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終於接受了自己是強迫症的人了,下一步該怎麼做呀
mycoolfeng
2022-2-6 11:10:02
trefoil
2022-2-6 11:10:03
冰之心
2022-2-6 11:10:03
《走出強迫的泥潭――森田療法指導集錦》(不斷更新......) 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森田療法是治療強迫症比較好的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這四個字則是治療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對"順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夠深或是錯誤的,因而造成森田療法對他們的治療毫無效果,甚至使他們對森田療法本身是否有效都產生了懷疑。揪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其含義,以為"順其自然"就是"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制,痛苦就讓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強迫觀念的患者,他可能就會錯誤的認為"順其自然"就是讓自己一直強迫思考下去。 要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迴、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麼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麼就違背了"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討苦吃。 而我們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比如情緒,它本身就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自然規律。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規律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複習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與它對抗,那麼你就違背的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又比如說一個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內向,他和陌生人說話時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他覺得不應該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現得不緊張,其結果是他越來越緊張,以至於到現在看到熟人也開始緊張了。而他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癥狀,其原因就是他違背他自己的"自然規律"。他的性格是內向的,而內向的人的特點就是靦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談話,肯定會出現緊張、不自在的心理反應。而他自己卻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規律"對抗,結果必然會如此。 人本身還有一個自然的現象是古怪的、可怕的、骯髒的念頭是必然會出現在我們的腦海里的,在這裡我們暫且把它稱作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規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並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麼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越去注意它和它辯論等,那麼你就會被它束縛。例如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他的頭腦里突然出現了一個雜念――我要把老師殺了。這個念頭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責和想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從而對這一念頭形成了強迫。這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念頭,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的老師平時對學習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個念頭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學生的潛意識對壓力的一種發泄。在這裡,讓學生明白其潛意識過程是不太現實的,但倘若這個學生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麼他有可能就不會那麼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觀念的形成。 上面講的是"順其自然"中"自然"這兩個字的含義。那麼怎麼樣才是正確的"順其自然"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裡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情緒或雜念。那麼你說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制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 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因為這八個字是連成一體,不能分開的。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還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等,做自己該去做的事情去。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會出現,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麼,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強迫症難治的兩點原因強迫症是一種比較難治的心理問題,它帶給人的痛苦是非親身經歷者難以體會的。在現實中,很多強迫症患者都在選用森田療法來治療自己的強迫症,但治療的效果有時卻是差強人意的,當然這並不是森田療法不好,而是由於沒有正確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導致的。以前我曾寫過一篇《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來說明「順其自然」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這裡我將再分析一下除了沒有正確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強迫症難治的另外兩點原因。 1、 人都有強迫傾向強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里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了。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為你以後從強迫症的旋渦里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順和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而這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此煩惱,會不斷地在頭腦里反覆地想該怎麼樣處理這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有可能這種反覆地想會持續得更久,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反覆地想就是一種強迫,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強迫傾向的,只是更多的人他們在事情解決之後,強迫也就跟著結束了.所以有強迫症的朋友應該放棄不要一絲的強迫觀念出現的完美主義願望,因為你抱著它不放,生活中這些必然而正常的強迫就會與你的強迫癥結合起來加重你的癥狀,這也是為什麼強迫症難以跟除的原因,因為強迫是人人都有的,但它與強迫症是不同的,而倘若你想把正常的強迫都驅除,那就陷入另一個旋渦中了.其實強迫症給我們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強迫的觀念或行為,而是伴隨著這些觀念和行為出現的焦慮、緊張和不安的情緒。你不訪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緒是平靜的,甚至是愉快的,那麼即便是反覆地想問題的癥狀依然存在,你還會有以前那麼痛苦嗎?所以要想走出強迫症就不要將癥狀視為大敵,而要接受癥狀,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把癥狀看得那麼重要,癥狀不重要了情緒才會平靜,而只有情緒平靜了才會反過來使癥狀得到緩解和消失。 2、強迫的泛化強迫症有個特點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說最開始我們強迫的只有一個觀念,但到後來,強迫的觀念越來越多,它們可能是同時強迫,也可能是一個替代一個地強迫。強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說起,一般來說患有強迫症的人都是比較內向的,同時又完美主義、敏感和固執。而在患上強迫症后,由於癥狀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份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產生泛化。當然如果從認知行為的角度來說是因為形成了一種強迫的習慣,一個內在強迫的思維模式被固化了。而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泛化其實就是最初的心理衝突持續得不到解決的一種延續和擴展的表現。那麼我們要怎麼樣來防止強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簡單,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泛化的存在,當出現泛化的時候,不用去理睬這些讓你反覆想的觀念,而應該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那麼泛化就不會影響你。當然有的時候這些泛化的強迫觀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確的,給人的感覺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記住,這正是癥狀誘惑人的地方,這是個陷阱,只要你一去反覆想它,那麼你就又陷入了強迫的怪圈。為了讓大家對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將舉例說明: 比如某人他的內心很自卑,他總是認為自己說話做事都很差勁,而這種內在的衝突長期得不到解決,於是便演變成了反覆地強迫別人是不是覺得他很怪,而這個衝突也同樣持續得不到解決,於是他又對其他事物產生了強迫,如他在看關於人體科教片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就是我們人要分男人和女人兩種性別,於是他又反覆地思考這個問題,而後,他在出門后又突然想到門是不是沒有鎖好,於是又強迫地思考這個問題,以此類推,強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而這些其實全是強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強迫會泛化,那麼當他出現泛化的時候就會警覺和認識到原來不是這些問題(人為什麼分男女兩種性別等)有什麼意義,而是癥狀(內在的衝突)在泛化,這樣他的心裡就有底了,內心的焦慮情緒會減少很多,同時也為能順其自然,不去在意這些癥狀,而去為所當為找到了一個塌實的理由。森田療法治療失眠失眠,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個普遍問題。而導致失眠的原因有兩種: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由於軀體不適、疾病或創傷的疼痛而導致的失眠;而心理因素則是指那些由心理困惑導致的失眠。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由心理因素而導致失眠的人越來越多,已成為失眠患者的主力軍。由心理因素導致失眠的人,最初階段主要是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煩惱、擔心、焦慮而產生的失眠。就這一階段而言,還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種情況的失眠一般會在一周之內就會好轉。但如果這時由於人們對睡眠知識的不了解或採取了一些錯誤的心理應對方法,那麼失眠將進一步嚴重,這時造成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將不再是先前那些煩惱他的事情,而變成了另一問題:要是自己再睡不著怎麼辦?也就是說失眠原因變成了因為擔心失眠本身而造成的失眠。處於這一階段的人,往往會對夜晚會產生一種恐懼感,有時甚至看到床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在這裡我將向大家介紹如何運用日本的森田療法對由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進行治療的方法。1、首先要對失眠本身有正確的認識:就象前面說過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當失眠出現時,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儘快克服失眠,因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XX,而一XX你又怎麼會睡得著呢?所以我們正確的態度就是要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當回事,那麼失眠將不會成為困繞你的問題。2、就是要知道睡眠的規律:睡眠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來讓我們每個人XX夢鄉,所以當你煩惱而睡不著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擔心睡不著的問題,只要你靜靜地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行了,睡眠會自然而然地引領你睡著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條的最後說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原因。當然XX夢鄉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但不管長或短,你只要記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對了。3、就是要知道睡眠時間的長短到底會對人有什麼樣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擔心自己睡不著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害怕沒睡好會對明天的工作、學習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其實就睡眠時間而言,長短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需要晚上睡上10小時,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個小時就夠了,甚至更有甚者2小時就夠了。不過經過科學的研究,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小時睡眠時間就夠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沒有睡足5個小時,也沒關係,因為第二天中午你還可以午休。至於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世界上還從沒有哪個人是因為失眠而死掉的。4、就是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不要今天晚上12點睡,明天晚上2點睡,而後天晚上又在9點就睡了。還有就是早上也要定時起床。平時沒事的時候,特別是失眠期間,不要白天有事沒事就躺在床上。而應該該工作就工作,該學習就學習,到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在上床睡覺。以上四點,如果你能深刻的理解和堅持運用,那麼對你的失眠一定會有所幫助的。強迫症該用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強迫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它的主要癥狀是以反覆出現某些觀念和某種行為為特徵。它的發病原因至今還是個迷,不過我們現在能夠知道的是它的發生總與人的性格特徵、曾經的心理創傷(特別是性方面的問題)以及應激事件是緊密相關的。目前在治療強迫症的臨床中,主要有兩種治療傾向,一是主張用藥物治療,第二是用心理治療,但是到底那種治療傾向才是比較有效的呢?筆者在以往的治療中曾接待過一些強迫症患者,他們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到處尋醫治療自己的問題了,但是至今都未治愈,最長者有10年的治療史,揪起原因主要是他們以前都是單純地用藥物治療。我們知道強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敏感內向以及錯誤的思維模式或思維習慣導致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的生理機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所以藥物它並不是針對強迫症的病源來進行治療的,因而它是治標的,其作用只能是暫時的控制癥狀,而無法達到治愈癥狀。中國有句古話叫「心病還需心藥醫」,所以對強迫症的治療應該要以心理治療為主,糾正其個性缺點和錯誤的思維模式或習慣才是治本。不過在這裡我要提的一點是,倘若針對比較嚴重的強迫症,在治療初期單獨地使用心理治療也是有弊端的,因為心理治療一般都需要患者花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和實踐治療的理論和觀點才會有效果。而強迫症的癥狀一旦爆發,如果患者對心理治療的理論或觀點還沒有真正的理解,那麼就會造成心理治療的失敗,從而使患者對心理治療喪失信心,導致他今後不再治療或去尋求單純的藥物治療,其結果必然是久治不愈。所以治療強迫症,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按其癥狀的嚴重程度來分類治療:對癥狀比較輕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療就可以治愈,而不必使用藥物;而對於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比較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在心理治療為主的情況下,輔助地使用藥物。大概的治療程序如下:在治療初期,可以適當地服用一些藥物來控制和穩定癥狀的發展,同時配合心理治療。而當患者在實踐中逐漸獲得心理治療的效果后,一方面繼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則應該逐漸地減少藥物,並最終停止藥物。接納癥狀其實不論是強迫症患者還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納癥狀。當然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那些癥狀給患者朋友們帶來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們心中那種迫切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好起來的心情,所以他們對癥狀的不接納、自責,甚至是憎恨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雖然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卻是和你儘快想好起來的初衷、願望是背道而馳的。這裡我將打一比喻來說明為什麼接納癥狀才會真正地讓自己儘快地好起來。比如說,我們的手部或腳部有個地方被擦傷了,留下了一塊血液凝結的傷疤,你說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會讓這塊傷疤在我們的身體上消失呢,正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為等到這塊疤痕下的皮膚完全愈合后,它自然就會脫落而消失。而倘若我們把這塊疤痕比做強迫症,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強迫症患者們又是如何對待這塊傷疤的呢?他們是不斷去摳這塊傷疤,恨不得瞬間就把這塊傷疤永遠地去掉,但這樣做的結果又如何呢?其結果無非就是越摳越流血,越摳傷疤越大。而最終強迫症也就這樣被患者緊緊地摳住了。所以,面對已經出現的癥狀,我們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們好起來的做法就是接納它,不把它當會事情,那麼癥狀就會在我們這種容納的心態中減輕很多,並且就會順其自然地逐漸消失。為所當為如果要選出森田療法中最有效的治療理論或觀點,我想非「為所當為」莫屬。那麼什麼叫「為所當為」呢?簡單講就是認真地做你該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都是你該去做的事情。仔細想想強迫症患者與正常健康人的區別是什麼?其實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強迫症患者忘記了「為所當為」,忘記自己該去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內心中的一個念頭、一個情緒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因此強迫症就這樣產生了。而我們正常的健康人呢?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強迫症,則是因為他們是一直在「為所當為」,他們的注意力不是關注在某一個念頭以及某一個情緒上,而是關注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強迫症就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那麼反過來,我們要怎樣才能消除強迫的癥狀呢?不言而喻,從現在開始,你就得「為所當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你應該去做的事情,並努力把它們做好,同時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會自己的些癥狀,那麼久而久之,就會改變那種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所有的強迫癥狀也就會在你「為所當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完美是把雙刃劍強迫症等神經症患者的人格特徵中有一條就是完美主義。他們除了對外在的事物要求盡善盡美外,在內心的深處也總是認為自己的完美的,是優秀的人。當然認為自己優秀並沒有錯,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評價,會增加一個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實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如果人們沒有追求完美的願望,社會也就不會進步了。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處的,那為什麼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們最終卻得了強迫症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完美把雙刃劍,適當的完美是可以促進一個人發展,而過度的完美,既過度到偏執、狂妄和不切實際的完美只能阻止一個人的發展,很不幸的是,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過度完美的傾向。他們對自己評價往往是與現實的能力嚴重脫節的,當然這裡指的脫節並不是說他們是完全沒有能力,而是說他們把潛力和能力搞混了(潛力是指未來發展可能達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經擁有的實力)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是潛力完全發揮出來的一個完人了,可以一步登天的。所以,他們在腦海里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想法:我是一個凌駕于眾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正由於這樣,因而他們會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身上有一點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對自己表現出的不足和缺點自責。倘若他們長時間都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其實可以說是他們不論怎麼努力都是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的,因為他們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個完美無缺的人,而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人嗎?沒有,所以他們必定會陷入自責、抱怨、自憐的惡性循環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社交困難和障礙,因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在他們人面前是一個有缺點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而這時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如心理創傷、性心理問題等或認知偏差,還有就是敏感,內向等性格特徵,就極有可能出現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恐怖症等神經症。所以要想走出強迫症等神經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過度追求完美的人格特徵,其方法就是客觀的看待問題,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們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時不要以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允許自己有缺點,因為任何人都有缺點,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學會善待自己、寬容自己和接納自己。也只有善待、寬容和接納自己后,內心才會從衝突中平靜下來,這樣才可能走出強迫症。記得森田正馬先生曾說過,患有神經症的人都是優秀的人,也只有優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經症,他們與其他那些優秀而健康的人的區別就在於神經症患者是發揮出了起優秀的短處,而優秀而健康的人卻是發揮出了優秀的長處。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們好好地反思!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對強迫症的解釋,其實可以用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這兩個簡單的名詞來解釋。一個人為什麼得強迫症呢?因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反對吧,強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時間都花在想那些無聊而沒有答案的問題上,而對吃飯、學習、工作、玩耍等等這些事情是一點都心不在焉呢?而一個人為什麼沒有得強迫症呢?因為他最多花50%的時間在想,還有50%的時間在做事情,當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並且對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進去。所以,可以說強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剛好是兩個反方向,一個是多想少做,一個少想多做。因此其實要想治療好強迫也並不難,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樣少想多做就行了。放棄治療都說森田療法是放棄療法,意思就是說只要你徹底地放棄治療,那麼你的神經症也就好了.的確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說是精髓之言。於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著這句話去放棄治療了,強迫就讓它強迫,就讓自己沉溺在強迫的癥狀中,結果到頭來放棄治療不但沒有治療好自己的問題,反倒是越放棄越強迫。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於患者朋友的以偏概全,抱起半邊就走思想導致的。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放棄,而沒有深刻地考慮過怎樣的放棄才是真正的放棄。其實要想真正的放棄,有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癥狀,承認癥狀是你身體的一部份,並接受你現在狀態就是正常的狀態。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癥狀了,把它當做你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你才能對癥狀不敏感,才會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觀現實中你該做的事情上,舉個例子例子來說,你說誰會對自己身上長了兩隻手而困惑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兩隻手,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不會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癥狀的正常,那麼你才會真正放棄對癥狀的過多關注而達到真正治療的作用,無為而治就是這個道理.而倘若你沒有首先接受你的癥狀,那麼癥狀對你來說,就是身體的一個異物,而我們人對身體異物本能反應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說你的放棄是真正的放棄嗎?在這種前提下的放棄其實是一種壓抑,是對癥狀另一個角度的關注。所以大家要想放棄治療,首先就要接納癥狀。當然,放棄治療也不是叫你什麼都不做,全都放棄了,同時你得直接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生活,這樣你又自然反過來沒有去關注你的癥狀了,從而也就對癥狀逐漸脫敏了。總之一句話:對癥狀消極點,對生活積極點。癥狀外的陷阱有許多強迫症患者朋友都曾問我這麼一個問題,說他們對森田療法是理解正確了的.但為什麼自己的強迫症還是反反覆復地無法根除呢?關於這一點我想說的是,雖然你們理解正確了,也去實踐了.但是你們卻沒有注意到癥狀外的陷阱,所以你們無論走多遠始終都會被陷阱給拉回來到癥狀中去的.那麼癥狀外的陷阱是什麼呢?陷阱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理性,二便是縱容.我們知道強迫症患者其實是很聰明的,思維能力強,並且非常地理性,不過他們的理性是和完美主義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他們才會非要把沒有答案的問題在大腦里理性地搞清楚.本來在接受治療后,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實踐得好好的,癥狀也好了很多.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期,強迫症患者所謂的理性卻也開始復甦了.他們會在沒事或冷靜的時候偶爾地想一下,其實以前強迫觀念中的某些東西其實還是有點道理的。這裡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有個人的強迫觀念是擔心自己天花板上的吊燈會掉下來。他會想:「以前確實是多想了,沒有意義。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牢固,還是有可能掉下來啊,只不過幾率很小-------。」這時他可能意識到自己快陷入強迫了,於是就停止去想燈的問題。但他的「理性」會立刻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牢固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啊,」於是他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種非想不可,不想自己反倒是錯的念頭逼著他去想下去,結果癥狀就這樣又恢復了。而所謂的縱容,我稱它為吃飽了沒事幹,沒事找事。有時候我們的強迫症患者由於癥狀緩解了很多,所以心情特別的開心,於是他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就是對以往的癥狀進行炫耀,故意地再去在去想一想以前強迫的觀念,好像是要告訴癥狀他可以擺脫它了。而實際上這麼做是非常危險的,常常容易想著想著就又想成癥狀了。所以,在治療強迫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兩個陷阱。針對理性的陷阱,具體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論某些理性的思想是多麼正確,記住,只要是和強迫的觀念沾邊的,統統都不用去管,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錯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不要去管,因為這正是陷阱誘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強迫也就好了,否則就又陷入癥狀中去了;而針對縱容這個陷阱的具體做法也很簡單,就是不要縱容,把自己的高興勁投入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上吧。痊愈的含義強迫症患者最大的願望無非是痊愈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痊愈呢?如果你認為是癥狀的完全消失,那麼我敢肯定,你將永遠強迫,因為真正的痊愈並非如此。我們知道其實強迫症患者之所以強迫,根本的原因就是違背自然,把正常的問題當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強迫。舉例子來說,比如一個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於是這個男人產生了想與這個女人親密的念頭。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任何一個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但強迫症患者卻不一樣,他認為自己不應該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這樣想就是不道德的、齷齪的,於是就去壓制這個念頭,而其結果就是他得了強迫症;又比如說一個人他在與人談話時,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來回答別人的問話,並認為自己不該有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