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uuuwell.com
目 錄1位置
3古代文獻摘錄
定位 :在前額部,眉上一寸,正對目中線
主治 :1.面神經麻痹,夜盲,眶上神經痛 2.頭痛,眩暈 3.視物模糊,目痛, 眼瞼下垂,面癱
針法 :沿皮向眉中透刺0.3-0.5寸
針感 :額區脹痛
3古代文獻摘錄《甲乙經》:「足少陽、陽維之會」;「頭目瞳子痛,不可以視,挾項強急不可以顧,陽白主之」。
相關文獻輝煌二十載 致遠新征程——蘭精集團盛大慶祝天絲問世20周年-紡織導報-2013年 第1期 (2)
PRLR和FSHβ基因對晉陽白豬繁殖性能的影響-養豬-2013年 第1期 (2)
溧陽白芹秋提前栽植技術-長江蔬菜-2013年 第1期 (2)
以上文獻來自於
>> 查看更多相關文獻
詞條標籤:
如果想投訴,請到百度百科投訴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見、建議,請到意見反饋。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9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3-04-20
創建者:daxia00
©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讀 | 百科協議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參考資料
1位置2功效和針法3古代文獻摘錄
登錄
查看我的收藏
1位置歸經 :足少陽膽經,足少陽、陽維脈交會穴
定位 :在前額部,眉上一寸,正對目中線
2功效和針法功效 :疏風清熱,清頭明目
主治 :1.面神經麻痹,夜盲,眶上神經痛 2.頭痛,眩暈 3.視物模糊,目痛, 眼瞼下垂,面癱
針法 :沿皮向眉中透刺0.3-0.5寸
針感 :額區脹痛
3古代文獻摘錄《甲乙經》:「足少陽、陽維之會」;「頭目瞳子痛,不可以視,挾項強急不可以顧,陽白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