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國內對
母乳性
黃疸認識提高,加上大力提倡
母乳餵養、開展母嬰同室,純母乳餵養率明顯上升,
母乳性黃疸的
檢出率明顯增加。有
臨床統計發現,這類黃疸甚至可佔到
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
專家提醒說,一旦新生兒血清
膽紅素高達256.5μmol/L(15mg/dl)以上時,最好停喂母乳改喝
牛奶3~5天,如果發現膽紅素下降50%以上,且排除了肝、脾異常並沒
貧血癥狀者,則基本可
診斷為母乳性黃疸。雖然繼續母乳餵養可引起小兒
體內血清膽紅素「
反跳」,但一般不會超過原來的最高
濃度,因此無需斷奶。這類黃疸
預后良好,會隨著小兒月齡的
增高逐漸
消退,一般不會對日後的
身體發育造成影響。
醫學指導/廣州
中醫藥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
兒科教授許華
寶寶黃疸持續一個月咋回事?
小寶寶剛出生時
膚色紅潤,
月子里能喝能睡能長個,但在後半個月里膚色日見
發黃。滿月
體檢時發現血清膽紅素竟高達338μmol/L,被通知必須住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和
治療。
醫生將寶寶的眼睛遮住,並讓他躺到一個藍色的燈箱里。燈箱有一定的溫度,寶寶眼睛看不見東西沒有
安全感,於是哭聲不斷。媽媽看在眼裡痛在
心裡,三番兩次求醫生將寶寶抱出來歇會兒,喂口奶。但醫生
態度卻十分堅決:如果想早點知道孩子的
病因,只能暫時給喝葡萄糖水或牛奶,而且必須在燈箱里「住」夠兩三天。並建議媽媽將「發」出來的
奶水擠掉,兩三天內都不要給寶寶餵奶。
好
不容易挨過了三天,寶寶終於從藍光箱里「釋放」出來了,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血清膽紅素已下降到180μmol/L,而且
肝臟和
脾臟未發現異常,遂斷定為母乳性黃疸,醫院囑焦急的媽媽將他接回家安心靜養。可半個多月過去了,寶寶雖無其他
不適癥狀,但
皮膚仍有點發黃,媽媽放心不下:聽說一般的
生理性黃疸持續的
時間只有幾天,寶寶患黃疸都有一個多月了,到底是怎麼回事?會不會影響到
智力發育?是不是該重新檢查一下?還需不需要暫時給孩子斷奶,或者採取母乳和配方
奶粉混合的餵養辦法?
新生兒黃疸與母乳餵養有關
醫生給寶寶抽血檢查,發現他的血清膽紅素達到205μmol/L,比半個多月前出院時升高了,但肝脾仍很正常,於是囑媽媽每天讓寶寶曬
曬太陽,無需做進一步治療,更無需斷奶或過早進行混合餵養,耐心等其癥狀自然消退。媽媽將信將疑。
對此,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教授許華解釋說:「由於新生兒膽紅素產生相對較多,而初生時肝臟攝取、結合、
排泄膽紅素的能力不足成人的10%,因此極易出現黃疸。」
許華指出,近年來國內由於對母乳性黃疸認識提高,加以大力提倡母乳餵養,開展母嬰同室,純母乳餵養率明顯上升,隨之母乳餵養性黃疸的
發病率也明顯增加。有臨床統計發現,母乳性黃疸可佔到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不過,導致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原因至今尚無明確
結論。但以下兩種
觀點都有一定道理:
其一是與母乳中的某些未
識別因子有關:有學者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某些未被識別的因子,這種因子通過母乳餵養XX新生兒體內后,可增加其
腸道對膽紅素的重新
吸收,使其
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升高,從而出現黃疸。
其二是與新生兒的
腸肝循環特點有關:新生兒剛出生不久,腸道內正常的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及時將XX腸道中的膽紅素轉化為
尿膽原和
糞膽原排泄出去,這些未轉化的膽紅素可被腸壁重新吸收,並經
肝門靜脈送達肝臟,進一步加重肝的負擔,造成黃疸。
母乳性黃疸持續2~3個月
據許華介紹,可分為早
髮型及遲髮型兩種類型:早髮型一般在出生后的兩三天內出現,並在一個星期內達到「頂峰」,半個月后基本可以消退,也即與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出現的時間及達到的峰值都較相似。遲髮型常在出生后一個星期甚至是半個月后才出現,甚至常接著生理性黃疸之後發生,有的是在生理性黃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重。而且,母乳性黃疸比一般生理性黃疸的持續時間比較長,有的長達2~3個月。
「但無論是早髮型或是遲髮型的母乳性黃疸,一旦暫停母乳餵養3~5天後,查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值可有明顯的下降。因此臨床上常用這種排除法來做輔助性的
判斷。」許華指出,由於繼續母乳餵養可使黃疸重新出現甚至加重,因此不少
焦慮的家長也會擔心孩子是否有
肝炎或
溶血問題。這時就應該查查肝和脾以進一步確診。一般來說,出現母乳性黃疸的新生兒身體其他情況都良好,能吃能睡而且
體重增加也很正常,而且其他
肝功能正常,肝和脾都沒XX跡象,查
血象也沒貧血癥狀。而患肝炎的小兒除黃疸外還伴有
厭食、
嘔吐及明顯的
肝功能異常等,患
溶血病的小兒病情一般較重,除了黃疸外還有貧血、肝
脾大等癥狀。
應對:
照藍光曬太陽
母乳餵養無需停
1.
光療:藍光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
許華建議,對於已經確診的母乳性黃疸足月兒,如果血清膽紅素實在太高,超過220μmol/L的絕對峰值,可先通過光療把峰值降下來。
「研究發現,波長425~475nm的藍光下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經這種光線照XX后,膽紅素會被轉化並通過尿和
膽汁排出體外。」許華特別提醒說,患兒置於光箱前應用黑
眼罩(
紗布裹黑紙)遮蓋雙目,每小時改變一次
體位以增加
光照面積,並要
注意給小兒補充
水分以防
脫水。一般應連續照24小時,或間隔照10小時,歇半天後再繼續照,
療程為兩到三天。
而癥狀不太嚴重的小兒,每天多曬曬太陽也可以退黃,因為陽光中也有藍光
存在。但曬太陽時不能隔著玻璃,要暴露在日光下,如果溫度超過30℃,可考慮讓小兒裸體曬,讓皮膚盡情接觸日光中的藍光,但要注意遮住眼睛。
2.葯治:服用綿
茵陳湯助退黃
臨床上常用茵梔黃注XX液來退小兒的黃疸癥狀,但日前因山西某公司生產的茵梔黃注XX液致一名新生兒死亡,所以有醫院為慎重起見,建議讓小兒改服
茵梔黃口服液、
茵梔黃顆粒或煲綿茵陳湯。不過專家認為,茵梔黃注XX液是已用了30多年的老葯,
療效得到公認,這次事故是
藥品質量出了問題,配方應沒問題。
3.餵養:母乳餵養應少量多次
另外,針對媽媽們
關心的是否應該減少甚至停止母乳餵養的問題,許華認為,雖然停喂母乳后黃疸會明顯消退,但母乳為小
嬰兒最
理想的
食品,還是不要隨便斷掉奶,也無需過早採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餵養方法。除非血清膽紅素的值實在太高,才建議暫停母乳餵養三五天。
在此期間,媽媽應用
吸奶器將
乳汁吸出,以保持乳汁的充分
分泌,待
小兒黃疸減輕后仍應繼續
哺乳。此後,即使癥狀出現反覆,也不
主張多次斷奶,但可適當考慮改變餵養方式,如:改用多次少量的母乳餵養法,並適當給孩子多喝點水。一般來說,隨著小兒的月齡增高,母乳性的黃疸可逐漸消退,且不會對嬰兒的
健康發育造成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