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易與痔瘡相混淆延誤治療七成要判「死刑」
来源:www.uuuwell.com 2012-5-2 09:30
新華社天津8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29歲的白某
身體一直很好,但去年2月開始
便血,1個月后也不見
好轉,於是他來到醫院檢查,
醫生先後為其
診斷為
痔瘡及
腸炎,並進行了相關
治療,但5個月后,白某的
病情越來越重,家人便將其送往天
津市腫瘤醫院進行檢查。經查,白某已是
直腸癌晚期。儘管醫院迅速為其進行了
手術,但由於病情延誤,9個月后白某死亡。 記者從天津市腫瘤醫院了解到,類似白某的情況目前不在少數。天津市腫瘤醫院有大約10%的
大腸癌
患者年齡在35歲以下,這一
比例比幾年前翻了數倍,
大腸癌患者低齡化趨勢日益明顯。 據天津市腫瘤醫院胃腸腫瘤科主任王家倉介紹,大腸癌一般多發在50歲以上的人群,但現在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4歲。由於人們預防
意識缺乏,目前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中絕大多數為晚期患者。由於年輕人
免疫力強,所以不
發病則已,一旦發病便非常嚴重,
病程發展快,治療結局不好,病人術后5年
生存率不到30%。由於大腸癌
初期很多
癥狀與痔瘡極為相似,而年輕患者又缺乏腫瘤常識,受"
十人九痔"的誤導,
大便帶血常被認為是痔瘡,從而使病情延誤。腫瘤醫院收治的直腸癌患者中,約有60%以上曾被
誤診為痔瘡,誤診
時間少則3個月,多則1年。 大腸癌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飲食習慣改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
提高,人們對精細
食品、動物
脂肪和
蛋白質的攝取量的增多,加上生活
節奏加快、飲食時間縮短,導致身體無法吸取足夠的纖維,令有毒物質長時間
積聚在大腸內,滋生贅肉並轉化為
癌細胞。由於年輕人的
臨床生物學特徵與中老年人不同,所以
漏診率較高,通常發現已是晚期。 王家倉建議,當青年人出現便血或者原因不明的
腹痛、
消瘦、
乏力、
貧血等癥狀時,應立即到專科醫院就診。此外,平時應多吃富含
纖維素的食品,並適量增加
運動量,這樣能夠降低大腸癌的發病幾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