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水火不濟

心屬火,腎屬水,水火二者互相制約,互相作用,以維持生理的動態平衡,稱為「水火相濟」。 如果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或因心火妄動,下傷腎陰,便失去這種協調,出現心煩,失眠,遺精等症,水火不濟就是指這種病變。參閱「心腎不交」條。

目 錄1術語簡介

2藥品

2.1 方源

2.2 功能主治

2.3 臨證應用

2.4 處方

2.5 製法

2.6 功能主治

2.7 用法用量

2.8 摘錄

2.9 註明

1術語簡介又名心腎不交病

2藥品方源現代所著的許多方書,多稱本方源自《韓氏醫通》,但韓氏在原書中只是提到「黃連……為君,佐官桂少許,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腎交於頃刻」,當推金元時期的李東垣。李氏在《脾胃論.論飲酒過傷》篇中載有一方,由乾薑、巴豆霜、人蔘、肉桂、柴胡、小椒、白朮、厚朴、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川烏頭、知母、吳茱萸、黃連、皂角、紫菀等組成,功能「昇陽氣,瀉陰火,調營氣,進飲食,沉困懶倦」等症。方中雖包含有黃連、肉桂,但並非主葯,亦非治療心腎不交之證。而明確提出黃連、肉桂同用,治心腎不交,

功能主治功能交通心腎,適用於心腎不交、夜寐不寧等症。心為陽,屬火,居上焦;腎為陰,屬水,居下焦,兩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必須相互交通。《中藏經》說:「火來坎戶,水到離扃,陰陽相應,方乃和平」;又說:「水火通濟,上下相尋,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格致餘論》也說:「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由於心陽(即心火)下降而交於腎陰,腎陰(即腎水)上升而濟於心陽,從而使心腎兩髒的陰陽、水火、升降關係處於平衡、相濟、協調狀態,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升降失常,水火不濟,必然會產生心腎不交的病變,治療應採用交通心腎的法則。

但是,對於心腎不交的病證,又當進一步分辨其陰陽虛實。近人葉顯純《論交通心腎》一文,把心腎不交之證,分成「心火旺,腎陰虛」、「心火旺,腎陽虛」、 「心氣虛,腎陽虛」、「心氣虛,腎陰虛」等4種類型,分別以「瀉心火,滋腎陰(如黃連阿膠湯)」、「瀉心火」、「益心氣,助腎陽」 ,《景岳全書》「益心氣,養腎陰等4種不同的交通心腎法加以治療。可知交泰丸只是適用於心火亢盛,腎陽不足所致的心腎不交,不能泛治一切心腎不交的病證。至於心火旺,腎陽虛形成心腎不交的原理,《慎齋遺書》說:「夫腎屬水,水性潤下,如何而升,蓋因水中有真陽,故水亦隨陽而升至於心,則生心中之火」。周氏明確地指出了腎陽與腎水上奉於心的生理關係,即腎水上承必須有賴於腎中命門之火的蒸動。命火不足,不能鼓舞腎水上交於心,心火上亢而致心腎不交。

臨證應用已知心火亢盛,腎陽不足可導致心腎不交,欲使心腎相交,就必須既清心瀉火以使心火下降,又當扶助腎陽以鼓舞腎水上承。只有水火相濟,才能心腎相交,正如《慎齋遺書》所說:「欲補心者須實腎,使腎得升;欲補腎者須寧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腎之法也。」

本方用黃連清心瀉火以制偏亢之心陽,用肉桂溫補下元以扶不足之腎陽;心火不熾則心陽自能下降,腎陽得扶則腎水上承自有動力。水火既濟,交泰之象遂成,夜寐不寧等症便可自除。正如《本草新編》所說:「黃連、肉桂寒熱實相反,似乎不可並用,而實有並用而成功者,蓋黃連入心,肉桂入腎也。……黃連與肉桂同用,則心腎交於頃刻,又何夢之不安乎?」

處方乾薑(炮製)0.9克 巴豆霜I.5克 人蔘(去蘆)肉桂(去皮)各3克 柴胡(去苗)小椒(炒去汗,並閉目去子)白朮各4.5克 厚朴(去皮,銼,炒。秋、冬加至21克)酒煮苦楝 白茯苓 砂仁各9克 川烏頭(炮,去皮、臍)13.5克 知母12克(一半炒,一半酒洗。此一味,春、夏所宜,秋、冬去之)吳茱萸(湯洗七次)15克 黃連(去須。秋、冬減至4.5克)皂角(水洗,煨,去皮、弦)紫菀(去苗)各18克

製法上藥除巴豆霜另入外,余同研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昇陽瀉陰,調營和中。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懶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溫水送下。

摘錄《脾胃論》卷下

註明此外,近人萬淑援等,從測定心火旺或腎陽虛患者尿兒茶酚胺與尿17羥皮質類固醇的排泄量中發現,心火旺的患者24小時尿兒茶酚胺含量高於正常,而腎陽虛的患者24小時尿17羥皮質類固醇含量低於正常。他們對3例尿兒茶酚胺高於正常,而尿17羥皮質類固醇低於正常的患者,應用黃連、肉桂以交通心腎,隨著癥狀的改善,尿兒茶酚胺和尿17羥皮質類固醇均趨向正常。認為黃連瀉心火的部分藥理作用與降低尿兒茶酚胺有關,而肉桂溫腎陽的部分藥理作用與提高尿17羥皮質類固醇有關,兩者合用,可各顯其效能。這充分說明,測定尿兒茶酚胺與17羥皮質類固醇含量的實驗,不僅可以作為反映心腎不交的客觀指標之一,同時也為治療「心火旺,腎陽虛」之一類型的心腎不交,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文獻失眠的辨證和用藥-開卷有益:求醫問葯-2010年 第1期 (2)

心腎並重治療絕經期前後諸證67例-雲南中醫學院學報-2008年 第6期 (3)

王九蓮教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經驗-中醫研究-2008年 第10期 (3)

以上文獻來自於

>> 查看更多相關文獻

詞條標籤:

醫學醫療生理學 中醫

如果想提出功能問題或意見建議,請到意見反饋;如果您要 舉報侵權或違法信息,請到投訴中心;其他問題請訪問百度百科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3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3-04-18

創建者:韓水之子

詞條貢獻榜 辛勤貢獻者:

jack飄絮

©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讀 | 百科協議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參考資料

1術語簡介2藥品2.1方源2.2功能主治2.3臨證應用2.4處方2.5製法2.6功能主治2.7用法用量2.8摘錄2.9註明

登錄

查看我的收藏

1術語簡介又名心腎不交病

2藥品方源現代所著的許多方書,多稱本方源自《韓氏醫通》,但韓氏在原書中只是提到「黃連……為君,佐官桂少許,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腎交於頃刻」,當推金元時期的李東垣。李氏在《脾胃論.論飲酒過傷》篇中載有一方,由乾薑、巴豆霜、人蔘、肉桂、柴胡、小椒、白朮、厚朴、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川烏頭、知母、吳茱萸、黃連、皂角、紫菀等組成,功能「昇陽氣,瀉陰火,調營氣,進飲食,沉困懶倦」等症。方中雖包含有黃連、肉桂,但並非主葯,亦非治療心腎不交之證。而明確提出黃連、肉桂同用,治心腎不交,

功能主治功能交通心腎,適用於心腎不交、夜寐不寧等症。心為陽,屬火,居上焦;腎為陰,屬水,居下焦,兩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必須相互交通。《中藏經》說:「火來坎戶,水到離扃,陰陽相應,方乃和平」;又說:「水火通濟,上下相尋,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格致餘論》也說:「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由於心陽(即心火)下降而交於腎陰,腎陰(即腎水)上升而濟於心陽,從而使心腎兩髒的陰陽、水火、升降關係處於平衡、相濟、協調狀態,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升降失常,水火不濟,必然會產生心腎不交的病變,治療應採用交通心腎的法則。

但是,對於心腎不交的病證,又當進一步分辨其陰陽虛實。近人葉顯純《論交通心腎》一文,把心腎不交之證,分成「心火旺,腎陰虛」、「心火旺,腎陽虛」、 「心氣虛,腎陽虛」、「心氣虛,腎陰虛」等4種類型,分別以「瀉心火,滋腎陰(如黃連阿膠湯)」、「瀉心火」、「益心氣,助腎陽」 ,《景岳全書》「益心氣,養腎陰等4種不同的交通心腎法加以治療。可知交泰丸只是適用於心火亢盛,腎陽不足所致的心腎不交,不能泛治一切心腎不交的病證。至於心火旺,腎陽虛形成心腎不交的原理,《慎齋遺書》說:「夫腎屬水,水性潤下,如何而升,蓋因水中有真陽,故水亦隨陽而升至於心,則生心中之火」。周氏明確地指出了腎陽與腎水上奉於心的生理關係,即腎水上承必須有賴於腎中命門之火的蒸動。命火不足,不能鼓舞腎水上交於心,心火上亢而致心腎不交。

臨證應用已知心火亢盛,腎陽不足可導致心腎不交,欲使心腎相交,就必須既清心瀉火以使心火下降,又當扶助腎陽以鼓舞腎水上承。只有水火相濟,才能心腎相交,正如《慎齋遺書》所說:「欲補心者須實腎,使腎得升;欲補腎者須寧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腎之法也。」

本方用黃連清心瀉火以制偏亢之心陽,用肉桂溫補下元以扶不足之腎陽;心火不熾則心陽自能下降,腎陽得扶則腎水上承自有動力。水火既濟,交泰之象遂成,夜寐不寧等症便可自除。正如《本草新編》所說:「黃連、肉桂寒熱實相反,似乎不可並用,而實有並用而成功者,蓋黃連入心,肉桂入腎也。……黃連與肉桂同用,則心腎交於頃刻,又何夢之不安乎?」

處方乾薑(炮製)0.9克 巴豆霜I.5克 人蔘(去蘆)肉桂(去皮)各3克 柴胡(去苗)小椒(炒去汗,並閉目去子)白朮各4.5克 厚朴(去皮,銼,炒。秋、冬加至21克)酒煮苦楝 白茯苓 砂仁各9克 川烏頭(炮,去皮、臍)13.5克 知母12克(一半炒,一半酒洗。此一味,春、夏所宜,秋、冬去之)吳茱萸(湯洗七次)15克 黃連(去須。秋、冬減至4.5克)皂角(水洗,煨,去皮、弦)紫菀(去苗)各18克

製法上藥除巴豆霜另入外,余同研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昇陽瀉陰,調營和中。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懶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溫水送下。

摘錄《脾胃論》卷下

註明此外,近人萬淑援等,從測定心火旺或腎陽虛患者尿兒茶酚胺與尿17羥皮質類固醇的排泄量中發現,心火旺的患者24小時尿兒茶酚胺含量高於正常,而腎陽虛的患者24小時尿17羥皮質類固醇含量低於正常。他們對3例尿兒茶酚胺高於正常,而尿17羥皮質類固醇低於正常的患者,應用黃連、肉桂以交通心腎,隨著癥狀的改善,尿兒茶酚胺和尿17羥皮質類固醇均趨向正常。認為黃連瀉心火的部分藥理作用與降低尿兒茶酚胺有關,而肉桂溫腎陽的部分藥理作用與提高尿17羥皮質類固醇有關,兩者合用,可各顯其效能。這充分說明,測定尿兒茶酚胺與17羥皮質類固醇含量的實驗,不僅可以作為反映心腎不交的客觀指標之一,同時也為治療「心火旺,腎陽虛」之一類型的心腎不交,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體檢報告單提示谷丙轉氨酶低或者增高是說明什麼?醫生一文解釋
  • 中年人盡孝,說易行難,漸行漸難
  • 惡性肝癌≠死亡,60歲高齡老人在草莓醫院重獲新生!
  • 你分得清過敏性皮炎和接觸性皮炎?醫生:可從4點來判別!
  • 高血壓會影響備孕嗎?
  • 男生國字臉適合剪什麼髮型
  • 化妝品.~~擺脫姐姐們推薦了。
  • 20歲了,乳房還能發育嗎 生長空間是多大?
  • 有誰知道做剁辣椒魚頭
  • 是不是當時就會破,當時就出血,我怎麼才能知道我的處女膜破了沒有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