不可偏食,注意經常進食含鐵及葉酸豐富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蛋、肉、魚、水果等。   3.小兒生長發育期和婦女妊娠期、哺乳期造血物質需要量大,應加強營養,如食物補充不夠,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鐵劑和葉酸。   4.月經量過多的婦女也要及時補充鐵劑,應查明有否婦科疾病,先治好婦科病,堵住出血漏洞,貧血才能恢復。有痔瘡出血或鉤蟲病的病人,應及時治療,否則長期慢性出血也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5.胃、小腸手術后病人,慢性胃炎胃酸減少者會引起造血因子缺乏,應注意檢查,如發現有貧血應積極治療。   6.老年人發生貧血一定要去醫院查清病因,以防遺漏腫瘤性疾病。   貧血是指循環血液中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我國正常人紅細胞數男性為 400~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男性為12~16克% ,女性為11-15克% 。一般認為男子紅細胞數低於400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量低於12克% 女性紅細胞數低於350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量低於10.5克%為貧血。   紅細胞內除水分外主要含血紅蛋白,所以血液里紅色。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輸送氧和二氧化碳。貧血時紅細胞數明顯減少,運載氧氣的能力減弱,結果使組織細胞缺氧,引起貧血的各種癥狀:蒼白、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四肢軟弱無力、食慾不振、腹脹、活動后氣息、心跳加快、心臟搏動增強等;嚴重者可引 起貧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   貧血癥狀的輕重主要取決於貧血的程度和產生貧血的原因和速度,產生貧血的速度越快癥狀越嚴重,而緩慢出現的貧血由於人體的適應和代償,症 狀相對要輕得多。貧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要了解貧血的原因,必須先了解紅細胞在體內不斷更新的過程。紅細胞在循環血液中的壽命大約為120天,衰老的紅細胞主要在脾臟內被清除。骨髓是成人製造紅細胞的工廠。幼稚紅細胞在骨髓內發育成長,成熟后不斷被輸送到血循環里,保持循環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的恆定。因而紅細胞生成減少或紅細胞損失過多則是產生貧血的兩大原因。   1.紅細胞生成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減退,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或單純紅細胞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被異常組織侵害,引起骨髓病性貧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鐵性貧血,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   2.紅細胞損失過多各種原因引起的紅細胞壽命縮短,過多、過速地破壞,即產生溶血性貧血;失血過多引起失血性貧血。此外,慢性感染、腫瘤、腎炎、尿毒症、肝病、內分泌功能減退等均可伴有貧血癥狀,這類貧血稱繼發性貧血。正因為貧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因此必須查明每個病人發生貧血的確切原因,才能得到合理的治療。萬能的補血藥物是不存在的。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白頭髮越長越多就是人變老了?其實,更多的是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 男人喝酒應該注意什麼?
  • 一篇文章了解治病最高法則
  • 維E「曝光」癌細胞?科學家發現,補充維生素E或「助力」抗癌?
  • 腫瘤治療期間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提高治愈效率
  • 我很矮不知道怎麼才會長高希望有好人能幫助我
  • 請教婦產科醫生有關排卵期的問題!!!
  • 請問,什麼是西米阿。。還有西米露是什麼?
  • 這樣可以瘦下來么??
  • 一天中人的體溫有浮動嗎,是怎麼樣浮動的?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