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下頜
關節脫臼,沒有什麼特效
療法。可以用
繃帶較長
時間(三個月)
固定。 這就是所謂的「
掉下巴」,事實上就是
頜骨的脫臼。要避免這種事,
打哈欠不要張太大嘴,而且平時要
注意補鈣。這是我的切
身體會哦! 顳下頜關節
脫位的家庭防治 顳下頜
關節脫位的家庭防治 顳下頜(俗稱下巴)關節脫位是
臨床常見多
發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多是由於
下頜骨髁狀突在張開運動中,超越了關節
結節而不能自行回複原位者。根據發病緩急而分為急性
顳下頜關節脫位和
慢性脫位;反覆發生則稱
習慣性脫位;按其脫位發生
部位又可值ゲ嘈院退?嘈醞鹽唬話戴磷賜灰莆恢?較蛟蠐智胺酵鹽弧⒑蠓酵鹽弧⒉嚳酵鹽緩蛻戲酵鹽弧F渲興?嗤鹽蛔釵?<?C竇渫吵啤跋擄偷裊恕薄?
病因多為關節部或下頜部突然受
暴力,有時在
拔牙或施行
口腔手術、
咽喉部手術、插管
麻醉迫使張口用力過猛等均可致顳下頜關節脫位;亦有因關節
韌帶鬆弛、打
呵欠等張大口時發生此症。
本病主要
癥狀:
病人口半開,閉不住也張不開,口水直流,
言語不清,
咀嚼、
吞咽障礙。因下頜骨向前移位,兩頰變平臉形變長,關節附近
疼痛或
腫脹,
耳屏前
凹陷明顯,在顴弓下方可觸及移位之髁狀突。 本病不論何種脫位均可以手複位:讓病人坐手術椅或靠背椅上,固定
頭部,操作者站在病人
前面,
肘關節與病人的下頜
牙齒同高,兩臂近乎伸直,
拇指裹上
紗布伸入病人口內並置於下頜
磨牙(俗稱大牙)的上面,其餘四指握住下頜骨(下巴)體部,拇指逐漸用力壓下頜骨向下,在拇指下壓的同時其餘四指同時用力將頦部(下巴部位)緩慢向前
旋轉向後推下頜骨至關節凹內,這時往往可聽到關節複位時的彈跳聲。術后的拇指必須在關節複位的瞬間迅速向頰側移開以防手指被
咬傷。
制動措施:關節複位後為使受傷之韌帶和
關節囊得以
修復並防止慢性脫位,必須將下頜制動2-3周,同時囑病進飲
軟食,
面部還應用顱頜繃帶固定以
限制下頜的開口度不超過1公分。習慣性脫位者複位后應在關節囊前部注XX
硬化劑使其產生
疤痕,限制下頜運動,以防下頜關節反覆發生脫位(此法應在醫院進行)。
咬肌鍛煉
治療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 自1994年至1998年,作者對30例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TMJHD)
患者行咬肌鍛煉觀察,現
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
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58.5歲。其中無牙頜患者11例,深覆牙合9例,單側偏嚼習慣者4例,開口過大且無明顯牙合
因素者5例,1例原因未確定。所有患者均無
面癱發生。就診
時病期均在1個月以上,最長達5年。發病
頻率一般每日1~3次,最多可達7次。 2.咬肌鍛煉方法:首先必須排除TMJ
炎症存在,就位活動
義齒,
舌尖舔上齶,下頜處於息止頜位;再將雙手置於雙側面部,使拇指位於咬肌區,余4指
指腹放在
顳部,勿加壓
按摩,目的是
感知鍛煉時雙側
肌肉收縮情況,以保證雙側
咬合力均衡。然後盡可能使下頜處於正中關係位,上下頜牙齒保持相對
靜止,空
咬牙30~60次,每秒鐘1次,覺
疲勞酸痛后停止。注意雙側
咬合力要均衡、適中,鍛煉完畢可輔以TMJ及周圍肌肉按摩數下,以
減輕酸痛感,亦或小開口運動數下以松馳咬合肌群。平時的開口度應限制在2cm以內。每日鍛煉3次,主要在早晨起床后、午飯後及晚
上臨睡
前進行。每
療程為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