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費志醫 來源:
創新醫學網
[摘 要] 目的:探討剖宮產術中
卵巢多發性
卵泡囊腫的
臨床與
隨訪情況。方法:對58 例剖宮產術中發現
存在有卵巢多發性囊腫
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
分析。結果:卵巢都有正常的扁
橢圓形結構,所有
病例術后
恢復與一般術后
產婦無明顯差別,經B超
監測后一般可明確良性
診斷。
結論:剖宮產術中發現卵巢多發性
卵泡囊腫需要
積極進行診斷與
治療。
[關鍵詞] 剖宮產;卵巢;卵泡囊腫
隨著近年來剖宮產的不斷上升,在
手術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
卵巢腫瘤,其中大部分為多發性卵巢卵泡囊腫,就此對58 例剖宮產術中發現的多發卵泡囊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3 年初~2008 年底5年中統計剖宮產中發現的多發性卵巢卵泡囊腫58 例,是同期剖宮產的0.14% ,
年齡20~ 35 歲,孕周36~42 周,其中經產婦9例,初產婦49 例,手術原因為
胎兒宮內窘迫、
產程停滯、
前置胎盤、相對
頭盆不稱、
臀位、
疤痕XX、社會
因素等。所有病例待產前無明顯
自覺癥狀,無
激素替代治療和
輔助生育技術治療史。產前
B超檢查:58 例中有51 例產前行B超檢查,其中12 例B超提示雙側卵巢XX。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在手術XX
縫合完畢,探查附件時發現卵巢異常,雙側均質XX,直徑約5~9 cm ,卵圓形,表面布滿非贅生性透亮囊狀
突起、凸凹不平,
光滑與
組織無
粘連。對其中7~9 cm 大小的19 例進行卵巢楔形
切除及成形術,其中5~7 cm 大小的20 例穿刺囊液取少許囊壁送病檢,另外19 例未做任何
處理。
2 結果
術后情況,19 例行楔形切除的患者中有4例在3d 內出現單側或雙側
下腹痛,查體可及輕度
壓痛和
反跳痛,
血常規檢查無明顯異常,2~3d 后自行
好轉。所有病例術后恢復與一般術后產婦無明顯差別。所有切除標本及囊液囊壁標本並檢報告為「卵巢卵泡囊腫」。
3 討論
妊娠合併卵巢囊腫的
發病率在不同文章中報道差別較大,平均在1/300~1/13 000 之間,
病理類型多樣,最常見的為成熟性
畸胎瘤。其惡XX變率也存在很大爭議,但在臨床上妊娠合併
惡性卵巢腫瘤的病例卻很少發現[1] 。
卵泡囊腫一般于雙側卵巢同時發生,其為一種良XX變,多在剖宮產時發現,卵巢上有多個薄壁囊腫而使卵巢XX。受累卵巢表面分葉狀,各個壁薄囊腫大小相近,囊壁內為清亮透明
液體。囊壁由數層顆粒
細胞和其外圍的卵泡膜細胞組成,兩者均可輕度黃素化。顆粒細胞呈麥粒或扁平形,可見Call-Exner 小體,偶見卵丘依附於囊壁。如卵泡進行性XX,囊內壓力
增高,囊壁受壓細胞逐漸
退化,最終僅剩下一層扁平的顆粒細胞和玻璃樣變的卵泡膜細胞,顆粒細胞甚至消失。報告B超對
卵巢良性腫瘤的診斷符合率為92.9%[2] 。
當然有少數卵泡囊腫長大到10 cm 以上或合併
黃素囊腫,. 3433 . 直徑達10 cm 以上可考慮卵巢楔形切除,應盡量保留卵巢組織,並
注意楔形切除處離卵巢門不要太近,以免
止血困難,擴大手術。
產後應繼續隨訪,有文獻報道
妊娠合併卵巢腫瘤中,良性占95%~98% 。
4 參考文獻
[1] 王淑貞.實用
婦產科學[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978.
[2] 唐良茜.卵巢良性腫瘤合併妊娠[J]. 實用
婦科雜誌,2000, 32(8):